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精)/环境污染源头控制与生态修复系列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党志,1962年生,陕西蒲城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联合培养的环境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工业集聚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从事金属矿区污染源头控制与生态修复、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场地/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毒害污染物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过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1章 石油及石油污染特性
1.1 石油的性质、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1.1.1 石油及其制品的基本性质
1.1.2 石油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1.2 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1.2.1 石油污染的现状
1.2.2 石油污染的危害
第2章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
2.1 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2.1.1 水体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2.1.2 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2.2 石油吸附材料及其应用
2.2.1 吸附材料的分类
2.2.2 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
2.2.3 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2.2.4 秸秆吸附材料及改性
2.3 石油降解微生物及其应用
2.3.1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
2.3.2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机理
2.3.3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因素
2.3.4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利用
2.3.5 石油污染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
2.3.6 石油污染的固定化生物修复技术
第二部分 基于吸附原理的石油污染去除
第3章 秸秆吸附材料的化学改性
3.1 天然秸秆吸附材料
3.1.1 天然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3.1.2 天然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3.2 脂肪酸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3.2.1 脂肪酸改性方法
3.2.2 脂肪酸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3.2.3 脂肪酸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3.3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
3.3.1 H2O2/NaOH改性方法
3.3.2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3.3.3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3.3.4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的组分变化
3.4 苯乙烯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3.4.1 苯乙烯接枝改性方法
3.4.2 苯乙烯改性玉米秸杆吸附材料的表征
3.4.3 苯乙烯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3.5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3.5.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接枝改性方法
3.5.2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3.5.3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第4章 秸秆吸附材料的生物改性
4.1 秸秆材料的生物降解
4.1.1 纤维素分解酶及其应用
4.1.2 纤维素降解菌及其应用
4.1.3 木质素降解菌及其应用
4.2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4.2.1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方法
4.2.2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4.2.3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4.2.4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组分变化
4.3 纤维素分解酶与化学方法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比较
4.3.1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方法
4.3.2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4.3.3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4.3.4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
4.4 纤维素降解菌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4.4.1 纤维素降解菌改性及酶活测定方法
4.4.2 黑曲霉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4.4.3 适于黑曲霉改性的吸附材料选择
4.4.4 适于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菌种选择
4.5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
4.5.1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及酶活测定方法
4.5.2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
4.5.3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的特征
4.5.4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4.6 真菌改性吸附材料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4.6.1 吸附材料投加量的影响
4.6.2 初始油量的影响
4.6.3 吸附动力学行为
4.6.4 吸附等温线拟合
第三部分 基于生物降解的石油污染修复
第5章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驯化、生物强化及固定化
5.1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
5.1.1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5.1.2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结果
5.1.3 环境条件对稠油降解菌降解性能的影响
5.2 单菌株原油降解性能的驯化
5.2.1 驯化及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5.2.2 菌株原油降解性能驯化结果
5.2.3 驯化菌株的降解性能
5.3 高效混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性能
5.3.1 菌群的构建及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5.3.2 高效混合菌群的构建
5.3.3 环境条件对混合菌G8降解性能的影响
5.4 固定化混合菌的构建及其降解性能
5.4.1 混合菌G8的固定化及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5.4.2 固定化混合菌G8的降解性能
第6章 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及其对原油的降解性能
6.1 微藻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6.1.1 微藻的分离鉴定与培养方法
6.1.2 微藻分离培养结果
6.2 单种藻降解原油性能的初步研究
内容推荐
党志、郭楚玲、蓝舟琳、卢桂宁、彭丹等著的《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精)/环境污染源头控制与生态修复系列丛书》是一部关于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之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研究的成果专著。全书共7章,在简单介绍环境中石油迁移转化特性及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作者研究团队在基于吸附原理的石油吸附材料研制和基于生物降解原理的石油降解菌剂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有效控制与修复石油污染水体及土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手段。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地球化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精)/环境污染源头控制与生态修复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党志//郭楚玲//蓝舟琳//卢桂宁//彭丹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580412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59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2018-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24
CIP核字 2018132779
中图分类号 X530.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5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