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兰河传(名师精读版)/学生新课标必读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内容
内容推荐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才女,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呼兰河传(名师精读版)》是萧红的杰出作品,季羡林赞称“这种文字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小说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文学的代表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目录
呼兰河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读《呼兰河传》有感
萧红:静水流深
知识考点
王阿嫂的死
序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遁莹,黑龙江呼兰
县人。这位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女作家,历
经了岁月的坎坷磨难,在其多年漂泊后的人生末端,
回顾了她最珍贵的童年时光,提笔写下了“回忆式”
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
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
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
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小说通过追
忆家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揭示出旧中国扭曲病态
的社会现实,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
,饱含了作者对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农村所暴露出
的种种弊病的否定。作者鞭笞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
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
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茅盾先生曾说这部小说“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
小说”,因为它不具备贯穿全书的线索,没有完整的
情节设置,但它具有“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这里,我们对书中的精彩语段进
行了细致到位的画线点评,让广大青少年读者更轻松
、准确地理解这部寓诗、歌、画于一体的独特小说;
同时,还设置了名师导读、名师赏析、好词好句、写
作借鉴、延伸思考等栏目,帮助读者深层次地掌握原
著精髓,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自身的思想内涵

另外,本书还选取了作者早期的乡土小说《王阿
嫂的死》,其中饱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与对封
建主义压迫的痛恨与抨击。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走进20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东北小镇,走进作家萧红记忆中的故土,去感
受那份特殊的美和来自灵魂的震撼,并在阅读的过程
中体味和汲取来自生命的能量,从而勇敢生活、感恩
人生,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导语
《呼兰河传(名师精读版)》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一部著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
小说通过追忆家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揭示出旧中国扭曲病态的社会现实,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农村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病的否定。作者鞭笞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精彩页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即电磨,粮食加工厂),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物件上暗藏的简单机械装置)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是火。_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作者描述当地一家火磨的“消信”,没有注入太多主观评价,而是以当地人的视角来描述,到底是事实还是谣言,留给读者来判断。)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两个都是小学:
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学的,没有蚕吃,那里边的学生的确比农业学校的学生长的高,农业学生开头是念“人手足刀尺”,顶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那高等小学的学生却不同了,吹着洋号,竞有二十四岁的,在乡下私学馆里已经教了四五年的书了,现在才来上高等小学。也有在粮栈里当了二年的管账先生的现在也来上学了。
这小学的学生写起家信来,竟有写道:“小秃子闹眼睛好了没有?”小秃子就是他的八岁的长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还都没有写上,若都写上怕是把信写得太长了。因为他已经子女成群,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写起信来总是多谈一些个家政,姓王的地户的地租送来没有?大豆卖了没有?行情如何之类。
这样的学生,在课堂里边也是极有地位的,教师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这样的学生就站起来了,手里拿着《康熙字典》,常常会把先生指问住的。(“一不留心”,刻画出教师对待“这样的学生”小心翼翼的情状,更加凸显出“这样的学生”在课堂里的地位。)万里乾坤的“乾”和乾菜的“乾”,据这学生说是不同的。乾菜的“乾”应该这样写:“乾”,而不是那样写:“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
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糊,一比糨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那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黏住的。(作者把“大泥坑”比喻成“炼胶的大锅”,使那种泥泞恼人、令人生畏的泥坑形象一目了然,也为后文泥坑故事的展现埋下了伏笔。)
P6-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兰河传(名师精读版)/学生新课标必读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812927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0
CIP核字 2014074225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6
出版地 广东
235
169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