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够笑一年的奇葩人体冷知识
内容
前言/序言

为了成为“行走的表情包”

人类究竟做了多少努力?

喜怒哀乐,是我们每天都在呈现的表情。那么人类的面部究竟能传达出多少种独特的表情呢?一项科学研究给出的答案是:至少21种。

“面带微笑的厌恶”“悲痛的愤怒”“开心的惊讶”等,真不愧是“行走的表情包”。研究还指出,人类在做表情时,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

比如在表达快乐表情时,99%的志愿者会扬起面颊肌肉,延伸嘴角。那么,为了拥有如此丰富的表情,人脸究竟在进化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努力?其他动物的表情又是怎么回事呢?比如狗狗的“无辜脸”真的表示内疚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人脸的进化史极有可能是一部“打脸”史。

美国有一项对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的研究,结果如下:

人脸之所以长成现在这样,是为了减少在“被打脸”过程中所造成的伤害。像下颚、颧骨、鼻梁和眼眶骨架等容易被打的地方,都变得更加坚硬。虽说新研究还未盖棺定论,但它也给我们研究人脸及其表情的进化提供了新思路。事实上,我们与生俱来的表情跟人脸的进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和古人类最大的区别在于眉脊。没错,古人类那鲜明而突出的眉脊,是我们所没有的。过去大部分观点认为眉脊是用来稳定人类的头骨,以此帮助人类咀嚼的。可研究发现,就算削掉眉脊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咀嚼。科学家认为没有实际功能的眉脊,具有某种社交功能—— 类似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用来展现社会支配地位。或许是坚硬的眉脊没法表达很多的意义,所以就逐渐退化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失去这样的眉脊可能会让我们看上去较为友好。与此同时,平坦、竖直的前额让我们的眉毛变得更富有表现力。

我们能巧妙地移动眉毛,以此来传达我们内心的小心思。比如双眉上扬表示欣喜或惊讶,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或者疑问,眉毛下拉则代表有点儿小生气,皱起眉头更多是不同意的意思,等等。那么你有没有想过,“爱秀”的眉毛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过去人们认为,它可以防止水和细微的碎屑进入眼睛。可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眉毛稀疏,甚至没有眉毛的人也未受到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眉毛的作用是用来传达表情的。现代人能拥有社交所需的庞大表情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眉毛的功劳。

其实大约在20万年前,人类才进化出了灵活的眉毛。

那个时候,人类社会正处于重大的变革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亲缘关系的人类群体开始合作了。我们的祖先不再局限于有血缘的合作,而开始了与非家族成员的协同合作。此时,人类祖先开始通过眉毛表达出更多的情绪,尤其是友好。这帮助我们的祖先在竞争残酷的原始社会中更好地存活下来。

如今我们现代人传情表意很多都在眉毛的小动作里。喜上眉梢、眉飞色舞、眉开眼笑、低眉顺眼、愁眉苦脸等都展示着你的情绪和状态。除了眉毛,人类独有的眼白也为我们表情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别以为眼白只是人类拿来翻白眼用的,它可大有用途。

眼白也叫作“巩膜”,是眼球表面包裹着的一层不透明的纤维状保护层。不光人类,很多动物也有巩膜这一构造。与人类不同的是,动物的巩膜一般很难被发现。在自然界中,视线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比如,对于大多数猴子来说,四目相对其实是发起攻击的前兆。但如果看不出来对方是否在盯着自己,就无法预判危险是否要来临。因此,巩膜和眼睛本身的颜色应该相近,以此避免因暴露视线而遭到攻击。就连狗、大象、马也有部分白色的巩膜,但大多时候都被它们隐藏起来了。

那么,作为唯一拥有大面积眼白的生物,人类难道就不怕暴露自己吗?怕归怕,但人类很快发现了眼白的好处,并对此加以利用。原因在于,人类的非血缘协作增加后,就必须提高沟通和合作的效率。光有上文提到的眉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他表达情绪的器官。此时,失去巩膜的色素,拥有眼白无疑是好的选择。眼球本来就是深色的,配上雪白的巩膜,就让人眼的活动变得更加清晰。

实际上,人类眼球的转动是由眼外肌支配的。眼外肌由眼球巩膜上附着的六条肌肉组成,能使眼球随意转动。也正因如此,人类才出现了“翻白眼”“看眼色”“使眼色”等表达情感的动作。如此一来,同伴往哪里看,有什么小心思,你就能看得明白了。有了眼神的交流,我们的祖先在合作共赢上就会变得更容易。所以,不管眼球是哪些颜色,我们人类的巩膜都是白色的。

看到这里,你已经了解了眉毛、眼白的作用就是产生表情了。不过,人类要想更为精准地表达意思,还必须实现整个脸部的联动。比如全世界通用的“生气脸”,就是皱着眉、噘着嘴、张大鼻孔、眯着眼等。 就算从没见过发怒表情的盲童,发怒时也会做出与其他人一样的表情。与面部肌肉组织舒展的表情相比,愤怒的表情使人看起来更加“强壮”。这似乎在告诉对方“我要反击了”,以威慑对手。

又比如在神经学家杜尼·德博洛看来,发自内心的笑不光要抬起上唇,露出牙齿,还要使面颊向上隆起,让眼周皮肤起皱。尤其应该多注意眼部活动,看是否发出标志性的“眨眼”动作。如果一个人的眼部肌肉没有出现任何收缩的迹象,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这个笑容是假的。

我们在恐惧的瞬间表现为:眉梢上扬、瞳孔扩大、眼光发直、嘴张大。不难看出,由于人脸不断地进化以及整体的联动,我们才形成了完整的表情系统。 时至今日,我们还倾向于根据这一套表情系统来判断动物的情绪。你一定见过眉弓内侧向上抬起形成的“无辜狗狗眼”。你的狗抬头看着你,露出眼白,耳朵耷拉着垂在脑后,舌头舔着空气,露出不知所措、委屈的表情,你下意识地以为它是因为做错了事而内疚。

然而200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狗狗表现出“内疚”的表情其实是在表达它们的恐惧。这种“委屈脸”大多出现在它们被主人责骂的时候。

至于狗狗是否有内疚这种情绪,科学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给予肯定。但以后如果它露出了“委屈脸”,请记得它那是在害怕。因为它可能记住了你呵斥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

既然狗狗不会内疚,那它们是真的在冲我们笑吗?嘴巴张开,嘴唇向后咧着,有时舌头伸在外面,狗狗的笑容真是灿烂而可爱。很抱歉,目前也没有证据显示,狗会像人类一样,用这个表情表达自己的快乐。不只是狗,很多动物的行为我们都会用人类的习性来解释。比如背对着你坐着的猫并非嫌弃你,可能只是它不想盯着你而已。

看来,人类为了成为“行走的表情包”,还充分发挥了“脑补”的能力。谁还能想起,当初人类的面部曾经如面具一样地生硬。经过了上百万年的演化,我们能拥有传达出20余种不同表情的能力。恐怕数字时代再多的表情包,也没人类面对面的表情来得生动吧。

参考文献:

◎ AFP. Furrowed Eyebrows Helped Modern Humans Evolve: Seeker[EB/OL]. [2018-04-10]. https:// www.seeker.com/archaeology/furrowed-eyebrows-helped-modern- humans-evolve.

◎ SPIKINS P. The evolutionary advantage of having eyebrows: The conversation[EB/OL].[2018-04-10].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evolutionary-advantage-of-having-eyebrows-94599.

◎ 艾克曼. 情绪的解析[M]. 海南: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达尔文.关于人以及动物表情[M]. 浜中浜太郎,译. 东京:岩波文库出版社, 1931.

作者简介

SME

国内知名科普自媒体(SME科技故事),知乎科普大V。

SME的三个字母分别代表Science (科学)、Medium (媒介)、Entrepreneurship (创新精神)。这个有趣的平台喜欢聊聊科学家、挖挖科学史、发掘一下科技背后的故事,擅长以有趣且短而精的科学故事打动读者,传递知识的温度。

SME曾打造了《海洋哺乳动物怎么喝奶?》《清朝科学家论文发上Nature》《王者之病一 痛风》 《耳屎的秘密》《中国吃货解决不了生物入侵》《现在的陆生动物为什么没有恐龙大?》等多篇爆款文章。

2016年被网易新闻平台评为“最有态度自媒体”;

2017年荣获“广州科普贡献二等奖”,同年获得今日头条优质图文“青云计划”奖项;

2018年入选腾讯“2018年度蕞具影响力科学新媒体10”名单;

2019年获称“中国科普博览最佳媒体合作伙伴”,同年出版科普图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精彩书摘

人类褪毛简史:为什么我们没有体毛?

毛发,是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算是看上去通体光滑的裸鼹鼠、大象、河马,甚至是鲸类也不例外。尽管为了适应环境,它们已褪去了大面积的皮毛,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毛发。

而在哺乳类动物中,人类的头发长度是其他动物无法企及的。细心的朋友应该都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如果不理发,头发可以长到很长。但其他动物,即便从未学会剪头发这一技能,却永远不用担心“拉屎要撩”的问题。例如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它们一身浓毛总能保持一定的长度。

如果一辈子不剪,人类的头发能有多长?我想每个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但却从未用实际行动验证过。不过不要紧,喜欢挑战极限的人类总能给我们一些参考答案。美国奇女子阿莎·曼德拉今年50岁了,但她却有40年未曾剪过头发。2016年3月,她的头发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长达16.8米。但阿莎的头发长度是远远被高估的。

正常人类的头发的生长速度,大约是每个月1厘米。那么,按40年没修剪计算,她的头发大约为4.8米。即便再怎么天赋异禀,也很难长到16.8米这么长。更何况,人类头发的终极长度也不是这么计算的。我们的头发并非无限生长的,每一根毛发的寿命都是非常有限的。

除去为“秃头”所累的人,人类毛发的生长和脱落,都是呈周期性的。毛囊(hair follicle )是产生毛发的基础单位。毛发由毛囊内的细胞生长分化而来。头发能否坚守住阵地,还得看毛囊给不给它机会继续“站岗”。人的身体共有约500万个毛囊,其中100万个分布在头部,10万~15万个位于头皮。

毛囊位于皮肤里,由各种激素、化学物质,以及生长因子等共同调控。而每个毛囊里面住着一群毛囊干细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迷你组织”。这些毛囊干细胞,就像毛囊周围细胞的妈妈,能不断分裂,给生长中的毛囊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细胞。而这些新细胞,则可以分化为毛发、皮脂腺、黑色素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具有多重分化的潜能。所有毛囊的生命周期,都可分为生长期(anagen)、衰退期(catagen),以及休止期(telogen)。

正常健康的成人头皮,有90%~95%的毛囊都处于生长期,1%进入衰退期,5%~10%为休止期。顾名思义,生长期内毛囊细胞是最为活跃的,此期可持续2~8年。在这个时期内,毛囊干细胞会大量分裂、分化,毛发呈快速生长状态,生机勃勃。而过了生长期,毛囊就会迎来2~3周的衰退期。在这个时期,毛囊里的细胞也开始程序性凋亡,毛发不会再变长。此外,发根还会从皮下组织被推挤到毛囊干细胞的附近,毛囊也由长变短,体积缩小。

当细胞凋亡停止之后,毛囊便会进入长达2~3个月的休止期。这时,头发与毛囊的连接将不再紧密,可以说是已经“死了”,随时有脱落的危机。而且,因为黑色素生成下降,我们还可以看到发根是白色的。但对于毛囊这种周期性组织而言,死亡也意味着重生。在成熟哺乳动物中,毛囊是唯一具有自我再生功能的结构。当一个毛囊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之后,只会稍作休息,便在适当的信号刺激下进入下一轮的生长期。一段时间后,在同一毛囊内会再长出第二根头发。原本还在坚守阵地的旧毛发也可以彻底退休,由新长出的毛发接替上岗。

所以在休止期进入下一轮生长期的时间段,头发也是最容易脱落的。梳子一梳、手一抓、水一冲都会自然掉落。其实我们人类,每天自然脱落的头发就能达到100根。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100根头发开始进入新的生长周期。所以说,在理想状态下,我们的头发数量会稳定地保持在10万~15万根的。

下次洗头时(尤其是几天才洗一次头时),如果你有大把大把地掉头发的现象,那也不用过分惊慌。这可能只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其实,从上面介绍的毛囊周期可以看出,在衰退期和休止期,头发是基本不会变长的。换句话说,毛囊生长期的持续时间决定着毛发的长度。生长期越长,我们的头发便越有可能长得更长。一般而言,人类头皮的毛囊生长期不过2~8年。所以说,头发能够达到的长度其实是有限的,几米的长度差不多就触及极限了。而在同一个部位,毛发的周期则大致是相同的。

同样受限于生长周期的调控,我们身上其他部位的毛发长度也是有限的。例如,你的手毛、腿毛、睫毛,以及眉毛等只有30~45天的活跃生长期。所以这些部位毛发的掉落速度更快,只是因为体积太小,我们很难注意到罢了。这也是这些部位的毛发在没有修剪的情况下,也不会继续长得太夸张的原因。

同理,其他哺乳类动物的毛发也有着类似的生长周期,只是周期长与短的问题。因为有些哺乳动物的毛发生长周期很短,所以它的毛还没长到特别长时就已经掉落了。养宠物的朋友,应该就深有体会。宠物掉毛,是个永远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年掉两次,一次掉半年”的调侃正是这么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文章开头的奇女子阿莎的头发可以长到16.8米这么长?这可能是因为她扎的是脏辫,长的只是辫子而非每根头发本身。这种脏辫的模式,其实可以让头发在头皮上更好地坚守阵地。即便一根头发脱落了,辫子也总能将其与另外一些尚未脱落的捆绑在一起。日复一日,她的头发才积累到了如此夸张的长度。

所以在吉尼斯纪录中,她打破的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发绺”纪录,而不是“世界上最长的头发”纪录。

而真正获得吉尼斯纪录认证“世界上最长的头发”的,则是1969年出生在中国的女子谢秋萍。2004年测量时,她头发长度就达到了5.627米,不是绑辫子的那种。事实上,成年人体表覆盖着约500万根毛发,这个数量与成年大猩猩体毛数是大致相等的。但不同的是,人类身体上大多数毛发是几乎看不见的汗毛。而刚好相反,我们头顶则是长满了长毛。人类与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在漫长的进化中人体却褪去了体毛,变得通体光滑。

现在主流的说法认为,人类生活在非洲大草原每天都需要忍受阳光的直射。为了在烈日下追逐猎物时方便散热,人类体毛丧失。早期人类习惯用跑马拉松的方式,把草原上的猎物追到精疲力竭,最后才给它致命一击。现在非洲布希族人、澳大利亚土著,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的某些部落,仍采用这种“穷追法”捕猎。

曾有科学家推算过,在太阳直射的高温下,有浓密毛发的早期人类只需持续奔跑10~20分钟就会中暑晕倒。因为全身披毛,会使身体无法快速散热。为了适应环境,人类才褪去厚重的体毛,并演化出发达的汗腺。而又因为头顶烈日,我们的头发则保留了下来,以保护珍贵的大脑不至于过热。

于是,现代人类才成了头顶长毛,却全身赤裸的模样。

但说出来扎心,即便只剩头顶这一块长毛,人类还是在为脱发问题而头疼。现在还有头发的,就且剪且珍惜吧。

参考文献:

◎ 吴汝康 . 关于人类体毛稀少的假说和评论 [J]. 人类学学报,1987(1):69- 73.

◎ 莫利斯 . 裸猿 [z]. 何道宽,译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目录

第1章 疯狂的进化:从猿人到智人,拢共分几步?

01为了成为“行走的表情包”,人类究竟做了多少努力? 002

02动物都有固定发情期,为什么人类却一年365天都在发情? 007

03至少要多少人才能延续文明?孤岛效应或许正在扼杀人类文明 013

04头骨化石失踪的北京人,真不是你的祖先 018

05人类除了聪明就一无是处?能跑死你家的狗也是一种能耐 023

06人类褪毛简史:为什么我们没有体毛? 028

07明明卵生也能传宗接代,为何人类非要忍受胎生的煎熬? 032

08为什么男性脆弱的睾丸要悬挂在体外? 038

09不爱吃“苦”?你可能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043

10让女性受尽了折磨的“肚子疼”,究竟有什么终极演化意义? 048

11人体有哪些有意思的进化残留? 054

12“丑爆了”?不,它们才是祖先称霸雪原的必备硬件 059

13原来人眼不过是“残次品”? 064

14为什么人类有46条染色体,猩猩却有48条? 069

15“爱上”这群笨蛋的人类祖先,给现代人留下了一个遗传病“大礼包” 074

第2章 怪诞的脑科学:大脑的“正确打开方式”

01立体还是平面,究竟是眼睛看错还是大脑在撒谎? 082

02如何科学地讨论一个人的颜值高低? 086

03对一些人来说,“只有半个大脑”反而活得更好 091

04为什么我们看什么都是脸?可能是信了大脑的邪 096

05看着这些图像在眼前凭空消失,你的大脑为何还相信眼见为实? 100

06幻肢、恋足背后的科学奥秘,这些问题大脑都有解释 103

07裂脑人拥有两个独立的意识吗? 108

第3章 神秘的人体:万万没想到的人体冷知识

01有什么惊悚的神秘现象,能用现代医学来解释? 116

02死细胞组成的头发,真可以上演“一夜白头”这种魔幻戏码吗? 121

03为什么尝尽百味的舌头,却连可乐雪碧都分不清? 126

04掰手指一时爽,一直掰,得“诺奖” 130

05为什么贵为大英王子,却长出了最受鄙视的“生姜头”? 134

06在母亲体内迷路数十年,有些胎儿打算永远长住下去 139

07非男即女?人类的基因世界哪有这么简单 143

08孕妇终极悖论:止不住的孕吐,吐掉的却是给胎儿的营养 148

09在历史上,有什么教科书级别的谣言? 153

10“一个鼻孔出气”实锤,连你的鼻孔都是轮班制的! 158

11无人能打破的世界纪录,身高2.72米,巨人的背后尽是忧伤 162

12没有疼痛的世界真是幸福的吗? 167

13生男生女究竟由谁决定?远不止“X生女,Y生男”那么简单 172

14两百年的近亲婚配史:缔造了流水线般的网红锥子脸,还终结了整个王朝 177

15绝地求生:大眩晕——游戏背后原始的现代病 182

16 X光脱毛、试鞋、选美,那些玩X光的勇士最后都怎样了? 186

第4章 古怪的心理:聊聊心里那点事儿

01凶杀现场37人旁观却见死不救,不是人性扭曲而是媒体作假作恶 192

02甩不掉的“魔音”,人类的本质是一台复读机? 197

03他揭开了迷信的心理机制,却无法破除自己被传虐童的谣言迷信 202

04这些心理实验告诉你,为何关系不好毕业时还要痛哭一场? 207

作者后记 213

内容简介

头发凭什么比体毛长?

生男生女究竟由谁决定?

人没有大脑可以活多久?

为什么男性脆弱的睾丸要悬挂在体外?

鸡皮疙瘩、疝气,人体有哪些有意思的进化残留?

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本书是知名科普媒体SME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共4个章节,涵盖进化论、脑科学、人体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精选42个颠覆常规认知的冷知识,揭露不可思议现象背后的实际原理。

严谨的科学态度+风趣幽默的笔触

《够笑-年的奇葩人体冷知识》将带你踏上一次奇妙的人体之旅,让你在捧腹大笑之余,不自觉地思考,并收获知识。

精彩书评

42个故事,满足你对自己的好奇心。打开本书,与SME一起,在趣味中获取新知。

——瞭望智库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幽默风趣的笔触把复杂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诙谐有趣。

——邢立达

古生物学者、知名科学科普博主

内容主题更加丰富明确,关于人体本身的故事和疑问本身就足够有趣味,而其背后的科学解释更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

——舒元

中创集团董事长、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

这是一本立意独特的科普读物,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诙谐的文字中。每翻一页都有所收获。

——Papa James

天文爱好者、知名星空摄影博主

这是一本翻开便舍不得放下的书,每一个话题都令人好奇。这本书既有趣易懂,也不失科学的严谨,是科普著作的上品。

——章彦博

知乎物理学优秀答主

编辑推荐

1.关于作者SME,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百万粉丝大V,10W+网络爆文作者,知名科普自媒体,2016年网易新闻平台“最有态度自媒体”;

2017年,获得“今日头条青云奖”;“2018年入选“腾讯蕞具影响力科学新媒体10”;2019年“中国科普博览最佳媒体合作伙伴”。

2.他们看了之后,都疯狂推荐,口碑爆表

中科院物理所、瞭望智库、军武次位面、有书、飞碟说、柴知道、故事FM、大象公会、混乱博物馆、十点读书、淼哥故事会、《青年文摘》、《科技日报》争相推荐,邢立达、章彦博、Papa James、舒元寄语推荐。

3.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我们的身体竟然如此有趣!

人没有大脑可以活多久? 智齿、痘痘脸、近视基因,人体中有哪些不合理的设计?为什么男性脆弱的睾丸要悬挂在体外?生男生女究竟由谁决定?为什么同样是毛发,头发却比体毛长?动物都有固定发情期,为什么人类却一年365天都在发情?……42个让人万万想不到的人体冷知识,轻松get知识点,秒变话题达人。

4.不哄、不骗、不瞎掰,讲硬核科普故事,我们来真的

知识点源自:人民网、《环球科学》、果壳网、《中华医史杂志》、科学松鼠会 、《人类学学报》、Evolutionary Psychology、《中国科学》、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科学世界》、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品尝的科学: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饮食科学研究最前沿》、《心理学与生活》、《疯狂实验史》、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科普中国、Scientific American、Nature、Science、Journal of Neurosurgery、《武汉大学学报》等等

5.谨以此书献给这样的你

科学爱好者——谨慎的科学态度+风趣幽默的笔触,让渴望知识、热爱科学的你重新认识自己。

中学生、大学生——大脑、人体、心理学……开启你对科学的兴趣,满足你对世界的好奇。

博学达人——减压、有趣、涨姿势,告别无聊,终结尬聊,让你疯狂输出,变身无所不知的博学达人。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人类学的视角, 从常见的关于人类身体与心理相关的知识误区入手, 包含“疯狂的进化: 从猿人到智人, 拢共分几步”“怪诞的脑科学: 大脑‘正确打开方式’”“神秘的人体: 万万没想到的人体冷知识”“古怪的心理: 聊聊心里那点事”四个章节, 内容涉及41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趣味科学故事, 为我们清晰地解释了人类由猿人到智人进化过程对人体的影响。详细地解读了大脑的“正确打开方式”, 呈现了人们想不到的人体冷知识, 并解释了人类心理的相关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够笑一年的奇葩人体冷知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SME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7682361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20-07-01
首版时间 2020-07-01
印刷时间 202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4
CIP核字 2020119179
中图分类号 R32-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5
167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