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学的传统与嬗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及研究新论)/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龙其林著的《文学的传统与嬗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及研究新论)/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为“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之一。作者龙其林,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本书稿挑选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太为人们瞩目实则颇具内涵的现象、作家、作品进行思想解读和艺术分析,进而把脉这些现象、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思潮、社会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变迁,是一部具有学术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现当代文学观察笔记。 作者简介 龙其林,1981年10月生于湖南祁东。2004年、2007年分别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剐主任。学术方向为转型期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大众狂欢——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透视》等著作,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与批评文章百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文学年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全文转载。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家族小说的文学传统与故事新编 第一节 中国家族小说研究的比较视野与格局 第二节 《金瓶梅》与中国家族小说的世情叙事 第三节 《喧哗与骚动》与家族小说的故乡叙事 第四节 《根》与中国当代家族小说的找寻叙事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伦理传统与思想新质 第一节 小说写作的叙事伦理与技巧 第二节 民族写作中的隐秘灵魂叙事 第三节 民间立场下的时代精神省察 第三章 散文写作的传统趣味与时代记忆 第一节 时尚边缘的游走与文化反思 第二节 文学感悟与人生经验的同构 第三节 文学地理与作家的精神根基 第四章 影视文学的写实传统与趣味嫱变 第一节 书写真实与剧本的艺术魅力 第二节 影视文学的历史性与当下性 第三节 影视批评的思想性与批判性 第五章 “40后”与“50后”学人的学术研究与精神传统 第一节 追本溯源与先秦诸子的还原 第二节 文化整合与文学转型的探索 第三节 女性主义与双性和谐的建构 第四节 理论思辨与文学历史的重审 第六章 “70后”学术群体的崛起与学术传统的延续及更新 第一节 “70后”学术思想的更新与文学洞察 第二节 别求新声于传统:“70后”的常与变 第三节 “70后”学术视野的转向与审美趣味 第四节 “70后”学术实验与文学的外部聚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学的传统与嬗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及研究新论)/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龙其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291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1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6 |
CIP核字 | 2018125974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