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6年翻译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翻译文学不仅为译入语国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资借鉴的创作手法,它在创作题材上的开拓同样今国内同行耳目一新。本作品集收录了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小说15篇;散文4篇、诗歌3篇;戏剧1篇。这些作品都是各国文学作品的代表,反映了各国文学的艺术成就,并及时为我们介绍国外文学的最新进展。

内容推荐

本“翻译文学卷”收入了品特的剧作《收藏》(节选),他的一篇小说《相安无事》和一篇散文《自由之蚀》,以便读者对品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另外,有塞尔维亚作家鲍拉·乔西奇的作品《特奥多尔神甫辞典》、英国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魔鬼情人》、加拿大女作家希拉·沃森的小说《安提戈涅》、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小说《强奸幻想》、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马姆列耶夫的小说《妖魔》、爱尔兰约翰·麦克盖恩的小说《我的爱,我的伞》、弗洛伊登伯格的《幸运的女孩》、泰国作家谭亚的《脸谱》与白俄罗斯作家沙米亚金的《在宫殿的荫庇下》

翻译文学最直接的功能在于及时为我们介绍国外文学的最新进展。《爱情与小偷》《化妆》和《晚安》三篇小说就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德国、韩国和日本文学中的变化。

以《跑吧,兔子》系列小说闻名于世的当代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的散文《父亲的眼泪》和马提尼克作家夏穆瓦索的散文《童年往日》也收录在本书里。

在诗歌部分,本书收入了三位诗人的作品,分别是哈罗德·品特、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思和日本女诗人茨木则子的诗。

目录

小说

 相安无事

 特奥多尔神甫辞典

 魔鬼情人

 强奸幻想

 安提戈涅

 妖魔

 我的爱,我的伞

 幸运的女孩

 玄秘的大阴

 家眈的欲望

 爱清与小偷

 晚安

 化妆

 脸谱

 在宫殿的荫庇下

散文

 自由之蚀

 父亲的眼泪

 童年往日(片断二)

 讽刺散文选

诗歌

 诗六首

 摩利支子的情诗(选择)

 茨木则子诗六首

戏剧

 收藏(节选)

2005年11~12月外国文学作品汉译书目辑录

2005年11~12月外国文学作品汉译篇目辑录

2006年外国文学作品汉译书目辑录

2006年我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篇目索引

关于外国文学作品汉译索引及书目的说明

试读章节

相安无事

我的眼神儿更糟了。

我的医生身高六英尺差一英寸。他的头发里有一缕灰发,一缕,只一缕。他左颊上有一块褐斑。他的两个灯罩呈卷筒状,深蓝色,底部都饰有金边。两个灯罩一模一样。他的印度产的地毯上有一处焦黑的烧痕。他的助手一看见女人,就戴上眼镜。透过窗帘,我听见他花园里鸟雀的鸣啭。有时他的妻子露露面,一身白。

关于我的视力,他显然不相信我的话。据他看,我的视力正常,兴许正常得过分了。他看不出任何迹象,证明我的视力正在变糟。

我的眼神儿更糟了。并非我看不见。我确实看得见。

我工作顺利。我的家人与我相处融洽。我的两个儿子与我最贴心。我与妻子也还亲密。对全家老小,我都亲密无问,包括我的父母。我们常坐在一起听巴赫。当我去苏格兰时,我常带全家同行。我的小舅子有一次也随同前往,在旅途中帮了不少忙。

我有些业余爱好,其中之一是拿着锤子往木头里钉钉子,或用螺丝刀往木头里拧螺钉,或用各种各样的锯子锯木头,做一些什物,或变旧物为新用,或把那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东西派上用场。不过,当你的眼前出现重影,或当有东西挡住你的视线,或当你压根儿没看见,或当有东西挡住你的视线时,要干这些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的妻子很满足。我在床上施展我的想象力。我们做爱时亮着灯。我贴近看她,她也看我。早上她的双眼发光。我透过她的眼镜片看见它们在发光。

整个冬季天空都很晴朗。雨在夜里下。一到早晨,天就放晴了。反手击球是我的拿手好戏。隔着冷杉木制的球桌,我冲我的小舅子站定,轻握球拍,腕关节往里弯着,等着把球吊到他的正手,等着看他(满脸惊愕)急匆匆地接球,丢球,跌跌撞撞,甚是恼火。我的正手球欠些火候,不大得心应手。房问里回荡着清脆的声响,球打在橡胶拍上的声音在四壁回响。不出所料,他攻我的正手。但又一次打得太偏右了,离我的正手还有一大截,而我的身体重心恰好偏在那边,正好可以施展我的反手抽球,使他招架不住,看着他跌跌撞撞,连溜带滑,还是丢了球。比分回回都差不多。不过,如今,当你看到乒乓球变成两个,或压根儿没看见乒乓球,或当球飞快旋转过来挡住你的视线时,玩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对我的秘书很满意。她挺有生意头脑,而且对生意感兴趣。她值得信任。她代表我给纽卡斯尔和伯明翰打电话,从没受过欺诈。客户们在电话里对她很是敬重。她的嗓音有说服力。我的合伙人和我都承认她是我们的无价之宝。当我们两口子和我的合伙人三个人约在一起喝咖啡或喝茶时,我的合伙人和我妻子经常谈到温蒂。他们一谈起她,两人都没有什么好话。

老是大晴天,在这样的日子,我拉上办公室的窗帘,好进行口述。我经常摸一摸她丰满的身体。她复述一遍,把纸张翻过来。她给伯明翰打电话。在她通话时(一只手轻轻握着听筒,另一只手平稳地做着记录),即便我抚摸着她丰满的身体,她也会一直把话说完。我眼睛上的绷带正是她给缠的,在她缠绷带时,我也抚摸着她丰满的身体。

我不记得我小时候有哪点儿像我那两个儿子。他们异常矜持。他们似乎不受情欲的搅扰。他们安安静静坐着。两人时不时咕哝几句。我听不见你们,你们在说什么呢,大点声,我朝他们喊。我妻子也这么喊。我听不见你们,你们在说什么呢,大点声。他们年龄一般大。看起来,他们学业不错。但在乒乓球上,两人都是庸才。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已懵懂大开,充满情欲,善于辞令,生性敏感,而且眼神很好。他俩压根儿不随我。他们的目光在镜片后面显得呆滞,难以捉摸。

我的小舅子在我的婚礼上是男傧相。那时,我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不在国内。与我最要好的那位朋友按说是男傧相的自然人选,可他突然因生意上的事被叫走。他因此当不成男傧相了,感到十分惋惜。他早已为新郎准备了一篇辞藻华丽的赞美词,打算在婚宴上朗诵。我的小舅子当然不能拿着这篇演说辞照本宣科,因为它里面提到我和阿特金斯之间长久的友谊,而我的小舅子对我一无所知。他于是遇到了难题。他解决难题的方式,是在致辞中大谈他的姐姐。我至今保存着他给我的礼物,一个从巴厘岛买的雕花铅笔刀。

我对温蒂进行初次面试的那一天,她穿着一条绷得很紧的花呢裙。她的左腿不停地蹭着右腿,右腿不停地蹭着左腿。这些小动作都被裙子挡着。在我看来,她正是当秘书的料。她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地听我交代工作事项,十指平静地交错在一起,它们整洁、饱满、浑圆、红润、鼓凸。她显然极有悟性,而且好问。前后三次,她掏出一块丝绸方头巾,擦拭着眼镜片。

婚礼后,我的小舅子请我的爱妻摘下眼镜。他望着她的眼睛的深处。你嫁给了一个好男人,他说。他会使你幸福的。由于那个时候他无所事事,我就邀他在我的公司做事。很快他就成了我的合伙人,他的生意做得那么有声有色,他的生意头脑那么精明灵活。

温蒂的判断力,她的明晰,她的谨慎,对我们的公司来说,真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我眼睛紧贴钥匙孔,听到他们急促的喊叫。那条细缝甚是模糊,唯有他们起起伏伏的欢爱声回荡在我的耳鼓,那是极乐时的嘶嘶声和忙乱声。整个房间沉压在我的头上,讨厌的黄铜把手硌着我的脑袋,可我不敢扭动,害怕看见我的秘书在我的合伙人的大肚子上和毛丛上迷醉地扭动着身体,发出低沉的尖叫声和刮擦声。

我的妻子想知道我心底的想法。你爱我吗,她问。爱得很呢,我轻蔑地说。我会弄清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我会弄清你说的是不是真的,说说看,你怎么证明这一点,还有什么能证明,还能拿出什么证明。全都是证明(我决定采取一种更巧妙、更有暗示性的计策)。你爱我吗,我反问一句。

乒乓球台上满是条状的污痕。我赢球心切。我的儿子们在看球。他们为我加油鼓劲。他们对我的忠诚一望便知。我被感动了。我又操起长久以来屡试不爽的打法和策略,弹,削,搓,推,使出浑身解数吓唬他。我凭感觉打球。我那两个孪生儿子使劲地为我打出的好球喝彩。可我的小舅子不是傻瓜。他一板接一板,板板都抽到我的正手的远角。我连溜带滑,踉踉跄跄,怔怔地望着他的球拍噼啪噼啪猛击,眼前渐渐空茫一片。

我的那些锤子在哪里,我的那些螺钉,我的那些锯子?

感觉怎么样?我的合伙人问。绷带缠得平不平?结打得紧不紧?

门砰地关上了。我在哪里?在办公室还是家里?我的合伙人出去时是否有人进来过?他出去过吗?这些拖曳的脚步声、吱吱嘎嘎声、长长的尖叫声、刮擦声、咯咯的笑声和喘气声,难道是我的幻听?有人在倒茶。粗硕的大腿(是温蒂的?我妻子的?她们俩的?是叉着的,还是并拢着的?)支撑在尖细的高鞋跟上,微微晃动。我小口小口抿着茶。味道不错。我的医生热情地问候我。稍等片刻,老伙计,我们马上就拆绷带。来一块糖衣脆饼吧。我婉言谢绝。鸟儿在鸟澡盆里嬉水呢,他那一身白的妻子喊道。他们全都跑出去看。我的儿子们把什么东西碰翻了,或是撞倒了什么人?肯定不是。我还从未有幸听说过他们如此莽撞冒失。他们只是喋喋不休,咯咯地笑,起劲地与他们的舅舅谈着自己的作业。我的父母一言不发。房间显得很小,比我记忆中的要小。我知道每样东西都放在何处,每一样都知道。但房间的气味变了。也许因为房间里挤满了人。我的妻子突然上气不接下气地笑开了,笑了好一阵,就像我们婚后最初那段日子里她常进发出的那种笑。她为什么笑?有人给她讲了一个笑话?谁?她的儿子们?不可能。我的儿子们正在与我的医生和他的妻子谈着自己的作业。我马上就过来,老伙计,我的医生朝我喊。这时候,我的合伙人已经让那两个女人在近旁的一张诊台上脱了个半光。她们俩谁的身体更丰满可人?我早忘了。我拿起一只乒乓球。它很结实。我想知道他把那两个女人脱到什么程度了。脱的是上半身,还是下半身?或许,他现在正举着镜片观察着我妻子的圆滚滚的臀部和我秘书的圆滚滚的乳房。我何以能证实这一点?靠听动静,靠感觉。但这不可能。这一幕怎么可能在我儿子的眼皮底下发生呢?他们还会像刚才那样,继续与我的医生聊天,咯咯地笑?不会。不过,最好还是让绷带缠得平平的,结系得牢牢的。P1-5

序言

和前几年一样,2006年的中国译坛照例把眼光瞄准了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新年伊始,几本最主要的外国文学期刊,如《外国文艺》《世界文学》,就率先推出了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荒诞派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专辑。我以前对此现象曾略有微词,认为它反映了我国的外国文学期刊只会跟在人家后面跑,缺乏自己的文学鉴别能力,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不过这次却是例外,因为在品特获奖之前,我们的翻译家们就已经注意到品特,且早就开始了对品特的译介,而并非自他的获奖才开始翻译他的作品的。更何况品特确实是一位值得大力译介的作家,他的戏剧作品自不待言,在当代国际剧坛一直享有盛誉,并得到许多观众的追捧,而他的小说、散文也一样有很高的造诣,前者同样显现出荒诞派的创作特点,后者则以思想深刻、语锋犀利见长。因此,借品特获奖之际,隆重推介一下品特及其作品,不光对2006年中国的翻译界,即使对中国的文化界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有鉴于此,本“翻译文学卷”也不仅收入了品特的剧作《收藏》(节选),另外还收入了他的一篇小说《相安无事》和一篇散文《自由之蚀》,以便读者对品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翻译文学对译入语国家的文学的一大贡献是,让译入语国家的作家在创作手法上得到启迪:“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这是一位著名中国作家在读了福克纳的小说之后的感叹。其实,何止是小说,诗,戏剧,散文,也都是如此。譬如辞典,历来都只知道是一种工具书,哪里会想到辞典也可写成文学作品。本“翻译文学卷”收入的塞尔维亚作家鲍拉·乔西奇的作品《特奥多尔神甫辞典》就是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你也许没有看到传统小说作品中那样的情节、故事、人物形象,但你却能从充满思想和智慧的语词中得到文学的享受。譬如该“辞典”中在“作家”的条目下写道:“作家是把不可说或者不能说的形诸笔墨的人。”在“生命”的条目下则是:“乃是一个完整体,就如内藏珍宝的匣子,只有死亡能将其粉碎,可有的匣子里却空空如也。”

接下来的四篇小说,尽管分属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但都带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与我们国家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创作显然大异其趣。英国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魔鬼情人》取材于在英国流传甚广的同名民间叙事歌谣,小说保留了歌谣中“立誓一离别一别嫁一归来一劫持”的基本情节,但又对它进行了女性哥特主义改写,突出了男性迫害者对女性主体所构成的威胁,将男性暴力转化为对战争的隐喻,从而传递出作者对女性身份危机、男性中心主义以及对战争这一异化形式的多重思考。加拿大女作家希拉·沃森的小说《安提戈涅》表面看去似对希腊神话的重述,其实是作者借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重构一个世界,以探讨当代人的身份危机问题。另一位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小说《强奸幻想》与《魔鬼情人》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着眼在女性如何成为社会文化的受害者,又如何获得反抗的力量与策略。这篇小说是阿特伍德最知名的小说之一,已经进入中学和大学课堂,不仅是语言学课的精读小说,也是妇女研究课程中讨论强奸问题的重要文本。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马姆列耶夫的小说《妖魔》篇幅不长,但寓意深刻。他以荒诞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一个已经闹了五年饥荒的村子,村子里的人们居然一天到晚在“唱啊、跳啊,手风琴声一直到深夜都响个不停”。明明在挨饿,却并不承认,因为他们“这儿的农村人都是在睡梦里吃饭”。他们的长老把一切知识传授给他们,让所有的人一起躺下睡觉,在梦中得到一切。在这里,“是村社,连睡梦都是共享的。”故事是荒诞不经的,但其锋芒所向却是明白无误的。

爱尔兰约翰·麦克盖恩的小说《我的爱,我的伞》其主题其实与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和权利也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写作手法却是现实主义的。小说对故事中的一对初恋男女如何堕入情网、如何青春激情高涨、如何既胆怯又向往的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但故事的最后却是以女方断然决然地拒绝了男方的追求为结局,却是出乎读者的意料的。

翻译文学不仅为译入语国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资借鉴的创作手法,它在创作题材上的开拓同样令国内同行耳目一新。如果说弗洛伊登伯格的《幸运的女孩》所反映的移民题材此前我们已经有所接触并也有所了解的话,那么这次我们收入的新一代美国作家尤金尼德斯的两篇小说《玄秘的女阴》和《蒙胧的欲望》所描述的题材恐怕就是国内读者第一次接触了,因为这两篇小说描写的对象都有异于大多数平常人,而是一个我们在一般的文学作品极少见到的人物——两性人。两篇小说的主人公诞生之初都是一个女性,但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其性别特征渐渐发生变化,不仅开始有了男性的特征,更有了男性的欲念。小说以极其细腻的笔法,描写了这批独特人群的独有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同时揭示了由此引起的文化、伦理与性的冲突。

翻译文学最直接的功能在于及时为我们介绍国外文学的最新进展。《爱情与小偷》《化妆》和《晚安》三篇小说就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德国、韩国和日本文学中的变化。贝林斯的《爱情与小偷》的写法已经与作者的前辈作家大相径庭,少了好多传统德国文学的沉重,而多了几分新一代德国作家的轻松、幽默和情节的曲折。韩国小说《化妆》描写某著名化妆品公司的高层领导,在目送妻子远走的同时,还要疲于应付公司的事务。一边是妻子的葬礼,另一边是绚烂的化妆品世界。生命的无奈和生活的矛盾,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作者冷峻的文风、寓意深刻的反讽,则让人读出了法国作家加缪的影子。《晚安》叙述的是西野与长他三岁的上司梗本的恋爱故事。敏感、自立的梗爱上了魅力十足的“彦”,但不过三年她又干净利落地离开了仍然爱恋着的“彦”。而“彦”也对自己感到困惑,觉得似乎自己的“一部分脑袋或者其他某一个器官是接下来安装的”,怀疑自己是“组装”而成的人。小说触及的是当代日本社会里的公司职员在巨大压力之下所经受的精神和感情层面上的“物化”主题。

按理说,泰国作家谭亚的《脸谱》与白俄罗斯作家沙米亚金的《在宫殿的荫庇下》从风格到题材都是两篇风马牛不相及的小说。谭亚的《脸谱》叙述了一个知识分子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更换自己的假面具——脸谱的经过。作者展示的是一个奇特、扭曲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戴着一个脸谱,并且根据社会潮流的变化而不断更换自己的脸谱,否则就会“变得落伍和不讨人喜欢”。小说里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有能变换上千种不同表情的政治家的脸谱,有能变换八百多种表情的知识分子的脸谱,还有运用新科技的电子脸谱。然而,那些朴实、自然的脸谱却再也不能生产了,已经生产的也被禁止出售,如果购买的话,还要算是犯法。小说主人公最后不得已购买了一张小孩子的脸谱,然而他发现,即使是小孩子的脸谱也已经失去了纯真的笑容,而充满了装腔作势的造作……沙米亚金的《在宫殿的荫庇下》叙说的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前苏联解体以后,一位领退休金的前部长被他的旧属下副部长雇为看守员。这位副部长从前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阿谀奉承,但现在他通过不法手段掠得大批钱财,成了有钱人,而他的旧上司却沦落为穷人,于是他对他的旧上司颐指气使,完全是另一副嘴脸。显然,这位前苏联的副部长同样拥有泰国作家所说的那张脸谱。

以《跑吧,兔子》系列小说闻名于世的当代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的散文《父亲的眼泪》和马提尼克作家夏穆瓦索的散文《童年往日》语言平白而散淡,然而平淡之中却蕴含着浓郁的深情,阅读这样的散文,令人回味无穷。而阅读诞生于差不多两百年前的西班牙作家马·何·德·拉腊的《讽刺散文选》,则会令人产生极大的震撼和惊讶,因为他在文中所抨击的老是推托“明天来吧”的拖拉作风、动辄借口“在国内”(也即不要拿国外的标准来要求国内)等现象,简直让人怀疑这位西班牙作家是否在我们国家投胎转世了,因为对这些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觉得陌生。

在诗歌部分,本书收入了三位诗人的作品,分别是哈罗德·品特、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思和日本女诗人茨木则子的诗。我要特别向青年读者推荐雷克斯罗思的《摩利支子的情诗》,如果你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几首诗的话,那么经典文学的优雅和流行文学的低俗,你们立刻就能有直接的体会了。

最后,似乎有必要提一下2006年发生在中国译坛的三件大事。一件是某网络写手在“译写”的名义下推出了美国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沉没之鱼》,引起众多读者的质疑。这些网络写手自诩要做当代的“林纾”,然而一百多年前,当中国的文学翻译尚处在初始阶段,中国的读者对外来的文学作品尚不具备阅读经验,所以林纾式的翻译在当时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在引进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时过境迁,已经进入21世纪的中国读者还会欢迎这样的“译写”吗?在翻译上这无疑是一种倒退,而在知识产权上,这是对原作者的侵权。

另一件事是北方某出版社一下子推出一大套二十六集的“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但它的译者署名却都是一个个所谓的“李斯等译”。南京大学的陈远焕先生已经发现这套书中有几本是明显抄袭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此前出版的傅惟慈翻译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上海译文出版社此前出版的周煦良翻译的《福尔赛世家》,等等。第三件事是百名翻译家、出版家、译学专家在11月下旬在广东佛山举行的翻译研讨会上,联名发出倡议书,呼吁译者、出版社加强自律,学术界加强翻译批评,让劣质译品无处藏身。然而,倡议其实只是发出一点声音而已,对横行翻译市场的劣质译品并无直接的制约作用。所以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尽快建立国内翻译市场的准入制的时候了。只有把准入制建立起来,譬如规定出版译作的出版社、从事翻译的译者,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证书才能出版或从事翻译,等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制止(或至少的抑制)劣质译品肆无忌惮地横行国内翻译市场。这样的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年的艰苦努力。但我们不能因为需要多年的时间,而把应该做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做。只要各个主管部门同心协力,从现在开始抓起,那么我们总能把国内的翻译市场逐步引上规范化的正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6年翻译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天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1698
开本 32开
页数 5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1
15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