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内容
试读章节

培养孩子拥有使命感和责任心

大多数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这样讲:“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为家操一点心,只要你做个好学生,将来有所作为,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其实,父母们的这种观点是一种天方夜谭。不让孩子为家操一点心,实际上就是剥夺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怎么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呢?

生活环境改善了,学校设施更新了,新的教学法,各类课外辅导,父母的全力支持,这一切能否促进我们的孩子更加发奋读书,更自觉地去要求自己呢?事情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差了,对自己的上进要求也降低了,而且更主要的是孩子的责任心被丢到脑后了。这里有受电视和其他一些大众娱乐媒体的传播物质享受的影响,但关键的是环境的改变使孩子们失去了重心。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家庭的生活筹划,帮助父母持家守业,照顾兄弟姐妹,知道父母谋生之不易,自己必须为父母承担一部分责任,尽自己的义务照顾弟妹,省吃俭用为家里减少生活负担,看见父母为照顾一家生活而辛苦劳作,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父母解忧。这一切都使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感到自己的作用,从此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但从小家庭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增长未来责任感的基础,如果家庭没有这种基础,孩子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不知从何而来。

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并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从而沉溺其中。

今天的新一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便利条件,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盛衰,要为祖国而学,为人类进步而学,但由于没有用更现实具体的目标与体会来鼓舞、激励他们,这些长远的目标就显得空洞,缺乏实际意义。因此需要父母与社会教育工作者一同找出途径与手段,来弥补成长中的孩子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缺乏的重要一课,找出对孩子们成长有根本意义的家庭社会因素。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父母同样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的挑战,许多东西是父母所不熟悉、甚至没有见过的。随着社会进步,父母的观念也需不断调整,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要靠父母不断地探索、研究、借鉴与学习。

在众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中,有许多是针对现代教育环境的根本缺陷而发,即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

一个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非常有帮助的建议是:无论在家庭和学校,都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与其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也要同孩子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内容应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在孩子长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家庭财政安排。

一般来讲,让父母多与孩子谈一谈自己的小世界,他们是可以理解并遵照执行的,但要求他们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社会体验,他们就十分犹豫,甚至拒绝尝试。父母的想法也很简单:“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因此,很多父母对在孩子小的时候的交流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均未能给予重视,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什么都不懂,等大了以后再说吧。殊不知孩子大了以后就不听你那一套了,或者不等他长大已经满身毛病,年轻的生命被浸染得千疮百孔,那才后悔晚矣!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大人的事我怎么可以同孩子讲,再说我忙得够戗,哪里有时间去和孩子闲扯。”其实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而且对外界的观察力很敏锐,只不过他们的心理活动有时被大人忽略,做父母的常常会听到孩子的问话:“妈妈怎么啦?怎么不高兴啦?”这是孩子对父母关心的一种表现,是父母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倾向,但父母一般给予的答复是:“没有不高兴。”或“大人的事,你不懂。”

而对家里其他的事,如人事往来、花销添置,更与孩子无关,久而久之,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家里的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要不惹麻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可以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未看到自己对家庭有什么可能的帮助,也没感到家长除了管管他的学习、吃住,对他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

如果父母能够向孩子多敞开一些交流的大门,向孩子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事的繁琐,工作的困惑,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做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使孩子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而父母应捕捉住孩子的心愿,对他们的理解与分忧的愿望表示欣赏,并且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聆听孩子的意见。采纳孩子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欣赏孩子任何帮助父母和家庭的举动,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能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

让孩子对父母的工作经历及家庭的日常事物进行了解与分析,也是使孩子洞察世事、了解生活的好途径,锻炼他们分析、判断与处理事物的能力,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P8-10

目录

第一篇 品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良好的品德是成才的核心/2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3

 坚持不懈地训练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4

 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6

 培养孩子拥有使命感和责任心/8

 培养孩子从小就守时守信/10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12

 热爱劳动是一种优秀品德/15

 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习惯/17

 引导孩子养成节俭朴实的习惯/19

 拥有诚实的品行,才是你换来尊敬与信任的砝码/21

 教孩子如何做人的德育课必不可少/23

 品德和修养都是从小时候慢慢开始培养的/31

 培养孩子成熟的价值观/36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善良和同情心的播种者/43

 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守信用/47

第二篇 开启心智 健康成长

 与孩子交流,家长要表露出爱心/52

 用目光与孩子交流/53

 另一种与孩子交流的方式/55

 父母应引导孩子正常交友/57

 有意识地引导孩弦子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59

 要引导孩子做知书达礼的人/60

 正确处理孩子与小朋友的冲突/63

 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65

 对待早恋最好的方法就是正确疏导/67

 有意地锻炼孩子/68

 父母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74

 让温室中的孩子走到阳光下/77

 面对所谓的叛逆/81

 必须打消孩子害怕失败的心理/85

 对孩子从小就进行挫折教育/89

第三篇 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

 培养出正确对待困难、挫折、痛苦的心态/96

 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勇敢者/100

 一个充满热情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103

 别让孩子虚荣心作祟/107

 台湾作家孟华琳的忠告/110

 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114

 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抓起/119

 从小事入手/121

 让孩子知道责任感的重要性/125

 教育孩子要懂得自我负贵/127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30

 家长要引导孩子具备责任感的方法/134

第四篇 培养孩子的自立与自强

 给孩子一片白由的空间/140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140

 不要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142

 鼓励孩子从小勇于尝试新事物/143

 给孩子走向明天的一把心灵钥匙/145

 教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147

 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觉得愉快、轻松/149

 不进入溺爱的家教误区/151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154

 要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158

 限制孩子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丢掉自己的主心骨/163

 孩子身上典型的“依赖病”/167

 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172

 家长大胆地放手培养孩子从小敢于适度冒险/176

 家长要善于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望/177

 让孩子从”保姆式”教育中解放出来/178

 别对弦子创造力扼杀/179

第五篇 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自励

 通过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184

 孩子的自信源于家长的信任/187

 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189

 一定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192

 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心理品质/194

 不断地提高孩子的自信/195

 不要忘记尊重孩子/197

 孩子也有自己的人格/199

 父母本人积极、乐观的态度也能感染孩子/201

 帮助孩子消灭自卑/206

 谦虚是一切美德之母/210

 父母非常有必要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214

 要帮助孩子调适逆反心理/218

 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221

 让孩子远离偏执/224

第六篇 培养孩子的读书求知欲

 让孩子爱读、会读书并形成习惯/230

 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231

 父母为孩子准备好书籍/233

 让孩子把学习当成最大的快乐/234

 要教孩子持之以恒/236

 架起孩子通往学习成功的金桥/237

 激励孩子去学习新知识/238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240

 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241

 培养孩子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243

 培养孩子学会独立学习/245

 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249

 辅导孩子做作业是一门学问/253

 利用积极的暗示诱发孩子的信心/256

 别让孩子偏离轨道/259

第七篇 开发孩子的智力与创造力

 当孩子将木棍扔掉后,他的思维便结束了/264

 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266

 给孩子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267

 帮助孩子掌握记忆的方法/268

 发掘孩子想像的翅膀/271

 点燃孩子富于创造性的思维/275

 让孩子知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表演中有多么重要/276

 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278

 做个善于引导情感修养的父母/279

 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和解腆问题的能力/281

 父母必须指导孩子学会直面挫折/283

 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284

 如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291

 训练孩子的观察力/293

 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想象/296

 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303

 培养孩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306

序言

对于我们中国家长而言,他们最难接受的观点莫过于说他错了。作为世界上最肯为孩子牺牲的中国家长,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在我们周围,二十几岁的单亲母亲为不让孩子受委屈,从此不再嫁人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三十几岁的单亲父亲怕后妈给孩子气受,从此不再婚娶的事屡见不鲜,这对于西方人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在这种情况下,当孩子教育出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说是他的问题,是他的错误导致的,他会断然否定你的说法。就像一位参加我的“家长研习营”的家长所说的:“听你这么说,难道是我错了?这怎么可能呢?”

在我们家长眼中所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行为偏差。当你指出孩子的问题可能源于家长的时候,家长会激烈地与你争辩:“怎么能是我的错呢?咱就说我那孩子,我让他好好学习。可他不学呀;我不让他上网,可是他偏上呀;我让他上课好好听讲,可是他不听呀;我让他好好做作业,可是他看电视没完呀;我让他收拾房间,可是他偏不做呀;我让他多多看书,可是他却没完没了地给同学打电话;唉,真是气死人了!而现在你却说我错了。请问我错在哪里了?难道是我让他干那些事了吗?”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其潜在的思维模式是单向的,也即“家长是正确的,孩子是错误的,我们家长的天职就是用自己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孩子”。所以,家长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放在了叫做“正确”的那把椅子上了。对于家长来说,看到孩子身上有缺点毛病进行批评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这还有什么说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家长那么理直气壮地批评孩子的心理原因。

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

父母塑着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好父母自然培育出好孩子。客观上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最终能否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决定因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否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正确观念、方法和技巧。

100个人有100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那么,我们能否找到其有重复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方法,而且谁都能使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呢?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一家一户完全封闭的环境下完成“人化”过程的,所以家庭教育一直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当人们在叙述自己的家庭教育或自己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时,由于选材不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使得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方法已经迥异不同了。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它同父母的知识、素质、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爱心艺术。《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一书正是从这一艺术角度展开的,针对子女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结合当今大量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同时借鉴世界各国知名教育家的现代教育理念、方法,归纳以后编写的。本书的特色在于,针对目前子女的心理特点、需求和父母在日常家教中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不当及种种疑难困惑,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分析,并为父母提出了具体的参考建议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子技巧。

内容推荐

李元秀、王永红编写的《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详细地阐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养与教”的区别,提出了“以教为先,重在教”的观点。《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实例经典,深入浅出,篇尾有精彩点评,语言通俗易懂,哲理性强,是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也是父母以及准父母们的指导性书籍。

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它同父母的知识、素质、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爱心艺术。李元秀、王永红编写的《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一书正是从这一艺术角度展开的,针对子女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结合当今大量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同时借鉴世界各国知名教育家的现代教育理念、方法,归纳以后编写的。本书的特色在于,针对目前子女的心理特点、需求和父母在日常家教中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不当及种种疑难困惑,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分析,并为父母提出了具体的参考建议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子技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元秀//王永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8114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