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夏史录(上下)
内容
作者简介
邵达,山东惠民人,1968年11月11日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美国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曾先后在武汉大学历史系和中国外文局任职。2007年辞去公职,专事译著。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史前:投石问路
第二章 三代:奠基
第三章 春秋战国:阵痛

晋(附赵、魏、韩)
楚(附吴、越)

第四章 秦朝:统一帝国诞生
吕不韦
李斯
万里长城
第五章 西汉:士人政府
秦汉之交
汉初政治
士人政府之形成
汉匈大战
内外朝对峙
昙花一现的新朝
第六章 东汉:积重难返
东汉建立
“度田”事件
士人撑起半边天
边疆政策
戚宦相争
党锢之狱
宗教问题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分裂
官渡之战
论魏武帝
士气低迷
再论宗教问题
北方之贡献
第八章 隋唐:重上正轨
大运河
说唐太宗
科举取士
论安史之乱的原因
由牛李党争看唐代士风
会昌废佛:三论宗教问题
五代十国
第九章 两宋:和与战的纠结
澶渊之盟
辨宋之“积贫”、“积弱”
王安石变法
论秦桧之罪
理学风云
开禧北伐
第十章 元:第一次历史大倒退
灭宋
重农政策
元人用钞
元代政治
士人待遇
顺帝北亡
下册
第十一章 明:理学治国的实验
明祖复古
胡蓝之狱及其政治影响
靖难之役
北边防务
三保太监下西洋
科举与八股
“大礼议”
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理财
援朝战争
“争国本”、“三案”及党祸
从《金瓶梅》谈开去
徐光启和利玛窦
祸起辽东
张李双雄
南明残余
附 钱牧斋降清与金圣叹哭庙
第十二章 清:第二次历史大倒退
满洲“龙兴”
定鼎燕京
清初弊政
三藩之乱
收复台湾
中俄《尼布楚条约》
戡定准部
设军机处
摊丁入亩
康雍乾间文字狱
和珅倒,嘉庆饱
德天赐案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起义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悲情李鸿章
辛亥革命
重评新文化运动兼作跋
精彩页
汉初政治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秦相李斯不惜用极端手段废封建行郡县,“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循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集》卷三《封建论》,中华书局,1979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行于三代的“裂土封建”至汉而复活,正似历史一大反动也。
然此事亦不可不细加审视。汉初分封始于功臣,汉五年(前202)刘邦与项羽激战正酣,韩信、彭越拒不发兵,汉王问计于张良,子房对日:“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史记·项羽纪》)楚汉之争胜负既分,汉臣分析成功原因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记·高祖纪》)故新朝成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赞”),实不得已而为之。高祖显然不会坐视这种局面不管,俟政权渐稳,便罗织罪名,有计划、有步骤地一一铲除诸异姓王,至其末年,“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吴芮)异姓”(《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又刑白马盟日:“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纪》),是以同姓代异姓,分封味道稍变。八异姓王中,功劳最著、冤情最大者莫过初封齐王、徙为楚王、再贬淮阴侯,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的韩信。高祖十一年(前196)吕后与萧相国合谋,斩韩信于长乐宫钟室,夷三族。信为大将由萧何之荐,其死又出何之策,故宋时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俚语流传(见《容斋续笔》卷八“萧何绐韩信”)。信尝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同‘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传》),此言最得其实。黄震日:“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方信为汉取天下,汉之心已未尝一日不在取信也。”(《黄氏日抄》卷四十六《读史一·史记》“淮阴侯”条)梁玉绳亦日:“信之死冤矣,前贤皆极辨其无反状……(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悯也!”(《史记志疑》卷三十二《淮阴侯传》)
汉初政局绝不可用“宁肃”二字来形容。先有太子之争,高祖宠定陶戚姬,欲废太子(吕后所生,即后来惠帝),立戚姬子赵王如意,赖群臣廷争,事不得行。高祖死后,吕氏乃杀如意,把戚夫人断手足、挖眼睛做成“人彘”泄愤。燕王卢绾尝言:“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史记·卢绾传》),则诛灭功臣计出吕氏,所谓“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史记·高祖纪》);及临朝称制,又转而戕害刘姓子孙,立诸吕为王。刘汉将易姓,陆贾献计于丞相陈平日:“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史记·陆贾传》)高后八年(前180),“吕后出,见苍犬,噬其左腋。怪而卜之,赵王如意为祟,遂病腋伤,不愈而死。”(《论衡·死伪》)太尉周勃与陈平“将相和调”,发兵诛诸吕,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 文帝方经吕氏之乱,常怀战栗之心,偃武休息,“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同‘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史记·律书》)文帝十二年(前168),诏赐农民租税之半(高祖时田租什伍税一,至是则三十税一),明年,再下诏尽除田之租税(见《汉书·食货志上》),景帝元年(前156)复收民田半租(三十税一)。史家盛赞的“文景之治”并无特别高明之处,背后的指导思想不过是战国季世流行开来的黄老之学。钱穆将“清静无为”与西汉农民政府联系起来,称“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国史大纲(上)》129N)其实道家学说不见得在平民意识里更有土壤与根基,它之所以能在汉初得势,答案自应去别处寻找。秦历二世而亡,姑不论这短短十五年间的仁义不施,百姓怨望,单楚汉争斗就“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史记。刘敬传》)汉二年(前205),关中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上》);七年(前200),高祖征匈奴南还,过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登其城叹日:“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问御史:“曲逆户口几何?”对日:“始秦时三万余户,间者兵数起,多亡匿,今见五千户”(《史记‘陈丞相世家》),所失竟在六分之五。若再算上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兵革不休,则人民遭受兵燹之苦诚不堪言矣!张荫麟举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德国民情为例日:“当第一次欧洲大战后,于道家学说素无历史因缘而且只能从译本中得到蒙陇认识的德国青年,尚且会对老子发生狂热的崇拜,一时《道德经》的译本有十余种(连解释的书共有四五十种)之多;便知汉初黄老思想之成为支配的势力是事有必至的了。”(《中国史纲》213页)
当时上层人物中奉行黄老政治者首推平阳侯曹参。参初相齐,闻胶西盖公善洽黄老言,厚币请之。
导语
邵达著的《华夏史录(上下)》分为上下两册,是一本较为简明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书(截止辛亥革命),以(清)赵翼《廿二史札记》、钱穆《国史大纲》为蓝本,力求从新的视角解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与逻辑脉络,帮助读者在掌握丰富史实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市场常见学术味道浓厚的历史书不同,本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用文学的方法写历史——指用字,而非史实介绍,同时篇幅安排上借鉴(清)黄遵宪撰《日本史》时“远简近繁”的原则,以对今日影响最深的明、清两朝为主要着力点。
序言
那就先从讲故事人手罢。
2000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恰值我在密西根大学念书,
有幸目睹了整个过程。这年冬天,按惯例早该尘埃落定,
但因为共和党的小布什托其弟弟、时任佛罗里达州州长杰
布·布什的福,据说动了不少手脚,竟一举拿下该州,在
总得票数落后的情况下。却在州得票数上“逆袭”成功,
反超民主党的戈尔。民主党不服,一面重新清点佛州选票
。一面告状至最高法院,但似乎“高法”又被共和党控制
,而做出不利于戈尔的裁决,下令冻结计票。当时的形势
,就连我们这些置身事外的留学生也感到了“空气在颤抖
,仿佛天空在燃烧”。暗中传开的一种说法是,自南北战
争以来的民族仇恨始终未愈,这下恐怕要重开内战了。在
民情最沸腾的一刻,戈尔顶着寒风,站在民主党总部门前
大声疾呼停止争竞,承认败选,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永
远把国家利益放在党的利益之上。”(We alwavs put our
country before OUr’party)老实说,共和、民主两党对
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留学生而言都只是个名字,我们不知
道,也不关心它们各自在千什么,但戈尔的这一句话却让
我牢牢记住了他。
大选甚至打乱了学校的正常节奏。几天后的一个晚上
,已经十点多钟,我无所事事来到办公室,惊讶地看到导
师竟独自一人端坐在里面,要知道从学校驱车回他家是至
少需要两个小时车程的。昏暗台灯映出一张从未见过的、
憔悴沮丧、略有几分变形的脸。我一时不敢出声。半晌沉
默之后,老人用沙哑的嗓音,透着难以形容的忧伤,像是
对我、也像对自己喃喃道:“这个国家裂痕太深。”(This
is a deep.1y-divided Countrv)
必须承认,那一刻我被深深震动了。我懊悔,自己对
这个国家的历史几乎懵然无知.便冒冒失失跑来求学;紧
接着发生的又一层触动是,遥望千里之外的祖国,不禁扪
心自问:我对她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倘追溯这本书的写作缘
起,最初的火花大概就是在那个至今想来仍感觉窒息的夜
晚冒出的,虽然当时还未读到太炎先生有关“治史学”的
议论:“生为一国之民,不治本国史学,直谓之无国家无
国民性之人可也,聚几万万无国民性之人以立国,则国魂
已失。”(引自《集外集拾遗》“又是‘古已有之’”注释
二,《鲁迅全集》(十六卷本)卷七230页)
写作进行到一半,曾斗胆拿部分章节请人过目,人家
的疑问很直接,也很客观:“写得太文了,打算给谁看呢?
”我故作“不屈”之状回答:“大学以上文科学生。”其
实心底何尝不知,这样的答复简直无异于自戕。
但是话说回来,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上大学对普通中
国人来说不再是“鲤鱼跳龙门’’的难得机遇,甚至再做
进一步妄想,还要成为国民必受的陶育——这一天真的很
遥远,遥不可及吗?
传说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全国正闹饥荒。后来打赢
了,拿到清政府赔偿的雪花银.该国大概也流行拍马文化
,便有人乘机进谏,奉劝坚持跟老百姓一同每天饿肚子的
天皇改善伙食,吃两顿好的,竟遭到断然拒绝。天皇的理
由是:这笔钱要一文不少地用到日本人的教育上头。
如同晚清的容闳,我一直对教育抱有近乎宗教徒般狂
热的迷信。国家体现强大的方式有许多种,或者船坚炮利
,或者国库充盈,在我看来,这些似乎都比不上普及教育
更具“威慑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位国人,皆能在
年青阶段饱受优质教育之打造淬炼。即使没有腰缠万贯,
器宇轩昂走到世界任何地方恐怕也都是不可侮的罢。我们
不能徒有傲人的悠久历史,后代子孙却以一副邋遢无知的
“尊容”取辱于当世。今天以致将来中国人的形象,绝不
是靠三两个一掷千金的炫富“土豪”就能改观的。
乙未年底,窗外飘雪,识于南戴河海滨
内容推荐
邵达著的《华夏史录(上下)》以赵翼《廿二史札记》和钱穆《国史大纲》为蓝本,力求从新的视角解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与逻辑脉络,帮助读者在掌握丰富史实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历史与现实。
撰写方法博采众家之说,兼叙兼议,篇幅安排借鉴黄遵宪撰《日本国志》“远简近繁”之原则,以对今日影响最深的明、清两朝为主要着力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夏史录(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73027
开本 16开
页数 6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35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932
CIP核字 2018144211
中图分类号 K22
丛书名
印张 4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4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