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超脑认知论(心灵的新哲学)/认知哲学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认知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尔后三十多年的发展,建立了以计算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范式。迄今为止,这一范式仍然被认知科学界看作是认知研究的标准范式或主流范式,并在认知科学研究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然而,自计算认知论于20世纪80年代成熟之时起,就开始遇到新思潮的挑战。这些新思潮及其所带来的新思维、新概念、新范式、新方法,经过十几年的成长在本世纪初开始突破计算认知论的各种局限性,形成了重返人脑,重返人体,重返行为,重返环境,重返整体思维等学术潮流。其中每一个新潮流,都在挑战计算认知论的基本假设。为讨论方便,暂且将这些理论统称为“超脑认知论”。李建会、于小晶、夏永红著的《超脑认知论(心灵的新哲学)/认知哲学丛书》系统地探讨了与超脑认知论相关的重点问题。 作者简介 李建会,1964年10月生,男,河南西峡人,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和科技伦理学。 目录 代序言 认知科学的新范式——超脑认知论 导言 第一章 超脑认知论的起源 第一节 超脑认知论的理论背景 一 认知主义 二 联结主义 三 超脑认知 第二节 超脑认知论的哲学来源 一 现象学 二 杜威实用主义 三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第三节 超脑认知论的科学来源 一 生态心理学 二 发展和教育心理学 三 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 四 动力系统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认知主义的内在困境 第一节 物理符号系统假说及其困难 第二节 认知主义难题I:哥德尔定理 一 形式主义体系与哥德尔定理 二 卢卡斯和彭罗斯的论证 第三节 认知主义难题Ⅱ:符号奠基问题 一 从图灵测试到中文屋思想实验 二 符号奠基问题与哈纳德的回答 三 符号奠基的两种路径:内在奠基与因果奠基 四 符号奠基的指号学路径 五 语义学层面的符号奠基问题 第四节 认知主义难题Ⅲ:框架问题 一 框架问题 二 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批判 三 惠勒对框架问题的解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脑认知对认知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超脑认知与计算 一 认知主义与解释鸿沟 二 超脑认知对计算概念的更新 第二节 超脑认知与表征 一 超脑认知对表征观念的批判 二 超脑认知对表征观念的更新 第四章 超脑认知的几种研究进路 第一节 体化认知 一 身体作为认知的限制者 二 身体作为认知过程的分配者 三 身体作为认知活动的调节者 第二节 情境一嵌入认知 一 认知是情境依赖的 二 世界是它自身最好的模型 三 认知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 第三节 延展认知 一 对等性论证 二 互补性论证 三 过程耦合论证 四 系统耦合论证 五 进化论证 第四节 生成认知 一 生成认知的奠基: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的生成认知 二 生成认知的发展:诺伊的生成知觉 三 生成知觉的修正:赫托和麦因激进的生成主义 第五章 超脑认知论能否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4E认知之间的横向比较 一 延展认知与体化认知 二 延展认知与生成认知 三 延展认知与嵌入认知 四 体化认知与嵌入认知 五 体化认知与生成认知 六 嵌入认知与生成认知 第二节 4E认知整合的思路:从4E认知到融合心智 一 从4E认知到2E认知 二 从2E认知到融合心智 第三节 罗兰兹的辩护和论证策略 一 融合心智面对的挑战及罗兰兹的辩护策略 二 罗兰兹的正面论证:对认知标准的说明 第四节 罗兰兹单一整合的困境 一 罗兰兹整合方式的缺陷 二 认知标准自身的困难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脑认知论的多维度研究 第一节 认知主体的维度 一 人的层次 二 超人层次 三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四 结语 第二节 认知与身体、行动及其环境关系的维度 一 体化认知 二 行化认知 三 境化认知 第三节 内容温和与激进的维度 一 因果性论题 二 构成性论题 三 因果性与构成性的判定标准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超脑认知论:认知科学的一场新革命 第一节 夏皮罗的三大论题 一 概念性论题 二 替代性论题 三 构成性论题 第二节 三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一 概念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二 替代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三 构成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第三节 对夏皮罗的合理性评价 一 马蒂尼对夏皮罗的质疑 二 对夏皮罗的合理性维护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超脑认知的哲学问题 第一节 心灵与认知的边界 一 心灵与世界:对等性与互补性 二 非个人的与动态的心灵 三 结语 第二节 认知的本质 一 对认知标识的讨论 二 认知的本质 第三节 物质的认知能动性问题 一 物质能动性问题的源流 二 物质能动性的论证 三 物质的认知能动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超脑认知论(心灵的新哲学)/认知哲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建会//于小晶//夏永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300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2 |
CIP核字 | 2018185069 |
中图分类号 | B8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