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亚历山大·麦昆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三位服装设计师大师的作品改变了女人的穿作,可可·香奈儿、伊夫·圣·洛朗、还有就是李·亚历山大·麦昆。

朱迪斯·沃特著的《亚历山大·麦昆》揽括了麦昆各个时期最经典的设计作品,并且加入了在各个时期与其合作过的模特、时尚杂志编辑、买手、摄影师等等对他的评价,以及对其设计灵感、其当时的工作处境的解读。

内容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时尚历史专家以及亚历山大·麦昆的密友,朱迪斯·沃特著的《亚历山大·麦昆》深度剖析麦昆这位设计鬼才,记录下他辉煌而又悲剧的一生。书中披露了许多来自这位无畏的时尚教父身边人的观点和看法,还收录了许多从未公诸于世的照片,以及麦昆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和做工精湛的时装。

目录

引言

Ⅰ 从萨维尔巷到中央圣马丁学院

Ⅱ 早期的秀

Ⅲ 纪梵希时代

Ⅳ 伦敦系列

Ⅴ 在古驰的日子

Ⅵ 最后的时光与遗产

原版注释

致谢

图片版权声明

试读章节

鉴于麦昆不可避免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元素,那么仔细研究一番于贝尔·德·纪梵希和他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一尽管这两位设计师之间的联系有些薄弱。温柔、敏感、优雅的奥黛丽·赫本,一再被纪梵希拿来作为女性的样本,但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麦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他无法打心底里与她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联系。相反,另一位纪梵希的缪斯,男孩子气的贝蒂娜·格拉兹阿妮却不是那种羞怯的女性,联系起了麦昆与纪梵希。而纪梵希最早的高级定制客户之一马林·迪特里(同样也是夏帕瑞丽和安德森和谢泼德的客户),她是个胆识过人、中性气质的女性,具有“只可远观,不可触碰”的人格,而这也启发了麦昆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而且,24岁时的纪梵希在1952年发布他的第一个高级定制系列后,同样也面对过媒体的批评。Vogue编辑贝蒂娜·巴拉德(Bettina Ballard)在她的回忆录《我的时尚》(In My Fashion)中写道:“那些高级定制的服装剪裁太糟糕,即使能从中看出设计师的天赋,但也让人难以称之为‘高级定制’。直到整整一年之后,时尚杂志才开始为于贝尔·德·纪梵希的想法提供建议和赞扬。这个害羞而傲慢的年轻人一直都清楚,自己具有惊人的天赋。”

1952年的巴黎首秀之后,纪梵希跟随巴伦西亚加学习服装的艺术。同时他也和现在的麦昆一样经受着舆论的批评: “服装的每个部分都必须是完美无瑕的。衣服内部隐藏的部分也应该和外面一样完美。制作那些没办法卖甚至没办法穿的连衣裙,有什么意义?这是在自寻死路。如果只想做单纯好看的衣服,那会带来灾难,因为这不能体现法国时装的好品位。”最大的困境在于:创新、原创,与高卢人的好品位之间的碰撞,就像是巴黎和伦敦之间的鸿沟,麦昆独自无力填平。更何况,萨维尔巷出身、热爱手工艺的麦昆,让McQueen衣服的衬里绝对地完美。

就在McQueen的这条线逐渐壮大(1997年,麦昆第二次被英国时装设计协会评为“年度设计师”)之时,他却没能在纪梵希取悦顾客们。意大利南部小镇莱切的艾斯特·斯卡利亚里尼(Ester Scaglierini)精品店主对他成衣系列的反馈很能说明问题:“我认为这一系列应该再经典、朴素一些。纪梵希品牌是高端的、精英的,不需要这些与定位相悖的东西。就我的顾客而言,他们会选择不那么夸张、前卫的风格。这才是纪梵希的发展方向。”那么纪梵希的老客户们呢?社交场上的名媛伊万卡·特朗普(Ivana Trump)把时装屋与可口可乐相提并论;1985年,可口可乐发现“新可乐”这个名字并不受欢迎,就又恢复了“可口可乐”的名号。“很明显,”她对《女装日报》(WWD)说,“如果我负责纪梵希,就一定会找一个与纪梵希的精神有真正共鸣的设计师。”

在纪梵希期间,麦昆似乎一直因为找不到方向而挣扎,他所设计的一系列服装也因此缺少连贯性:从牛仔女孩到太空外星人、篮球,以及2000年的朋克主题。他的1998-1998年秋冬成衣系列,是在向1982年的电影《刀锋战士》致敬,发布会上的模特打扮成影片中由肖恩·扬(Sean Young)扮演的机器人瑞秋。这个灵感源于麦昆和西蒙·昂格莱斯在旧金山的一次度假期间。“他一遍又一遍地乘坐F线‘叮叮’车——一种亮红色的铬合金有轨电车。”昂格莱斯回忆道,“他觉得这个场景‘刀锋战士’棒极了,也许他正是在此时获得了灵感。很多同性恋者都迷恋20世纪40年代的时装,这也是在《刀锋战士》为瑞秋做造型的查尔斯·诺德的灵感来源。”实际上,这位典型的“荡妇”也是麦昆的朋友特里克西异装时常常打扮成的样子。总之,麦昆塑造出的女性,没有一个与纪梵希经典的女性样本《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奥黛丽·赫本沾得上边。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纪梵希的司机。他为麦昆开了将近5年车,却从来没跟他说过一句话。“李是出租车司机的儿子,而且特别爱拿这个开玩笑。他肯定为司机不理他感到很受伤,”爱丽丝·史密斯说,“他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因此在2001年,他终于与LVMH集团的竞争对手古驰(Gucci)集团签约。君子复仇,十年不晚。

P139-141

序言

每次想起亚历山大·麦昆,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他的笑容。在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里,他不是前卫的设计师,也不是才华横溢的天才,他只是李,我的知己,我的支持者,我忠实的朋友。而他身体里不断跳动着的脉搏也时时提醒我,在这个安静、深思的人的灵魂深处,其实住着一个艺术家。李的想象力从不休假,从不减弱;他从身边的一切事物中汲取灵感;他不仅对于自己的盎格鲁一苏格兰祖先的文化充满了热情,也对其他文化、艺术和音乐,以及最重要的——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能看穿人的本质,捕捉他们的纠结和复杂,拥抱他们。他热爱女性,真心宠爱她们——不仅是因为她们雕塑般的美丽,也是因为她们的脆弱与力量,她们心中的邪恶与成就。我总是觉得,当李注视着你的时候,他能在瞬间看穿你的弱点与本性。在我们的每一次合作中,只有当他暂停下来,能够在心中默默描绘出你真实的样子时,他才会开始构思自己将要设计些什么。亚历山大·麦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设计师,但实际上,他早已跳脱到这个时代之外。他被看作是时尚届的宠儿,充满了反叛意识和先锋精神。他具有时尚中人的一切特质,却又不能被归为任何一类,因为,他是一个艺术家。他是建筑师也是手工艺人,对于创意有着贪得无厌的胃口。如果他当初选择了绘画或是木工,而不是布料,我真心相信他一定可以成为行业中的大师,用对待时装那样带有挑战性的、全心全意的方式。颠覆同行的信条。这很可能发生,亚历山大·麦昆会像征服时尚界一样,在其他什么领域留下自己的个人烙印。这是绘画界的损失也是时尚界的幸事,因此,我也很庆幸自己是时尚界的一份子。

达芙妮·古尼斯(DaphneGuinness)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位杰出的时尚历史专家以及亚历山大·麦昆的密友,朱迪斯·沃特的这部传记写下了亚历山大·麦昆辉煌而又悲剧的一生,带领读者一窥这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的人生,还有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从他在伦敦东区的童年时光,到他那爆发式的、划时代的时尚职业生涯,再到他四十岁那年骇人听闻的意外自杀,沃特这本《亚历山大·麦昆》的特色在于,书中披露了许多来自这位无畏的时尚教父身边人的观点和看法,这些人包括——女帽设计师Philip Treacy,设计师Katy England,摄影师Nick Knight,以及麦昆的朋友们和作品收藏者们:Sarah Jessica Parker,Lady Gaga,DaphneGuinness。除了精彩的文字,该书还收录了许多从未公诸于世的照片,以及麦昆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和做工精湛的时装。

本书深度剖析了麦昆这位设计鬼才,读沃特的这本书就等于上了一学期的课一课程不可思议的有趣,同时又极具启发性,还是由该领域最棒的老师亲自授课。

——Nylon Magazine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亚历山大·麦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朱迪斯·沃特
译者 邓悦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82154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72
CIP核字 2014109497
中图分类号 K835.615.72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6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贸核渝字(2013)第34号
版权提供者 CARLTON BOOK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