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内容
作者简介
郭彦林,男,1974年生,山东菏泽人,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等研究。参与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参与中宣部、中组部、中国社科院牵头的教材编写工作,在《红旗文稿》《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与探索》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依据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理论观点
四 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思潮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社会思潮的内涵
二 社会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 当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
一 当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
二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新特点
三 警惕各种社会思潮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第二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产生及演变
第一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历史性考察
一 虚无主义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语境
第二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演进轨迹
一 20世纪初的“全盘西化”思潮
二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虚无主义
三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发展演进
第三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2l世纪重新泛起的背景
第一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国际因素
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处于低潮
二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三 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渗透
第二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国内因素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复杂社会基础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认识根源
第四章 21世纪初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态
第一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一 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否定和颠覆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二 用所谓“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将革命和现代化对立起来
三 虚无阶级分析方法,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做翻案文章
四 “戏说”“恶搞”历史,为娱乐、消费历史提供条件
五 推崇唯心史观,用历史假设颠覆历史
第二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态
一 由学术性研究转化为公开化的政治诉求
二 以反批判的形式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三 利用网络新媒体塑造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
四 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五 加紧对青年大学生群体渗透
第三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危害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
第四节 实现中国梦必须汲取苏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惨痛教训
一 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第一节 划清两种历史观的界限 一 是维护历史的客观性,还是虚化客观历史
二 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从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因子
三 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回到历史唯心主义
第二节 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科学判断为近代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 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节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一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二 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和发展
三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给予我们的根本启示
第六章 坚持唯物史观,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第一节 正确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
一 正确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原则
二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一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第三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第四节 借力网络新媒体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旋律
一 新媒体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强势媒体
二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事关国家政治安全
三 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四 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旋律
第七章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进展
一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提升党对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 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和形式创新,凝心聚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节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
一 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任务艰巨
二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导语
郭彦林著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针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辨析中的零散化和碎片化现象,坚持以历史的视野、辩证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源头”分析,对这种思潮的形成背景、基本观点、本质表现、现实危害等进行学术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动态考察。通过对这种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事实、具体案例等的分析考察,阐明其本质特征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危险后果,在辨析与批驳错误思潮的同时,坚定“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将批判、抵制错误思潮与研究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内容推荐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杂陈,一些错误思想观点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极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郭彦林著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坚持以历史的视野、辩证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种错误思潮进行学术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动态考察,将批判、遏制、反击错误思潮与研究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彦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7779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470
CIP核字 2018292109
中图分类号 K092.7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