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祥熙全传
内容
内容推荐
王松著的《孔祥熙全传》是孔祥熙的一本传记。孔祥熙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是孔子第75代玄孙,从一个家道败落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与宋家大小姐宋蔼龄谈钱投缘,成为孙中山、蒋介石的连襟。凭借强大的家族裙带关系,加上他本人的精明强干,他在民国政坛上平步青云,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任财政部长,权倾朝野,纵容妻子、儿女以权谋私、走私,坑了国家,肥了自家,他把家庭的财产,从“山西首富”推上了“中国首富”。孔祥熙及其家族的兴衰沉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状况。该书作者在查阅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公正、客观地对其一生做了评述。
作者简介
王松,1954年出生,安徽黄山人。教授,大校。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解放军政治学院、解放军高级后勤学校、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任教。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和研究,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被聘为全国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军事历史》《江汉论坛》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孔祥熙大传》《宋子文大传》《蒋介石与丘吉尔》等著作,学术论文和著作获全国、全军多种奖励。
目录
1 孔子后裔的童年
2 谋刺慈禧
3 赴美求学
4 崭露头角
5 孔宋联姻
6 跻身政界
7 追随孙中山
8 斡旋蒋介石、汪精卫的纷争
9 撮合蒋宋婚事
10 蒋介石的橡皮图章
11 代理行政院院长
12 赴欧美访问
13 当家理财
14 宋蔼龄在抗战中
15 与日本的秘密“和谈”
16 与美国的关系
17 与各派系的关系
18 中饱私囊
19 孔宋家庭
20 日暮途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1927年4月孔祥熙投靠蒋介石集团后,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他于民国时期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一定的贡献。但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责。1948年孔祥熙赴美国定居。1967年病逝于纽约。孔祥熙是对民国历史产生了影响的人物,基于以传读史的观念,研究孔祥熙也是研究民国史的极佳入口。
王松著的《孔祥熙全传》是孔祥熙的一本传记。
后记
孔祥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孔祥熙
及其家族的兴衰沉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
的政治、经济、外交状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了对中国近现代
经济史和孔祥熙等人的研究。三十多年过去了,中
国现代史的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在一些朋友的鼓
励下,我开始搜集国内外有关孔祥熙的历史资料和
图片,着手撰写《孔祥熙全传》。本着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的思想,力求真实地反映孔祥熙的一生及
孔宋家族的有关情况。在本书写作中,蒋仕民、饶
方虎两位同仁给予了我热情帮助,参加了部分章节
的写作。对他们为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特表示
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选题和出版,始终得到团结出版社的大
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由于作者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书中粗
疏不当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盼同仁和读者不
吝指教。
作者
20l7年7月
精彩页
有一次,孔祥熙到处乱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跌伤了额头,流了许多血。全家上下又气又急,便不分青红皂白地交口指责小丫头照顾不周。小丫头纵有满腹委屈也解释不清楚,唯有忍气吞声,只等东家打发回家。此时庞夫人仔细察看了儿子的伤口,见跌得不重,不会留下伤疤、影响容貌,认为不必再为难人家小丫头了,便萌发了仁慈之心,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过失。这样,总算平息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保住了小丫头的饭碗。从此庞氏在孔家佣人中落得了一个好名声。
“红颜薄命”。尽管庞氏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嗷嗷待哺,有一个恩爱弥深、前途无限的如意郎君和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但在她大病之后死亡之神毫不客气地降临到她的头上,夺走了她美丽而短暂的生命。那年正是公元1886年,孔祥熙6岁,妹妹孔祥贞3岁。
顿失母爱的打击并未在孔祥熙童年的记忆里刻下一道深深的沟痕,也许是年龄太小,还难以理解生离死别的含义,但极有可能是由于他父亲孔繁慈一生矢志不再续娶,既当严父又做慈母,使他不曾尝到丧失母爱的感觉,一样地欢乐,一样地嬉戏。
庞氏的早逝,对孔祥熙父亲的打击却是非常大。过去夫妻天天耳鬓厮磨,夕夕同枕共眠,突然人去房空,独守孤灯,难免心灰意懒,日见憔悴。此时至爱亲朋和一些好心人接踵而至,苦口婆心地劝他再娶一门亲事。孑L繁慈经过苦苦思索,婉言谢绝了众人的善意,决心不再续弦,以免影响家庭关系,他说:“我已有一双儿女,不必再娶了。俗话说‘六月的日头,继母的拳头’,与其将来因再娶而使家庭不安、孩子受虐,不如自己抚养子女为好!”
要孔繁慈再娶是没有指望了,但大家又不忍心看他天天精神恍惚,神情暗淡的样子,便又劝他是否考虑搬出井儿院老宅,到外边找个地方住下,不致触景伤情,见物思人而倍增伤感。孔繁慈觉得此话有理,便在办完妻子的丧事之后,毅然放弃商业生涯,携儿带女到距离县城西南十五里的南张村,设立一间私塾,过上了“客串消遣式”的乡村塾师生活,遂了“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的夙昔志趣。开始时入学蒙童不多,只有八九名,后陆续增至30多名。孔祥熙也成了私塾里的一名学生,而且是一名年龄最小的学生。
蒙童生活虽说没有启蒙前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但同样是一个全新的充满乐趣的世界,强烈地吸引着孔祥熙。在私塾,没有因为他是塾师爱子和最小的蒙童而受到丝毫优待,背书、习字,一切均按照塾中规章从事。在父亲严格督导下,孔祥熙从6岁到10岁,寒窗苦读四载,很扎实地打下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他在古代贤哲留下的至理名言中,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最适用。所以在私塾期间,孔祥熙最感兴趣和下功夫最多的是钻研《诗经》《礼记》。乃至后来,他到教会学校念书后,每次放学回家还缠着父亲特别为他讲授一会儿《诗经》和《礼记》。
毋庸置疑,四年乡塾蒙童生活,奠定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却也发展了他固有的贪玩好戏的天性。只要一有机会,他就邀请、纠集同龄顽童,到村郊野外捉迷藏、做游戏。一些出身贫寒、家境困难的孩子,经常结伙去太谷城里捡煤渣作燃料,回村后少不了你一嘴我一嘴地讲些只有孩子们才感兴趣的见闻。孔祥熙听了心有所动,很想下次跟他们一道去,却又担心被父亲知道后挨罚。好奇的童心最终还是驱使他瞒着父亲与伙伴去太谷城捡过几次煤渣。每次都弄得浑身污迹,蓬头垢面。孔祥熙的行踪怎么能够瞒得了父亲锐利的眼睛?但孔繁慈没有打他、骂他、罚他的意思。从此,孔祥熙在父亲的默许下,正式地加入了这群蓬头垢面捡煤渣队伍。
正当孔祥熙做着荣登南张村孩子王宝座的美梦时,岂料祸从天降,一场大病几乎夺去了他幼小的生命。爱子如命的孔繁慈心急如焚,只好匆匆地结束自己迷恋的乡村塾师生涯,带着病中的孔祥熙返回故居程家庄井儿院。四下求医。
那是公元1889年的秋天,孔祥熙刚满9周岁不久的一天早晨,父亲孔繁慈发现儿子起床后,不像往日那样活蹦乱跳,一问才知他身体不适。吃过早饭,他请过了医生给儿子看病,一检查原来孔祥熙患了祚腮。祚腮其实是耳下腺发炎,它是当地一种常见的地方病,老百姓俗称为“虾蟆瘟”。经服药敷治,不几天就好了,孔祥熙又恢复了昔日天真活泼的模样。
不料,几天以后,孔祥熙的脖子上又生了疮。这次请了几位当地著名的中医师来看病,但吃药敷治概不管用,伤口继续溃烂蔓延,痒痛难忍。孔繁慈见儿子的病隋日趋加重,久治不愈,心里十分着急,寝食不安。于是毅然地做出了一个使孑L氏家族吓了一大跳的大胆决定:送孔祥熙到基督教会开设的仁术医院里去医治。
伴随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一批批身穿青衣长袍、胸戴十字架、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趋之若鹜,接踵而至。古老的东方乐土圣地,到处布满了这些自诩为“上帝的使者”的脚印。就在孔祥熙降生的第二年,一位年仅25岁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人丁嘉立捷足先登,率先闯进山西传教。次年美国欧柏林神学院又派史蒂森、艾德武夫妇和凯地、田纳来山西协助他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祥熙全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62261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06
CIP核字 2018077336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45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