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张展/孙惠芬长篇小说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孙惠芬著的《寻找张展》介绍:张展是儿子的高中同学,官二代。父母为追求事业和财富,把他送到“交换妈妈”那里,亲情淡薄。高考前夕,父亲在一场空难中意外去世,此后多年,张展便杳无音信。某日,“我”接到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儿子交代的任务,开始了对张展大海捞针般的寻找。在众人的讲述中,张展是一个叛逆、滥情、乌了巴涂、没有理想的青年,可随着寻找的一程程展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张展走到“我”面前……于是,张展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意外地实现了对自我的找寻与救赎;而“我”在寻找张展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对“我”所代表的父母这代人的寻找与忏悔。
作者简介
孙惠芬,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小说集《孙惠芬的世界》、《伤痛城市》、《城乡之间》、《民工》、《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岸边的蜻蜒》、《致无尽关系》,长篇散文《街与道的宗教》、长篇小说《歇马山庄》、《上塘书》、《吉宽的马车》、《秉德女人》、《生死十日谈》等。曾获多种文学奖项。长篇小说《歇马山庄》获辽宁省第四届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第三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目录
序言
上部 寻找
下部 张展
总后记
序言
《寻找张展》,对我来说算是天外来客。2014年5月,
《后上塘书》的写作进入尾声时,出版社朋友打来电话,
说要我写一部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小说,有原型。我听后
觉得好笑,我怎么可能去写命题作文?又是我不熟悉的大
学生?再说,手头的长篇耗尽心血,四五年内我不打算再
写长篇。还好,跟她说了我的想法,她立即表示理解,说
都因为我写过《生死十日谈》,才想让我写一部非虚构作
品。可在结束电话时,不知为什么我跟了一句:“这是一
部救赎小说。”结果,就是这句话惹来麻烦。长篇完成不
久,朋友又打来电话,说她非常感兴趣我说的救赎主题,
还是希望我能写。我依然是坚决拒绝,朋友也依然表示理
解,然而又过两个月,在我身心难得放松时,朋友又打来
电话,说她已经用我的名字报了选题。这次我有些急了,
怎么会这样?没答应为什么要报选题?不好意思发火,只
有说报了选题也不写。还好,朋友还是表示理解,还是同
意不写。然而就是这一天,事情有了变化,和在美国读书
的儿子聊起这件事,儿子说了一句让我意外的话:妈妈,
如果一件事儿毫无道理地在后边追着你,就一定有它的道
理,或者隐藏了什么秘密,你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为什
么不可以写一下我们“90后”?
回头看,我找到了那个没有道理的道理,我说出了“
救赎”二字。当时脱口而出,是我不认为志愿者是个简单
的高尚行为,一个大学生如果高尚到能天长地久地去做一
件事,一定有生命遭遇的引领,一定是遭遇深渊的本能需
求,如同一个落水者攀住石壁。而重要的是,
《生死十日谈》之后,我对“救赎”主题分外敏感,
我已经被它带到
“还乡”路上,如同当时正在创作的《后上塘书》里
的刘杰夫的还乡,可一个大学生的命运会有怎样的深渊?
事实上,在儿子的暗示下,我已经在向一部小说靠近。因
为我已经在思考。
2014年11月,与一个记者朋友见面,其时她带来她的
朋友,说读过我的小说《致无尽关系》。席间,就剩我们
两个人的时候,那朋友跟我说,他大学最要好的同学也读
过我的《致无尽关系》,可他在法航447空难当中去世了。
我当时惊得头皮发麻,因为我知道他!当年小说发表并转
载,我在网上读到一位鞍钢人写的博客,说他在本钢工作
的朋友就在法航447飞机上,临行前推荐他读《致无尽关系
》。我震惊,一是就像小说里写的,当你发现一个空难去
世的人和你有关系,仿佛从某个已故人身上翻出与你有关
的遗物,但重要的是,就在那一瞬,我感到我的生命正在
发生一桩奇遇,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大学生的命运深渊:他
父亲遭遇空难,而他,之前好多年一直叛逆父亲……
这就是没有道理的道理,灵感的种子一旦跌落土地,
完全由不得你想象。这也是道理背后潜藏着的秘密,你从
没想写什么“90后”.可是当一个深陷命运深渊的大学生
尾随一个读过你小说的人向你走来,你不得不迎上去,不
得不跟他一起走回他出生、成长的这个年代……
小说写了五个月。这五个月,侄子生病在大连住院,
年老的母亲身心衰弱接到家里伺候,每天都在亲人病痛的
煎熬中,可每天都能写下至少一千字,仿佛一脚踩进储藏
着优质矿石的矿脉,欲罢不能。其问倒是经常遇到过不去
的坎儿,可是每到这时,又总有奇迹发生,比如张展父亲
空难去世没有遗体,家人又要与遗体告别,我的想象力就
一下子短路了,可就在那一天,一位朋友从沈阳来,晚上
见面时还带来一个开发区的朋友,听我讲到没有遗体的追
悼会不知该如何写,那位朋友立即说:我的一个同事在
2002年“5·7”空难中去世,开遣悼会时局里给造了一个
塑料假人。那个晚上我激动不已,仿佛沈阳的朋友专门为
我而来,专门为我带来开发区的朋友。因为当张展的父亲
变成塑料假人,荒诞感使张展开始追问父亲究竟是谁?
追问父亲是谁,这是张展自我救赎的全新开始。
我一直觉得,张展的形象原本就在那儿,在一块岩石
下面,而某种神秘的契机让你来发现他,开掘他。就像我
原本没想写这部小说,却有一个朋友在后边始终不渝地追
着我。
现在,我不得不说,感谢张展,感谢他引我爬上一个
精神高地,那里虽然空气稀薄,但他让我看到了平素看不
到的人生风景。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一个人,散文家周晓枫!《寻找
张展》初稿发给她,让她帮我看看,她为我提出一堆意见
。在那一堆意见里,最重要的意见是“寻找张展”的理由
不充分。为了这个理由,我几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如果
说对张展形象的开掘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契机,那么,周晓
枫的加入,则是这契机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是她,让张
展的形象有了如今的模样。
这是2016年9月7日为《寻找张展》写下的创作随笔,
如今读来依然新鲜,愿将它作为再版序言。
只不过,重读这个创作随笔,我再一次看到:
生命的本质是创造,如同我们每一天里的创造。
2018年12月19日
导语
孙惠芬著的《寻找张展》:一个父亲的迷失与沉沦,一个母亲的寻觅与反思,一个儿子的倾诉与救赎。青春叛逆、代际冲突、自由意志、临终关怀、自我寻找、灵魂救赎、艺术的价值、官场中人性的迷茫……一个值得多角度、多层次阅读的文本,一部可引发一场认知与思悟“”的大书!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却有包罗万象的很好作品,《寻找张展》便是其中之一。丰盈却不凌乱,深刻却不无情,柔软却有力量!很伟岸的尊重莫过于对生命的尊重,很深远的关系莫过于亲子关系。
后记
儿子热爱小提琴,在读博最累的时光里也不忘每天练
习一小时,有一天他跟我分享了与小提琴老师的交流心得
,他说:“妈妈,今天老师让我听了两首曲子,一首是有
犹太血统的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的曲子,一首是以色列
小提琴家扎伊克·帕尔曼的曲子,他们两位都是小提琴大
师,老师问我喜欢谁,我说喜欢贝尔。老师问为什么?我说
因为他能将人的悲伤、恐惧、忧愁、欢乐演绎得跌宕起伏
、淋漓尽致,而帕尔曼的曲子却显得过于柔韧,过于轻松
欢快,虽然他的欢快里也有丰富,可还是觉得少了什么。
老师沉默一会儿说,你知道帕尔曼的身世吗?我说不知道。
老师说,他四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终身残疾……妈妈,老
师说出帕尔曼的身世,我被猛击了一下,好像突然有所领
悟……”
儿子没有马上说出他的领悟,但我知道他会说,他是
一个喜欢在逻辑里把玩意味的孩子。果然,没过一会儿,
他就跟我讲起巴赫的音乐:“老师曾让我练习巴赫的曲子
,他的曲子多半与宗教有关,我一开始不喜欢,觉得太理
性、太严谨,像数学,你听不出里边的情绪。巴赫的音乐
就是这样,你贴不上任何情感的标签,比如惆怅、怨恨、
悲痛、忧伤,都不是。可老师跟我讲,正是那种数学的理
念,那种不能被一种情绪所概括,也不为了表达一两种情
绪的特点,才是巴赫最了不起、最神奇的地方,可是过去
我不懂,现在,通过帕尔曼的故事,我突然懂了,那是一
种升华,是人在极限状态下获得的超越性境界。”
我不懂音乐,也从未听过儿子提到的三位小提琴大师
的作品,可是我知道巴赫的身世,他九岁丧母、十岁丧父
,十五岁就离家自立,虽出身音乐世家,可因为哥哥把家
里的乐谱都藏起来,他只能长期在晚上哥哥睡着时偷出来
抄写,致使晚年双目失明……此时此刻,面对《寻找张展
》,面对我此次再版的所有小说,想起儿子曾经分享的心
得,我不能不感慨,我是一个多么愚笨又是多么幸运的写
作者!在因写作而离家出走的三十多年时光里,有相当长一
段时间,我都致力于表现人性的困惑和迷茫,致力于在黑
暗的能量里探求丰富……直到知天命之年,才终得一窥那
超越性境界,窥见那深藏在安详里的丰富。
一位大德高僧曾在一本书里说过:当我们的生命处于
极限状态,那个终极归属就显现出来,“我的天啊”“我
的妈呀”,这种危难中的呼喊,带有宗教意味。我们向什
么去呼救,以获得力量和支持,就是终极归属需求的一个
表现。写作者可以没有“一手升华”,但必须拥有“一手
的生命体验”,我的愚笨在于,当我的生活没有遭遇极限
状态,我先天的领悟力,没有教会我在“一手的生命体验
”里体验终极归属显现的一刻……
然而最终,我还是幸运的,或许这是上苍的恩赐,或
许愚人也终有开悟的一天,在某个生命的瞬间,我还是体
验到了。那不仅仅是沉落之后的上升,不仅仅是深陷之后
的超拔,而是超拔之后所能看到的一切……
只不过,这个时间过于漫长,历经五十多年的人生,
三十多年的书写……似乎,我所有的人生、所有的书写都
只为这一刻,只为找到超越性大陆这一刻。
生命的本质是创造,如同我们每一天里的创造。
这是一个崭新的大陆,就像电仪大师英格玛·伯格曼
形容巴赫:“他赋予我们深邃、慰藉和静谧,那是古人在
宗教仪式中获得的财富,巴赫的音乐是对理想世界清醒的
沉思,即使教堂不存在了,也永远能够演奏。”
我希冀,这次回顾能够赋予自己这样一种财富:哪怕
不是在书写,也能听到自己内心快乐而安详的演奏。
为此,感谢作家出版社!感谢我的责任编辑向尚!
在短暂的时间里,跟我一起走过三十年,向尚付出了
难以想象的辛苦!我不清楚她的学历,也不清楚她的年纪,
但因为知道她常常要在孩子睡后的深夜编辑小说,猜想也
就三十岁左右,可她对文字的敏感、对小说物质外壳所涉
及历史事件的严谨和严肃,让你觉得她就是一个七老八十
的学者!当每天因为被她“揪住不放”而“痛苦万分”时,
我无数次地感叹:遇到她,我又是多么幸运!
再次感谢向尚!
2018年12月28日
精彩页
上部 寻找
寻找张展,是儿子提出来的。我和张展从未见过面,可当他在微信上提到这个名字,说“妈妈,你还记得我的高中同学张展吗?”我脑海里迅速就浮现出一个形象。这形象没有身高,没有五官,只有和飞机有关的一些片段,他的名字有伸张和展翅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飞鸟和飞机,我记住他,正是因为一次和飞机有关的事故。他的父亲死于2009年法航447空难,当时离高考只有不到一周时间。儿子在微信上提到他,很出我的意料。儿子在美国加州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因为学习上的一些事情我们发生争执,他一个多月不理我,并向我严正声明:今后,凡涉及学术上的事,绝不允许瞎掺和!不让我管学术上的事,他却突然在微信上说起张展,并让我帮他寻找张展,说这对他很重要,对他的科研尤其重要。一股气儿在我胸口鼓胀,就差没骂出一句“混蛋”。
我其实并没管他,当时因为选课,他和学校生物系小秘发生争执。小秘是美国大学里对秘书的昵称,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黑人女人,她建议儿子选修一门“生物信息学前沿”的课,他没选,选了别的,小秘就问他为什么不选。他反问小秘,选修课的概念就意味着学生有选择的自由,我为什么要选?小秘说有史以来,还没遇到一个我们建议选而不选的学生。儿子说那是你没遇到,不意味着就没有,不意味着你的选修课最后就成了必修课。儿子把这一切告诉我时,我能想到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对方辩论时理直气壮的样子。他的英语表达一向很好,他以为到了美国,就拥有了自由和平等,就可以像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无视年龄和身份差别,打着手势据理力争。虽然我也觉得他有道理,可我还是冲他发了火,“你这刺儿头为什么走到哪里都改不了!为什么所有人都听了小秘建议唯独你不听!”我冲他发火,出自一个母亲的弱者思维,担心美国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自由和平等,不希望他在遥远的国外受挫。儿子却反应激烈:“妈妈,我向你讲这些,是想让你了解我的思想,并不是让你管我,也不是想让你为我操心!在学术上,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们这代人和你们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儿子提到“我们这代人”,我更加恼火,我说我最讨厌你动不动就你们这代人,还不是你们这代人出了药家鑫,出了“我爸是李刚?”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驶轿车从另一所大学返回途中,因给车里音响换碟,将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的张妙撞倒,害怕受害人记住车牌号码,药家鑫在张妙身上连捅数刀将其杀死。同是2010年10月,河北保定公安局某分局副局长儿子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院内酒后驾车,将两名女生撞飞,致一死一重伤,当他欲逃被截,竞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当时,和儿子讨论同月发生的两起案件,我曾因愤怒对这代人有过极端的言辞,本不该在这时再提到他,可是一急还是把他们搬了出来,可见对付儿子,我是多么容易黔驴技穷。这句话还真的把儿子噎着了,他停顿了好长时间说不出话,但他没再和我争执,只压低声音说:“妈妈,我再重申一遍,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永远不要随便下结论。我们这代人,你究竟了解多少?!还有,学术上的事儿你不懂,不要瞎掺和!”
不让我掺和,又叫我帮忙,气真就不打一处来。因为有气,他后来的话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比如他强调这几天找张展找得有多苦,能联系上的几个同学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网上搜索张展的名字,三十七个张展只有滨城大学的张展和他要找的张展入学时间吻合,他知道他考入了滨城大学,可那个张展的信息终止在2009年9月,之后便不知去向。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张展/孙惠芬长篇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惠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201147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8
CIP核字 201815064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