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了两辈子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全国著名记者樊云芳的散文集。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展示了一位名记者特殊年代下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经历,像一位朋友亲切地娓娓道来。其中细腻的文笔、感人的诉说,又穿插了一些小故事,读起来精彩又有趣。她的前半生从“流放地”走出,身为名牌大学高材生却被时代的暴风雪“刮”到雁门关外,凭借乐观自强,终圆名记梦,摘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她的后半生从从癌症中走出,47岁的生死变故让她“转型”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记者和贤妻良母,重拾亲情、友情、信心、责任,享受了事业,享受了生活。隐忍、坚强、乐观,“苦难”让她活出了两辈子的精彩。思索、改变、感恩,“微笑”让她书写了别一样的人生。大苦痛必有大感动,真性情必有真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者樊云芳的真实自述和深切感悟——活了两辈子!

作者简介

樊云芳,上海人,光明日报社著名记者,曾连续4年获全国好新闻奖,20多篇作品获省部级好新闻奖。其中长篇通讯《追求》、新闻特写《飞天凌云》等入选大学教科书。1991年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

目录

第一卷  “第二辈子”换了个活法
 

引言
 

穿越死亡地带
 

下辈子我还嫁给你
 

妈妈为你们感到骄傲
 

岁数不是理由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永乐村300号
 

爸爸,你是一本我没有读懂的书
 

妈妈,请在天国等我
 

无法拒绝的黑眼睛
       

第二卷  雁门关外的岁月
 

引言
 

雁门关外的绮丽风景
 

小县城求职记
 

在小县城结交的“人物谱”
 

灰色岁月里的几抹阳光
 

第二所大学——“浑源新闻学院” 

附:樊云芳简历

序言

面对不幸与灾难,笑比哭好
   丁炳昌
   

我与写这本书的那个人共同生活了40多年,相知甚深
。因此,读着这本小书,我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像!文如
其人,书如其人。确实,这本小书是樊云芳的写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无数幸福的时光,但也不可避
免地遇到过不幸与灾难。处于幸福中,樊云芳笑得很甜蜜
,面对不幸与灾难,她虽然痛苦,但也会时不时绽出笑容
,因为她一生的信条是:笑比哭好。
   

这本小书记录的,就是我们一生中两段灾难突然降临
后的艰难岁月。
   

第一段是,1992年11月,樊云芳突然下身大出血,生
命垂危,医生的诊断是“直肠癌后期”。领取首届范长江
新闻奖不到一年的她,在自己飞得最高时突然折断了翅膀
,猝不及防地从生命的“顶峰”跌入了“最低谷”。之后
是痛苦的手术、化疗……总算从鬼门关挣扎回来,但已经
风采不再。很多朋友为她惋惜,为她担心:49岁的她将如
何面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今后的岁月?
   恐惧、忧虑、流泪,甚至痛不欲生——我们都经历过
。但灾难既然已经降临,已成为铁一般的事实,光是恐惧
和流泪有用吗?
   那天早晨,海军总医院的一位副院长到她病房里,对
她说:“初步诊断,你患的是直癌。”她听了一愣,然
后就咯咯咯笑起来了:“你们搞错了吧,十年了,我没有
报销过一张药费单子,自我感觉一直很好!请问,你们见
到过这样的癌症病人吗?”
   三天后,切片化验单出来了。她仔细看了单子,不作
声。等医生走后,她转过脸来对着我,竟然又笑了——不
过这一次是苦笑:“奇了怪了,我这种人竟然会得癌症…
…”
   

思索了几天,她想通了,她失血的脸上挂着孩子般的
笑容,反过来安慰我:“站在辩证法的角度,轮也该轮到
我了——这些年我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但一个人不可能把
好事占尽呀,你说是不是?”
   

进手术室前,她跟我约好:只要活着出来,就一定给
我一个笑。我在外面立了六小时。门开了,她被推了出来
,脸白得就像床单。但她已经醒了,在用目光找我。终于
找到了:就在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她毫无血色的嘴唇咧开
了,绽出了一个笑容——这个笑容是那么微弱,但又那么
生动,永远绽放在了我的脑海里。
   几年后,彻底摒弃了“名记者”情结的她,选择回到
记者站,当一个普通记者。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老太太变得越来越爱笑。早晨起
床,听到阳台上两只鹦鹉的啼鸣,她会“咯咯咯”地笑;
看到庭院里又开了几朵花,她也“咯咯咯”地笑;上网收
到朋友的邮件,她边看边笑;晚上她进厨下面条,自己先
尝一口:“呵呵,味道好极了!”自我欣赏的同时,笑得更开心……
   

那些事情在我看来都很平常,真不知有什么可笑的?
真是个傻女人!但久而久之,我也开始跟着她笑。于是,平淡的生活中总是笑声朗朗。
   

我们这代人的命运,比起我们上一辈的知识分子要好
很多很多了,但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有许多日子是欲哭无
泪的。譬如“文化大革命”中,被“流放”到雁门关外的
那段岁月。这也就是本书所写的第二大段。
   

1970年元月,我们两个生于黄浦江畔、长于上海的“
臭老九”,结束了在河北一个军农场“再教育”的生活,
又从滹沱河畔直接被发配到山西雁门关外的小山城浑源。
我们心里如明镜一般:说是去进一步接受“改造”,实际
上无异于“终身流放”。面对车窗外令人心悸的、近乎原
始的荒蛮,不可知的命运,已经在前方隐隐露出狰狞面目
……
   在浑源,几个月见不到一片绿菜叶、一两猪肉,从县
委食堂打回来的永远是水煮洋白菜与“傀儡”——一种玉
米面与土豆混合制成的粗劣食品。同样令人难以忍受的,
还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彻底“沙漠化”:终年没有电影,没
有小说,没有音乐,只有鼓噪“大批判”的高音喇叭,每
天轰响在人们的头顶。
   

但即便在那种时候、那种地方,她也能从灰暗中寻觅
出几抹阳光,从愁苦中找出很多乐子,也能笑得“咯咯咯
”地像只生蛋的母鸡。
   

记得那天深夜,她偷偷摸摸地,鬼鬼祟祟地,从浑源
中学被封存的图书室里偷回来一包书。一进家,就倒在炕
上笑得喘不过气来——她笑自己,竟然有了做“小偷”的
经历;她更笑自己“命太好”,竟然在这座偏僻、封闭的
小县城里,能“偷”到一大堆世界名著!
   “

老天爷没有抛弃我们耶!”笑够以后,她盘坐在炕
上,双手合一,虔诚地祷告,“老天爷,保佑我下一次、
下下一次,还能‘偷’到这么多!不,不,是保佑我可以
一直偷下去,直到……”听得我在一旁忍俊不禁,笑出声
来。
   

一次,她跟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到黄花滩公社下乡,
正遇上公社里杀一口猪,那年月大山区杀口猪不得了啊,
周围村庄来了那么多垂涎欲滴的老乡,可剖开一看,全傻
了眼:瘦肉层里排满了“米粒”,是典型的米猪肉!
   

米猪肉即患囊虫病的死猪肉,人吃了会得囊虫病:由
虫卵孵化出的幼虫,会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
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像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
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失明,长在大脑会引发
癫痫。
   

当下,那头病猪就在众人无限的惋惜与叹息声中,被
深埋到了公社大院的后山下。但到晚饭时,小炕桌上竟然
摆出了一盆香喷喷的红烧肉:原来是炊事员实在舍不得丢
掉,偷偷留下的一块米猪肉。“没事的,我煮了又煮,煮
了又煮,消毒了,嘿嘿,消毒了!”
   

红烧肉,被狼吞虎咽地消灭了。樊云芳也夹了一小块
送进了嘴里。但饭后从房间里出来,她呕吐了——当然,
偷偷摸摸不让任何人看到。
   

回来后,我一听她也吃了米猪肉,气得发抖,半晌才
气急败坏骂出声来:“你神经病啊!你无法劝阻,我理解
,但你可以自己不吃啊!你!……”
   

她傻笑着,吞吞吐吐地:“我要不跟着吃,不显得我
特别娇贵,惜命?”
   “

你!”我真恨不得上去给她一个大嘴巴。
   

“好啦,好啦,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她居然还嬉
皮笑脸地就地转了一圈,摆了个舞姿。
   

“不是现在的问题,弄不好十年后得了癫痫,或者瞎
了眼……”
   

她扑上来捂住我的嘴,一边笑得“咯咯咯”的:“那
等十年后再去发愁吧,我先过好了这十年,嘻嘻!”
  

 她从背包里捧出了从黄花滩带回的十几颗干枣、三块
柿饼子,献宝似的高高举过头顶,兴高采烈地逗我:“喂
,你倒是吃不吃啊?不吃?我就全吃了!哈哈!”
   看到她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我也没法再生气了,上
去一把抢了过来,两人笑作一团。
   

笑比哭好,这是樊云芳的性格,是她的一种处世方式
,也是她的一种人生观。
   

说实话,这本书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里面没有宏篇
高论,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每一篇、每一行,都是从
作者的心底里自然地流淌出来,夹带着各种各样的笑声:
欢快率真的、苦涩幽默的、痛快淋漓的、偷偷摸摸的、忍
俊不禁的、苦中作乐的……      

导语

著名女记者的别样人生。
   

青年时在流放地找到事业,中年时从癌症中走出幸福。
   

《活了两辈子》是一部令人一个字也不忍心错过的作品。
   

一个记者对工作最执着的奉献,一位妻子对家庭最深刻的感悟。
   

光明日报里辈出一些看似平凡的“有心人”。

精彩页

穿越死亡地带
   

当癌症突然“降临”、即将被推入手术室的那一刻,我羡慕所有能在街上漫步、能在公园里打太极拳、能在小餐馆里吃饭、能在商店里购物的男男女女。人们啊,当你们漫不经心地做着这些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幸福和享受?好好珍惜吧,好好品尝吧,就现在,而不是等失去它们的时候!
   

面对死亡,我留恋眼前的
   每一片落叶、每一丝清风
   那个面对死亡、同时也面对新生的星期天,虽然已经过去了11年又7个月,但今天回忆起来,每一小时,每一个细节,仍历历在目,就如同发生在昨天——北京。海军总医院大院内。寒风凛冽,落叶纷纷扬扬。丁炳昌牵着我的手,踏着飒飒作响的落叶,缓步而行。由于是星期天,院内人不多,我们绕着一幢幢建筑物,默默无言,走了一圈又一圈。这是1992年11月中旬的一天。
   

“回房吧,小心着凉。”丁炳昌温柔地劝我,但我执意要继续走下去。
   纵然是共同生活了22年的丈夫丁炳昌,也难以体味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是的,你还有无数个明天,可以随心所欲地散步、呼吸室外清新的空气,而我呢,明天就要被推进手术室——直肠癌全切除手术。去有时,“归”无期,谁也不能保证我还能活着走出这个医院。47岁——正当年富力强的年龄,但也许从此以后再不能睁开眼睛,再不能站起来,我怎能不深深留恋眼前的每一片落叶、每一丝清风!
  

 从早晨起,我就在生丁炳昌的气,因为他坚决不让我利用这手术前的最后一天上街逛一逛。“万一感冒了,手术就得推迟,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他重复着医生的话。
   

不错,可是我多么渴望在动手术之前再过一过普通人的生活:我想再去理个发,即使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也要留下平昔满意的形象,有尊严地走;我想再逛一次大商场,在橱窗前悠悠闲闲地观赏那些美丽的商品,多年来繁忙的工作使我总是把这样的“闲情逸致”留给了“下一次”;我想到报社附近的陶然亭公园里那一株槐树下再坐一坐,那一片草地,那几株疏朗的灌木,那些欢欣雀跃、婉转啼鸣的鸟儿,曾多么地令我着迷;我也渴望随便进一家小餐馆,再品尝一次自己喜爱的鱼香肉丝,那股麻辣鲜美的香味,曾令我在异国他乡采访时魂牵梦萦……
   

所有这些,对他人是最简单、最平常不过的企求,但对我,都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我羡慕所有此时此刻能在街上漫步、能在公园里打太极拳、能在小餐馆里吃饭、能在商店里购物的男男女女。人们啊,当你们漫不经心地做着这些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幸福和享受?好好珍惜吧,好好品尝吧,就现在,而不是等失去它们的时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了两辈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樊云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443566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4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2
CIP核字 201816253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