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承继与嬗变(陶行知研究的学术谱系)
内容
作者简介
刘大伟,教育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讲师,长期致力于陶行知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多篇“陶研”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一项及多项省市级课题。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由
二 研究价值
(一)将人置于历史的中心
(二)梳理出陶研主流思想
三 研究现状
(一)学术史研究现状
(二)陶行知研究学术史现状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融通中西的研究方法
(二)突破教育史学界“当代人不写当代史”的思维禁锢
(三)突出口述史料的价值
第一章 学术谱系的先行理解
一 概念与方法
(一)谱系与学术谱系
(二)口述与叙事
二 视域与体系
(一)当代学术何以成史
(二)学术史·学术谱系·学人
三 脉络与谱系
(一)陶研历史脉络
(二)陶研谱系鸟瞰
第二章 吾爱吾师:“亲缘”陶研学人群体
一 紧密型“亲缘”陶研学人
(一)刘季平
(二)方与严
(三)张劲夫与张健
(四)戴伯韬
(五)方明
(六)戴自俺
(七)王琳
(八)胡晓风
二 松散型“亲缘”陶研学人
(一)郭笙与储朝晖
(二)朱小蔓、杨东平、梅汝莉与姚文忠
(三)晓庄学人的研究贡献
三 “亲缘”学人的思想传承
第三章 行是知之始:华东陶研学人共同体
一 开拓期华东学人
(一)张文郁与张癸
(二)胡国枢
(三)童富勇
二 探索期华东学人
(一)金林祥
(二)金门弟子的贡献
三 华东学人共同体的思想流变
第四章 不要金银只要心:陶研华中学派
一 革故与鼎新:第一代华中陶研学人
(一)董宝良
(二)章开沅与唐文权
(三)夏德清
二 形塑与再造:第二代华中陶研学人
(一)周洪宇
(二)余子侠
(三)喻本伐
(四)熊贤君
三 启新与拓域:第三代华中陶研学人
(一)胡志坚
(二)蔡幸福
(三)陈竞蓉等人的贡献
四 华中学派的学术传承
第五章 丈夫志在探新地:海外陶研学人的个案分析
一 日本:斋藤秋男与牧野笃
(一)斋藤秋男
(二)牧野笃
二 中国港台:何荣汉与曹常仁
(一)何荣汉
(二)曹常仁
三 欧美:黄冬与姚渝生
(一)黄冬
(二)姚渝生
四 海外群体的特点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刘大伟著的《承继与嬗变(陶行知研究的学术谱系)》讲述的是在陶行知研究学术发展史上,形成了一批具有相似的学术起源、类似的话语结构与知识体系,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构成的学人共同体。这一学术群体有着明确的研究纲领、旗帜性的引领人物,形成了特有的学术谱系。这一学术谱系不仅有着传承核心学术理念的功能,而且还会不断地对核心理念加以阐释嬗变,以助于谱系的开枝散叶、开疆拓域。以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学案体”,并加以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对陶行知研究中形成的学术谱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达到分源别派、考镜源流的学术史功效,还可以充分了解学术谱系内部学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特别是在这其中,社会结构对学人学术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对陶研学术谱系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史的功用范围以内,而是深层次地考察了社会对学术、对知识的重要影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承继与嬗变(陶行知研究的学术谱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大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5966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1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26
CIP核字 2018262262
中图分类号 G40-092.6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