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法律//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石雨祺、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法律//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展示了我国几千年来古代法律的历史演变,并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国古代法律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流程。如果它能使大家对我国古代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产生兴趣、增进了解、激发热情,或者对学习研究有所帮助,那将是本书作者所欣慰之事。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法律是指自公元前2l世纪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时起,至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止,中国近四千年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总称,由奴隶制社会法律和封建制社会法律两部分构成。石雨祺、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法律//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从古代典籍中撷取大量资料,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法律的建立及演化,并论及这种融习俗、人情、道德等为一体的法律体系的特征、渊源、社会影响及对现实法制建设产生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

刑起于兵

法出于礼

法律思想之源

法律鼻祖皋陶

 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法律的演变

秦至唐代法律制度的完善

宋至清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 中国古代法律的内涵

 第一节 中国古代珐律的核心

西周礼治的支柱

封建皇权与法的碰撞

刑不上大夫

中国古代法律的多种形式

 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与制度

土地制度与法律

诉讼的相关规定

残酷的刑讯

毒_=章 |,先蒸畸强桷法穗

 第一节 先秦的法律制度

夏商周的法规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规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法制人物与专著

中国最早公布的法律

变法先驱李悝与《法经》

商君虽死其法未变

为秦始皇所推崇的韩非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

神权思想

礼治思想

孔子的法律思想

道家的法律思想

蒋四章 。奏汉时繇桷法裤

 第一节 秦汉的法律制度

《秦律》的制定

两汉的法规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法制人物

法治能臣:李斯

汉武帝废除肉刑

用《春秋》决狱的大儒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

秦始皇的法律思想

汉初的黄老学派

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第五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立法

隋代法律制度的发展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

十恶与八议

 第二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法制人物

乱世奸雄:曹操

诸葛亮依法治国

敢于犯上的状元法官

唐朝福尔摩斯:狄仁杰

 第三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魏晋律学家的法律思想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

自居易的正统法律思想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两宋的立法和法律形式

辽、金的法律

元代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法制人物与专著

清廉无畏:包拯

宋慈与《洗冤录》

一代天骄的法制智慧

两本折狱专著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

朱熹理学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王安石的法制思想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

《大明律》的颁布

清代的立法

泛滥的文字狱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法制人物

明代包龙图:况钟

清官海瑞

断案奇才:于成龙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

朱元璋的法制理念

王守仁的法律思想

丘浚的法律思想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以德配天”的理论之下,西周统治者进一步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所谓“明德”,就是实施德治、推行德教,也就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要用“德教”的办法,通过道德教化,用道德的力量去教育、感化民众.使天下臣服以维护统治秩序;所谓“慎罚”,就是主张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审慎、宽缓,而不应用严刑峻法来迫使民众服从。由此,“明德慎罚”就是强调实施德教、用刑轻缓,道德教化与刑罚惩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理论体系中,“明德”是最起码要懂的礼仪。至于“德”所包含的内容,西周统治者慢慢归纳成内涵丰富的“礼”,臣民百姓只需要依照“礼”的秩序和谐地生活下去,整个国家与社会就会呈现井然有序的状态,“礼”的核心要素是“亲亲”与“尊尊”。

何谓“亲亲”?指的是亲其亲者,就是在亲族范围内,人人都应当亲爱自己的亲属,尤其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并依照自己的身份行事,做到“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亲疏远近、尊卑长幼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亲亲父为首”,也就是在家庭、家族关系中,应该承认并维护父亲的家长地位与绝对权威,把父亲当作家庭与家族的中心,子弟要孝顺父兄,小宗要服从大宗,分封与任命官吏也要“任人唯亲”,让亲人获得显贵地位,并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代代世袭下去。

何谓“尊尊”?指的是在社会范围内,每个人都要尊敬值得尊敬的人,每个人都要恪守自己的本分,君臣、上下、贵贱都有明确的规定区别,有严格的等级秩序,下级必须尊敬与服从上级,尤其是必须尊敬与服从拥有最高权力的国君,也就是“尊尊君为首”。

“亲亲”的实质是孝,“尊尊”的实质是忠。“亲亲”原则维护的是以父权当作中心的家庭以及家族伦理之间的关系;“尊尊”维护的便是把君权当作中心的社会秩序。“实施德教,用刑宽缓”的真正目的,正是统治者运用教化与刑罚的双重手段,要求天下臣民服从这种严格的尊卑等级秩序,尊崇家长式的统治方式,从而使国家得以安定,社会和谐发展,使天下能够长治久安。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指导下,西周各代统治者将道德教化和刑罚镇压相结合,创造了“礼治”社会,形成古代中国最早的礼刑并立、相辅相成的法制特点。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不仅在西周所有具体法律制度和宏观法制特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引导作用,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治世理论当中,被后世各朝统治阶层尊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原则和正统标本。西汉中期之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学派引申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法律思想以及法制方针,变成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法律观念。

春秋初期,各个诸侯国基本上完全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后期,因为经济基础的变革,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法律制度进行大变革,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诸侯国相继公布了成文法,其中更是以郑、晋、楚等国为代表。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晋国早有制定成文法的记载,但公布成文法比郑国稍晚。据史书记载,晋平公(公元前557一前531年在位)时,范宣子任晋国执政,曾制定刑书,据说这部刑书“施于晋国,自使朝廷承用,未尝宣示下民”,即可能当时并未公布。直到公元前513年,才被铸在鼎上予以公布。对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至于楚国,史书中仅记载在春秋时曾两次制定法律,并不清楚公布与否。总之,制定并公布成文法已然是春秋时期的一种法律现象,这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首先,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秘刑的传统,使法律从一种隐而不宣的秘刑转变为一种治国的“常法”。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瓦解,封建制法制的建立,从而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其次,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促进了立法技术的发展。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先前零散的法律进行整理和修订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促成了法律条文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初步构建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

最后,制定和公布成文法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革新、制定封建法典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法律文明的发展。

P12-13

序言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古代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摇曳生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内容广博,风格独特,深深地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眼光。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的规定,加强文化建设。2006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已提出:“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又说:“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今年他去山东考察时,又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确可体会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自然要素之中,文化是协调各个要素协同发展、相关耦合的关健。正因为此,我们应该对华夏民族文化进行广阔、全面的检视。我们应该唤醒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们民族在强国之路上阔步前行创设先决条件。

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更必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现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蕴含感情。但当下也有人对具体典籍、历史事实不甚了解,比如说,中国是书法大国,谈起书法,有些人或许只知道些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等等的名字,知道《兰亭集序》是千古书法珍品,仅此而已。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瓷器大国,中国的瓷器令西方人叹为观止,中国也因此而获得了“瓷器之国”(英语china的另一义即为瓷器)的美誉。然而关于瓷器的由来、形制的演变、纹饰的演化、烧制等等瓷器文化的内涵,就知之甚少了。中国还是武术大国,然而国人的武术知识,或许更多地来源于一部部精彩的武侠影视作品,对于真正的武术文化,我们也难以窥其堂奥了。我们还是崇尚玉文化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这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并赋予了这种冰冷的自然物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性格,例如“君子当温润如玉”、女子应“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玉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沽”,等等。今天,熟悉这些玉文化的内涵的国人,也为数不多了。

也许正有鉴于此,有忧于此,近年来,已有不少有志之士,开始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读经热开始风靡海峡两岸,不少孩童乃至成人,开始重拾经典,在故纸旧书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发现古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电视讲坛里一波又一波对古文化的讲述,也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们,重新审视古文化的价值。现在放在读者眼前的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也是这一努力的又一体现。我们现在确应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体系庞杂,该如何下手,如何呈现?这套丛书处理得可谓系统性强,别具心思。编者分别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来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编写,例如在物质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酒具、中国古代农具、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石刻、中国古代木雕、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砖瓦、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器’、中国古代漆器、中国古代桥梁等等。

在精神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篆刻、中国古代家训、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版画等等;在制度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科举、中国古代官制、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军队、中国古代法律等等。

此外,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中国各行各业还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启迪后人,示范来者,对此,这套丛书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名将、中国古代名相、中国古代名帝、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高僧等等,就是这方面的体现。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或许对古人的生活颇感好奇,他们的吃穿住用如何?他们如何过节?如何安排婚丧嫁娶?如何交通?孩子如何玩耍?等等。这些饶有兴趣的内容,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都有所涉猎,例如中国古代婚姻、中国古代丧葬、中国古代节日、中国古代风俗、中国古代礼仪、中国古代饮食、中国古代交通、中国古代家具、中国古代玩具、中国古代鞋帽等等,这些书籍介绍的,都是人们深感兴趣,平时却无从知晓的内容。

在经济生活的层面,这套丛书安排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贸易、中国古代水利、中国古代车马、中国古代赋税等等内容,足以勾勒出古人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让今人得以窥见自己祖先曾经的经济生活情状。

在物质遗存方面,这套丛书则选择了中国古镇、中国古楼、中国古寺、中国古陵墓、中国古塔、中国古战场、中国古村落、中国古街、中国古代宫殿、中国古代城墙、中国古关等内容。相信读罢这些书,喜欢中国古代物质遗存的读者,已经能大致掌握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知识了。

除了上述内容外,其实还有很多难以归类却饶有兴趣的内容,例如中国古代的乞丐这样的社会史内容,也许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古代社会底层一民众的真实生活情状,走出武侠小说家们加诸他们身上的虚幻不实的丐帮色彩,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加深我们对历史真实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不难看出,单就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广度来说,有物质遗产,有非物质遗产,还有国粹。这套丛书无疑当得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美誉了。这套书还邀约了大批相关的专家、教授参与并指导了稿件的编写工作。应当指出的是,这套书在写作中,既钩稽、爬梳大量古代文化文献典籍,又参照近人与今人的研究成果,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在论述、阐释中,既注意重点突出,又着重于论证层次清晰,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文化现象与发展加以考察。这套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走进古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美好生活,去回望我们来时的路。学史使人明智。历史的回眸,有助于我们汲取古人的智慧,借历史的明灯,照亮未来的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添砖加瓦。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法律//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雨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85496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2014299272
中图分类号 D929.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