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
内容
基本信息

详情-01.jpg

内容简介

吴晗是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本书秉着对历史严谨公正的态度,精选吴晗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叙述与评论篇章,告诉读者为人处世的生存法则。本书史料丰富、分析透彻,语言生动幽默,对中国历史有独特的理解,学术价值很高,有益于读者增长历史知识。历史不会重复,却有可能重演。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明史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代表作品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精彩书评

他在鉴别史料方面,态度很严谨。对许多文献和传说,都不轻易置信,要加以考订。

——考古学家 夏鼐

吴晗是位勤奋、正直、诚实的历史学家,他一贯爱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明史有名于世。

——历史学家 黎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现在要找能够与那个时代的明史学者如吴晗、郑天挺、孟森并驾齐驱的人很难。

——复旦大学教授 樊树志

吴晗的历史随笔是他最闪光的亮点,每篇文章举重若轻,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题。

——北京大学教 王天有

目录

第一章 治国的智慧——找准权力的平衡点

谈曹操/003

谈武则天/013

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020

治人与法治/025

历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离心力/030

论皇权/036

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043

皇权的轮子——军队/049

国子监/054

说士/057

第二章 为臣的谋略——在其位谋其政

论赤壁之战里的鲁肃/063

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067

冼夫人/071

文天祥的骨气/076

论海瑞/079

关于魏忠贤/101

论奴才——石敬瑭父子/108

碰头和御前会议/113

第三章 百姓的日常——人间烟火味儿

古人的坐、跪、拜/117

古人读书不易/120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123

度牒/126

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129

庶民服饰/132

当铺/135

人生五计/137

刺配/139

从幞头说起/141

南人与北人/145

第四章 锦衣卫和东西厂——间谍组织的野蛮生长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153

诏狱/163

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165

朱棣打破祖制重用宦官,创立东厂/167

阉党爪牙阮大铖/169

第五章 世间百态——看尽人生沧桑

明初的学校/173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197

明代的殉葬制度/201

郑和下西洋/203

记大明通行宝钞/212

古代的斗将/225

戚继光练兵/227

东林党之争/229

论社会风气/242

论贪污/247

《金瓶梅》的故事/252

谈的意义

一、谈的意义

这些天来,一碰见人就谈曹操,大家兴致很高,甚至在会场上,会前、会后、中间休息的时候,谈的都是曹操。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是坏人,也有人说一半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坏人。议论很多,文章也不少,人人各抒己见。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了谈曹操这样一个好题目,学术界也在百花齐放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好得很。

好人坏人的争论,不仅是曹操,历史上许多人物都有。不仅是大人,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看戏,红脸白脸上场,故事没看懂,先问这是好人坏人,弄清楚了再决定喜欢哪一个。有些剧中人,凭脸谱可以信口回答,但是一问到曹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历史上著名人物很多,数不清,也记不清。有些人物尽管大,但是人们还是不熟悉。曹操可不一样,名气最大,从北宋一直到今天,数他的熟人多,从小孩儿到大人,从城市到乡村,只要听过故事、看过戏的,谁都认得他那副大白花脸。风头最足,挨骂也最久。“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在哪儿都可以听到。

记载曹操事迹的书,主要是《三国志》,但是看的人不是很多。自从北宋的讲史说三国故事以及元明以来的《三国演义》、清朝后期的三国戏流行以后,曹操便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了。印刷术和戏剧事业发展了,识字的人看小说,不识字的人看戏,通过这些,广大人民吸取了有关祖国发展的历史知识。文学家和艺术家们逐步地塑造成功现代舞台上的曹操脸谱,使得“曹操”这一名字在群众语言中有了特定的含义。

描写曹操的小说、戏剧,成功地影响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爱憎又反回来影响了小说、戏剧,这种不断的反复影响,曹操在人民群众中成为定型的人物——坏人的典型。说也奇怪,尽管坏,却并不讨人厌,人们喜欢看曹操的戏。我们的祖先骂了曹操一千年,如今,我们却来翻案。

这个案不大好翻,因为曹操有悠久的、深远的、广大的群众基础,小说和戏文已经替他定了型,换一个脸孔,人家会不认得,戏也不好演。譬如《捉放曹》这出戏,曹操如改成须生出场,便只好和吕伯奢痛饮三杯,对唱一场,拱手而下,没有矛盾了,动不得武,杀不得人,还成什么《捉放曹》?

不好翻则不翻之,乱翻把好戏都翻乱了,要不得。我看,旧戏以不翻为好。况且,何必性急,曹操已经挨了一千年的骂,再多挨些年,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还有一个办法,唱对台戏,与其改旧戏,何如写新戏,另起炉灶,新编说曹操好话的戏,新编我们这个时代的曹操戏有何不可。

另一面,说不好翻,也好翻。我们需要一本好历史书,历史上有许多问题都需要翻案。应用新的观点,从历史事实本身,重新估价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肯定他在历史上的作用,研究曹操,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发表些文章,写些书,逐渐改变人民群众对曹操的看法,不也就翻过来了?

再过些时候,舞台上的曹操也会跟着起变化,我相信会是这样的。

从曹操这个人物的重新评价开始,将会引起历史上其他人物的重新评价。从讨论曹操这个人物开始,将会激发人们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兴趣,那么,为什么不谈呢?

二、奸雄、能臣

最早对曹操评论的两个人,一个是桥玄,一个是许劭。桥玄称他为命世之才,能安天下。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两人的说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总之,都很佩服他。

奸雄这一鉴定是许劭的创造,后来许多关于曹操的评论,大体和这一创造有关。

这两句话的意义,第一,治和乱是相对的,能臣和奸雄却指的是同一个人。第二,无论乱世、治世指的都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第三,曹操的人格有两面性,有能臣的一面,有奸雄的一面,也就是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基本上赞成他们的话,认为公道。问题只是一个“奸”字。

奸是对忠而说的。对谁奸,对谁忠呢?从当时当地的人来说,对象是汉朝皇帝,是刘家。从当时当地汉朝的臣民说,对汉朝、对刘家不忠的是奸臣。但从整个历史,从此时此地的人来说,一非汉朝臣民,二非汉帝近属,硬派曹操奸臣帽子,为汉献帝呼冤,岂非没有道理之至。

但是,问题也不简单,尽管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曹操夺取刘家政权有意见,岂不可怪。

说怪,其实不怪,其中有个道理。

原来国家这一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对国家的观念并不那样具体。比较具体的象征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有了政府和法制了,也就会有统一的安定的局面。没有皇帝,没有政府,没有法制,天下就大乱了。因此,“忠君爱国”四个字总是连用的。要爱国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爱国,皇帝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爱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秩序。至于皇帝是什么人,什么样子,那倒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和法制。

从秦始皇统一以来,二世残暴,统治时间短,秦亡,没有听说有人要复秦的。但从汉朝起,情况不同了,刘家统治了几百年,维持了几百年和平、统一、安定的生活秩序。在这几百年中,在人民中建立了这样的一个信念——要生活安定,就得统一,要统一就得要有皇帝,而且只有刘家的才算。王莽也做过皇帝,但是不行,搞得天下大乱。后来刘秀起来了,是刘家子孙,又维持了许多年代。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得实在不像话,人民忍受不住,起来闹革命,黄巾大起义,被政府军队和地主武装残酷镇压,失败了,造成地主武装割据地方,连年混战的局面。到处是屯、坞、堡、壁,这一州,那一郡,这一个军事集团,那一个军事集团,打来打去,百姓流离,饿死道路,妻离子散,田畴荒芜,人民吃够了苦头,普遍的要求是统一、安定、和平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汉朝皇帝这一象征成为人民向心的力量,忠于皇帝也就是爱国。

曹操掌握了汉献帝这一工具,组织了强而有力的政府,颁布限制豪强的法令,也就适应了广大人民要求统一、和平的愿望,符合了时代要求。当时的中原豪族、衣冠子弟、中小地主都被吸引在曹操周围,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了瓦解敌人的军事优势,壮大了力量,巩固了统治。同时,通过利用这一工具,也继承了汉朝的政治遗产,利用了汉朝的政治机构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颁布法律,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护。

同样,江东孙权这一家,虽然割据江东,却还用汉朝官号,用这块招牌办事。四川的刘备更是自称汉朝子孙,用这牌号来骂曹操是国贼。直到曹丕称帝以后,这两家才先后称帝。

以后历史上,唐朝亡了,少数民族的李存勖还称唐;宋亡后几十年,韩林儿起义还冒称是宋徽宗子孙;明亡了,鲁王、桂王还在沿海和西南地区继续抵抗,并且都取得人民支持,道理就是这样。

要说曹操挟汉帝就是奸臣,那么,反过来,曹操不挟,汉朝早完了。曹操用上这块招牌,从196至220年,汉朝多延续了二十五年。要是曹操不挟,如他自己所说的,正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中原地区的分裂割据局面延长了,对人民有什么好处?

正因为人心思汉,汉家这块牌号还可以继续利用,曹操一生不称帝,周文王是他的榜样。到曹丕继位,经过曹操二十多年的经营,内部巩固了;另一面,吴、蜀一时也打不下来,才摘了旧招牌,另起牌号。

总之,曹操这顶奸雄帽子,是扣死在和汉献帝的关系上面的。过去九百多年都骂他为奸臣,是由于过去的封建体制、封建道德所起的作用。今天,评价曹操,应该从他对当时人民所起的作用来算账,是推动时代进步呢,还是相反?

我以为奸雄的“奸”字,这个帽子是可以摘掉的,这个案是可以翻的。

至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意见。镇压、屠杀黄巾是坏事,是罪恶。但是,也应该分别来看,第一,不能以曹操曾经镇压黄巾就否定他在这一时代所起的作用;第二,曹操的对手刘备和孙家父子都是镇压黄巾起家的,人们骂曹操,却同情刘备,称孙家父子是英雄,同样的凶手,袒刘、孙而单骂曹操,这是不公道的。

除此以外,曹操还犯了不少罪,一是攻伐徐州,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屠虑、睢陵、夏丘诸县;二是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卒八万人;三是以私怨杀崔琰、华佗等人。

至于《捉放曹》杀吕伯奢全家这一件恶名昭著的坏事,倒应该有所分析。据《三国志》注有三说,一是《世语》,说吕伯奢不在,五个儿子在家招待,曹操疑心他们谋害,夜杀一家八人逃走。一是孙盛《杂记》,说是曹操听见吕家吃饭家具响声,以为要暗害他,就杀人逃走,还自言自语说:“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捉放曹》是综合这两说编成戏的。其实孙盛的话就有漏洞,人都杀光了,自言自语的两句话是谁听见的?第三说是《魏书》,说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抢劫曹操的马匹、衣物,被曹操杀了几个人。这一说对曹操最有利,但偏偏不用。从历史事实说,裴松之是很小心的,把《魏书》的说法引在第一,三说平列,不加论断。从时代先后说,孙盛是晋朝人,他记的史事一定就比《魏书》正确,也是值得怀疑的。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56380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21-06-01
首版时间 2021-06-01
印刷时间 202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21019780
中图分类号 K20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