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记选评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大书,在历史和人文领域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伟大、博大、雄大、壮大都不足以形容它的至广大和极深远。它开了纪传体通史的无河,成为后世正史体例的典范,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对《史记》作了深入浅出的注释、串讲与评析,引领读者进入更高远广阔的文史天地。该书评释精当,图史结合,可供广大青少年读者及《史记》研究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套丛书择取的是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史作品中最光辉灿烂的精华,它们不只文采斐然,更代表了所处时代的思想先声。国内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一批知名学者,沉浸其间,含英咀华,倾学识与才力对这些经典作品作出了深入浅出的注释、串讲与评析,引领读者进入更高远广阔的文史天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本书挑选了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传记,评释精当,图史结合,将帮助读者对这部史学和文学的大作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目录

前言

项羽本纪

留侯世家

孙子吴起列传

魏公子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单列传

刺客列传

季布栾布列传

李将军列传

滑稽列传

试读章节

评析

《史记》是天地间第一等文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中第一流篇章。司马迁所仰慕者往往是英雄侠客,而《项羽本纪》就是一篇英雄之文。

英雄之文首先是模状英雄。明代李贽称项羽“自是千古英雄”,何以见得?在一“勇”字:项羽是名副其实的勇冠三军,看他上将军帐中杀宋义,如拾草芥;破釜沉舟,绝地大破秦军,威震诸侯;彭城大战,以三万军马大战数十万汉军,汉军溃败,睢水为之不流;垓下突围,二十八骑在万军中纵橫自如。处处是刚勇之举,处处豪气干云。在一“杀”字:项羽性格中还有极为慄悍的一面,《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还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项羽凶残的一面,如杀会稽守,杀宋义,杀襄城军民,坑二十万秦卒,屠咸阳,弒义帝,故而杨维桢认为项羽“嗜杀如嗜食”。在一“情”字:垓下之围,项羽不舍美人与乌骓马,慷慨悲歌,泣下数行;联系项羽少年时的轶事,他的形象一下子血肉丰满起来。在一“命”字:项羽本无统一天下之志,因此篇中项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早先由八千人随叔叔起兵,至威慑天下的西楚霸王,尔后日渐衰微,直至乌江自刎,全在他胸中没有经营天下的大志,只为经营自身,荣身东归而已,这种胸襟造就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英雄之文需要英雄之笔,司马迁叙写项羽之笔,笔力奇伟,可谓英雄之笔。在记载项羽一生的过程中,将整个秦末战争的千头万绪融合了进去,如百川并流,化作一条线索,娓娓道来。看似一人一传一条线,一笔下去,但细看来,却有千笔万笔展现出来,如项梁事、陈婴事、义帝事、章邯事、田荣事,一一解出,收放自如,虚笔与实笔互用,神理一片。在文章中,司马迁又往往以“东”、“西”二字为眼目,如“引军而西”、“解而东归”、“无西意,北击齐”等等。大致上,项羽伐秦则必然是由东而西。灭秦后,田荣作乱,项羽由西而东征讨之。与刘邦交战,项羽又西向进军,后又解而东归。在一东一西之间,百万兵马涌动。透过太史公力透纸背的笔墨,我们可以隐约听见万千铁骑中原逐鹿的马鸣风啸,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借此篇展开,其笔法若不是英雄之笔,又有哪两个字能够形容?

“本纪”一体,为司马迁独创,后代史书都将“本纪”视为非帝王不可用。但司马迁本意却不是如此,如《项羽本纪》、《呂后本纪》,项羽、吕后都不曾做帝王,但也都列入“本纪”。司马迁本意应该如张照所言:“特以天下之权之所在,则其人系天下之本,即谓之‘本纪’。”也就是说,“本纪”一体,实际上是借写掌控天下权势之人,写天下事。“本纪”也就成为一个时代大事的载体。后世史家虽然将“本纪”列为帝王的专利,但也将这种记录时代大事的“本纪”笔法保留了下来。

         P46-P48

序言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大书,在历史和人文领域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伟大、博大、雄大、壮大都不足以形容它的至广大和极深远。它开了纪传体通史的无河,成为后世正史体例的典范,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是天才的史学家和散文大师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司马迁从幼年开始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据《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迁从十岁开始诵读古文,所谓的古文指的是先秦文字,在当时已属于很专门的学问,这为他后来接触西汉中央所藏的大量的以先秦文字书写的历史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正是从十岁起,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他曾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从董仲舒学习《春秋》,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他曾到过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前往山东参观了孔子庙堂的车服礼器;在长沙水畔凭吊过屈原……此外,他还北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这次壮游大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也使他体验和感受到了历史在各地遗留的痕迹,这对形成《史记》鲜活质感的文本特色起了很大作用。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三年后他开始了《史记》的著述。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开脱获罪,被处以宮刑。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在一种屈辱的心态下继续《史记》的撰写。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前后,司马迁基本完成了《史记》的写作,前后经历了十四年左右。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体系完整的纪传体通史。其纪事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一直到西汉武帝时期,历时三千多年。它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包括中原核心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作者可能知道的所有区域,实际就是司马迁眼中的天下。《史记》全书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字,体制规模之庞大是前所未有的。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本纪”是全书的大纲,记录了三千多年历史的沿革,世事的兴衰;“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年表;“书”是礼乐、法律、历法、天文、水利、经济等人类生活各领域的相关记载;“世家”是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和家族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另有几篇中国边缘区域民族历史的传记。这五种体例相互补充,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司马迁所开创的“纪传”体例,是以人为主体的历史叙事模式,不受时间和历史事件的限制,显示出一种鲜明的人本精神。

对于撰述《史记》的目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称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当今的眼光来看,《史记》这种样式的写作其实更像一部世界史或人类史的写作。司马迁是在用一种宏通博大的人文精神审视天下(世界)的古往今来,世事的沉浮兴衰,以及这中间那些曾经影响历史和文化的鲜活的个体。他努力发掘的是天下(世界)历史变迁中,那些具备永恒生命的人类精神。因此,《史记》的份量已经远远超出一部史书所能承受的限度,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

同时,《史记》也是千古文章之精品,是中国文学中永恒的经典。《史记》叙事以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行文相当从容。司马迁善于选择能够显现历史人物品格和气质的事件,甚至是笔调和文风,如《项羽本纪》写天下的大英雄,文章亦慷慨悲壮;《留侯世家》记汉初第一高人,笔调也温文尔雅,恬淡闲远。《史记》每篇的叙事结构也富于变化,同样是合传,《孙子吴起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在结构上却各不相同,各有其独特之处。司马迁不仅记帝王将相,还对刺客、游侠、商人、滑稽各色人等充满了兴趣,这些非凡的平民侠客在司马迁的笔下最具生气,使一个万象的社会历史有万象的生命形态呈现。可以说,《史记》是以千姿百态之文述古往今来千姿百态之人,其文章变化之妙处,纵是数千百万言也难尽其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记选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57485
开本 32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2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