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教九流/探索发现系列/图说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儒、释、道三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其影响,以及九种典型封建社会职业的产生、发展、主要特征等内容。编者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客观的态度来探讨各个教派及社会职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世态人情画。

书中200多幅弥足珍贵的图片,包括相关文物、风俗画卷、现场照片、人物肖像等,与文字相辅相成,充分拓宽读者的思维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及视觉要素的有机融合,彰显全新的艺术设计理念,以提升《图说经典:三教九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全书生动流畅的叙述语言、逻辑严密的分析推理、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为读者全力开拓一个舒适、愉悦的阅读空间。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儒、释、道三教和娼妓、宦官、乞丐、商贾、风水先生和算命先生、赌博、帮会、优伶、流氓等九种封建社会职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国传统三大宗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同时,描述了这九种最典型的古代职业的产生、发展、主要职业特征以及这一行当的著名人物,以客观的态度来探讨社会职业的文化内涵,揭开了中国历史最鲜活生动的一页,展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世态人情画。编者力求通过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结合科学的体例、丰富的图片、简约的版式以及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给读者一份新鲜的历史文化大餐,让读者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目录

 “仁”“礼”之学:儒教的创始与继承

 天地君亲师:儒教的教义

 “三纲”“五常”:儒教的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儒教的思想和修养方法

 祭孔大典:儒教的宗教仪礼

 庞大的孔庙建筑:儒学者的朝圣地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儒教的祖师

 历代儒家圣贤:儒家代表人物

 扬也帝王,抑也帝王:历代统治者对儒家的态度

 百忍成道,离苦得乐、:佛教教义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佛教的宗教理念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祖释迦牟尼

 佛、菩萨、罗汉、天神:佛教诸神

 西域佛教中土化:中国佛教

 思想宗义的相互碰撞:中国佛教宗派的产生

 境幽径雅:佛山、名寺和石窟

 历代佛教名僧:佛教代表人物

 土生土长,博采众家:道教的渊源

 枝繁叶茂:道教派别

 紫气东来:老子其人其书

 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道教人物

 不愁生死繁,但觉天地长:道教教义

 道教的终极信仰:神仙崇拜

 清规戒律:道教信徒的行为规范

 设斋建醮,沟通天意,祈福禳灾,修道成仙:道术

 修身养性的内养功夫:道功

 内容庞杂,卷帙浩繁:道教经典

 洞天福地:道教名山、仙观

娼妓

 从管仲设置女阊开始:娼妓业始兴

 宫妓、官妓、家妓与营妓:娼妓业的经营主体

 林林总总的妓院:娼妓业的主要营业场所

 娼妓业中的主要角色:妓女的来源和种类

 侍琴棋,弄书画:妓女的才艺

 华丽生活背面的黑暗:妓女的悲惨生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历代名妓

 对历史流毒的整治:历代禁娼制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文学作品中的妓女形象

宦官

 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什么是宦官

 皇室纯正血统的牺牲品:宦官制度存在的原因

 宫内宫外走卒,鞍前马后效劳:宦官的职责

 杂役之后的私人世界:宦官的日常生活

 宦官制度的最终受害者:宦官的悲惨命运

 畸形与变态:宦官的人格及心理行为

 历史耻辱柱上的权阉:祸乱朝政的宦官

乞丐

 另类职业的三六九等:乞丐的类型与称呼

 行有行规:乞讨的“禁忌”与“行规

 衣衫褴褛,自得其乐:乞丐行头和众生相

 百般摆弄,只为乞怜:乞丐行乞的手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丐帮的兴衰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丐帮花子头

 乞丐的边缘性发展:流氓与乞丐的关联

 行行出状元:乞丐名流

商贾

 从以物易物,各得其所开始:商人与商业的起源

 儒商、官商与军商:商人的分类

 在重农抑商的夹缝中生存:历代商业政策

 城市商业与对外贸易:历代商业状况

 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历代商界名流

 历史上的著名官商:“红顶商人”胡雪岩

风水先生和算命先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风水的由来

 观水、觅龙、选气、点穴与察砂:风水先生的工作内容

 罗盘、鲁班尺、立极规与六壬盘:风水先生的工具

 看相与谈命:看相算命业的发展

 看相、测字与解梦:算命先生的工作内容

 立言于前,有征于后:历代谶语、图谶

 假神仙旨意托言:扶乩术的流变

赌博

 从“乌巢作博”说起:赌博的起源

 斗鸡走狗与诱赌骗钱:各种赌戏和赌场骗术

 跑马厅、麻将与纸牌:赌场和赌博工具

 孤注一掷博输赢:赌徒心理分析

 诱人犯罪,败坏风气:赌博对社会的危害

 家训教育禁赌与政府法令禁赌:历代禁赌措施

帮会

 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帮会的起源

 仁义结拜,生死与共:帮会的思想基础和伦理观念

 网罗天下,遍地开花:帮会的组织结构

 走红牌与挂黑牌:帮规和奖惩制度

 新立帮会与拉帮结伙:帮会的开山仪式和入会程序

 走私、聚赌、抢劫与拐卖妇女:帮会的日常活动和生财之术

 帮会内部矛盾的激化:帮会内讧

 祸患民众与推动革命的双重角色:帮会势力对社会的影响

 天地会、青洪帮与哥老会:历史上著名的帮会

优伶

 优伶的祖师:优孟

 悲喜人生勾栏月:优伶的产生与发展

 梨园行的兴起:优伶乐舞机构

 十年如一日勤练基本功:戏班的日常管理和训练

 曲韵无边群英会:历代名伶

 优伶的角色:生旦净末丑

 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卑微的身份:伶人的悲欢

 自小献身艺术的孩子:辛酸的戏童

 古代戏馆:勾栏瓦肆

流氓

 从迁徙之徒到现代意义上的流氓:流氓的含义

 打光棍游食之徒:流氓的类型

 披着羊皮的狼:流氓的不同身份

 欺诈、抢劫与打架斗殴:流氓惯用的手段

 混世魔王的生存方式:各时期的流氓行为

 流氓行径流毒社会:流氓的社会活动

 流氓群体昔日的“辉煌”见证:历代流氓大亨

试读章节

杂役之后的私人世界

宦官的日常生活

宦官生活在严格的等级之中。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对太监(清时的宦官称太监)的等级状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按照他的说法,清代的太监大致可分为总管、首领和一般太监。

清朝后宫内48处的太监总共不下3000人,地位最高的是两个太监总管,这两个位置在清末长期由李莲英和张谦占据,都是二品顶戴。他们下面是各处太监最高的首领,称为三品花翎都领侍。都领侍下面是九堂总管,其品位在三品到五品之间。九堂总管下面是一般的太监首领,其品位从四品到九品不等。在这些首领下边是人数最多的一般太监。另外,在各宫殿中服侍的太监也设有总管、首领、掌案的、回事的和小太监等级别。

不管称谓如何变化,其等级是异常森严的,待遇也不一样。太监首领、总管们本身有许多小太监侍候,有自己的起居室、小厨房,乃至“家眷”。他们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据说清末一个太监二总管,冬天每天都换一件新的,其中一件反毛全海龙皮褂,价值连城,也算得上穷奢极欲了。而下面的太监们只能按规定领取微薄的薪俸,太监的月银最高是银八两、制钱一贯三百、米八斤;最低的只有月银二两、制钱六百、米一斤半。他们常常吃总管们的残羹冷炙,低眉川页眼地服侍上司,还免不了挨打受气。清末的老太监信修明曾经说过:“早来一日为师,晚来一日为徒,太监管太监,甚于宫刑。”

太监由于被阉割,身心遭受严重地摧残。从小被阉割的太监,说话声音细弱如年轻女子,体态臃肿,肌肉松软;成年被阉割的太监,就成了一副公鸭嗓。待年纪稍长,太监们的肌肉就会萎缩,从而出现大量皱纹,看上去像个干瘪的老太太。这种身体状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其精神活动。他们很忌讳别人提到自己的残缺,甚至有人讲没尾巴或短尾巴的动物或没把儿的茶壶,他们都会跟自己残缺的身体联系起来而嗔怒。他们在入宫以后,习惯以受阉日为诞辰,一切星壬算命,都用这个日子。

太监在宫中生活于皇帝身边,有许多阿谀奉承皇帝的绝好机会,一些太监因此得宠。由于太监们多半自幼进宫,与外面的世界联系不多,皇帝在很多时候认为他们是身边最可信赖的人,而有些大太监就是从小服侍他们长大的人,这种信任关系就更容易建立起来。尽管如此,朝廷一般的公卿大臣们都很瞧不起他们。

他们入宫以后与亲戚隔断联系,很多时候又遭到歧视,因此很怜悯弱者,也会毫不吝惜地施舍穷人,绝少跟小商小贩争价计较,表现得大方。因为寂寞,太监们大多喜欢养猫狗做伴儿。绝大多数太监终生不得势,浑浑噩噩地度过残生。

宦官制度的最终受害者

宦官的悲惨命运

几千年来,宦官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无论是从小还是成年以后被阉割入宫做宦官,无论其得势还是不得势,其命运一般都是极其悲惨的。

宦官一生的悲惨命运是从受阉之日开始的,而宦官们一般也以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诞辰。被阉割的人仰卧在炕上,由一个人按住其腰部,另外还需两个人分别固定其两条腿,然后用布扎紧其腹部以及大腿根部。阉割前先让其喝臭大麻水,使其神志不清,皮肉发胀发麻。再用辣椒水清洗阴部,主刀者最后问一次被阉割者后悔与否,待其说“不后悔”后,遂将其阴茎和阴囊割下。为避免术后尿道粘连,以白蜡管插入尿道,最后用冷水浸湿的纸将伤口包扎。之后由人架着被阉割者走两三个小时才能躺下。为避免排尿感染伤口,三天之内不能喝水,三天后将蜡管拔出,喷出尿液,手术宣告成功。但进宫时还要接受严格的检查,一旦被发现“去势不净”,是不能进宫的。

从阉割的过程可以看出,阉割是最残酷、最不人道的“手术”。而每个宦官都要经历此劫,从这一点足见其命运之悲惨。劫后余生的宦官在进宫以后,作为皇帝的家奴,经常做一些低贱的事情,他们只能奴颜婢膝地侍候人,毫无人格与尊严。比如,皇帝巡游在路边休息时,经常以宦官当作板凳来坐,睡觉时又把他们当枕头来枕。还有的皇帝想尽一切办法欺侮宦官,以此为乐。据说,清朝的同治帝载淳最喜欢让太监仰躺在地上,张开嘴巴,然后往其嘴里撒尿,还觉得洒到外边的越少说明水平越高,他也就越高兴。慈禧太后在高兴时也要打太监,还称之为“喜打”,不高兴时更不用说了。

在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帝之余,宦官们有时也得到皇帝的恩赐。比如,有的宦官父母亲亡故,皇上当着大家的面赏银十两,就算是最大的“恩典”了。有的宦官不堪忍受宫中的凄楚,偷偷地溜出宫去,但一旦被抓回来大多数要被处以极刑。所以宦官们从入宫之日起,一切都不再属于自己。是福是祸,只能听天由命。而即便是像东汉的张让、唐朝的李辅国、明朝的王振和刘瑾那样得势成为一代权阉,攫取巨额财富,最终也只能落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而一般的宦官死后,往往是用一张破旧的草席草草地包裹一下,随即扔到郊外了事。一个宦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宦官们的阴魂,伴着凄风苦雨,孤独地游荡在莽莽原野。

从远古时代宦官制度诞生算起,这样的宦官冤魂正不知有多少,他们无不控诉着宦官制度的罪恶。

畸形与变态

宦官的人格及心理行为

宦官由于生理上的残缺,以及长期生活在皇帝、后妃、外戚、权臣的夹缝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畸形的人格和变态的心理行为。

宦官整天奴颜婢膝地伺候人,生活毫无情趣可言,而且没有家,没有知心人,没有后代,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因此他们闲下来就会觉得孤独无聊。即便个别宦官偶然能够达到权力的顶峰,但他们的内心仍是苦闷的,于是一旦得势就拼命捞钱,迫害臣民,这便是穷极无聊的变态心理的表现。而一般的宦官则以赌博、喝酒打发时光,借以麻醉自己的神经。《明史·火集》记载描述宦官们的日常生活时说,他们“三五成群,饮酒掷骰,看纸牌,耍骨牌,下棋打双陆……”这便是宦官们孤独无聊的心境在现实中的反映。

宦官们生活孤独无聊,又兼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因而都很迷信。在宦官们看来,宫中的铜鹤、水缸、花树、古井等物件,甚至一块石头都是能成精显灵的。至于那些有名有号的神明,如关圣帝君、真武大帝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宦官们还很信命,认为自己之所以做宦官都是命运的安排。宦官不仅迷信而且忌讳颇多,当然最忌讳别人说“阉”字。据说,北宋的名臣钱昂就是因为当着大宦官童贯面说“阉”字而触怒了他,从而被贬到了不毛之地。

宦官们的变态心理还表现在其贪婪挥霍无度上,中国历史上攫取巨额财富的宦官数不胜数。据说,唐玄宗时京城中的高宅大院有一半是宦官的。明代宦官更是贪婪成性,一次抄宦官尚铭的家竟“得资数万,辇送内府者,累日不绝”。那些得势宦官可能富过王侯。

宦官们在自己身心受到剧烈摧残之后,往往会丧心病狂地摧残他人。如明代社会上流传“吃童脑阳具再生”的说法,福建抽税太监于是遍买童稚,食其脑髓。后来此事张扬出去,民间没有人肯卖小孩给他,他便令人到别处盗抢儿童,各地丢失的儿童数不胜数。老百姓也成为宦官们大施淫威的对象。据《山堂别集·中官考入》记载1519年太监强征民女的事时说,“太监吴经至扬州,选民居壮丽者为提督府,将驻跸焉。经矫上意,刷处女寡妇。民间汹汹,有女者一夕皆适人,乘夜争门逃匿不可禁……”宦官的凶残可见一斑。

宦官生理上的畸形导致其心理上的畸形,最后形成扭曲的人格和变态的行为,而这一切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多数情况下最终还要由底层的劳苦大众承担。

P90-95

序言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教。儒教,孔子所创,并非宗教,只是其教化民众的社会功能与宗教相通。释,即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年深日久,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演变成为中国佛教。道教于东汉时创立,是中国真正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博采各家之长,融合神仙方术、阴阳五行学说于一体。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儒、释、道三教地位非常重要。儒是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和基础,而且成为国家管理和人们生活依照的原理、原则和规范,对社会结构、典章制度、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道教和佛教都曾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过统治阶级的尊崇,深入中国民众内心,是传统文化多元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杂家、农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在春秋战国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中,各种思想纷纷走上历史舞台交相争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儒家、道家、墨家、纵横家、杂家、阴阳家等传统文化思想在辩驳交锋的过程中优势互补,融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基。

后来,“三教九流”逐渐演变为对古代社会阶层和职业的拆分。这时候,“三教九流”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特指封建社会各个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人们把“九流”分为三等: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举子、郎中、巫士、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古代职业的形成源远流长,个个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蕴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一种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教九流”呈现给我们一幅鲜活的社会历史画卷,反映出中华文化中平民色彩和士人特色相互交融的独特风貌。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多元融合的特征,获得更多的社会文化知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满足读者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三教九流》。

本书着重介绍了儒、释、道三教和娼妓、宦官、乞丐、商贾、风水先生和算命先生、赌博、帮会、优伶、流氓等九种封建社会职业。书中摈弃了将三教与九流截然分开、旧九流分等级的观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国传统三大宗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同时,选取了九种最典型的古代职业,描述了这些职业的产生、发展、主要职业特征以及这一行当的著名人物,以客观的态度来探讨社会职业的文化内涵,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正文中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知识。另外,还精选了200多幅契合文意的插图,图文并茂,使读者耳目一新,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本书力求通过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结合科学的体例、丰富的图片、简约的版式以及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给读者一份新鲜的文化大餐,希望能对读者的人生有所助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教九流/探索发现系列/图说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翟文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26868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29.2
丛书名 探索发现系列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