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市北京与文化书写(北京题材影视剧研究1978-2018)/北京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张慧瑜著的《城市北京与文化书写(北京题材影视剧研究1978-2018)/北京文化研究丛书》主要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北京题材影视剧,总结出北京文化符号的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老北京、民国北京,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历史与文化形象,如胡同、四合院等空间;二是革命北京、红色北京,主要是50年代到70年代与社会主义北京有关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空间,如大杂院、家属楼、顽主的大院;三是现代北京、国际之都,也就是与纽约、东京、香港等相并列的国际大都市。围绕着这样三种表现形式,产生了大量的影视剧作品,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空间塑造出不同的北京文化形象,而这些北京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流行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
作者简介
张慧瑜.男,1980年生,山东郓城人。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出版专著《视觉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呈现》,电影评论集《感官世界的灵魂》.发表《看不见的中国电影》、《关于王小波的文化想象》、《试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和话语结构》等多篇论文。
目录
导论 城市空间与文化主体
第一节 中国城市研究反思
第二节 三种北京记忆与三个时代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双重转型
第一章 “城南旧事”:历史重述与80年代的北京故事
第一节 民国北京的重现与两种“老北京”的故事
第二节 待业青年与“大杂院”空间
第三节 顽主的自我意识及历史任务
第四节 被遗忘的空间:《邻居》与单位制
第二章 “阳光灿烂的日子”:消费主义时代的北京景观
第一节 顽主的精神构成:姜文电影与冯氏喜剧
第二节 文化隐喻:现当代历史剧、“帝王剧”与“商战剧”的流行
第三节 平民北京的视野
第四节 从都市边缘人到平民北京:第六代电影中的北京形象
第三章 “北京爱情故事”:青春故事与双重北京空间
第一节 青春剧的嬗变:从励志剧到腹黑剧
第二节 “青春”去哪儿:屌丝逆袭故事与反青春的青春片
第三节 江湖的消逝,后宫的浮现
第四节 民国史观与“北平”故事
第四章 父亲的位置与两个时代的参照
第一节 无法真正归来的“父亲”
第二节 历史的“闯入者”
第三节 借“老炮儿”之眼与父亲的角色
第四节 父亲的“审视”与两个时代的冲突
结语 京沪双城对照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市北京与文化书写(北京题材影视剧研究1978-2018)/北京文化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慧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34729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294
CIP核字 2018215586
中图分类号 G127.1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5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