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脉里每一个人都是祖国/读者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伟大梦想。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读者丛书·中国梦读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为核心内容,从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优秀报刊、精品图书精选了570多篇与中国梦主题紧密相关的美文汇编成10册,通过小故事、随笔、杂文的形式通俗生动地诠释“中国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生死相依、血肉相连,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所选文章文学性、可读性强,是一部宣传中国梦的通俗读本。
读者丛书编辑组编的《血脉里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紧紧围绕“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一核心主题,按照“寻梦”“追梦”这一历史脉络,选编美文汇编成册。所选文章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抗争、制度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展示了几代中国人面对内忧外患,不断抗争,上下求索,终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征程。
目录
梦想照耀中国 /《南方周末》编辑部
一个王朝的挽幛/吴光辉詹宏志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梁衡
从历史的僵化定义中还原那代人/许知远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丁玲
李大钊为中国引来天火/徐焰
远去的马蹄声/贺捷生
不要轻看那一点点努力/商旸
一个中国仆人的深沉愿望/看道
有钱的出钱/介子平
飘峰山上的红霞/王剑冰
热血还在奔流/贺捷生
抗战生命线/刘小童
战地记者的绝笔家书/杨学功翁宏业王树宇
难忘瑞金,那片照亮我信仰的土地 /刘建伟
那一夜的长灯/漆宇勤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刘同华
“要用上前线的激情来读书”/张曼菱
痛,力透纸背/邓康延
追寻义勇军远去的背影/王慧敏
还原真实的滇缅路/章东磐
回眸故土/张瑞胜
林迈可:让“延安声音”传向世界/梅兴无
青山不老绿水长/陈志铭
我总是无法缓和自己的呼吸/尉克冰
杨宪益:雕虫岁月与漏船载酒/蒋洪新
我所瞩望的好教育/蒋梦麟
要有“一根筋”/俞可平
解放战争启示录/王树增
人生的正常与非常/张鸣跃
这个中国女人/小左
沂蒙“红嫂” /赵新兵王齐刘宝森娄辰王阳
从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到振兴中国/薛庆超
“红墙摄影师”侯波用镜头记录开国大典的背后故事/余玮
“敢死队”老人揭秘“两弹发射秘闻”/罗坪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王辰阳
东方红一号,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余晓洁李国利喻菲
中国的骄傲:钱学森/佚名
一部刑法典 38稿 25年/韩寒
读懂“西迁精神”背后的人生选择/胡宇齐
人生没有荒凉地带/王凡
父亲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总理是个伟人”/舒乙
一个永远光耀祖国统一大业的名字/陈斌华 李鲲 李凯
人间蒸发三十年,誓言无声铸重器/yu yan
爱国心 强国梦/吉星
老清华学子用歌声讲述青春故事/范彦萍
致谢
导语
《读者丛书·中国梦读本》是送给筑梦路上人们的美好希冀和前行的精神动力。当您打开这套丛书的时候,您可以看到仁人志士在寻梦路上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人生丰碑,也可以感受到几代科学家在强国路上的无私和献身精神;还可以看到普通人在追梦路上的辛勤汗水……
读者丛书编辑组编的《血脉里每一个人都是祖国》为该丛书之一,紧紧围绕“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一核心主题,从报刊、图书、网站精选了数十篇美文汇编成册,通过小故事、随笔、杂文的形式全面诠释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下求索,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历程。所选文章文学性、可读性强,以通俗生动的方式让中国梦深入人心,是一部宣传中国梦的通俗读本。
精彩页
一个王朝的挽幛
吴光辉 詹宏志

一笔长横是风。一笔斜点是雨。一笔卧钩是泪。
1898年7月8日这一天,整个江南山景就如同一幅黑白相间的书法作品,被“开缺”免职、遣送回乡后去祭祖的翁同龢,一路悲伤地向着这幅作品深处跌跌撞撞而去。一片墨黑的天空正下着细雨,刮着阴风。69岁的翁同龢早已脱下一品朝服,穿上一件玄色长袍,全身被阴风吹得瑟瑟发抖,雨水早已淋湿了他花白的头发。
风黑。雾白。雨清。
常熟虞山西麓,祖坟四周的垂柳飘拂着无奈,祖坟前新插的白幡飘展着悲苦,白色纸钱在四处飘飞着惆怅,焚香的青烟从土坟前升腾起忧伤。白发玄衣的翁同龢还没走到父母的坟前就痛哭流涕起来:“父母大人呀,儿子不孝,对不起你们呀!”他是一路喊着、哭着,踉踉跄跄地奔到坟前的。他流着泪在坟前供上祭品,点烛烧纸,乐手们吹起了唢呐。一曲凄凄惨惨的苏南民间悲调便从坟间传出,呜呜啦啦,凄惨动人。
翁同龢跪倒在黑白相间的水墨山景里,跪倒在撕心裂肺的绝望中。
一夜的漫天阴雨随风扫过,留下了点点愁苦;一夜的孤雁在林间盘旋,留下了沙哑的长鸣;一夜的寒霜无声地洒落,留下了一片揪心的惨痛;一夜的无边悲愁,使翁同龢白了一尺胡须。悲苦、惆怅、绝望,这便是翁同龢挥毫写下的《祭祖》手札的情感由来了。这恐怕也是我翻开翁同龢的《松禅老人遗墨》,就感到从那一幅幅白纸墨迹的字里行间,流泻出无限的愤懑与忧伤的原因吧。
我觉得那本在他去世后出版、现已发黄陈旧斑驳的书法作品集,早已不仅仅是翁同龢被削职为民、归隐山林时的艺术结晶,而是一种封建知识分子理想破灭时的情感发泄,又是一种封建王朝从兴盛走向没落时的历史笔录,更是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时代挽幛。渗透纸背的不仅仅是翁同龢晚年的墨迹,而更多的是翁同龢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无限惆怅。
我不知道翁同龢是不是色盲,但他肯定将他的归隐地江苏常熟虞山那原本五颜六色的景物,全都精简成黑白照片似的图像,然后用他的书法思维,将这远离县城的寂山静水,勾勒成黑白相间的泼墨,从而写下了《黄昏犹作》《虞乡续记》《山居闭门》《春江渌涨》等一幅又一幅书法佳作。他让眼前的世界全都变作笔下和黑白与线条,又让线条和墨色在白纸上化作一种无奈与叹息;同时,他还让世间的刁钻乖滑全都变作笔下的朴拙敦厚,又让人世间的忠奸是非化作一种黑白对比强烈的独特形态。翁同龢就这样将自己在书法的黑白世界里化作永恒。
我敢断言,翁同龢选择书法是他人生的一个必然。因为在书法的黑白世界里,他内心深处的这种非白即黑思维方式,才能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他的人生又一步一步地迫使他选择了这种表达。然而,正是这种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成为大清王朝的国家悲剧和翁同龢个人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
翁同龢在甲午战败后积极参与戊戌变法,想通过变法来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私访康有为,随后又在光绪帝面前举荐“康有为之才过臣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百日维新”的序幕。然而,在“百日维新”的第四天,他就被以“言语狂悖,渐露跋扈”的罪名“开缺回籍”了。这恐怕便是非白即黑思维方式造成的结果了。正是这种非白即黑、非忠即奸、非好即坏的思维模式,认定了翁同龢这位两代帝师能一下子由忠变奸,他也就逃脱不了被削职为民、“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下场,后来一大批维新人物也惨遭血腥镇压。
墨黑。纸白。泪浊。
他当日挥毫写下手札一幅:“伏哭毕,默省获保首领从先人于地下幸矣,又省所以靖献吾君者皆尧舜之道,无骫骳之辞,尚不致贻羞先人也。”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那幅《祭祖》墨迹了,他在字里行间倾诉着一代精英忠心报国却被黜回乡的无限悲伤。
一笔长横是风。一笔斜点是雨。一笔卧钩是泪。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脉里每一个人都是祖国/读者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读者丛书编辑组
译者
编者 读者丛书编辑组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52754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362
CIP核字 2018095714
中图分类号 D616-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5
166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