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沛超,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拥有跨学科综合型的学术背景。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现为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整合与本土化、文化与精神病理学。在国际刊物《心理学前沿》《国际应用精神分析杂志》,以及国家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编写《临床心理学》,译著有《人类本性》等。 书评(媒体评论) 张沛超学贯中西,是国 内心理咨询界的天才。他是 我见过的、少有的理性天才 与感性天才都兼备的人。在 这本书中,你会看到他的理 性天才和感性天才的味道。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 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精神分析是探索人的内 心世界的工具,这个工具在 中国应用时需要进行语言上 的转化。而语言转化不仅仅 是语言转化,还包括语言所 能指的一切,以及与我们活 着有关的一切。张沛超在这 一方向深耕精进,创造出与 西方对应的中文语境的精神 分析语言体系和应用方法, 相信这是对国人进行心理动 力学启蒙的巨大贡献。 ——曾奇峰(心理学专家 ) 此书所述自苦及乐,由 己至家,谈情说欲,论及心 理发展变化诸面向,探求心 理困扰解决的多种途径,诚 大可期待也。 ——钟年(武汉大学心理 学系教授) 后记 由于疫情的关系,近日 我禁足于室内,所以有时间 读了读这部由即兴口述整理 而成的书稿,并写下此篇后 记。说实话,我很期待这本 书尽快与大家见面,因为连 我自己都从这次阅读中受益 匪浅。 2012年12月31日博士毕 业论文答辩那天,我的学院 内读书生涯画上了句号。由 于毕业后没有选择在体制内 工作,所以对于博导让我把 博士论文《心理治疗的哲学 研究》整理成书的要求一拖 再拖,拖到今天也没下文。 我的确有读书的冲动,没有 多少写书的冲动。天下的好 书已经太多了,每天都有数 不清的出版物问世,就连自 己专业内的新书我都看不完 ,甚至连浏览一遍目录都是 个任务,所以本人实在不想 给各位添麻烦。 然而缘分真是不可思议 。武志红兄约我在他的平台 上讲一门面向大众的课,一 开始我谈不上多热心。心理 咨询与治疗是我的专长,在 这个专业范围内我已经比较 胜任了,对于面对大众则不 是很有信心,也没有什么经 验。然而他和他的团队的请 求很是诚恳,专门请我去了 一趟他在广州的寓所,四个 人泡上茶慢慢交心。我原本 的计划是按照《易经》的六 十四卦来讲,一个卦一个主 题讲一节,聊开后发现这个 想法很不现实。《易经》对 于今天的大众而言早已经不 是“通识”的一部分,这种讲 法估计“卖不动课”。武兄和 他团队的小孔、小郑并没有 被我的迂腐弄得失去耐心, 我们差不多又沟通了两周才 形成了这个系列的大纲,双 方都有不小的让步,也应了 我文中提到的“你我说了都 不算,但不妨碍磨出一个好 课”的“积极悲观主义”理念 。 录课对我而言是轻松自 在的。我的确有这方面的天 分,即便是专业课或专业会 议,我也不备课或准备文稿 ,基本上全是即兴发挥的。 你要问我有没有什么秘诀, 那只能说是“信任自己的无 意识”。每次录课时,进入 书房关好门窗,点一支不赖 的沉香,泡上一壶熟悉的岩 茶,然后打开录音笔就开始 了。我一会儿坐在椅子上, 一会儿在房间内踱步,所以 未处理的音频上还有我喝茶 的声音及在木地板上的脚步 声。音频文件一个个发过去 ,我的师弟郑海龙亲自转录 整理,大大保证了准确性。 然后就是请我的几位老师写 推荐语,除去武志红兄亲自 写的推荐,我的老师们钟年 教授、吴和鸣教授、曾奇峰 医生、王浩威医生都“布施” 了不少溢美之词,读起来令 人脸红。 课程上架之后,我会在 后台看听众的评论,这是个 意外的收获。平台上放出来 的一般都是积极的评论,后 台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评 论,比如说我的声音难听、 语速太慢……这些都是“炼 心自在”的机会。我既然来 讲自在心理学这个主题,那 这课也是讲给我自己听的, 品读这些比较“火辣”的评论 正是活用自己理论的机会。 好在平时在临床工作中已经 把神经锻炼得比较大条,所 以并不会记挂在心里。写这 篇后记的时候,我又登录了 后台浏览了一下评论,发现 居然还有新的。 有听众评论道—— “体验自己的存在,体验 自己存在的方方面面,体验 自己更大的存在,体验自己 与更大存在的关联”,是张 老师讲课的发愿,更是听者 从这个课程中应当收获的真 谛。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肉体 和精神,还包括了与这个世 界方方面面的关联。所有的 感知、情绪、欲望、认知都 与我们同方方面面的事物联 结这一行为密切相关。在听 到张老师讲“联结”这个问题 时,我已然感到自己与张老 师奇妙地联结了。通过这门 课程的学习,我体察到自己 认知思维的改变,逐渐认识 到人的存在就是与方方面面 联结,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 接纳它,生命才会变得自在 。 又有听众评论道—— 听到最后一讲,仿佛苏 轼衣袂飘飘遨游于宇宙天际 ,吟哦《水调歌头》。世界 浩瀚广大,自在无穷,慈悲 无上,有点点泪光在心海闪 烁汇成亘古宇宙,归于寂静 。感恩! 说实话,读这样的话语 颇为受用。我们都是期待心 灵联结的,期待被“懂”的。 我并不奢望所有读者都喜欢 本书,即便是在我看来,它 也远非完美。可是真实的力 量远大于完美的力量,写这 本书只能说是做到问心无愧 了。 花城出版社的林宋瑜女 士从这门课程的听众之一, 变为本书的策划编辑;我的 学生杨醉文为此书精心创作 了插画。需要感谢的人还有 很多,这里就一并谢过吧。 愿各位平安自在! 张沛超 2020年3月10日于香港岛 目录 第一章 苦与自在的心理哲学 第一节 引言 ——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第二节 人生有哪三种苦 第三节 四种远离苦的方法 第四节 受苦时的四种心态 第二章 准备获得疗愈:拥有一颗四转向心 第一节 四转向心总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节 从未来转向过去:你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三节 从外界转向自己:你真的关心过自己吗 第四节 从行动转向好奇:你是不是在轻举妄动 第五节 从实体转向缘起:你为什么常常感到痛苦 第三章 对原生家庭进行精神分析 第一节 传统家族对心理的塑形作用 第二节 现代家庭中权力斗争的实质 第三节 家族中的能量传递 第四节 原生家庭对人格的影响 第五节 现代家庭中的角色混乱 第六节 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第四章 六步修复原生家庭结构 第一节 重建不曾得到过的安全依恋 第二节 领悟、修通原生家庭中的情结 第三节 继承祖先的能量,孝不一定要顺 第四节 创建一个疗愈性的新型家庭 第五节 激活内在能量,让自己生活在“完满家庭”中 第六节 从家庭情结中解脱,为了回家而“出家” 第五章 七情与自在 第一节 为什么我们总是为“情”所困: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二节 喜 第三节 怒 第四节 哀 第五节 惧 第六节 嫉 第七节 望 第八节 无情 第九节 在情绪中活得自在 第六章 六欲与自在 第一节 欲望推动着我们 第二节 食欲 第三节 性欲 第四节 权力欲 第五节 联结欲 第六节 分离欲 第七节 无欲 第八节 “欲”火重生 第七章 心理困扰与自在 第一节 从心理问题中学会自在: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第二节 认识心理问题:ABCRS模型 第三节 解决心理问题的三种方法 第四节 自在四愿 后记 精彩页 第一节 引言——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关键语 1.即使我们的生活总在被他人影响,但仍然有活出自在人生的可能性。 2.一个人的想法、价值观、应对生活的态度和风格,其实在他意识到之前,都已经在那儿了。 3.路径依赖效应,是指原来你的心受到一种影响,而有了一种选择的倾向性,后来的生活就会持续地加强这种倾向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4.苏轼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个过着自在人生的典范。 我不知道是哪个字眼吸引大家阅读此书,是不是“自在”这个词呢?还是“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呢?其实这两方面都是一样的。 我自己的职业是心理咨询师,在这个职业里我已经工作了十一个年头,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在这过程中肯定遇到了很多很多不自在的人。 如果我们想持续地工作下去,那也就意味着我们肯定要有把不自在转化成自在的能力,或者说能够在不自在当中安在的能力。所以,我就想把自己在临床当中以及生活体验里的一些感想分享给各位。 写这本书的目的本来就是要让大家稍稍自在一点,如果我在一个很不自在的情况下去讲述,哪怕内容看起来是有所帮助的,这样的一个背景、这样的一种情绪可能依然会使人感到不自在。所以,想到这些之后,我自己也就放宽了心。我觉得这个诀窍似乎已经找到了,那就是我尽量在一个相对而言比较自在的情况下,把内心想说的话分享给各位。哪怕不能非常及时地收到读者朋友的反馈,但是希望这会带来一种反思式的对话。 我在机场的书店里看到了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书的名字就叫作《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坦率地讲,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吗?我觉得自己说了算这件事情,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我的生活有多少是我自己说了算的?如果要确认一下,得好好地盘一盘。其实答案倒是挺吓人的。你自己可能觉得是自己说了算的,回头仔细看一看,那不一定哦。我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别人的想法,我们的耳朵里也充满了别人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可能也装了很多别人的情绪,如何叫我们自己说了算呢? 于我而言,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觉得自己说了不算。是不是这一点会让大家感觉到我应该是一个蛮悲观的人呢?对此倒是可以比较坦率地承认,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一个积极悲观主义者。 第一,其实我觉得人生不是用“算”来解决问题的。当然有些人会比较迷信,就想要把机关算尽,这样可能会获得一时的成功。由于我的来访者也会有很多成功人士,所以看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一种“算”,在他们人生的某些阶段的确发挥了作用。所以,它会给人甜头,人们就会觉得我要算,我不光要计算,我还要算计,我要自己说了算。 第二,就是我们自己其实也不大经得起盘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应对生活的态度和风格,其实很多时候在他意识到之前,或者在他想算一算之前,都已经存在了。 我想说的是你可以用原生家庭的理论来理解这一点,在这一点上我和武老师的见地是一致的。现在你也能够在网络上看到有些人,他们努力地要反对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写了一些文章,看起来似乎颇有证据。我虽然不能说这些反对的人一定是空口无凭,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的临床工作者,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仍然是相当大的。 这种影响可以用路径依赖效应来解释:原来的时候,你的心受到一种影响,而有一种选择的倾向性,你后来的生活就会持续地加强这种倾向性。在你能够认识到它之前,其实这里头有一大笔账,这个账倒是真的应该好好算一算。 P3-5 导语 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张沛超全新力作,超过50万次学习的爆款心理学课程。 此书凝结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反思,融理论干货、典型临床案例、沉浸式互动体验于一体,帮助读者追根溯源,多视角剖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有安抚人心、疏通心理堵塞之效,实用性强。 直指原生家庭、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是一本翻开即可享用的心理自助宝典。 作者把西方精神分析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心理结合起来,并提出破局之法,其解读尤为契合中国人的心理状况。 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流畅,以随性的笔触讲述专业性内容,趣味性与共情感兼具。 书中内附心理治疗师杨醉文亲笔绘画,治愈人心,可读性强。 序言 武志红 有一种人,是可以学贯 中西古今的。这种人,我们 称之为天才。张沛超,是国 内心理咨询界的天才。 有人是理性的天才,学 识让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但 近距离接触他时,你会担心 他好像只活在头脑和思想中 ;有人是感性的天才,他们 对事物的感知力,以及在生 活中的真实与通透,让你不 由自主地喜欢他们,但他们 好像不能把这些感性的素材 ,很好地编织到理性思维的 世界中。 张沛超是我见过的、少 有的理性天才与感性天才都 兼备的人。本来每个维度能 称为天才的人,已属罕见, 而这两个维度都可以称为天 才的人,就更难得了。 邀请张老师到我们平台 开课时,我们曾商量,该如 何定选题。谈话中,他说的 一句话很触动我:“太多人 有很好的社会功能,但他们 自己很不舒服,因为他们的 自体在蜷缩着。” 所谓自体,对应的英文 即self,可以直观理解为自 我,但翻译成自体,指的是 像生命体一般的自我。怎么 判断一个人的自体是蜷缩着 的?特别是,怎么判断自己 的自体是这样的?这个标准 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人是否 自在。 张沛超老师就是一个很 自在的人,这也许是比他的 学识更醒目的一种感觉。所 以最终决定,请张老师来讲 讲,一个不够自在的人,如 何能活得自在一些。 这绝不是一个小议题, 而是一个根本话题。张老师 会围绕着这个话题,从各个 层面去展开论述。在这本书 中,你会看到他的理性天才 和感性天才的味道。特别是 他的那份自在,在他的讲述 中,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也许你也能感受到,这份 自在,并不多见。 内容推荐 本书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沛超面向大众读者的原创心理学著作,汇集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反思。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中国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提出破局之法,对症下药,针对性强,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心理学读本。全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围绕“如何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作者学贯东西,把西方精神分析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细致入微地从不同角度剖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并系统性地提出修复原生家庭结构、培养承载各种情绪的能力、整合欲望资源等多种调节方法。他提倡不断地自我觉察,回归过去,回归家庭,回归自己,把困扰我们的固有问题转化为一面透亮的镜子,从中照见真正的自己。其解读契合中国人的心理状况,适合中国的文化语境,实用性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沛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9169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4 |
出版时间 | 2020-07-01 |
首版时间 | 2020-07-01 |
印刷时间 | 202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4 |
CIP核字 | 2020086930 |
中图分类号 | R493 |
丛书名 | |
印张 | 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