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缕曲
内容
作者简介
段爱松,1977年10月出生,云南昆明晋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金缕曲》(发表于《中国作家》)。在《新华文摘》《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花城》《青年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出版诗集《巫辞》《弦上月光》《在漫长的旅途中》等。参加过《诗刊》第30届青春诗会。曾获《安徽文学》年度文学奖等。
书评(媒体评论)
段爱松的写作具有孤绝的探索精神,向死而生
的艺术勇气,他的长篇处女作《金缕曲》,植根于
云南异域之境,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先验小说,体现
了一个诗人小说家的创造力,并在现代小说艺术的
拓展方面,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
)
段爱松是潜伏在西南边疆的秘密写作者。他是
文学的隐者,是先锋文学的幽灵或者遗民。《金缕
曲》是小说,也是诗和音乐。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
段爱松的《金缕曲》让我这个以为熟悉了现代
小说的一切技艺的阅读者也颇感意外。暗暗地,我
拿它和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相比较。暗暗地
,我拿它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相比较。
——李浩(河北师范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
)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书中之书
李浩

“我珍视你们,我就必须把活儿做得漂亮;我眷爱你们,我就必须倾我所能,把你们完美地献出去;我如此珍视眷爱你们,我就应该……但我从来不想主宰你们和我的命运。我只是一名隐者、菜农、屠夫、小生意人、逃亡者、罪犯……我就住在晋虚城南玄村,现在一文不名的村镇,却无时无刻不幻想着,地底下埋葬着一个国家的兵马……”
一个支点,或者是一个切口——我确实这样认为,这是通向段爱松《金缕曲》的内在幽暗的支点与切口,穿越了这个只容小舟才能通过的闪烁着波光的水道,便能得见阔大与豁朗。当然也就见到了波澜和紧张感,一个容有星际交汇和风起云涌的故事世界。
小说的阅读往往是一次充满着欣悦和冒险、温暖与寒意不断袭来的秘密旅行,而段爱松的这部《金缕曲》更是。你得先寻得这个支点,或者切口,才能侧身进入,才能真切地品味到欣悦和冒险。隐者、菜农、屠夫、小生意人、逃亡者、罪犯……在这部书里,它不只是一些象征的、不确切指向的词,不是,它导向的是复杂,是一个人所可能的身份背负。小说中,“我”背负起如此多的有差别的身份,很明显,它属于建构在复杂之上的重量之书。
何况,这个身处于“现在”的我,还有和历史的隐秘关系。何况,这份隐秘关系还会穿越时间之维作用于我——我的警觉,我的逃亡,都和这一被穿越的时间之维有着密切联系,我,在被古滇国贮贝器上的金色骑马人所追杀。于是在故事中这个“我”的身上,不仅有隐者、菜农、屠夫等等身份的多重,还带有时空的多重,命运的多重,历史的多重。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曾谈到,“不断从事写作,可能激发人的一种野心,想写出一本绝对的书,一本书中之书,它包括了一切,如同柏拉图式的原型”——是的,在段爱松的这部《金缕曲》中,我也看到了这份野心和努力,他试图打通古典、刚刚过去的记忆、现在与未来,将它们统摄在自己绘制的图谱之中;他试图探寻人的命运,人的历史根脉与未来可能,不变的人性之谜和多变的人性表现,试图谈论宗教、哲学与艺术,试图以充沛的想象为古滇国的存在与消亡寻找根由,试图从遗传学与社会学的角度……他试图包括一切,容纳一切,言说一切,并把强光打在一个个人的身上。

是“我”在言说;是“我”在思考,体验,审视,感受,是“我”说出。
《金缕曲》,有一个大写的“我”在,在这个“我”的周围有一个言说的涡流,它流淌而闪烁。在段爱松的这部书中,“我”大约不是核心词,而“我的言说”才是,“我”的思与想,“我”的爱与哀才是。
它流淌而闪烁。无疑,《金缕曲》有一个良好的、丰沛的故事质地,它建筑于一个虚构的“晋虚城”上,建筑在令人紧张、让人急于知道后事如何的“追杀与逃亡”故事之上,建筑在时空穿越、有着各种欲解之谜的诡异神秘之上……从这点上,它甚至可以说具有某种流行小说的故事质地:曲折,紧张,波澜叠生,曲径回旋,草蛇灰线……然而,《金缕曲》的小说魅力并不止在于此,段爱松甚至对此进行着抵抗,他要的,是“纯正”的小说,是有意味的小说,是具有现代性、丰富性、歧义性和先锋性的小说,是能够让自己将满腹的话艺术地说出的小说——因此,在《金缕曲》中,“我”的声音是那样阔大而喧哗,犹如一条充满着乐感的河流。
需要重审,在这部现代感很强的小说中,“我”并不是核心词,“我的言说”才是。“我”要面对的不是“我的生活和经验”,而是历史和宇宙,是人何以为人,是追问与哲思……是故,它不精心于雕刻“我”的形象,不精心于说出“我”的经历和生活,甚至,在“我”和古滇国之间的勾联之中,“我”如何成为这个样子都不能算是重点部分,段爱松创造性地为小说中的“我”建筑起的是多向位的话筒,有内置也有外置,它们,通过诗性的语词扩大化地传递出来——于是,“我的言说”充溢了整部小说。这,是创造性的,极有创造性的。它让我这个以为熟悉了现代小说的一切技艺的阅读者也颇感意外。
暗暗地,我拿它和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相比较。暗暗地,我拿它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相比较。在他们的小说中,我共同读出了某种巨大的凝滞,故事在某个点上停下,细节的细胞、思想的细胞被放置于数万倍的显微镜下,那些细,那些微,那些时常被忽略和遮蔽的,在这里放大,直至成为庞然大物……

这部奇妙的小说,为“思”留出了延绵的空地,它甚至可以不断地繁殖。我发现,段爱松也有将自己的小说变成“智慧之书”的嗜好,部分章节,它甚至借小说“人物”之口,让思考和反思呈前,成为独特的一个声部。譬如,在“梦舞”一节,他让“林木”和“青铜”发生着对话:
林木:在我们根系所能抵达的地层,被什么掏空过?
青铜:我们铜族群的光华被躯体包裹的时候,黑暗拒绝了光明,默默潜伏在那里。
黑暗因此为地底世界创造了永恒的安宁。它伸出虚拟的爪子,并没有碰触到任何埋葬地底之物,但却能够
导语
段爱松著的《金缕曲》以古滇国所在地晋城为原型,虚构晋虚城。小说主人公一路逃亡,试图解救自己在古滇国的真身,途中遇上晋虚城十个性格鲜明命运受控的少年(古滇国将领),与他们一道探究 古滇国建立之前和建立之后又秘密消亡的故事。作品掺杂与之相关的晋虚城各个具有古老传说。
内容推荐
段爱松著的《金缕曲》的构建首先是一部交响乐,一共五个乐章,各乐章之间交相辉映,每部之间现在、过去以及未来相互呼应、交错、攀援,构筑形成一张缜密的织体。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承担了音乐的对应感、命运感,承担了角色自身的命运,以及小说要表达的另一种命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缕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爱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25607
开本 32开
页数 4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42
CIP核字 2018165938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8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