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6第4辑)
内容
目录
研究方法
生命故事访谈法: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 郑剑虹
“你”之为另一个“它(牠)”——话语与关系中的太初液(异)化 宋文里
心理传记学
莫言为何会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对莫言创作动机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王婉贞 谷传华/5I
走不出童年阴影的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 张建人 孙菲雪 李光程 凌辉
卜舫济在华的生命岁月:一个传教士教育家的文化认同与冲突 陈祥美 洪雅琴
从“小脚”中蜕变与重生:张幼仪“做自己”的痛苦追寻 刘素凤 赖诚斌 丁兴祥
生命叙事
流转与归返:一位垒球教练之自我叙说 孙佳婷 施登尧
与内在真我的相遇:一个心理师个人与专业的孵化历程 吴东彦 刘志如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约稿启事
精彩页
(三)生命故事访谈法的优势与局限
1.生命故事访谈与叙事访谈、行为事件访谈的区别
生命故事访谈、叙事访谈、行为事件访谈都属于叙事式访谈,它们的共同点都聚焦于受访者的个人故事和经历。但生命故事访谈不同于后两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生命故事访谈一般不预设研究目的或主题,比较符合质性研究的逻辑和本质。叙事访谈和事件访谈都要根据研究者的某个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来收集受访者的资料,而生命故事访谈事先没有预设的研究主题,它通过收集访谈对象完整的生命故事资料,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可从本学科的视角出发对资料进行分析,生发出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主题及其相关概念或理论。
(2)生命故事访谈以收集受访者完整的生命故事资料为核心目的,更有利于新概念、新理论的生成。因叙事访谈和事件访谈受研究者研究目的和研究主题的限制,其收集个体生命故事的资料是有限、不完整的。而生命故事访谈以收集受访者完整的生命故事资料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受访者生命发展历程的把握就比较清晰,因其资料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有助于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有利于新概念、新理论的生成。
(3)生命故事访谈不仅关注受访者生命故事的事件叙述及其生命发展历程,同时也关注受访者生命发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生命故事访谈法产生于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它比较关注受访者在叙述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其访谈过程会注意细节性的问题,包括受访者在讲述自己生命故事过程中的非语言的变化,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并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4)生命故事访谈具有相对的灵活性。生命故事访谈一般不预设研究主题,但有时也可预设研究主题,但需要在收集访谈对象完整生命故事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进行提问,以收集和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这样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兼有提纲式访谈和叙事式访谈的特点。
2.生命故事访谈法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1)受访者的适切性问题。因生命故事访谈需要受访者完整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而这会受到访谈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性格的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适合于采用这种方法来收集资料,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儿童。甚至,研究对象虽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但因表达和性格原因,也可能无法收集足够的资料进行研究,此外,对某些障碍类别的特殊人群也不适用。
(2)叙述的真实性问题。在叙述自己生命故事的过程中,受访者可能会回避一些敏感性问题,甚至会对一些事情的叙述进行扩大化、虚构化的处理,这些都会影响资料收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访谈地点的选择、访谈时间的安排、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受访者当时的心境都有可能对叙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3)大量文本资料的处理问题。相比于叙事访谈和事件访谈,生命故事访谈在这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生命故事访谈力求收集受访者更多的生命故事资料,因此,在将录音转录为逐字稿时,会产生大量的文本资料,在转录时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如何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文本资料也是个棘手的问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如何进行生命故事分析以及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4)研究伦理问题。生命故事访谈需要收集受访者生命故事中的细节性资料,会涉及访谈对象大量的隐私性事件,这种策略和做法是否符合研究伦理是需要考虑的。此外,在发表研究报告时,如何进行技术性的处理以避免对受访者的不利影响或伤害也是要重点考虑的伦理性问题。
P6-8
导语
郑剑虹、赖诚斌、丁兴祥主编的《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6第4辑)》是第四届海峡两岸“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主题为“迈向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在本书中,学者围绕“质性心理学”“生命叙事与心理治疗”“心理传记学”“教育叙事与教育传记”“叙事理论与生命叙事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探讨,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物的生命史和人格进行心理学的编排与解释。
内容推荐
1910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记忆》(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 ),启蒙了后世“心理传记学”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峡两岸几乎同时开始了心理传记学这一领域的探索。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人物(特别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进行研究。郑剑虹、赖诚斌、丁兴祥主编的《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6第4辑)》集刊,代表着中国大陆与台湾人文取向的心理学者DI一次携手,也是世界范围内心理传记学的SHOU个学术刊物。《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以书代刊,将于每年在海峡两岸以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版本同时出版,其将成为凝聚华人心理学人文取向研究队伍的阵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6第4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剑虹//赖诚斌//丁兴祥
译者
编者 郑剑虹//赖诚斌//丁兴祥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34884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17-12-01
首版时间 2017-12-01
印刷时间 201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52
CIP核字 2017317309
中图分类号 B84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