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玉器断代与辨伪/收藏鉴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收藏鉴赏书系》之一。古玉器的制作与加工工艺,是古玉断代的重要依据。因为中国制作玉器的历史悠久,各时代的琢玉工艺水平不一样,从原始粗糙加工到近世精密细致的制作,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同时,制作玉器的工具也不同,产品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所以,看一件古玉器的加工工艺是断定玉器时代的重要依据。本书由文物部门的专家撰写,介绍了古玉器的相关知识,并分时期对古玉器的真伪特征、识别方法、玉器鉴定的一般方法,历代玉器的纹饰特征等进行了针对性介绍。

内容推荐

古玉器种类很多,收藏者识别有较大难度。本书由文物部门的专家撰写,介绍了古玉器的相关知识,并分时期对古玉器的真伪特征、识别方法、玉器鉴定的一般方法,历代玉器的纹饰特征等进行了针对性介绍。

目录

第1章 玉石概述

第1节 什么是玉/3

第2节 中国玉石产在哪儿/4

1.新疆和阗玉/4

2.岫岩玉/5

3.南阳玉/6

4.蓝田玉/6

第3节 常见玉石/8

1.翡翠/8

2.绿松石/10

3.玛瑙/11

4.水晶/11

5.琥珀/12

6.珍珠/13

7.珊瑚/13

第2章 玉器是怎样制作的

第1节 琢玉工艺/17

第2节 琢玉工具/19

1.锯形器/19

2.铊具/19

3.钻/20

4.水凳/20

5.刻玉刀/20

6.锼弓子/21

第3节 琢玉工序/22

1.相玉/22

2.剖料/22

3.定器/23

4.掏膛/23

5.镂刻/23

6.抛光/23

第4节 琢玉产地/24

1.北京玉作/24

2.苏州玉作/25

3.扬州玉作/25

4.西番作/26

第5节 琢玉名家/27

中国古玉名家——陆子冈/28

冈玉的艺术风格/28

1.尽展玉材之美/28

2.以实用器为主/28

3.琢玉与绘画相融合/28

4.各种雕琢技艺融汇一体/28

5.首琢诗文印款/28

冈玉的辨伪/29

1.区分子冈玉与子冈款玉/29

2.了解刻款样式/29

3.认清明末风格/29

4.认识子冈款玉牌/30

第3章 玉器细说

第1节 红山文化及新石器时代玉器/33

1.玉龙形钩/34

2.玉兽形块/35

3.黄玉鹰形佩/35

4.玉勾云形佩/36

5.玉马蹄形器/36

第2节 礼仪玉/37

玉壁/37

1.良渚玉璧(新石器时代)/39

2.玉透雕龙纹璧/39

3.青玉蟠螭谷纹璧/40

4.玉“长乐”谷纹璧/40

5.白玉双螭凤纹璧/41

玉琮/41

1.良渚玉琮(新石器时代)/42

2.商代玉琮/43

3.周代玉琮/43

玉圭/43

1.玉兽面纹圭/44

2.商代玉圭/45

玉璋/45

1.青玉牙璋/46

2.西周早期玉璋/46

玉璜/47

1.鳞状玉璜/48

2.黄玉夔龙璜/48

3.青玉双犀璜/48

4.白玉镂雕双龙璜/49

玉琥/49

1.春秋早期玉琥/50

礼仪玉器/50

1.玉斧/50

2.七孔大玉刀/51

3.兽面纹玉戈/51

第3节 玉葬器/52

1.青玉面罩/53

2.银缕玉衣/53

3.西汉猪形玉握(一对)/54

4.东汉猪形玉握/54

5.南北朝猪形玉握/55

6.汉代玉蝉/55

7.汉代玉蝉/55

8.汉代玉蝉/56

第4节 装饰玉/57

1.玉冠状饰/57

2.人面纹黄玉饰/58

3.玉鱼形佩,58

4.龙纹白玉块(一对)/59

5.云龙纹玉块(一对)/59

6.玉双凤纹梳/59

7.兽首玉带钩/60

8.黄玉剑首/60

9.白玉剑格/61

10.玉蝉/61

11.白玉凤形佩/61

12.玉人物带板/62

13.白玉凤首笄/62

14.白玉透雕行龙佩/63

15.玉鹅首带钩/63

16.旧玉手镯/63

17.白玉留皮葫芦佩/64

18.凌霄花玉佩/64

19.白玉透雕凌霄花佩/64

20.白玉般若波罗蜜心经管/65

21.青玉雕凌霄花纹穿带饰(一对)/65

22.独占鳌头玉佩/66

23.螭纹金刚杵纹玉佩/66

24.青玉诗文簪/66

25.白玉松鹿纹带板(一套16件)/67

26.白玉镂雕蟠龙纹带环/67

27.白玉飞雁穿花椭圆牌/67

28.福禄寿喜玉锁片/68

29.白玉工字佩/68

30.松鹤纹玉佩/68

31.白玉雕螭虎纹剑彘/69

32.白玉翁仲/69

33.白玉雕和合二仙佩/69

34.白玉蟠螭双鸠佩/70

35.白玉雕南山之寿牌/70

36.白玉经文纬武牌/70

37.白玉雕梅花图带扣/71

38.墨白玉百寿图牌/71

39.玉雕求骏得麒麟佩/71

40.白玉清勤慎忍诗文佩/72

41.白玉秋安佩/72

42.白玉兽面纹扳指/72

43.羊脂白玉镯/73

44.白玉雕龙纹带钩/73

第5节 实用玉器/74

玉器皿/74

1.达摩云纹玉杯/74

2.双孔雀纹玉盒/75

3.满工六角形大玉瓶/75

4.白玉葵花杯/75

5.螭纹椭形玉盘/76

6.宝鸭穿莲玉盒/76

7.金链白玉竹节盒/76

8.黄玉出戟花觚/77

9.白玉夔龙双耳杯/77

10.玉菊花双耳杯/77

11.青玉八仙图执壶/78

12.黄玉双鱼花插/78

13.青白玉雕御制诗文梅花图扁瓶/78

14.白玉双螭耳杯/79

15.白玉菊瓣纹灵芝钮盖碗/79

16.白玉盏杯及团寿纹菱花式盏盘/79

17.白玉蝉形粉盒/80

18.白玉饕餮纹炉/80

19.白玉龙纹熏炉/80

20.白玉碗(一对)/81

21.白玉扁方壶/81

22.青玉镂雕山字花熏/81

23.白玉兽面象耳方瓶/82

24.黄玉鹰熊双联瓶/82

25.白玉葫芦形执壶/83

26.青白玉如意耳扁壶/83

27.白玉壶/83

28.白玉玉兰灵芝花插/83

痕都斯坦玉/84

1.痕都斯坦风格翠玉花形纽香炉/84

2.白玉痕都斯坦风格匝/84

3.痕都斯坦短刀(一对)/85

文房用具/85

1.熊钮玉印/85

2.龙龟形玉洗/85

3.青玉雕玲珑笔架山/86

4.青玉荷叶洗/86

5.荷塘玉砚/86

6.碧玉螭龙纹臂搁/87

7.白玉花蝶纹笔洗/87

8.白玉双蟹镇纸/88

9.白玉桃形印盒/88

10.白玉雕梅花镶碧玉口底笔筒和墨床/89

第6节 观赏陈设器/90

1.玉仙人奔马/90

2.白玉鸳马/91

3.青玉飞天/91

4.马上封侯/92

5.白玉卧犬/92

6.天王玉雕/93

7.白玉击鼓童子/93

8.黑白玉雕舞人/93

9.秋山山子/94

10.白玉荷花鹭鸶纹炉顶/94

11.黄玉骆驼/95

12.青白玉观音坐像/95

13.一本万利/95

14.山形玉摆件/96

15.白玉桐荫仕女图饰/96

16.白玉佛造像/97

17.碧玉花鸟纹插屏(一对)/97

18.白玉雕花卉纹如意/98

19.黑白玉巧色双獾(一对)/98

20.白玉岁岁平安摆件/99

21.青玉佛手/99

22.青白玉群仙祝寿山子/100

23.白玉山水人物插屏/100

24.太平有象/101

25.青玉山水人物纹山子/101

26.青玉云鹤梅花如意/101

27.白玉三镶福寿吉庆如意/102

第7节 其他玉石/103

1.红玛瑙鸡心坠项链/103

2.琥珀提篮童子/104

3.水晶蛙形镇纸/104

4.海水龙纹翠玉瓶/104

5.玉石盆花摆件(一对)/105

第4章 鉴定与收藏

第1节 玉器鉴定/109

1.玉材鉴定/110

2.器型鉴定/112

3.琢工鉴定/116

4.沁色/120

5.纹饰鉴定/125

第2节 玉器市场分析/130

1.古玉存世量/130

2.仿古玉产地/131

第3节 玉器收藏要领/133

1.内在因素/133

2.外在因素/134

第4节 玉器保养/135

1.保存/135

2.养护/136

3.玩赏/137

第5章 图饰的时代特征

第1节 常见纹饰/141

1.云纹/141

2.蒲纹/142

3.谷纹/142

4.乳钉纹/142

5.绳纹/142

6.蚕纹/143

7.柿蒂纹/143

8.山形纹/143

9.鳞纹/143

10.重环纹/143

11.弦纹/143

12.圆圈纹/143

13.涡纹/143

14.兽面纹/143

15.螭纹/144

16.龙纹/145

17.凤鸟纹/148

18.人物纹/150

19.鱼纹/152

20.蝉纹/153

21.鹤纹/153

22.鸳鸯纹/153

23.雁纹/153

24.花草纹/153

25.宝相花纹/154

26.蔓草纹/154

27.文字纹/154

28.吉祥、人物故事纹/154

第6章 技法术语解释

1.阳纹/163

2.阴纹/163

3.铁线/163

4.游丝纹/163

5.游丝毛雕/163

6.汉八刀/163

7.双坡刀法/163

8.单坡刀法/163

9.隐刻/164

10.剔地平雕/164

11.浅浮雕/164

12.高浮雕/164

13.圆雕/164

14.透雕/164

15.通雕/164

16.活环/164

17.巧色/164

18.巧作/164

19.马蹄口/165

20.蜂腰眼/165

21.管钻痕/165

22.台阶痕/165

23.通心穿/165

24.牛鼻穿/165

25.鸳鸯穿/165

26.抱爪穿/165

27.尾穿/165

28.袖穿/165

29.切割痕/165

30.拉丝痕/165

31.玉面/165

32.膛/166

33.生坑/166

34.熟坑/166

35.蚀斑/166

36.玉皮/166

37.鸡骨白/166

38.脱胎还魂/166

试读章节

翡 翠

又称硬玉(与之对应的是新疆玉等透闪石称软玉),为钠、铝矽酸盐的辉石类宝石。翡翠原是一种美丽的鸟,其中翡为红色的鸟,翠是绿色的鸟。硬玉因为其颜色不均匀一致,通常在浅色的底子上出现绿色或红色的色团,颜色炫美,因而被称为翡翠。

翡翠在众多的玉石大家族中被冠以玉石之王的美誉,并与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并称“五大名宝”,在东方地位极高。在清代,翡翠一出现,就倾倒了大批玉迷们,成为当时可以与和阗美玉相匹敌的一个玉种,且经久不衰。

翡翠的主要产地是缅甸度冒,此外泰国、美国、日本、瓜地马、拉墨西哥、新几内亚、原苏联和我国都有翡翠石矿产,但缅甸是惟一出产优质品的国家。翡翠的硬度为6.5~7度,半透明,表面呈油脂状“油亮”、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  

翡翠料有“籽料”、“山料”、“半山料”之分。“籽料”指的是从水中 出产的翡翠料,它是翡翠料中最好的一种。按照外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水籽、土籽和沙皮籽三种。“山料”是指产在山上的翡翠料。它的;质量没有“籽料”好,也没有外皮,棱角分明。“半山料”是介于“籽料”和“山料”之间的一种翡翠料,它多产自山上。    现在的翡翠价值要比软玉大得多,成色相当好的甚至可以与钻石相媲美。相对于软玉来说,翡翠更注重的是它的成色、质地等本身的质量,雕工则相对次要一些。要鉴别一块翡翠的好坏,还要看它的种质、水头和颜色。

(1)看种质

翡翠有“玻璃地”、“灵坑翡翠”、“干地翡翠”之分。“玻璃地”指的是细腻紧密、像玻璃一样透明的翡翠,这种翡翠的品质最好;其次是“灵坑翡翠”,微透明或半透明;品质最差的是“干地翡翠”,不透明。

(2)看水头

“水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越透明的翡翠“水头”越好,价值也就越高。一分水指3毫米厚度呈半透明状,二分水指6毫米厚度呈半透明状。一般达到二分水的翠料就称为水头足的优质玻璃地。关于“水头”常见的品种有:“水地”指地子如水;“蛋清地”指像生蛋清,透明度稍差,有混浊感觉的玻璃地;“藕粉地”指地子像藕粉一样,常带一点粉色或紫色;“浑水地”指地子像浑水一样;“虾肉地”像虾肉一般;“油青地”指质地细腻、绿色较淡的,可分油青色、豆青色、灰青色、蓝青色,透明度极低;“瓷地”指地子半透明或不透明、如瓷一样凝滞的;另外还有“干地”,指质地粗糙、不透明、光泽暗淡的。

(3)看颜色

对于翡翠来说,颜色是非常重要的。翡翠的颜色主要是绿、红或红黄、紫、白四大类,绿色是翡翠中的“宝”,衡定翡翠价值主要看绿色的浓度和面积。绿是“翠”,颜色越绿的翡翠,价值就越高,其中全绿的价值最高。多色的次之,如果有三色相杂的叫做“桃园结义”或“福禄寿”。接着是紫,称为“紫罗兰”。红或红黄为“翡”,价值最低。

关于翡翠的绿色也有很多种分法。像在“玻璃地”中,最好的是艳绿(祖母绿),是如祖母绿宝石的绿色,俗称蝈蝈绿色。其中绿色纯正鲜艳的称艳绿色,绿色偏深的称老艳绿色。此外有宝石绿和阳俏绿,黄阳绿和葱心绿次之;在“灵坑翡翠”中,很好的有金丝绿和灵地绿,较好的有丝丝绿、绿水地和油青;在不透明或微透明的翡翠中,常见的有白地俏、干巴绿、花绿、瓜皮绿等。

翡翠除了看种色水三方面外,还有品相、雕工、形体等几个方面,越大、越完整、雕工越好的翡翠,价值也就越高。 购买翡翠时有A货、B货和C货之分。  A货翡翠指的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原石原色的翡翠,这种翡翠是质量最好、价值最高的。

B货翡翠和C货翡翠都是经过人工的加减颜色。其中,B货翡翠是减色,做法是将翡翠放在强酸里浸泡一定的时间,通过化学作用将翡翠中的杂质、杂色提走,最后只剩下单一的绿色。为了使翡翠看起来更通透些,经常还在翡翠中的空隙中注入树脂,进行填充。其结果就是翡翠的结构变得松散,用高倍显微镜来看,晶体微粒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填充的树脂在透明的地子中,会显得非常突兀。另外,B货翡翠的特征是色彩娇艳、绿白分明、光泽似蜡状;因为经过了强酸加工,结构变得松散,因而比重要比纯天然的翡翠小。

C货翡翠是加色,指的是采用激光炝色法加色过的翡翠。是用激光冲击水头较好的白色薄片翡翠,使翡翠产生细小的空隙,再采用高压使绿色染料压入翡翠的细小空隙内,让翡翠通体变成绿色。但这种颜色只能保持几年左右,之后就会慢慢退去。鉴别方法是在滤色镜下观察,C货翡翠会呈现暗红色或紫色,而A货翡翠则仍呈绿色。另外,C货翡翠由于激光的作用使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因而比重要轻一些。而且C货翡翠颜色虽然很鲜艳均匀,但是与天然翡翠相比会给人一种漂浮的感觉。P8-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玉器断代与辨伪/收藏鉴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27135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84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