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精)
内容
内容推荐
1964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书店。一位六十多岁的盲人作家走到一位十六岁的店员面前,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兼职为他诵读。这位作家就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世界上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这个男孩是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藏书家。曼古埃尔回忆了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的日子,记录和思考了博尔赫斯的日常生活,他独特的写作方式,他的阅读喜好,他对其他作家的评论,他的渊博、怪癖,以及孤独……从感性的角度,动态地勾勒出这位谜一般的天才作家的肖像画,直抵博尔赫斯的内心。
目录
《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精)》无目录
序言
那时,有一束光,照亮了他的脑海
赵松
若按希伯来原初宗教里的说法——上帝以语言创世,
那像博尔赫斯这样的人,在其内心深处就很可能藏着一个
渴望成为“上帝”的人,企图用文字创造并主宰另一个无
限的世界。或许也正是基于类似的理解,翁贝托·埃科才
会在其重要的长篇小说《玫瑰的名字》里借用博尔赫斯的
形象,塑造出那个暗中掌控修道院并狂热地守护着图书馆
的盲修士豪尔赫,后来他甚至声称:“图书馆加上盲人,
只能产生博尔赫斯。”而在那部小说杰作中,最后豪尔赫
是吞吃了那本被他自己涂了毒的珍贵古籍,在自己意外引
发的图书馆大火中死去的。这种处理方式似乎也证明翁贝
托·埃科对博尔赫斯有着极深的了解,因为后者曾表示过
,有时候,他其实也想象过一个完全没有书的世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阿根廷的独裁者庇隆下台后
,博尔赫斯已是享誉欧美的代表性拉美作家,并众望所归
地成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家族
遗传性眼疾却已令他近于双目失明。为此他自嘲道:“命
运赐予我80万册书,由我掌管,同时却又给了我黑暗。”
而这黑暗,这漫无边际的囚室,就好像是上帝专门用来惩
戒这位胆敢声称天堂是图书馆的样子人的。这个兴趣极其
广博的不可知论者,这个沉湎于神秘主义的异教徒,这个
本质意义上的渎神者……无论是他写的书还是读过的书,
都是他构建通天塔的砖石,最后也将会是其坟墓的理想材
料。当然,死亡还不会很快就降临,失明之后他还要等很
久,在慢慢变深的昏暗中,在逐渐降临的黑暗里,在日复
一日的倾听中……等到他拥有了足够的耐心,他将领悟:
黑暗即光明。
当然,在领悟的时刻,博尔赫斯可能还会意识到,在
奥林匹斯诸神和古希腊英雄的早已不复存在的世界里,自
己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兼擅散文与短诗的荷马,以文字之舟
去做无尽的言说与漫游,却又不会令人厌恶。
有谁能为博尔赫斯写本理想的传记呢?在看过常见的
几种博尔赫斯传记后,我觉得,博尔赫斯其实并不需要传
记;或者,还可以换个说法,博尔赫斯不可能有真正的传
记。因为没人能让自己的文字越过博尔赫斯的作品来重构
其存在,任何要在博尔赫斯的生活、阅读与写作之间构建
起某种.因果关系的企图都注定是徒劳的。……
相对于那些试图对博尔赫斯的人生做出深度更深的挖
掘与分析的传记作者而言,曼古埃尔的方式是克制而又得
体的,而这种方式自是所来有自,不管这么多年以来他对
博尔赫斯的印象有什么样的改变,也不管他对博尔赫斯作
品的评判发生了多少变化,他非常清楚的一点是,记忆中
那些与博尔赫斯有关的时刻,对他来说无论它们会如何的
模糊都永远是神秘而又珍贵的,当他使用自己的语言做出
呈现时,他知道,他必须保持某种意义上的静默,而不是
像很多人那样喋喋不休。
“1986年6月14日,博尔赫斯在日内瓦辞世。……在
瑞士的一家医院,护士为他阅读了最后一本书,是诺瓦利
斯的《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也正是在日内瓦,青
少年时期的博尔赫斯第一次读到这部作品。”无论如何,
当你在这本小书里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出现在全书即将结
束的地方时,都不免要对作者曼古埃尔表达赞许的,能注
意到这样的细节,说明他真的是有心人,说明在他的心里
,始终都怀有对博尔赫斯这位前辈及其作品的深深的热爱
。他用这样一本极为克制得体的书告诉你,“和博尔赫斯
在一起”,绝对不是一种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经历,而只能
是精神层面的经历——那时,有一束光,照亮了他的脑海

2019年4月13日 上海
导语
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在和博尔赫斯的交往中,阿尔维托·曼古埃尔从敏感的职业作家的角度,拨动了这位中年失明的天才作家最为动人的心弦。本书记录下的文字既是作者对博尔赫斯的部分回忆录,又是博尔赫斯的部分传记。此书是这位谜一般的天才作家的流动肖像,直抵博尔赫斯和其他作者极为心仪的作家们的内心。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精彩的书给读者提供了一把钥匙,能打开博
尔赫斯魔法世界的多个秘密空间。
——马哈茂德·达尔维什,巴勒斯坦伟大诗人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之于阅读,正如卡萨诺瓦之
于性。
——《苏格兰周日报》
他笔下关于博尔赫斯的故事……被包藏在璀璨的
诗歌里。
——《多伦多星报》
对于博尔赫斯来说,永生不朽存在于作品中,存
在于他的宇宙梦想中,因此他并不觉得永恒存在是必
要的。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精彩页
我穿过佛罗里达大街的人群,走进刚修建好的“东边画廊”(Galeria del Este)商场,再从另一侧走出来,穿过麦伊普大街,来到一幢红色的大理石建筑前。这里是麦伊普大街994号。我按下写着6.°B.的门铃,穿过凉爽的楼道爬楼梯来到6层。我按下门铃,女管家为我开门。就在她准备邀我进门之际,博尔赫斯从一幕厚重的幔帘后探出身,努力保持着身体的挺拔。他穿着一身系扣灰色西服,里面是白色衬衫,打着一条黄色条纹领带,平整得几乎没有任何褶皱。他向我走过来,略微拖动着双腿。博尔赫斯在年近六旬时就已失明,即使是在这样熟悉的空间里,他也会在移动时迟疑犹豫。他和我打招呼,漫不经心地伸出右手和我握了一下,再无更多客套。他没有太理会我,我便跟着他来到客厅,之后他笔直地坐在长沙发上,脸朝向门。我坐在他右手边的扶手椅上。他问我(他的问题总是充满诗意):“那么,今晚我们来读吉卜林如何?”
1964年到1968年间,我有幸成为众多为博尔赫斯阅读的人之一。那几年,下午下了课我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名为“皮格马利翁”。的英文一德文书店打工。博尔赫斯经常光顾这家书店,这里也成为文学爱好者汇聚的场所。书店的女主人是德国人,名叫莉莉·莱巴赫,为逃离纳粹的恐怖迫害来到这里。她总是会颇为自豪地向书店往来的读者介绍欧美最新出版的作品;而她自己则是文学增刊的狂热读者,不仅喜欢阅读出版社的出版书目,更拥有洞悉顾客阅读喜好的天赋。是她教会我作为书商应该了解自己所出售的书籍;也是她坚持让我阅读刚刚面市的许多新作品。我很容易被她说服。
当时的博尔赫斯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落时分,工作结束后,他会在回家的路上到皮格马利翁书店逛一逛。有一天,他在书店里挑选了三四本书,然后问我如果晚上我没有其他安排,是否可以为他读书,因为他的母亲已九十高龄,很容易觉得疲惫,力不从心。博尔赫斯会请任何人为他读书:学生,来采访他的记者或是其他作家。曾有很多人为博尔赫斯朗读,这些人就像包斯威尔一样,记录并见证了博尔赫斯的生活。尽管他们彼此并不相识,却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保存着这位世界上最精准的读者之一的记忆。当时的我只有十六岁,并不知道博尔赫斯其人。我接受了他的邀请,每周会去他的寓所三次,最多四次。他和母亲以及管家范妮一起住在一个狭小的公寓里。
当时的我显然还未意识到这是怎样一种殊荣。我的阿姨非常仰慕博尔赫斯,因此她对我冷静沉着的反应非常恼怒,并且要求我每次去拜访博尔赫斯时都带上日记本做好笔记。但对我而言,那些与博尔赫斯共同度过的午后并无特别(青春时期的我年少轻狂)。那些午后时光构建出的就是书籍的世界,我也时常觉得那就是我生活的世界。更确切地说,和其他人的交谈让我觉得很奇怪或者多少有些无趣,比如和老师讨论化学或是南大西洋的地理环境,和同学聊足球,再或者和亲戚们说我的考试成绩或健康状况,跟邻居们拉家常、议论其他人。然而在我看来,和博尔赫斯的交谈却是非常纯粹的对话:关于书籍以及书籍之间的联系,关于当时我尚未阅读过的作家,我从未有过的想法,或是一直凭着直觉却始终没有理清楚、想明白的问题……在博尔赫斯的口中,所有这些对谈的内容都变得丰富起来,鲜活生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展现着它蕴藏的无穷宝藏。我没有做笔记,因为在与博尔赫斯相处的时间里,我吸收了太多内容。
从最初的几次拜访开始,我就觉得博尔赫斯的寓所仿佛存在于时间之外,或者说,存在于博尔赫斯通过文学体验而构建的时间里——这时间涵盖了充满韵律和节奏感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和爱德华时期,囊括了北欧中世纪早期;既有二三十年代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有博尔赫斯热爱的日内瓦;是德国表现主义的时期,是被唾弃的庇隆时代;是马德里和马略卡岛的夏日,也是他第一次受到美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度过的数月美好时光。正是这些经历和体验,构成了博尔赫斯世界里的时间节点、它的历史和它的概貌:一切是过去,“当下”很少出现。博尔赫斯很喜欢旅行,却无法看见游历过的地方(大学和基金会是从六十年代开始才频繁邀请博尔赫斯的),因而对于这个需要感知的世界,他带有一种特别的轻视,唯独阅读的体验除外。撒哈拉的沙或尼罗河的水,冰岛的海岸,抑或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废墟,所有这些给人带来愉悦或惊恐感受的万事万物,只不过证实了《一千零一夜》某一页中描绘的场景,证实了《圣经》中的记述或《尼亚尔传说》’中的记载,以及荷马或维吉尔的吟诵。而博尔赫斯则将所有这些“印证”珍藏在自己简陋的寓所中。P3-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译者 译者:李卓群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218668
开本 32开
页数 9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72
CIP核字 2019062975
中图分类号 K837.835.6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92
126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