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孝为先(当代浙江孝贤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合上浙江孝贤评选委员会主编的《以孝为先》,仿佛透过层峦叠嶂,一座座高山横亘其中,尽收眼底。

可是,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吗,于我们而言,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不可逾越的大山。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经历,他们的作为,他们的命运,时刻都在提醒,记述他们的事迹,将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我们努力在做,只为不辜负这时代和这伟大的人伦之爱。

内容推荐

如果社会文明的尺度可以衡量,那么,传递和践行孝道,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那一个刻度。

孝行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的价值观传递才更有价值,这样的孝道文化传承才能永续发展。最可喜的是,“浙江孝贤”评选中便有一批这样的少年孝贤,他们的事迹,比之成年人,更令人动容。

《联合国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2002》指出,“承认人生经验带来的权威、智慧、尊严和克制,敬老乃人之常情,自古而然”;“老年人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如果我们有此幸运的话,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从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谐老龄化这个意义上讲,孝亲敬老乃是众人之事、全社会之事。浙江孝贤评选委员会主编的《以孝为先》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亲情故事。

目录

序 孝的行为、价值与能量传递

第一篇 浙江孝贤

 第一章 好儿好女

“孝”这个字

上面为“老”字的一半,下面为“子”

所以从直观上看,所谓“孝顺”

最基本的字义,便是孩子能够扶持,做老人的拐杖

陈斌强:“绑着”母亲去上班

於嘉和五兄妹:父母在,必在家

周新民:12年为继母求医问药

黄菊花:12年的坚守只为换得心安

【他们的同行者】

胡克榜华侨四兄弟:20年轮流回国奉双亲

胡克阳兄妹:踩三轮50公里送母治病

屠锡忠兄妹:12年48本护理日记

陈凤祥四兄弟:奉养老父,同吃同睡

何晴:她是明星更是孝女

王其高:不让母亲孤独终老

房树杰:点滴亲情尽孝心

朱冬冬:带着妈妈出嫁

张青青:微笑面对坎坷路

林黎明:侍母一生无怨悔

沈新根:身残不忘做孝子

 第二章 家有孝媳

孝儿孝女难得,孝媳更难得

面对并无血缘关系的公婆

要付出如亲生女儿般的关爱

这不仅是责任,更是爱

严佩英:8个爸妈是甜蜜的“负担”

孙在珍:带着婆婆改嫁

【他们的同行者】

姚小仙:久病床前有孝媳

陈宠英:婆婆的精神支柱

朱江月:侍奉前夫父母20载

吴美华:一心系着两个妈

黄海英:为公公擦身12年

詹细招:绝不丢下孤苦婆婆

 第三章 一肩挑家

当家庭面对巨大困难时

梦想与现实对决

人生有放弃,人生有承担

这是无奈,亦是光芒

曹秋芳:在石头缝里成长

许欢:用孝心勾勒青春年华

【他们的同行者】

陈国芬:照料夫家四位长辈

吴珍芬:六口之家的主心骨

郑娟美:丈夫公公都不抛下

 第四章 少年榜样

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

当稚嫩的心灵必须过早地面对“责任”两字

是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唯有——爱

周建丰:9岁少年捐髓救父

【他们的同行者】

陈红:十多年照顾年迈奶奶

仲红丽:稚嫩肩膀挑全家

蓝微:带着妈妈上学去

 第五章 大孝无边·个人

浙江这片土地上

有着这样一批由己及人的孝子

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为大孝,是为大爱

马福建:贩鱼卖虾撑起老年乐园

赵林中:老年公寓,不赢利的事业也要办

陈永根:孝文化是企业软实力

【他们的同行者】

李国兴:替友行孝半世纪

应业勋:照顾五保户25年

陈建华与哥嫂:自发办起养老院

俞兰溪:从全村人的养子到孝子

 第六章 大孝无边·集体

现代社会用集体的力量

用现代化的方式

用制度的方式

表达着同一个字——孝

仙居县:用制度的方式推行慈孝

航民村:为老有尊

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孝德教育从娃娃抓起

杭萧钢构:助力员工行孝

【他们的同行者】

余姚市关工委:人人争当“小孝星”

慈溪500位民营企业家:有了钱更要热心助老

横店联宜电机有限公司:孝心也是生产力

奉化市关工委:让孩子从小懂得孝道

余家山头村:流传6。0年的“女儿节”

丁桥镇人民政府:孝子故里促孝先行

上虞孝德基金会:教育一代人,受益几代人

第二篇 孝贤文化

 第一章 浙江孝贤地理

江浙之地,民风自古淳朴

孝,是浙江人骨子里的东西

所以,才会有这样成串的地名

孝子井、曹娥江、孝顺镇……

杭州丁桥镇:孝子故里的“新二十四孝”

郭孝童救母:孤山南麓葬孝子

杭州孝女井:岳飞有女名孝娥

慈溪孝子井:嫁女陪嫁一口井

上虞曹娥庙:曹娥江畔多孝女

金华孝顺镇:咱要对得起这个地名

义乌颜乌:“义乌”地名缘于“孝”

安吉孝丰镇:孝行人书入歌

德清:千人唱颂《游子吟》

荻浦:此乡代代出孝子

烂柯山:故事里讲的全是孝

 第二章 二十四孝

 第三章 孝仪概览

 第一章 行孝99式

理解关爱篇

行动照顾篇

惊喜浪漫篇

尊重陪伴篇

用心交往篇

贴心服务篇

力所能及篇

附 公务员眼中的“行孝24式”

后记

试读章节

为了不让母亲远离自己的视线,陈斌强选择了带母亲去上班。每个工作日,他用一根蓝色的带子将母亲绑在自己背后,骑一个多小时的电动车去上班。

这个简短的镜头,瞬间引爆了人们的泪点。

但对陈斌强来说,这也许并不是最困难的环节,即使这段路长达30公里。

到校后才是真正的考验:每天凌晨1点,抱母亲去大小便,5点半再带母亲上厕所。在半个小时内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她的大小便。6点陪学生早读。7点左右给母亲喂早饭、梳头。每两小时照料一次大小便,晚上9点服侍母亲睡下。

有一次,一个学生轻声告诉陈斌强:“老师,您身上好像有股怪怪的气味。”陈斌强当时就明白了,一定是母亲的大小便沾到自己身上了。这时,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没事,这是妈妈的味道。”陈斌强说,他当时鼻子一酸,再也忍不住,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流下了热泪。

只因母亲一句“我要和儿子在一起”

2007年9月的一天,在乡下中学教书的陈斌强突然接到派出所电话,称在路上看到他母亲,好像不大对劲。陈赶去把母亲接回来,到医院一诊断:老年痴呆症,智力下降到只有一岁孩子的水平。就连他这个亲生儿子,她也未必认得。一开始母子还能对话,到后来,老人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

此时,陈斌强的儿子才2岁,奶奶88岁,妻子在县城一家幼儿园做临时教师。姐姐远嫁湖州,妹妹在东阳打拼。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他身上。

亲友都劝他将母亲送敬老院,否则,两个老人加一个孩子,根本没法照顾。

但医生的结论是,家人的关爱,远甚于药物治疗。

陈斌强后来说,如果当初把母亲送往福利机构,现在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副情形。

听了医生的话,陈斌强提出,要把母亲带到当时工作的乡下中学去照顾。

为了劝他死心,亲友甚至问当时神智偶尔清醒的陈斌强母亲,期望她出面阻止陈斌强的“疯狂想法”。

母亲想了一下说:“我要和儿子在一起。”这便没得说了,陈斌强知道自己做了决定:无论多苦多累,都要带着她。

孝行天下,爱在传递

陈斌强曾担心给学校、同事添麻烦,人家会不乐意,可结果恰恰相反。

一开始,陈斌强和母亲住一间宿舍,结果发现不行,母亲总把他的教案撕掉。分开住吧,但学校住房很紧张,有两个老师拼一间房的,还有老师在外面租民房的。不过,考虑到陈斌强的情况,学校把体育器材室腾出来给他母亲住。

同事也很照顾他。比如周二和周四早读时,作为语文老师的陈斌强要跟班读课文,与第一节课的间隔只有半小时,他根本来不及给母亲喂早餐,于是有个搭班老师与他换班。

学生也很理解他,经常帮他整理衣服。陈斌强给母亲洗头时,母亲经常乱跑,学生们就来帮着打水。

师生如此,家人更甚。陈斌强带着母亲上班的这几年,孩子和奶奶,全部扔给妻子傅柳萍一个人照顾,其间艰辛,甘苦自知。“一个奶奶,一个妈妈,这就是我们这辈子要做的事。”说这话时,傅柳萍语气轻松,就像在说别人家的事。

就连陈家的亲邻,也无不被感动,只要能帮他们一把,都会出手。P4-5

序言

钱塘蜿蜒而至,浙江一地财富。

士子行吟江南,孝行泽被万方。

五千年文明,一路照耀我们前行的路,直至今日。未来岁月,需要我们承上启下,开启新的道路、新的价值观。

如果要谈灵魂的寄托之所,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其他文化类型不同,我们大中华的文化,乃是以敬天法祖为核心。我们没有把灵魂寄托给未知的神,而是寄托在祖宗那里。

那么,由敬祖而孝亲,乃是一脉相承之事。由孝而忠,亦是同源同流。忠孝为道德核心,便有“百善孝为先”的祖训。可以说,孝亲敬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我们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变与不变,全在顺天应人。敬畏天地,天地不变;孝亲敬老,人心亦不变。

我在北大读书时的老师季羡林曾经说过,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我想,孝,便是与天地人心齐寿的不变的那个基础。正是基于我们深植的这片土壤,以及生长于其上的古老人民,2010年,第一届“浙江孝贤”评选举办,即获成功。

社会上的各类评选多如牛毛,但弘扬传统孝贤文化的评选,却一点也不嫌多余。事实上,这个评选至今举办了三届,在精神文化层面产生的影响,是众多评选活动中颇具特色的。这也说明,这项活动深得人心,把住了时代脉搏,呼应了人们在社会转型期发自内心的需求。

来自党委和政府的持续关注,也证明了孝贤评选的魅力。时任及现任浙江省领导接见孝贤代表,发表重要讲话,对评选活动加以关注并鼓励,更让“浙江孝贤”的评选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构成了最美浙江人糖神世界中最为积极的那部分正能量。

从社会结构上说,当下中国最大的国情和问题,便是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积极、主动、全面应对,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作为。

养老既是全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在这其中,儿女尽孝是我们养老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就如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那样。

这便是:入得家门,孝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原则;进得社会,孝是老龄人群与其他人群的人际关系的原则。用古人的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正是在这个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才要以“浙江孝贤”评选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推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体系。

也就是说,以现代孝道为核心的代际人际关系的调适,是全面积极地应对老龄化的前提。

在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昨日,孝道的含义也与往日有了天壤之别。养老不仅是物质供养,更有精神的需求。打造和谐的老龄社会,是社会良心和子女责任。

因而,孝道的方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从物质赡养,提升到精神赡养、文化养老的高级阶段。

从评选中涌现出来的“浙江孝贤”事迹看,已与传统的孝道有了质的区别,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以此,孝贤从家庭的“小孝”出发,进而到单位团体团结友爱的“中孝”,最后达致在全社会孝行天下的“大孝”,格局不断扩大。

我们所作的“浙江孝贤”评选活动,无非是传达一种理念、弘扬一种精神、倡导一种风气、践行一种道德。

传递正能量,便是其中的关键词。正如浙江省委领导指出的那样,孝亲敬老乃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从公民个人的层面来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友善。孝,便是一种友善的代际关系,是一个共同体。

让人人都来行孝、传递友善,便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让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与行为融为一体,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使正能量在不同的人群、个体之间传递,这便是“浙江孝贤”评选和孝贤人物所要向社会传达的讯息。

如果社会文明的尺度可以衡量,那么,传递和践行孝道,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那一个刻度。  孝行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的价值观传递才更有价值,这样的孝道文化传承才能永续发展。最可喜的是,“浙江孝贤”评选中便有一批这样的少年孝贤,他们的事迹,比之成年人,更令人动容。

《联合国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2002》指出,“承认人生经验带来的权威、智慧、尊严和克制,敬老乃人之常情,自古而然”;“老年人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如果我们有此幸运的话,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从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谐老龄化这个意义上讲,孝亲敬老乃是众人之事、全社会之事。

后记

合上这本书,仿佛透过层峦叠嶂,一座座高山横亘其中,尽收眼底。

可是,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吗,于我们而言,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不可逾越的大山。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经历,他们的作为,他们的命运,时刻都在提醒,记述他们的事迹,将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我们努力在做,只为不辜负这时代和这伟大的人伦之爱。

山外另有大川奔腾。这本书,从策划到执行,大量社会爱心人士和“浙江孝贤”评选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倾注了大量心血。活动的评选本身,当然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们必须向活动主办单位浙江省文明办、省老龄办、浙报集团、省老年学学会、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致敬,要向对评选活动给予支持的企业表示感谢。

亦要向付出艰辛努力的承办单位浙江老年报社致敬。从第一届“浙江孝贤”评选算起,仅浙江老年报社参与的员工,就多达五十多人次。

浙江省老领导,浙江省老干部系统、老龄办系统,涉老团体,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以及《浙江老年报》的读者,参与了评选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我们向山一般的孝贤致敬,也要向大川一般宽阔澎湃的社会孝达致敬,正是你们的努力,始有今日之事功。

编写这本书,不仅是一份文字工作,更是一份与灵魂对话的朝圣之旅。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每个人都有恩典需要报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逆境中保全人格,正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美。

在这些孝贤身上,有我们寄托的爱和感恩,也有我们的愧疚。但愿,通过这本书,我们的灵魂能够获得与另一个世界对话的资格,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并让我们的父母,从此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编写这本书,前后参与的人数多达三十多人,具体的撰稿人除了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院长应忠良、《浙江老年报》记者,还有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以此,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是为记。

本书编委会  2014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宣传“浙江孝贤”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进一步完善先进典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推动更多的“浙江孝贤”涌现出来,促进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赵洪祝

我们现在所讲的孝和我们讲的友善文化是一个共同体,大家用自己的行为传递着这种友善的精神,这是我们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孝贤”要把这种正能量传递出去,因为爱的力量是能够传递的,孝的文化也能够传递,因为“浙江孝贤”的爱和孝,对我们社会整个良好的文明风尚起到了非常好的弘扬和推动作用。

——葛慧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孝为先(当代浙江孝贤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浙江孝贤评选委员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32559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2014212601
中图分类号 B823.1-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6: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