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荣氏兄弟(为天下人布芳馨)/百年中国记忆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荣氏简史:纺织与制粉企业发展史
荣家经营纺织和制粉企业六十年 李国伟
民族资本家荣氏发展简史 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整理
第二章 人生传略:面粉大王的经历
关于荣氏兄弟的若干史料和传说 毛小言
实业家荣宗敬先生传略 瞿兆鸿
先兄宗敬纪事述略 孙德先
荣德生绑架案 孙德先
第三章 创业开端:荣氏企业创建由来
荣氏兄弟创业记略 陈文源 钱江 王建中
我家经营面粉工业的回忆 荣漱仁
振新纱厂创业经过 荣德生
申新第三纺织厂概略 荣德生
开源机器工程公司的由来和创建 王建中 陈文源
第四章 创业之艰:面临困境与救济方案
中国经营实业之困难及其救济方策 荣宗敬
飞跃的发展惨淡的经营 朱龙湛
为维护纺织面粉工业生存节略 荣宗敬
棉纱业之困境与救济方案 荣宗敬
第五章 发展壮大:“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的形成
荣氏家族的实业巨子 龚廷泰
“面粉大王”和“纺织巨子” 白寿彝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茂福申新企业 黄汉民
荣宗敬、杜月笙不打不相识 徐鸣
第六章 实业救国:荣氏兄弟谈商业
在第一次全国工商会议上提出的三个议案 荣德生
关于发展农工商业之管见 荣德生
提倡振兴工商实业说帖 荣宗敬
谈工业建设 荣德生
振兴实业发展经济 以惠民生计划书 荣德生
纺织业与金融界 陈光甫
“天元计划”的提出和实施 林庆亚 陈文源
第七章 教育救国:荣氏兄弟教育办学
交通大学添设纺织科之我见 荣宗敬
略述办学之经过 荣德生
第八章 亲友任职:荣氏家族成员成长记
李国伟与荣家企业 龚培卿
李国伟:荣氏在汉企业的开创者 刘佳佳
厉无咎:荣氏在汉企业的最后一任经理 唐庸章
第九章 建设无锡:荣氏与无锡渊源
无锡之将来 荣德生
谈建设大无锡 荣德生
建设“太湖实业港”之大计划
整理湖山繁荣地方
第十章 荣氏家训:礼节当知 职业当勤 节俭当崇
荣宗敬、荣德生家训
荣宗敬的四项原则 傅国涌
纪念先父荣宗敬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 荣鸿庆
精彩页
荣家经营纺织和制粉企业六十年
李国伟

我开始参加荣家在汉口所办的福新企业组织,是在1918年。我原在唐山工学院学土木工程,毕业后,到陇海铁路任徐州分段的副工程师,后调陇海总工程局设计工程司。那时第一次欧战告终,英美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远东市场,还没有卷土重来。日帝乘战事机会,蓄意攫取东方霸权,而限于国力和机器设备的生产赶不上它国内的需求,一时还不能高速拓展。这样,就为中国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国内很多纺织和制粉工厂都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无锡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和无锡从事纺织和制粉事业,到那时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且正在逐步向高峰发展:纺织工业方面,上海有申新一厂和二厂,还有第三厂设在无锡;制粉工业方面,上海已有福新一厂至四厂;此外,茂新还有三个厂,分设在无锡。荣家企业的轮廓,已大体形成,基础亦渐趋稳固。
汉口为长江中游汉水、湘江流域和豫省漯河以南等地区粮食的集中地,每年约有三四百万担的小麦在那里集中。那时荣家的事业还没有推广到汉口,当地有金龙、和丰、裕隆三家面粉厂,每日生产能力为12000包(每包49磅);每年尚有200余万担的小麦运往长江下游,供应芜湖、南京、镇江、无锡、上海等地的面粉厂。因此,在汉口设厂不愁原料缺乏,福新五厂就是以这个有利条件为基础而从事计划设立的。这厂自1918年秋天开始筹备,到1919年10月全部完成,开工出粉,每日产量为6000包,此后逐渐加增为1.2万包。汉口申新四厂是1921年4月开始筹备的,其创设动机,原是为了供应福新粉厂袋布需要,求取自给自足。1922年2月开工,最初装置纱锭1.47万余枚,其后陆续增添设备,到抗战前夕,共有纱锭5万枚、布机1000台和日产2000匹的漂染整理机器全套。
在旧时代从事企业的人,对于用人方面,总是尽量采取保守态度,不是素所深知的人,不肯轻于托付重任,因此往往容易形成非亲即友的局面,从而也难于吸取社会上一般的人才;荣家资本集团自然也不能例外。荣德生在他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里面,似乎以“昔年老友,都为经理”而感到自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荣家企业里面的上层组织,是建筑在这个基础上面的。我是德生的长婿,所以在他和宗敬的敦劝和支持下,我放弃了我铁路工程师的地位,改行来办理工厂。我开始参加荣家的企业,是做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公司的协理兼总工程师,后来申新四厂开办,我兼管两厂。那时任两厂经理的荣月泉,是宗敬、德生的族兄,其后他年老退休,我继任两厂的经理。
我是学土木工程的,对于纺织和制粉工业原是外行,而我从开始参加企业,所接受的任务,便是负责全部工程和装机计划;两厂开工之后,工务推进,也由我负领导的责任。我只好摸索前进,虽然后来得到一些知识和经验,但是走的弯路也很多。有些同事批评我,说是“拆拆装装,枉费许多人力物力”,我是应该竭诚接受的。工厂创办初期,还是沿袭着工头和粉师的陈旧制度,机器运转和工人进退由其把持,工人群众受着双重的剥削,封建把头的声势和气焰,更是日甚一日。厂方主持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既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来彻底铲除这个根深蒂固的封建把头恶势力,有时还利用这种恶势力,与它勾结着,来加强对于职工群众的剥削。其后由于产量日落,无法与外界竞争,而从剥削方面来讲,工头和资本主之间,也根本存在着利害的冲突。以此,我们逐渐使用专科毕业生来管理车间,革除了工头制度,提高了生产,机器保全也获得了相当的保障。
我们汉口的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自抗战内迁,申新扩建为汉口、宝鸡、重庆、成都各厂,共四个厂,附有宝鸡的一个铁工厂;福新扩展为汉口、宝鸡、重庆、天水、广州各厂,共五个厂;又从而推广附属企业,在成都、上海办了两个建成面粉厂,在宝鸡、上海办了两个宏文造纸厂,在重庆标买了国民党政府的军纺厂(原是汉口日商泰安纺织厂的机器),改名为渝新纺织厂。
关于茂、福、申新各厂的发展过程,主管机关已在汇编历史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的演变过程,我今不再作冗长的叙述。
P3-5
导语
晚清以来,国家的衰落与败退让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民族工商业的重要性。他们带着实业救国的使命感,从各个领域出发,纵横商场,指点江山,凭借超人的智慧和出色的能力,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打下了一片天地……
刘未鸣、詹红旗主编的《荣氏兄弟(为天下人布芳馨)/百年中国记忆》讲述了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和气魄创办了12家面粉厂,独领面粉行业风骚,其纺织业亦雄居全国纺织业首席,被誉为衣食半中国。他们的经历,对于今天我们弘扬实业精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内容推荐
刘未鸣、詹红旗主编的《荣氏兄弟(为天下人布芳馨)/百年中国记忆》为“百年中国记忆·实业巨子”丛书之一种。荣氏兄弟即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江苏无锡荣巷人。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短短几年的钱庄学业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并最终发展成为“面粉大王”“纺织巨子”。本书将荣氏企业从创立、困境到发展及其荣氏兄弟爱国精神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图文并茂,对研究荣氏兄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荣氏兄弟(为天下人布芳馨)/百年中国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未鸣//詹红旗
译者
编者 刘未鸣//詹红旗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08711
开本 16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1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70
CIP核字 2018267670
中图分类号 K825.38=6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