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是公认的中国当代首席雕塑大师,他对于肖像雕塑的创作突破了历史性的难关,用手感和情感打动观者,提出“用手指抚摸历史”的创作理念,在当代与传统中间找到了危险而深邃的平衡点,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雕塑艺术近年来日益趋向浮躁与平庸的僵局。
朱青生、滕宇宁主编的《行人--李象群艺术(精)》是其作品集。
| 图书 | 行人--李象群艺术(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李象群,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是公认的中国当代首席雕塑大师,他对于肖像雕塑的创作突破了历史性的难关,用手感和情感打动观者,提出“用手指抚摸历史”的创作理念,在当代与传统中间找到了危险而深邃的平衡点,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雕塑艺术近年来日益趋向浮躁与平庸的僵局。 朱青生、滕宇宁主编的《行人--李象群艺术(精)》是其作品集。 目录 前言 我如何看待传统与当代 革命记忆下的当代表达 创作说明 专案回看延安文艺政策与影响 延安时期的文艺政策 艺界畅谈 “行人”学术研讨会 宋伟光访谈李象群 当代艺术的实验性与世界性 ——李象群作品观感 我的创作历程 李象群艺术历程年表 附:延安时期文艺政策大事记及综述 权威与形象的重建 创作说明 这不是慈禧 传统与体制的反思 创作说明 专案建筑与体制 国家政权的构成、显现与文化传统 专题研究 李象群的城市模型《大紫禁城》: 接近、评论和三个图解 艺术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从文艺复兴人物胸像到李象群的作品 印度艺术中神意的表达 策展对话 策展对话—展览的形成 前作者、不平衡的历史感、文献意识 —2012年4月4日,李象群与朱青生的首次对话 呈现、刺激、感觉学 —2012年6月10日双方团队在北大燕南园谈话 细节、乾坤、行人 —2012年7月8日李象群工作室讨论 人性、政治理想、行到此处 —2012年8月12日798李象群工作室谈话 在展场 —2012年8月15日中国美术馆谈话 当代性、历史与个体、潜在权力与城市 —2012年9月2日798李象群工作室温成采访 艺界畅谈 “行人”学术研讨会 宋伟光访谈李象群 当代艺术的实验性与世界性 ——李象群作品观感 我的创作历程 李象群艺术历程年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行人--李象群艺术(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朱青生//滕宇宁 |
| 译者 | |
| 编者 | 朱青生//滕宇宁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576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61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706 |
| CIP核字 | 2018187809 |
| 中图分类号 | J3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90 |
| 宽 | 215 |
| 高 | 3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