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观念的交织(明清之际西方自然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孙承晟,云南宣威人。199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自然科学史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明清至民国时期中西科学交流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11年获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ISHEASTM)颁发的“竺可桢青年学者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明清之际气本论的兴盛
第二节 耶稣会与中世纪晚期的自然哲学
第三节 中西自然观的相逢
第四节 研究回顾及目标
上篇:西方自然哲学的传入
第一章 西方宇宙论的译介与调适
第一节 早期护教著作
第二节 利玛窦的“乾坤”
第三节 《天问略》:十二重天及天文新发现
第四节 《寰有诠》:科英布拉学院注疏在中国
第二章 西方自然知识的传播
第一节 《泰西水法》:水的哲学及雪花新知
第二节 《地震解》:一场地震引发的著作
第三节 《空际格致》:月下缤纷世界
第四节 《斐录答汇》与亚里士多德《问题集》
下篇:中国士人对西方自然哲学的反应
第三章 西方宇宙体系的吸收与改造
第一节 水晶球宇宙体系
第二节 天球(体)左右旋
第三节 金水绕日
第四节 “岁原无差”
第四章 四元素说与水火二行论的形成
第一节 四元素说的传入
第二节 五行、四行还是二行?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三际说的流传与气象新论
第一节 三际说的传入
第二节 士人对三际说的反应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地圆地平之争与“西学中源”说
第一节 地圆说的传入及对士人的冲击
第二节 揭暄对地圆说的集大成论证
第三节 张雍敬对地圆说的反驳
第四节 地圆与“西学中源”说
结论
第一节 文化调适:翻译中的科学
第二节 观念交织:传播中的科学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导语
孙承晟著的《观念的交织(明清之际西方自然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和分析了西方自然科学哲学在中国的明清之际是如何进入并在中国传播的,具体分析了西方自然科学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具体经过、路径、特征和影响等方面。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和分析了西方自然科学哲学在中国的明清之际是如何进入并在中国传播的,具体分析了西方自然科学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具体经过、路径、特征和影响等方面。
内容推荐
孙承晟著的《观念的交织(明清之际西方自然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以明清之际气本论的兴盛和16世纪耶稣会的智识框架为背景,系统梳理当时传教士利玛窦、傅沉际、熊三拔、高一志等人传入中国的西方自然哲学,以及中国士人对西方自然哲学的反应与接纳。为适应中国的文化传统,利玛窦等人在翻译过程中作了不同程度的变通或调适,如增删相应文字、以中国传统理论辅助阐释等。面对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自然观念,中国士人反应各异,以熊明遇、方以智、揭暄、游艺为代表的“方氏学派”对西方自然哲学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尤其是揭暄将西方自然哲学的相应部分作了变形进而整合到传统的元气学说和阴阳理论中,形成中西合璧、自洽连贯的宇宙体系,极具典范意义。明清之际的中西科学交流呈现出万花筒般的文化调和和观念交织,深刻反映了传统与西学、自我与他者的复杂互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观念的交织(明清之际西方自然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承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26944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8-01-01
首版时间 2018-01-01
印刷时间 201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86
CIP核字 2018056965
中图分类号 B248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72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