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典今译
内容
内容推荐
《古典今译》是余秋雨先生在散文创作中又一新的试验,这个试验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看,而是让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对接。古代的美丽语言和当代的美丽语言,经过时空跨越,遥相呼应,搭建起一座阅读桥梁。
《古典今译》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今译,第二部分原文,第三部分是书法。
第三部分的书法,也就是余秋雨先生本人书写《离骚》、《逍遥游》和《赤壁赋》的墨迹。由于整个墨迹实在太长,本书虽然是缩印,却也只能是局部呈现。
《古典今译》包含十篇久负盛名的古典诗文:《离骚》《逍遥游》《报任安书》《兰亭序》《归去来辞》《送李愿归盘谷序》《愚溪诗序》《秋声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灾难时期,针对当时以戏剧为起点的文化极端主义专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灾难方过,及时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权威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时,又以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国戏剧史》,以接受美学的高度完成了国内首部《观众心理学》,并创作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皆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既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模仿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抵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陈羽)
目录
自序
今译
离骚(原著)屈原
逍遥游(原著)庄周
报任安书(原著)司马迁\t
兰亭集序(原著)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原著)陶渊明
送李愿归盘谷序(原著)韩愈
愚溪诗序(原著)柳宗元
秋声赋(原著)欧阳修
前赤壁赋(原著)苏轼
后赤壁赋(原著)苏轼
本文
离骚
逍遥游
报任安书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送李愿归盘谷序
愚溪诗序
秋声赋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书法
离骚(局部)
逍遥游(局部)
赤壁赋(局部)
附: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序言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意外。
事情的发生,有一个奇特的由头。二O一七年五
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余秋雨翰墨
展”,出现的盛况把我吓了一跳。几乎每天都人山人
海,据说这是中国美术馆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轰
动的展览之一。更惊人的是,全球通过网络共享这个
展览的海外华侨,居然超过千万。可见,中国的千古
翰墨,在今天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当代参观者有一个不同以往的特点,那就是几乎
所有的人都拿着手机在不停地拍摄。作品越是巨大,
拍摄也越是密集,但奇怪的是,有几个书法作品之外
的点,也形成了“拍摄拥塞”。挤进去一看,居然,
是我挂在几个古典抄本之后的“今译”文本。
这种“今译”,很多书籍中都有,为什么大家要
弓着腰,踮着脚,或者在别人肩膀的空隙间辛苦地拍
摄呢?
一问,答案几乎一致:才扫几眼,就喜欢上了这
样的译本。

很多青年观众指着这些译本对我说:“感谢您,
今天我终于把《离骚》完全读明白了,而且读得那么
轻松愉快!”
“《赤壁赋》完全是后现代的散文诗,就像是上
个月才写的!”
……
不仅是年轻人,连一些资深的作家、学者也在展
览现场对这样的译本给予高度肯定。
例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你用现代诗
意接通了古代诗意,让古代经典重新焕发出了美学活
力。这实在是当下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化工程。”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王仲伟先生说:“现代人面对
这些古典,往往要凭借大量注释一句句啃,这就让文
气破碎了。也读过一些今译,但学术功力和文学功力
都不够,把事情做低了。这个好,达到了两全其美。

大家都希望赶快把我的这些今译汇集起来出一本
书,连很多中、小学生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齐声向我
提出了这个要求。我笑笑,没怎么在意。因为翰墨展
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评论家们所推崇的“文墨同笔
”,也就是展出的所有碑文、楹联、题词,全都出于
我自己的创作。抄译古典,只是一个陪衬而已,我不
太在意。
但是,在翰墨展结束几个月后,作家出版社的责
任编辑王淑丽女士又一次提起,专门出一本“古典今
译”的书。社长吴义勤先生也热情支持,而且再度以
专家的高度论述了接通现代诗意和古代诗意的美学使
命。我想,既然他们代表了很多读者的心意,那就不
要推辞了。

古典今译,确实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语文转换。
……
古典原文,集中放在第二部分,并且又请专家选
用了一些简明而又比较可靠的注释,供读者在读过第
一部分之后,往还对照。
细心的读者在对照中可能会发现,现代译本与原
文在内容上也有一些微小的差异,这很自然。本书在
今译时严格追求学术意义上的准确,不发挥,不添加
,不修饰;但由于思维节奏和语言逻辑上的时代性差
别,免不了要在某些转弯抹角的地方加几个小小的箭
头或把手。这样,就可以把那条条又新又旧的路顺当
地走下去了。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书法,也就是我书写《离骚》
《逍遥游》和《赤壁赋》的墨迹。但是,整个书法作
品实在太长了,记得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每一篇都
足足占了一个大厅的完整墙面。本书只能缩印一些局
部片断,可谓窥豹一斑。如果喜欢书法的读者要领略
全貌,可以参阅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余秋雨翰墨
集》。
不管怎么说,这种古典今译还只是一种尝试,可
讨论、可调整、可纠错的地方一定很多,望读者不吝
赐教。谢谢!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一日
导语
《古典今译》是余秋雨先生2018年独家授权作家出版社的又一部散文力作。书中余先生将中国古代历史上十篇风格迥异的古典美文,以词美意达、文气饱满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散文。这其中有屈原、庄子、司马迁、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大家喜爱和熟悉的作家和作品。
余先生在译文中,不拘泥于具体词汇、句式的对应,重在气质接近、气韵相合,达到了与古人心灵相通、精神交融的境界,读来有美感洋溢、酣畅淋漓之感。
余秋雨先生说:“我非常看重古典今译在今天‘当下阅读’品质的体现,也就是希望广大读者忘记年代、忘记典故、忘记古语,只当作现代美文来畅然享受。”
精彩页
今译
离骚
原著 屈原
我是谁?
来自何方?
为何流浪?
我是古代君王高阳氏的后裔,父亲的名字叫伯庸。我出生在寅年寅月庚寅那一天,父亲一看日子很正,就给我取了个好名叫正则,又加了一个字叫灵均。我既然拥有先天的美质,那就要重视后天的修养。于是我披挂了江蓠和香芷,又把秋兰佩结在身上。
天天就像赶不及,唯恐年岁太匆促。早晨到山坡摘取木兰,傍晚到洲渚采撷宿莽。日月匆匆留不住,春去秋来不停步。我只见草木凋零,我只怕美人迟暮。何不趁着盛年远离污浊,何不改一改眼下的法度?那就骑上骏马驰骋吧,我愿率先开路。
古代三王德行纯粹,众多贤良聚集周旁:申椒和菌桂交错杂陈,蕙草和香芷联结成行。遥想尧舜耿介坦荡,选定正道一路顺畅;相反桀纣步履困窘,想走捷径而陷于猖狂。现在那些党人苟且偷安,走的道路幽昧而荒唐。我并不是害怕自身遭殃,而只是恐惧国家败亡。我忙忙碌碌奔走先后,希望君王能效法先王。但是君王不体察我的一片真情,反而听信谗言而怒发殿堂。我当然知道忠直为患,但即便隐忍也心中难放。我指九天为证,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的君王!
说好了黄昏时分见面,却为何半道改变路程?既然已经与我约定,却为何反悔而有了别心?我并不难以与你离别,只伤心你数次变更。
我已经栽植了九畹兰花,百亩蕙草。还种下了几垄留夷和揭车,杜衡和芳芷。只盼它们枝叶峻茂,到时候我来收摘。万一萎谢了也不要紧,怕只怕整个芳苑全然变质,让我哀伤。
众人为什么争夺得如此贪婪,永不满足总在索取。又喜欢用自己的标尺衡量别人,凭空生出那么多嫉妒。看四周大家都在奔跑追逐,这绝非我心中所需。我唯恐渐渐老之将至,来不及修名立身就把此生虚度。
早晨喝几口木兰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残朵。只要内心美好坚定,即便是面黄肌瘦也不觉其苦。我拿着木根系上白芷,再把薜荔花蕊串在一起,又将蕙草缠上菌桂,搓成一条长长的绳索。我要追寻古贤,绝不服从世俗。虽不能见容于今人,也要走古代贤者彭咸遗留的道路。
我擦着眼泪长叹,哀伤人生多艰。我虽然喜好修饰,也知道严于检点。但早晨刚刚进谏,傍晚就丢了官位。既责备我佩戴蕙草,又怪罪我手持白芷。然而,只要我内心喜欢,哪怕九死也不会后悔。
只抱怨君王无思无虑,总不能理解别人心绪。众女嫉妒我的美色,便造谣说我淫荡无度。时俗历来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进退失据。颠倒是非追慕邪曲,争把阿谀当作制度。我抑郁烦闷心神不定,一再自问为何独独困于此时此处。我宁肯溘死而远离,也不忍作态如许。
鹰雀不能合群,自古就是殊途。方圆岂可重叠,相安怎能异路。屈心而抑志,只能忍耻而含辱。保持清白而死于直道,本为前代圣贤厚嘱。
我后悔没有看清道路,伫立良久决定回去。掉转车舆回到原路吧,赶快走出这短短的迷途。且让我的马在兰皋漫步,再到椒丘暂时驻足。既然进身不得反而获咎,那就不如退将下来,换上以前的衣服。
把荷叶制成上衣,把芙蓉集成下裳。无人赏识就由它去,只要我内心依然芬芳。高高的帽子耸在头顶,长长的佩带束在身上,芳香和汗渍交糅在一起,清白的品质毫无损伤。忽然回头远远眺望,我将去游观浩茫四荒。佩戴着缤纷的装饰,散发出阵阵清香。人世间各有所乐,我独爱修饰已经习以为常。即使是粉身碎骨,岂能因惩戒而惊慌。
P19-2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典今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秋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8794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2018-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8
CIP核字 201801379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61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