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世兴学(光明日报光明讲坛辑录)/光明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借先哲之遗风,聚天下之名士,讲文化之命题,演时代之故事,解大众之疑惑,觅济世之良方。

岳麓书院与中国知识群体的精神历程、儒学的现代意义、文化遗产日的意义、围棋与东方智慧、数学家之路——从“庞加莱猜想”说起、中国人的人生智慧、读书的启示……王蒙、冯骥才、丘成桐、大江健三郎等44位宿儒名流聚集于此,述古今之灿烂经典,探求中外之时代风华。

内容推荐

“光明讲坛”创办于2006年5月18日,每周一期,对开通版,至2007年底已出版38期,计50余万字。

讲坛不求标新立异,但坚持实事求是,借先哲之遗风,聚天下之名士;讲文化之命题,演时代之故事;解大众之疑惑,觅济世之良方,体现了《光明日报》在新时期的文化品格。

讲坛开办以来,王蒙、冯骥才、丘成桐、大江健三郎等44位宿儒名流聚集于此,述古今之灿烂经典,探求中外之时代风华。

目录

灿烂经典

 朱汉民:岳麓书院与中国知识群体的精神历程

 余敦康:中国智慧在《周易》《周易》智慧在和谐

 吴如嵩:《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王博:《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

 李学勤: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金开诚: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及其古为今用

传统与现代

 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

 楼宇烈: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

 张梦阳:鲁迅在今天的意义

 易中天:传统文化对接现代传播

文化反思

 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彭林:守望中华礼仪之邦——兼谈人文奥运

 叶廷芳: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

 阮仪三: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

 雷颐:语言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国“新词语”的演变

东方智慧

 陈祖德:围棋与东方智慧

 欧阳中石:文化与书法

 王学泰:中华饮食的文化精神

 郝万山: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学与发展

 丘成桐:数学家之路——从“庞加莱猜想”说起

 秦大河: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

 陈佳洱:我国物理学的发展与挑战

精神生活

 冯之浚: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杨义:读书的启示

 陈祖芬:童话与“小小世界”

 大江健三郎: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试读章节

中国知识群体精神历程缩写

什么是中国“士”的精神传统?我们认为最基本的有两点,即知识与道义。一方面,士作为中国古代的知识群体,一定要承担起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士作为“天下有道”的追求者,又总是承担起“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的社会责任。

在岳麓书院的讲堂上,曾经汇聚过从古代到近代最为杰出的思想巨子、学术大师,培养了一代代最为优秀的知识精英、人才群体。他们在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的时候,勇敢地承担中华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与发展。岳麓书院的历代学子成为中国古今知识群体的代表,岳麓学子的精神历程也成为中国知识群体精神历程的缩写。

正如两宋以前中国思想学术史曾经出现过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等重要学术形态一样,随着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等历史条件的变化,学术文化的形态也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故而演化出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明清实学、乾嘉汉学等不同的学术思潮,他们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群体在文化创新、社会责任方面的成就。这里要指出的是,作为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岳麓书院,在上述每个思潮崛起时均有特别的表现,充分说明岳麓书院学子是中国知识群体精神历程的缩写。

两宋时期出现了理学的新兴学术思潮,理学一方面以复兴先秦儒学为旗帜,要求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另一方面,它又大量汲收、综合了佛、道两家的宇宙哲学和思辨方法,将儒学发展为一种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体系。可见,理学的形成本身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向更高层次综合发展的体现。宋代创建的岳麓书院很快就成为新兴理学思潮的大本营。当时学术界最有影响的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械、真德秀、魏了翁等纷纷讲学于此,他们倡扬儒家价值信仰、重建儒学知识体系,集聚于书院中潜心著述、授徒讲学。岳麓书院聚集了一大批理学之士,并且形成了当时学界很有影响的湖湘学派,成为宋代学术文化史最著名的四大理学基地之一。

明中叶的时候,中国学术文化界又开始孕育一场新的学术思潮。元明以来由于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与意识形态,读书人只能在钦定的理学典籍寻章摘句,思想僵化、道德堕落、学术空疏成为知识教育界的痼疾。这时,一种弘扬道德主体意识、倡导道德实践精神的心学思潮崛起。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思想成为一种遍及大江南北的新兴学术思想,他们倡导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术思想,追求“明学术、变士风,以成天下治”的社会目标。在这段时期内,岳麓书院亦成为心学思潮的重要学术基地,当时重要的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及其弟子王乔龄、张元忭、季本、邹元标纷纷来岳麓书院讲学。岳麓书院因此成为这个时期富有学术创新精神的大本营,在明代思想文化的更新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继明代中期的心学思潮之后,明末清初的思想学术界又兴起一种批判理学、心学“空谈心性”,而倡导“明道救世”的实学思潮。站在那个时代最前沿的思想家、学者都是以经世务实为特征,具有功利主义、人文主义的色彩。这个时期的岳麓书院的书生中又出现明清实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无论是来这里讲学的东林学派代表人物高世泰,还是在这里潜心学术教育的吴道行,他们均是实学思想的倡导者。

岳麓书院有名的学生王船山更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承传了两宋形成的理学思想传统,并对理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批判: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学术文化的转型者,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使命感,在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哲学观念、人格精神等各个领域均有新的开拓。他的“天下非一姓之私”的君主政治批判。 “天下惟器”的哲学思考,以及以利为义的伦理观念和对豪杰人格的推崇等等,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因此,王船山思想中倡导的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也代表着中国明清实学的最高思想理论水平。  清乾隆、嘉庆年间,中国学术界的主流转向于重视诂经考史的汉学思潮。他们倡导东汉古文经学那种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张扬一种对《六经》的理性主义态度,故而将中国古典主义的学术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岳麓书院又成为清代考据学派的重要学术基地,一些著名的汉学大师如王九溪、王先谦等推动着汉学学术思潮的发展。尤其是有名的汉学家阮元的弟子、湖南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专课经史的“湘水校经堂”,成为那时湖湘之地研究汉学的重镇。湘水校经堂的创办,反映了岳麓书院在推动乾嘉汉学方面所具有的学术成就,其“实事求是”的学风更为近代教育所弘扬。

文化的生命来之于它自我更新的能力。绵延的江河所以能够万古长流,波涛滚滚,在于它不断地融汇百川的新流;而在两宋时期崛起的岳麓书院能够在近代不断地发展壮大,亦在于它具有一种不断演进、承旧开新的变革能力。从晚清至民国的百年期间,由于中国发生急剧变革步入近代社会,岳麓书院师生在这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也实现了学术文化的转型。他们站在近代变革的前沿,力图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耀眼的光彩。

岳麓书院的知识群体既重视对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的思考,还有浓厚的经世情怀,总是表现出关怀现实政治、力图康济时艰的强烈愿望。而当中国正在发生“天崩地解”式的社会剧变时,岳麓师生的经世之志表现得尤为强烈。体现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对文化变革的积极倡导。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是急剧的,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那些抱着经世宏愿的岳麓师生总是密切地关注着时代的变革。所以,在中国近代每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岳麓书院的知识群体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化观念,在中国近代史上再度发出耀眼的光彩。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从这个时期的引进西学、西艺,兴办新式学堂和近代工业开始的。而在这次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运动中,这些有名的岳麓书院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而也推动中国学术文化的近代转型。在目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之后,魏源是国内最早倡导改革开放、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倡议者。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他介绍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军工制造、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等。对当时的中国而言,这些均是最新的近代文化成果。魏源等人倡言“师夷长技”,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罗泽南、郭嵩焘等人则是以自己的社会政治实践实施“师夷长技”。这批湘军头领最早在国内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学校、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从魏源到曾国藩,代表了岳麓书院学生在求新中实现着向近代化文化的转型。

甲午海战以后到辛亥革命之间,岳麓书院学生在推动文化的近代化又前进了一大步。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仅限于工业制造、科学技术等器物层面,还要包括社会政治体制的制度层面。因甲午海战中腐败的清帝国败之于日本,这就激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倡导学习西方、进行社会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变革的决心。岳麓书院学生以及在书院改制时期的师生们再次成为这场运动的倡扬者、领导者和实施者。他们创办传播新学的新式学堂,编辑出版宣扬维新的报刊和图书,举办各种各样倡扬维新变革的讲学活动。谭嗣同、陈天华、唐才常、黄兴、蔡锷、程潜均是那个时代新思想、新文化的倡导者,为推动中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与这场制度文化近代化过程相一致,湖南的维新运动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湖南也涌现出一代辛亥革命的豪雄。总之,这个学府中培养的人士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实现着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P10-12

序言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要求。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生动实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在这种形势下,《光明书系》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央宣传部代管,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的中央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知识界的桥梁和纽带。光明日报出版社作为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综合性出版社,建社二十多年来,围绕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书。

近年来,光明日报在坚持正确导向前提下,进一步突出文化特色。各要闻版、新闻版努力提升文化品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专刊、周刊进一步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同时,我们创办了《国学》《光明讲坛》《人物》《作品》等新版面,开办了《百城赋》《母校礼赞》《走近大家》等新栏目。这些版面、栏目的文章和报道,都注重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向心力。《国学》版注重反映国学动态,报道国学成果,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学者交流与展现国学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光明讲坛》注重昭示优秀传统文化汇入时代洪流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彰显文明与进步;《人物》版注重讴歌知识界代表人物的爱国情怀、高尚精神、优良学风,展现美好心灵,弘扬高尚精神。这些版面所刊登的文章普遍受到读者欢迎。

为什么叫《光明书系》?“光明”,不仅仅因为书的内容源自《光明日报》所刊载的文章;更由于,我们的时代是火红的时代,“光明”,代表了知识,蕴含了智慧;代表了力量,伸张了正义;代表了进步,寄托了未来。《光明书系》既是报纸报道内容的延伸,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积淀;还由于,文化事业是不断创新的事业,出版《光明书系》,也是为了进一步繁荣出版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中,增添一朵小花、一抹新绿。出于这个原因,光明日报出版社这次先将《国学》《光明讲坛》和《人物》三个版开办以来的佳作结集出版。

我们深知,我们的时代呈现的文化园地十分广阔丰富,绚丽多彩,广大读者精神需求、阅读品位越来越高,对书稿的要求、对图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精心办报,精心出书,为读者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世兴学(光明日报光明讲坛辑录)/光明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保纯//计亚男//殷燕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5284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2-53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