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与周边各国的人文交流与互鉴/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洪军 吉林省延古市人。1999年7月毕业于复玨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复旦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先后赴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进行访学研究。2007年7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东亚哲学比较、、已出版专著、译著及主编著作等近十部、并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学术月刊》等同内外刊物发表沦义、译义等八十余篇。 目录 丛书总序 序言 东亚篇 文明、文化与21世纪的东亚 “巨型分断”的超克与理想东亚的可能性 全球化与东亚的价值观 中韩文明对话——儒学与韩文创制 中韩儒学的“性情之辨”与“人物性同异之辨” 邺城与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研究 当代日本“共生”哲学理念解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 佛教东渐过程中的文化互动与选择 试析儒学与日本神道的关系 丽末鲜初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历史上朝鲜半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南亚及东南亚篇 中印思维模式的特点比较 从“不二论”看佛教对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以乔荼波陀的《圣教论》为例 论梵书与奥义书的哲学思想 印度晚期部派佛教的流布与演变状况——从玄奘、义净大师的记载看 儒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中亚及西亚篇 近代以来中国境内的中犹文化交流 土耳其的“民族观念运动”:以伊斯兰政党的兴起 与发展为中心 反美主义语境中的中东民主化进程 “颜色革命”十年后中亚和俄罗斯的西方非政府 组织发展演变 李甦平等主编五卷本《东方哲学史》书评 十方世界是全身——评五卷本的《东方哲学史》 21世纪的东方哲学研究——评五卷本《东方哲学史》 重拾被遗忘的东方——兼评“东方哲学”与五卷本《东方哲学史》 一部东方哲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写在《东方哲学史》(五卷本)出版之际 后记 内容推荐 洪军主编的《中国与周边各国的人文交流与互鉴/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分为东亚篇、南亚及东南亚篇、中亚及西亚篇等,内容主要论及中国与周边各国以及中西亚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与互动,即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从论文题目中读者可以发现,本书所涉的论域较广,既有文明、文化、价值观问题的探讨,又有哲学、思想、思维模式特点的比较分析,还有历史交往、文化交流关系的论述,等等。论文作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多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学界深入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间文明交流互鉴关系有所裨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与周边各国的人文交流与互鉴/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洪军 |
译者 | |
编者 | 洪军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2585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0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96 |
CIP核字 | 2018222054 |
中图分类号 | G1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