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宪隆著的《回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之一,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叙述了回族的历史渊源、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和区域自治与现今情况等。此书的出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民族知识,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图书 | 回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许宪隆著的《回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之一,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叙述了回族的历史渊源、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和区域自治与现今情况等。此书的出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民族知识,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内容推荐 许宪隆著的《回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之一,从回族的族源、历史、民俗、文化、宗教、艺术、人物、民族自治等多方面,系统而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该民族的整体风貌,饱含民族感情,热情讴歌了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向读者展现了回族的多彩风姿。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播撒信仰:丝绸之路上的蕃客 梦回唐朝 盛唐贸易 大食帝国 文明碰撞 蕃客繁衍 族称考证 第二章 族群汇聚:新生的融合民族 蒙元西征 东迁中土 二等身份 助明反元 第三章 逆境涅槃:培育顽强的生命力 反清斗争 割据西北 走向新生 第四章 形塑族性:锻造宽容的亲和力 服饰特点 饮食习俗 居住习俗 婚姻习俗 丧事习俗 节日庆典 生活礼节 第五章 认主独一:传递正道的信仰 伊斯兰教教义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教派与门宦 第六章 独树一帜:打造鲜明的文化个性 回族语言 回族体育 文学艺术 建筑艺术 回族姓名 第七章 疾风劲草:凝聚多层次的历史动力 科学技术 其他科技领域的贡献 商贸经济 保家爱国 第八章 凝心聚力:守望相助的社团组织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院 第九章 群星璀璨:时代节点的回族精英 古代名人 近现代名人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盛唐贸易 唐朝疆域广大,范围最大时为7世纪,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控制范围南部为今越南北部,北部到达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部为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边为吉林通化。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周边国家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其声誉甚至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有唐一代,“盛唐气象”的恢宏、博大与开放,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象征。 唐朝的对外开放,首先来自自身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唐朝时期农业技术、农具使用都有所进步。此外,唐朝建国以来,又兴修了很多大型水利工程。有唐一代共修264项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大大发展。“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唐朝的手工业,无论是技术水平、产品种类或生产规模都超过了前代。当时纺织的技术很高,如“长安罗”非常精致,唐朝诗人李商隐曾有“万里云罗一雁飞”的诗句。陶瓷业也发展到新阶段,当时江南的温州(今浙江温州市)、丽水(今浙江松阳县东)、潮州(今广东潮安)等地,都产青瓷。除青瓷以外,又发明了白瓷和三彩陶器。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唐代商品种类的增多,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当时长安市场上的商品大致可分为粮食、食品、纺织品、衣服、皮革、蔬菜、花果、水产品、肉品、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牲畜、文化用品、丧葬用品等20多个种类,不但有一般的消费品,而且还有奢侈品。众多的商品种类,在促进人们交换的同时,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当时以长安为中心,设置驿路,贯通于全国各地。唐朝的陆路交通,继续沿着汉朝以来的丝绸之路,与中亚及阿拉伯国家交往。每年有大批商人、使节沿着丝绸之路来中国进行贸易。唐朝时,在扩展对外交通方面极为成功,史书多有记载。《皇华四达记》记载:当时,通往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的主要有7条交通干道:1.营州人安东之道;2.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3.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4.参天可汗道;5.安西人西域道;6.安南通天竺道;7.广州通海夷道。此外,还记有从长安分别通往南诏的南诏道和通往吐蕃的吐蕃道。上述道路,安西人西域道为向西方向,可通往西域,穿越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的各个山口到达中亚、南亚与西亚,或远至欧洲,即著名的陆路“丝绸之路”。在扩展对外交通干道同时,唐朝还在沿途遍设驿所。各国商人带着从西方贩运来的香料、药材、珠宝等以换回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所以在唐初,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路。 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兴旺,还表现在海上交通与贸易的发达。上述通往海外道路中的广州通海夷道,即为海上航行通道。安史之乱以后,陆上丝绸之路交通受阻,海上交通与贸易发展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香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运载商品,这条道路又称“香料之路”。唐中期以后,瓷器逐渐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海运的发展也为运输瓷器这类质重易损的商品提供了便利条件,有人也将海上丝绸之路称为“瓷器之路”“陶器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也是基于海运事业的发展。《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广州通海夷道”,已能通往印度洋,直达波斯湾,全长l万多公里。在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都出土了大量唐代和五代的瓷器。沿着海上航线,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商船,往返不绝,促进了唐朝与阿拉伯国家、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 正是唐朝同阿拉伯世界商品贸易的繁荣,为回族先民进入中国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成为回族众多起源的一个源头。 P14-16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作为一个回族,我有幸接受辽宁民族出版社的委托,担任《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回族》一书的编写入,深感荣幸,亦有不安。我出生于安徽寿县一个回族家庭,全县5万多回族,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8%以上。寿县城北有紫顺街,原名紫城街,其西日“回回街”,宋时回族不足200户,千余人,并建有清真寺。纵观历史上寿县曾有过清真寺48坊,现在全县城乡有清真寺25坊,其中坐落于城关西南隅的华东清真大寺是全县清真寺之首。此寺在198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管辖的回族乡有陶店回族乡,地处寿县腹部,位于优美的瓦埠湖畔,属全省九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在这样一个氛围里生活,我从小就浸润了不少本民族的文化,对本民族拥有很深的感情。 我大学在中南民族学院就读,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候入京,就读中央民族大学。其后,从教于中南民族大学。可以说,一直在同民族打交道,接触了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以及国外的一些民族,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也有了一些比较和了解。在学校以及做学术期间,接触了全国各地的回族,在沟通交往中,认识到不同地域回族成员之间的许多差异,但也存在许多共性。20多年前就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东南沿海与甘宁青地区回族历史文化之比较》,文中就东南沿海与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回族地域差别加以解释,认为“伊斯兰文化通过吸收儒家文化,形成了更加宽容,更加现实的回族文化,使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回族能够凭借自己民族文化的潜力接受在不同地方同时存在的,种种有效的生活模式,不难看出,伊斯兰教与回回民族的特殊关系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伊斯兰宗教文化是回族文化的起始来源之一,伊斯兰教的戒律是各地回族不同生活模式中遵守的共同准则;第二,作为宗教载体的回回民族,通过自身的创造,又把它更新为一个中国式的伊斯兰教。不论是东南沿海,还是西北甘、宁、青地区,即使宗教的异化达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对伊斯兰教的亲切感在回族中也依然存在,只是相对于不同地区,发展上有些不平衡罢了”。基于共性的理解,我意图告诉大家,民族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一种统一的眼光、固定的思维来定性民族中的每一个成员。我希望将自己的这个见解注入这本回族普及读物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回族,认识回族的特点,增进民族之间交流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完成写作,我查阅了数十部相关著作,有通俗普及本的《走进中国回族》,也有带有理论特点的《中国回族史》。结合本套丛书的要求拟定了本书的框架,试图用自己的模式来规范本书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也不负出版社的委托。作为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张龙博士参与了本书大量的采集、编写工作,为本书最终成稿付出了努力。基于图片真实感,本书大部分图片采用了实地拍摄的照片,一些借用的照片也相应标明了出处。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中南民族大学的李安辉、哈正利、黄贞、梁润萍、刘勇、杨爱琴、陈蒙、刘卫宁、张嘉斐等人提供了许多帮助,尤其是杨爱琴博士为了支持本书的出版,专门拍摄了多张身着回族传统服装的照片,供封面图片使用的选择,还有马兆政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珍贵图片,在此一并加以感谢。 本书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为以后的提高创造条件。 曼苏尔·许宪隆 2014年12月30日于武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回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宪隆//张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7096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7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2014310746 |
中图分类号 | K28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