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民国初期商法本土化--以票据法为视角/法学系列/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林伟明著的《民国初期商法本土化--以票据法为视角》以票据法为视角,分别从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的影响,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其他商事部门法内容,对民初商法本土化进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全书分为五章:本书共有五章,第一章介绍我国传统票据的沿革,并对清末的“志田案”进行分析评价。第二章评述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和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以及它们对民商事立法本土化的推动。与清末相比,民初的民商事立法更注重社会实用性,在公司、票据等领域,大量传统商事习惯调查成果被立法所吸纳,客观上推动了民初商法本土化的进程。第三章比较民初五部票据法草案的优劣,并对票据立法进程中移植与本土化的冲突和调和进行评析。民初票据立法成果和立法精神被此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1929年《票据法》全面采纳“共同案”涉及传统票据习惯的条文,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票据立法本土化进程画上比较圆满的句号。第四章探寻民初的司法实践和商事公断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作用。大理院、地方各级审判厅和商事公断处共同组成商事裁判体系,传统商事习惯被广泛运用并融入商事规则中。第五章对民初商法本土化进行反思,并提出三个问题:如何对待传统商事习惯?如何发挥商会的作用?如何看待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 书后还有六个附录,附上了前清、民国时期的几部票据法草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数据统计,将民初商法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作用。同时,通过横向比较商事部门法的本土化,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法律近代化历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它还厘清了民初商法本土化进程,方便我们纵向掌握我国商事法律体系的发展过程,对研究当今商事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就现实意义而言,本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是商人对法律体系建立与发展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同样面对建构商法体系的问题,如何充分调动商人们积极参与立法,使商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不仅有利于经济的规范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同时,在商法国际性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一个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的过程,相似背景下的相似经历,民初的商法本土化,包括立法和司法方面的经验教训,都会对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有所借鉴。 作者简介 林伟明,1975年12月生,福建漳浦人,法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师从朱勇教授。现为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初期商事立法问题研究”及多项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在《中国法学》(河北法学》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千年票据一朝立法 第一节 我国传统票据的千年沿革 一 从唐飞钱到宋交子 二 明清早期会票的发展与不足 三 票号会票的盛行与没落 四 钱庄票据的兴衰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票据法草案——“志田案”评析 一 “志田案”的立法背景 二 “志田案”的内容及其评价 第二章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 一 会通中外的思想与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 二 民国初期民商事习惯调查的继续展开 第二节 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与介绍 一 官方调查报告的整理与介绍 二 民间调查报告的整理与介绍 三 传统票据习惯的特点 第三节 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本土化的推动 一 传统民事习惯与近代民事立法的本土化 二 传统商事习惯与近代商事立法的本土化 第三章 民初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 第一节 票据立法的内在需求与政治功利性 一 经济发展与票据立法的内在需求 二 收回治外法权的期盼 三 重商思潮的影响与维护商权的需要 第二节 “共同案”的本土化尝试 一 “共同案”对“志田案”的全面修正 二 “共同案”的移植与本土化 第三节 “爱氏案”与“共同案”的冲突 一 “爱氏案”与“共同案”的分歧 二 王凤瀛和李圻对“爱氏案”的质疑 第四节 从“三草”到“五草”的调和与完善 一 “三草”对“共同案”和“爱氏案”的调和 二 “四草”和“五草”对“共同案”的继承和完善 第四章 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以票据法为典型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法制困境 一 立法机关的频繁变化 二 商事立法的长期搁置 三 司法体制的缺陷与法源的不足 第二节 司法实践对民初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一 大理院判解要旨与商法本土化 二 地方各级审判厅的司法实践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第三节 商事公断对民初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一 商会裁判权与商事公断处的沿革 二 商事公断中传统习惯与其他商事规则的融合 第五章 民初商法本土化的反思 第一节 如何对待传统商事习惯 一 传统商事习惯及其近代演变 二 民初商法本土化对待习惯的态度及其反思 第二节 如何发挥商会的作用 一 商会对民初商事立法的积极参与 二 商会对民初司法实践的重要影响 三 可资借鉴之处 第三节 如何看待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 一 民初判例要旨的性质分析 二 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及其反思 结语 附录 点校说明 附录一 前清宪政编查馆票据法草案(志田案) 附录二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一次草案(共同案) 附录三 商法法典草案票据法编(爱氏案) 附录四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三次草案 附录五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四次草案 附录六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五次草案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国初期商法本土化--以票据法为视角/法学系列/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伟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395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6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44 |
CIP核字 | 2018265149 |
中图分类号 | D923.990.2 |
丛书名 | 法学系列 |
印张 | 2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4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