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茶道与文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吴远之、耿晓辉著的《茶道与文学》一书,将以往列入文化学、民俗学、人类学或茶学专业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进行重构、归纳与解读,得以还原为文学领域中的上古神话、传说、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等,同时又以全球为视野,将茶文学领域自中华大地扩展及全世界涉茶精神领域,延伸了茶道与文学之间关系的广度与深度,并在“文以载道”的中国文艺核心理论视阈下,把焦点集中在文学与茶道精神的建构之上,由此创立了新的茶文学批评途径与方式。 目录 绪论 在道、茶、文之间 一 静品幽思,茶道与文学的对话 二 茶神布道,神话传说中的茶 三 茶诗传道,茶道的诗意空间 四 茶文载道,由“务虚”到“悟空” 第一章 从茶祖神农神话说起 一 氏族血统和帝号传承 二 牛首人身的太阳神 三 “生命树”“丹木”“木禾” 四 原始崇拜的“变与不变” 五 茶祖神话的现代接受 第二章 竹下忘言对紫茶:唐宋茶诗之道 一 茶之愁绪的兴象与论说 二 多维茶语中的隐逸品格 三 唐宋茶诗的人间情怀 四 茶、道、诗的“三位一体”性 五 “茶禅一味”的诗歌表达 第三章 茶道的“美文”属性及其思想内涵 一 茶赋在铺张扬厉后的深情 二 “道”的建构与“茶”的解构 三 茶文新变,茶道与文道的互通有无 四 寄寓遥深的私人化写作与茶道审美 五 有清一代茶文传道的疲敝 第四章 作为小说叙事关键词的“茶” 一 自玄幻转向现实的存在悖论 二 茶俗、茶礼、茶道的递进式发展 三 当茶与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密不可分 四 人物心理的刻画与“生而为人”的思索 五 茶小说的文本虚构及作者的真实 余论 茶道、茶文学的现代变迁 一 现代性的困境和困惑 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 于新、旧学术交汇中重新发现自我 四 城市、社会与人的现代性契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茶道与文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远之//耿晓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70502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3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20 |
CIP核字 | 2018162528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7.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