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古籍校勘方法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王瑞来著的《古籍校勘方法论》是宋史专家、文献学者王瑞来先生所写关于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之作。本书分综论、方法、扩展和案例四部分,凡收文八十篇,以类相从。综论部分主要讲校勘底本的选择及校勘四法及其反思;方法部分主要讲校勘原则、校勘范围、出校等问题。扩展篇主要讲典章制度、历史地理、年代、语言文字与校勘的关系。案例部分主要讲古籍中具体问题的校勘问题。 目录 导言 综论篇 古籍校勘底本的选择标准 概说版本校 底本不误亦出校 他校的取材 版本有异同,他校定是非 他校亦记异 版本无据有事实 据典辨误 对校与他校之间 什么是本校 关于本校的两个问题 按断:以本校为据 “襄王枕上元无梦 ——漫谈理校 再谈理校 校勘记的内容与撰写 古籍整理“点校说明”的撰写 方法篇 古籍校勘的范围 古籍引文的校勘 校勘之资 ——引文的利用 校勘中的隐版本 校勘的越界 古籍的校改 古籍点校本的失校 径改之属 校勘形误例说 点画之差有是非 二三之异 倒字之趣 并字之惑 书缘俗字误 音近而讹 姓甚名谁 必也正名 古籍校勘中脱文的处理 彩石补天缺 疑似校:与读者互动 以句法断是非 清除古籍中的“赘肉 ——衍文的处理 校读杂录 郢书燕说亦可通 诗词校勘略说 扩展篇 音韵与古籍校勘 典章制度与古籍校勘 历史地理与古籍校勘 历史年代与古籍校勘 长历与校勘 今夕何夕 ——日期异同校勘略说 史籍日期记载证误 ——从李筠之死说起 推算历史人物生卒年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九天可揽月 古籍校勘中的辨伪问题 校勘也证伪 为尊者讳 案例篇 “断烂朝报”何尝有 ——从王安石的公案说到古籍校勘的以不阙为阙 “小扣柴扉久不开 刑天可曾舞干戚 “岳飞”还是“六飞 “踪”抑或“闲 ——从魏野之子名字说疑似校 “设贡举”还是“设乘舆 虽非孪生亦混淆 “回图”还是“固圉 ——兼说宋人对“祖宗法”的应用 “凝命”、“下武”与“二省 令俸之惑 孟子字辨 “亲魏倭王”赐印年 杜甫有闲 欧阳惰生日考辨 朱熹何曾议明堂 ——考据学进入校勘之域 四库武英异同论 ——以《朝野类要》为例 手民之误说四库 编书中的政治 ——四库全书本“违碍”文字改动个案透视 撰者本无谜 ——以校勘学破解《隆平集》作者之谜 《隆平集》与《琬琰集》四十三传之关系考辨 《稽古录》证误《宋史》本纪 钱大昕《修唐书史臣表》辨误 ——以所记宋祁事迹为中心 生长的墓志 ——从范仲淹撰《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看后人的 改易 古人的标点 脱误亦沿袭 《文献通考》点校本跋尾 于无疑处见有疑 名家名校不佞从 万般无如校书险 毕竟是中华 引书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籍校勘方法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瑞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356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0 |
CIP核字 | 2018258940 |
中图分类号 | G25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9 |
宽 | 14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