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食物瘾君子--经历并战胜贪食症
内容
内容推荐
凯瑟琳·艾尔薇著黄雪译的《食物瘾君子--经历并战胜贪食症》一书,以作者凯瑟琳·艾尔薇本人亲身经历和求治过程为前提,旁引作证、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了解该病的专业知识、探讨症状的功能和意义,通过与他人连结而建立与自己的连结,从而找到各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高深的专业知识与个案实践结合起来,使人不必用“啃”书本的方式而轻松了解到其深刻的内涵,值得推荐给读者。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见证
第一章 什么是真正的贪食症
我如何说服电视记者:公众需要知道什么是贪食症
第二章“症状”是我们隐藏部分的语言.
伊芙特如何重来月经:找到疏通阻塞的语言
已有的贪食症治疗方法一览
第三章 人们对我说些什么
读者来电
读者来信
第四章 初次会谈
玛丽艾尔和她的害怕
斯特法妮:“我的体重阻止我生活!”
科莱特:52岁,担心健康
娜塔莉:表面上生活对她微笑
玛丽阿娜:一个月内长了30公斤
第五章 患贪食症的明星们
玛丽莲·梦露
伊丽莎白·泰勒
简·方达
第六章 我的学习经历
从哲学到精神分析,再到社会心理学团体
弗烈兹·皮尔斯带来的震撼:只能通过与他人连结来建立和自己的连结
第二部分 常用厌食贪食症治疗方法
第七章 认知一行为疗法及其对贪食症治疗的局限
用认知一行为疗法治疗贪食症
以食瘾症状为核心的认知一行为疗法的局限
安娜贝尔的故事
美国的贪食症疗法
一本关于贪食症的书
匿名贪食症患者聚会
第八章 弗洛伊德、暗示和催眠
精神分析之父的最初生涯
关于无意识的理论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的理论
第九章 对俄狄浦斯情结和精神分析的新阐释
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家们关注童年、更理解身份认同问题,贪食症只是表现症状
贪食症是性问题吗?什么是“俄狄浦斯”阶段
一个精神脆弱的母亲和其女儿讲述的后果
生命最初的害怕
疏离感
一个精神科教授和精神分析家对贪食症的解释
治疗贪食症:针对生命初期的困难
精神分析在治疗食瘾症上的局限
精神分析理论有助于更好地治疗食瘾症:“转移”和“反转移”
第十章 所谓的新疗法已经过时
人本主义精神
贪食症和尖叫疗法(被压抑情绪释放疗法
阿美丽的见证
贪食症患者的两种主要人格
家庭治疗和贪食症
预防贪食症
第三部分 我的治疗方法和目的:为了没有症状、
没有痛苦的生活,建立真实的身份认同
第十一章 我最初的临床心理治疗工作
晚上的治疗团体
我作为临床心理学家的第一个周末团体
我的第一个“工作坊”
以情感为向导
塞尔维娅的练习
第十二章 内在的愤怒
安娜在治疗后期已经没有贪食症了,但她依然易怒
角色扮演技术
与自己和解
第十三章 超越了传统催眠的艾瑞克森式催眠
平生第一次,我成了靶子:无意义的意义
用艾瑞克森式催眠对付玛丽·弗朗西斯的噩梦
玛丽·弗朗西斯的噩梦
第十四章 我们走出来了
柔丝玲:“一切都是慢慢来的”
索菲娅:“我的生活在50岁时开始”
玛丽艾尔:“现在我不再因害怕而瘫软”
总结
专业用语汇编
关于参考书目的说明
序言
推荐序1:和另外一个“我”说再见
翻着这本由法国心理学家凯瑟琳·艾尔薇女士写
的《食物瘾君子》的翻译书稿,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那
些曾经在我的治疗室中的每一个个案,想着陪伴他们
走过的日日夜夜,内心不禁涌起许多思绪。
七年前,雨昕(化名)曾经是我的一个来访者,她
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转介而来的,来诊的主诉是
:反复暴食、抠吐,伴体重下降、闭经两年半。反复
、无法遏制暴食和抠吐行为占据了她每天大量的时间
,使她无法继续大学二年级的学业;当20岁的她坐在
我面前的时候,已是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了,体重
41公斤,皮肤干燥,没有光泽,由于反复的咀嚼和呕
吐,她的腮腺和下颌腺已经肿大了,牙齿也被胃酸腐
蚀得出现了斑损,右手的食指由于抠吐,指间和掌间
关节的皮肤处长了茧子……她是一个典型的贪食症患
者。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刚刚折腾完自己,吃了许
多、许多,又吐了许多、许多,收拾好所有呕吐的痕
迹,凌晨一点半,这个时间,对我来说早已算不上晚
;即便是一个人住的屋子,也还是要演这一出出的戏
,以为骗过了自己,就真的是骗过了世界。”“过往
的伤害,像一面旗帜般深深插在我的心头,就这样,
在风中飘向了我自己完全不认识的方向,开始了我不
曾想象过的暴食生活,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也许
那是一个没有痛苦、不再会流泪、空空如也的心,只
有专属于自己的寂静。”在陪伴雨昕的一年里,跟她
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在“吃”与“吐”、“吃"与“
不吃”的循环,一同体味着那种空虚、挫败和无助的
感觉;她还曾几次因为暴食过多而导致急性胃扩张,
被送进医院的急诊室抢救。如果病情持续下去,死亡
随时都会危及她年轻的生命。住院、药物和营养,还
有几十次的个别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两年后,看到
了她病情的转机,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经历了迷
茫之后,我想我会告诉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你真
的太美,你所有的生活都是我最向往的。也许,以前
我不是个放得下的人,我无法放下爸妈的期望、放下
所要承担的责任、放下别人的评价、放下我所要尽的
义务,无法放下,所以我放下了你。也许现在我应该
把你找回来!’”四年前,我接到了雨昕父亲的电话
:女儿结婚了。
近些年,进食障碍俨然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社会
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移民文化、现代化或城市化
的社会背景下更加明显,以女性、30岁前、经济水平
高、发达地区人群为多见,国外12—20岁女性患病率
为1%一3%;病程如迁延,有5%一15%的患者死于
营养障碍、感染和衰竭,个别死于意外和自杀,最低
体重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长者预后不良。临床上,当
那些患者出现进食明显低于正常人、体重下降超过正
常平均体重的15%或者体重指数(体重/身高。)小于
17.5 kg/m2、有超乎寻常的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
用各种方式故意减轻体重并伴有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和
体征时,就可以明确诊断了;然而,治疗上却是临床
医生们最棘手的问题;且与进食障碍潜在的高致命性
相反,社会乃至专业人员对该病的了解和识别率仍然
偏低。
心理学认为,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是导致心理生
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吃是人的本能,如果一个人将最
本能的部分当作一种表达潜在冲突的方式,生命就会
面临挑战。日常生活中,用吃、吐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的人大有人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具有自卑、拘谨
、刻板、强迫人格特点以及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过度
关注体形和体重,并以此来判断自我价值的人更易发
生该症。而慢性精神刺激、工作学习过度紧张、新环
境适应不良、交友和家庭方面挫折和打击造成情绪抑
郁,都是导致该症发生的诱发因素。
无论是神经性厌食还是神经性贪食,都有其内在
的社会心理因素的。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疗理论,对进
食障碍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动力学的解释:进食障
碍是人妄想回归婴儿时代最无意识、却最有象征意义
的行为,其潜意识语言是“我不想长大”,害怕成熟
是因为人潜意识里会将身体的成熟连结到被拒绝或被
抛弃;还有一个解释是对性爱的拒绝、对抗对性的恐
惧,是用“绝经”的方式否认、拒绝女性角色;第三
种解释是孩子反抗父母权威、争取自主、在家中争取
自我肯定、与父母斗争的方式。家庭系统的观点则认
为个体的症状与他(她)所在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息
息相关。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秦(S.
Minuchin)在对有身心疾患患者的家庭进行研究以后
,总结出了进食障碍家庭的共同特征:1.家庭关系
纠结:家庭中缺乏适当的情感距离,每个人都深深涉
人彼此的生活,家庭成员热衷“读心术mind reading
”;2.过度保护:家庭尽力避免冲突,对他人的“
不舒服”特别敏感,太快地想舒解对方的压力,以至
于造成家人无法学习处理情绪的能力;3.极度僵化
:不主张改变,努力维持现状,以僵化的方式应对家
庭发展中的各种问题;4.回避冲突:家庭以回避的
方式面对各种冲突,尤其是父母关系不良、婚姻出现
压力时,孩子以症状的形式涉人父母
导语
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审美意识的改变,减肥瘦身备受推崇,追求苗条和完美主义的倾向更加重了这种意识的蔓延;体重作为一种权力和控制的象征表现,是人们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克服不确定感给人内心带来的恐惧的“武器”;面临社会压力的年轻女性,不得不因饮食疾患而放弃人际关系,社会对于女性成就的焦虑,女性希望得到关怀时所引发的罪恶感,等等。
凯瑟琳·艾尔薇著黄雪译的《食物瘾君子--经历并战胜贪食症》分三个部分:介绍了“让公众知道贪食症的重要性”、“各种常见的厌食贪食症治疗或辅助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匿名贪食症患者团体、传统精神分析及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疗法),展示了具体的治疗场景及成功案例。
精彩页
玛丽艾尔和她的害怕
她来的时候完全属于惊慌失措的那一类女孩,寻找立即可得的答案。
她眼睛红红的,呼吸不均匀,我觉得她心神不宁。然而,尽管她很焦虑,但还是散发出某种女性魅力。她很苗条,黑色的头发有层次地削薄,穿着一套米色运动服,成功地把自然和优雅混合在一起。
我让她做自我介绍。她34岁,失业中,之前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事”。
“其实,现在我的感觉是一事无成。我没能做生活中本该做的事。”
她想成为舞蹈家,但是在她以前住的地方,没有足够好的老师。于是她投入到了戏剧中。
“……然后,我想我开始生病了……我害怕一切……”
我问她这发生在几岁的时候。
她说:“我想是在重读高二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有什么事不对劲。我感到我的脑子瘫痪了,不再听使唤。”
她还是成功地读了两年大学,来到巴黎,成了贪食症患者。
她认为她的食瘾症是在第一次糟糕的性行为后立即发生的。“第二天,我无法控制地吃,吃,吃。我那时21岁。这个年龄发生第一次性关系已经很晚了。我已经很害怕了……我不再有月经,消沉了很长时间。然后,一切都开始让我恶心……
“我一开始完全是厌食者。这样持续了两年,在这期间我什么都没做……我去了国外。出发的时候我已经很害怕了。我知道我不正常,某个地方分裂了。
“……国外让我更受打击。我几乎是因为健康问题被遣返的。我进行了睡眠治疗,过了很多年才开始精神分析治疗。是大学里的一个女孩给我的建议。我一事无成,而且觉得自己无法做爱。
“……在第一次性冒险后,我遇到了一个男人,他是唯一个对我说爱我的男人。我的月经重新来了。我成功地和他做了爱,但很快,他保护者的一面让我窒息……”
我问她现在是不是单身。她回答说“是”,声音很激动:“我不再能和男人发生关系了,我想不能。”
我对她说我仿佛在她脸上看到了害怕和悲伤。
“……对,是的,是害怕和悲伤。我坚持了几年,因为我还是很快乐的。但我害怕。害怕我想靠近的人。
“以前,我假装。现在,我不能再装了。人们越觉得我迷人,我越是害怕……我很害怕他们发现我很笨,发现我什么也不是,发现我一无是处。实际上,所有这些年我都害怕,怕所有和我说话的人……”
某种程度上,当我们总是害怕他人时,是因为我们过于关注自己。她和其他人的关系其实是一种非关系。她只看到自己,对他人的世界没有一丁点感知。
我问她在生活中是否有不害怕人的时候。
“当我没有感到有性的攻击的时候,当他们不用话语侵袭我,让我安静的时候。”
她是否有时也害怕女人?
“……是的,某些女人让我害怕,当她们有权力,或是比我漂亮、比我聪明的时候。”
她补充道:“我害怕性关系,但同时我觉得我需要它,我的厌食贪食症正是从此而来。我觉得如果我能出门去和随便哪个人做爱,贪食发作都会立即停止。我想我不允许自己有性需要。,,
我回答她说,很长时间内心理学家们把性和贪食症联系在一起,在我看来,食瘾症得回溯到儿童发展过程中更原始的一个阶段。性在她那里可能是一个导火索,她的贪食症是和最初童年期的害怕联系在一起的。
她看起来好像被迎面扑了一桶冷水。“贪食症和性欲完全无关吗?”
贪食症患者还没到达欲望阶段,只处于需求阶段。他们仅仅需要被认可,感到被爱,因为他们不够自爱。通常,在性中投入很多的贪食症患者还是停留在上瘾阶段。
“也许您说得对。有时这能很好地让我平静。但是,说真的,即使在我拥有唯一的平衡关系时,我也并未停止抑郁。”
她说:“然而,我觉得自己很女人!”她喜欢做爱。自从她接受情绪治疗后,她有性高潮,“也许甚至太强太猛烈。”
我为此祝贺她:除了她的害怕和抑郁状态,她已经学到了很多正面的东西。
她的脸松弛下来,一切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黑暗。
她沉默了很长时间。
“……但我的问题不只是贪食症和性问题。我不能忍受人们看我。这很恐怖!而且别人看不出来,因为我通常穿得很暴露。”
她眼里闪过一丝光亮,“我的精神分析师对我说这不和谐……甚至朋友们也不能想象:我恨我的身体,因为我的着装总是标新立异。”
……
P32-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食物瘾君子--经历并战胜贪食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凯瑟琳·艾尔薇
译者 译者:黄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27652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54
CIP核字 2014264916
中图分类号 R589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