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由美国最负盛名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所著,从对职场的规律和细节的解读入手,向读者传授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激发其内心的潜能,从而走向成功。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涉及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致富、如何保持健康、如何成功等等,内容非常全面。它讲述了为成功奠定基础的原则、理念、方法和法则。
图书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由美国最负盛名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所著,从对职场的规律和细节的解读入手,向读者传授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激发其内心的潜能,从而走向成功。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涉及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致富、如何保持健康、如何成功等等,内容非常全面。它讲述了为成功奠定基础的原则、理念、方法和法则。 内容推荐 每个有思想的人,都不愿意自己在世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是希望能在短暂的人生中尽其所能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自己,即使到了生命的终点,这种追求亦无止境。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奥里森·马登具有开创性的成功学奠基之作,从深层面指导我们如何打破陈规,并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激发我们创造性的目的。 如果你希望有所成就,《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将会告诉你怎样去做,利用这—体系,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难以置信。 目录 译者序 第1篇 有限的职场,无限的自己 第2篇 把真正的自己“挖”出来 第3篇 身边的机会都是免费的 第4篇 激发职场正能量,靠顺应天性 第5篇 为谁工作你说了算 第6篇 关于形象的“潜规则” 第7篇 关于“说话”的智慧 第8篇 先会“看”,再会“干” 第9篇 小心被“成功”两个字洗脑 第10篇 过滤险恶的世界,而不是对抗 第11篇 气场是无法抗拒的东西 第12篇 这是个充满暗示的世界 第13章 只在学校学习?那你已经老了 第14篇 有时候沉默会被认为是无知 第15篇 无坚守,必定不成功 第16篇 走多远,取决于想多远 第17篇 不去行动其实是自卑和软弱 第18篇 过分敏感会埋没自我 第19章 不苛求完美,但看重细节 第20篇 “坚持”不等于“善始善终” 第21篇 所谓“励志”就是看轻挫折 第22篇 有些事,去“做”不如去“等” 第23篇 别干为失败追加成本的傻事 第24篇 什么样的“成功”其实是失败 试读章节 第1篇 有限的职场,无限的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戴奥真尼斯在白天提着灯笼寻找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却一无所获。在集市上他失声大哭:“听我说啊,人哪!”当一群人围拢上来时,他却轻蔑地说道:“我要的是人,不是什么侏儒小怪。” 世间所有行业和领域都同声呐喊:“我们需要一个人。”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能在群体中不失个性,他对自己的信条坚定不移,他敢于在全世界的人都说“是”的时候说“不”!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尽管他满怀抱负理想,但绝不允许某种能力矮化、削弱、扭曲或是毁灭自己的人性,他不会让自己的某种膨胀的能力妨碍或蒙蔽了其他的操守。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站在职业之上,将其看成衡量人生最低的尺度,在他眼中,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在职业中得到自身发展,受到教育,感受文化,遵守纪律,磨砺人格与品质。 一方面我们看到,宗教典礼上,容纳千人的讲道坛空无一人,成千的传教士无所事事地游走在市井之间;另一方面,上千的教会忙着找合适的人来讲道,却徒劳一场。这充分说明,至少从某个角度上充分说明,这是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同时也是个求贤若渴的时代。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充满勇气,本性中没有任何一点会让他成为懦夫。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平衡发展,不会被一些小缺点、小毛病所束缚和牵绊,从而压制了能力。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均衡发展,不会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某个狭窄的领域,任由生命的其他分枝枯萎故去。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将常识与理论相结合,不会死抠书本知识而远离了实际生活;他乐于用事实说话,将声誉视作无价之宝。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他不是禁欲的苦行者,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渴望和激情,他的性情锤炼得无比坚强,同时还有着细腻的人情味;他已学会热爱所有的美的事物,无论是自然之美还是艺术之美,他懂得憎恶一切可耻的行径,他明白尊重他人如同尊重自己。” 世界需要这样一个人,他受到了全面教育,他的神经机敏,他的头脑博学、机警、敏锐、深邃、开阔、有思想、有见地;他的双眼警觉、敏锐、明察秋毫;他的心灵细腻、宽厚、博大、真诚。 全世界都在寻找这样的人。尽管我们有上百万的员工,然而在生活的几乎任何领域都找不到一个真正合适的人。世间所有的行业和领域同声时呐喊:“我们需要一个人。” 卢梭在他的著名的论教育的文章中写道:“遵从自然法则,人人平等,人之共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任何受过良好教育但却丧失了人性的人,都不配从事和他自己相关的职业。对我来说,我的学生是参军、走上讲坛或是成为律师都与我无甚关系。天性先于社会将我们定位在人类生活各自的领域里,生存是我要教会他的学问。当我教导他的时候,他不是士兵,不是律师,也不是神父。一切从学做人开始。命运之神会按自己的意志将其从一个等级带到另一等级,无论怎样,他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一次大型的洗礼会上,一个矮小的神学学者站上台阶,感谢上帝让他成为一名施洗者。观众听不清他的讲话,于是就高喊:“大声些!”还有人叫道:“站得高点!”他答道:“我不能更高了,成为施洗者是一个人最高的境界。”但是,还有比成为施洗者更为崇高的事,那就是成为一个人。 正如爱默生说过的,塔列朗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始终是人们要关注的主要话题:重要的不是他富有吗?他忠诚吗?他善良吗?他有这样或那样的能力吗?他引领过什么运动吗?他创立了什么?而是他是什么样的人?他代表什么?他必须成为同类人中的佼佼者。这就是塔列朗,还有政客和所有常人关心的问题。 加菲尔年轻时候,有人曾问过他以后要做些什么,他回答:“首先,我必须先做一个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我将一事无成。” 蒙田说过,我们的工作不是单纯的升华灵魂,也不是单纯的训练身体,而是要培养一个人。 当今世界需要有动物般强健体魄的人。要在高度集中的文明中生存,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要具备动物的精髓。 还有什么会比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健康体魄的人生更美妙的? 我很遗憾地看到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怀着想要成为坚定、独立、自强的人的梦想走出校园,结果却个个都是温室的花朵而不是伟岸高大的树木;个个脑中都空无一物而没有见地和思想;个个孤独无助而不是自立坚定,个个都弱不禁风而不是充满生机活力;个个都为人软弱而不是自信坚强;个个都依赖别人而不是自强不息。这么多本该拥有大好前途的年轻人中,却没有一个成熟独立的人。 人的性格总是代表并表现了身体的状况。一个易怒、暴躁、多病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有着坚强品格与活力的人,而健康的人往往性格也总是积极活跃的。人生来就向往圆满,这种需要使人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人与生俱来厌恶那些可以避免的过错,自然也要求人时时都拿出自己最理想的状态。 P1-4 序言 职场,是证明自我、实现理想的竞技场,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有所成就,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提高自我的晋升力。 也许你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许你无法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许你正在为自己棱角分明的性格在职场中屡屡碰壁而烦恼不已……如果此刻你还在茫然无措,那么请翻开本书,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与书中那些激发内心正能量的文字对话。 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告诉那些身在职场中既不会八面玲珑,也不会左右逢源的菜鸟,不要在别人耀眼的光芒下自惭形秽——不管你身处何种行业、何种岗位、何种外部环境,只要你用心做事,就一定可以实现职场之上的目标! 作者从自己亲历的事件入手,引领读者发现与自己最契合的职场处境,从而找到最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技能、积累人脉,从而不断成长,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让你彻底告别职场低迷的秘籍,就看你能否把握它,能否复制其强大的内在力法则,发掘深埋于内心深处的自己,充分发挥独一无二的个性。 译者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同样受益匪浅,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用张弛有度的笔调,从多个角度帮助读者开辟出一条挖掘内心正能量的道路,职场前途顿时宽广起来。能和广大读者分享这种收获是译者的荣幸,同时,由于时间有限,书中翻译尚有不足,还望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奥里森·马登 |
译者 | 付丽佳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69676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1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6 |
CIP核字 | 2014116831 |
中图分类号 | B84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6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