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心光明(智慧家长的教养经)/开心家庭阅读系列
内容
作者简介
王建成,创业者,皓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皓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仕达/豆朋教育科技/学伴软件/成业股份董事等投资人,颐成投资合伙人。主要作品有《离曰》《蝴蝶说》《风起水波澜》《爱可爱非常爱》《易经管理密码》等。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投资专家等。
后记
因此,我们大人若能知行合一,致良知,进一
步思考孩子与大人、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的关
系,一定能大受启发、大有裨益。于是,一不小心
,我们自己也进步了……思无邪
问:“思无邪”一言,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
先生日:岂特三百篇,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
,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也可
该贯。此外更有何说?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传习录·黄省曾录》
有人问:“思无邪”一句话怎能概括《诗经》
三百篇的涵义呢?阳明先生说:何止《诗经》三百篇
,整个六经用这句话都能概括贯通,甚至古往今来
的一切圣贤的言论,都可以用一句“思无邪”概括
贯通。此外还能用别的什么来概括呢?这是一了百了
的功夫。
有一晚,开开钻在被窝里,啃自己的小脚丫。
然后,从被窝里露出头来,跟开心妈说:“我
咬脚脚,有一点点疼,不过我不哭!”
老夫子的“俨兮其若容”,就是说,我们待人
处事都要很恭敬,随时随地绝不马虎。这与《中庸
》中的“慎独”,有类同之处。一个人独自在夜深
人静的时候,虽然没有其他的外人在,却也好像面
对祖宗、面对神灵、面对上帝那么恭恭敬敬,不该
因为独处而使行为荒唐离谱、不合情理。
我们大人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时,就应该有“俨
兮其若容’’的姿态和心态。这不仅是对孩子做榜
样的事情,更是革新,提升我们自己修养的事情。
《礼记》是记载中国礼仪文化的一部重要书籍
,是中国古代践行礼仪的重要依据,它的影响力穿
越历史,照亮今日。它的第一句话是:“毋不敬,
俨若思。”真正礼的精神,在于自己无论何时何地
,皆抱着虔诚恭敬的态度。处理事情,待人接物,
不管做生意也好,读书也好,教育孩子也好,随时
对自己都严格要求,不荒腔走板。
“俨若思”,“俨”是形容词,即非常自尊自
重,非常严正、恭敬地管理自己。胸襟气度包罗万
物,人格宽容博大,能够原谅一切,包容万汇,更
何况是宽容、原谅、包容孩子们的“那些事儿”,
便是“俨兮若其容”雍容庄重的神态。这是一个合
格父母所当具有的生活态度,也是一条教育孩子的
戒律,更是一个可贵的生活准则。
义,也就是良知,明白了良知是主宰,才不会
拘泥固执。
——《传习录·黄省曾录》
义就是良知,知道良知是本质,才不会拘泥固
执。就像接受别人的馈赠,有今天应该接受,而改
天不该接受的情况,也有今天不该接受,而改天应
该接受的情况。我们若固执地认为该接受的就统统
接受,或者不该接受的就统统拒之门外,就不是良
知的本体了,也就不能称作义了。一天,开心妈与
开心兄弟讨论起了“好朋友”的话题。开心妈:心
心,在幼儿园里除了开开,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心
心:小红枣!开心妈:为什么她是你好朋友啊?心心
:她舍不得我走!
开心妈:她为什么舍不得你走?
心心:因为我实在太帅了!
老子说:“豫兮若冬涉川”,“豫”是有所预
备的意思,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凡事豫立而不劳”
。一件事情,不经过大脑去研究,就贸然下决定,
冒冒失失去做、去说,那是大多数人的习性。“凡
事都从忙里错,谁人知向静中修。’’对于我们“
父母”这个特殊的人群,因应孩子们的万事,要有
非常从容的态度。做父母的在做人做事上要修养到
从容豫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表面看
来没有作为,实际上,却是智慧高超,反应迅速,
举手投足之间,早已考虑周详,早已作了最适当的
决定。看我们这些父母好像一点都不紧张,其实比
谁都审慎周详。并且,平时待人接物,心里样样都
清清楚楚,一举一动毫不含糊。这种修养父母的态
度,便是“豫立而不劳”的形相,也是千古名言,
也是颠扑不破、人人当学的格言。如同一个恰到好
处的格子,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办法逾越,因为它
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的规格。由此,在面对孩子的教
育问题时,我们要“无执着’’处之。
老子又说:“犹兮若畏四邻。”“犹”是猴子
之属的一种动物,和狐狸一样,它能出洞或下树前
,一定先把四面八方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才敢有
所行动。当然,这种小心翼翼的特点,也需要比老
鼠伟大一点。我们形容做事胆小,畏畏缩缩,没有
信心,犹豫不决,另有一句“首鼠两端”的成语。
这句话的涵义和犹豫不决差不多。就是说,我们做
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自己,对孩子,对
外界,都要认识清楚。“犹兮若畏四邻”,如同犹
一样,好像四面八方都有情况,都有敌人,心存害
怕,不得不提心吊胆,小心翼翼。
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
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传习录·黄修易录》
人谁无根呢?良知就是上天给人种的根,自然生
生不息。但由于私欲的牵累,灵根被残害、蒙蔽,
不能发育生长了。
也就是说,只要把这“私累”去了,人的良知
便能“发生”。往后,只需在去私累、不被戕贼蔽
塞上用功,便是致良知吧。若是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无善无恶
“无善无恶心之体”,这是王阳明先生提出的心学四诀之首句。此“四句教”正人心,教人止于至善,我也以此为追求,并将之引入我的教养观。
天地一事
知天尽心
理无动者
第二篇 有善有恶
意之动(人生观)——有善有恶是意之动。人生观是我与我的相处方式。
知行并进
心一而已
自家调停
第三篇 知善知恶
致良知(价值观)——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是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相处智慧。
因人而异
成德为事
各效其能
第四篇 为善去恶
笃格物(方法论)——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就是价值判断,就是我对亲人、朋友和社会作出贡献和取舍。
学问思辨行
穷格致诚正
不得已为之
后记
阅读推荐
精彩页
这段话是孔子的一段教学心得,这次所教的这个人,其实不是他的学生,而是所谓的鄙夫,就是一般的乡下人,看起来比较粗野,没受过什么教育。所以,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这其实跟孔夫子过世十几年之后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就是:“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父母,也是儿子们第一次做孩子。所以,对于我们四个人来说,在家庭角色上都是无知的。那怎么办?孑L夫子建议我们,“叩其两端而竭焉”,就是从问题的正反两面好好推敲。为什么?因为真正能够回答的人,是提问的人自己吧。此外,这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叩其两端”之后,我们就可以权衡利弊,可以选一端,或者折中在中间找一条路来走,也许都是可行的吧。
双胞胎兄弟出生的那一天,两人就反映出了不同的生命姿态——一个哇哇大叫,另一个则表现得平和、恬静。那一刻,我们就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将会有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
于是,我们撸起袖子、摸着石头,做起了孩子们的父母——
我们并不盲目认同“一切为了孩子”的家庭观念,我们觉得一个家庭是由婚姻开始的,所以,家庭若有中心的话,当为夫妻关系。于是,在这个基本共识的引导下,我们采取“为了孩子”的养育方式。
子日:“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我不曾见过爱好完美人格者,厌恶不完美人格者。一个人爱好完美的人格,已经达到极限了。厌恶不完美的人格,他追求完美人格的办法,是不使偏邪的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有没有人会在某一段时间致力于培养完美人格呢?真要这么做,我不曾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力量不够的,只是我未曾见过罢了。”
孔夫子的“仁”有三个重要内容,第一是“人之性”,只要真诚,就会发现自己向善,力量由内而发,要行善避恶;第二是“人之道”,就是人生的正路在于择善固执;第三是“人之成”,就是人的完成在于止于至善。
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生命常常能够给予我们启发和警惕,而不仅是我们单向地付出。
妈妈说:“圣诞老爷爷已经赶着雪橇,在送礼物的路上了。”老大说:“圣诞老爷爷是不是给我们送奥特曼里的小不点?”妈妈说:“小不点难看来,我们不要!”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小不点一点都不难看,小不点长得很漂亮的!”
于是,我们紧接着一起反省了家庭的审美观……
我们知道孔夫子的教学策略有两种:一是消极的,不要做坏事;一是积极的,要去做好事,这样称作从消极到积极。所以,抱着孔夫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我们家确定了“以夫妻关系为中心”的家庭观念。
于是,我们针对孩子成长的“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的教育问题,首先从我们夫妻两人身上着手。
常常反省我们的婚姻。
我们的婚姻是有深厚的情感基础的,然后,经由社会契约伦理化,达成的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和共识,并相互约定共此一生。这是“人之性”的真诚反映,是携手互相勉励、互相监督和提醒的一生向善合体,伦理的力量由婚姻而发,并在社会、伦理等方面行善避恶。
常常反省我们的家庭。
清晰了婚姻的社会“人之性”之后,我们组建了现在这个家庭,情之所至、由心而发,自然而然就有了这对双胞胎。从此,我们一起走在家庭的“人之道”,也就是家庭人生的正路上,孝敬双方父母、抚育双胞胎孩子,并且对此择善固执,这是家庭血肉相连的伦理化。
常常反省我们的行为。
清晰了家庭的“人之道”之后,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它是自心而发、行之所至而自发承担的家庭责任。要朝着“人之成”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不断反省和改进自己的行为,直至止于至善。角色定位与分工
有一天,老大反复吟唱:“让爱天天住我家!”妈妈问他:“你知道爱是什么吗?”老大回答:“爱是说不出来的,爱是放在心里的!”
或谓孔子日:“子奚不为政?”子日:“《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孑孔说:“《尚书》上说:‘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再推广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了。不然,如何才算参与政治呢?”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改善,就是让整个国家、整个天下能够上轨道的内在力量。P3-5
导语
王建成著的《童心光明(智慧家长的教养经)》作者在上海市“十三五”智慧家长评选中,获得了“智慧家长”特别奖,全市共有二十位。本书是智慧家庭的养育法,家长明古理,以传统文化精髓,修身齐家。这是家长教导孩子明善恶,学会尊重与独立思考,共享生活的幸福教养书。作者并不盲目认同“一切为了孩子”的家庭观念,而是从婚姻关系开始,精心营造,在这个基本共识的引导下,我们采取阅读经典,弘扬传统的价值观,以独立思考的精神养育孩子。
序言
序言
道德家庭
在上海市“十三五”智慧家长评选中,我们家
获得了“智慧家长”特别奖,全市共有二十位。该
活动五年举办一次,面对全市高中以下(十五个年
级)家长进行评选。
激动的心,颤动的手,脑中回荡起“朝乾夕惕
,戒慎恐惧”的八字箴言。为此目的,也为映证“
知行合一”吧,特整理了这本书,与家人共勉,也
与千千万万的家长、家庭共勉。
此为“智慧家长”评选文章,稍作修改,以为
序。
我们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四岁,九月份
就要升入中班。怎样做好一个父母,是当前摆在我
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和难题。为了扮演好这个“父母
”的社会和伦理角色,我们将从儒家经典中不断地
获取启发和警惕,并立志努力建立道德家庭,与孩
子们共勉成长。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孔子说:“我什么都懂吗?不是这样的,假设
一个乡下人来问我,态度诚恳而虚心,我只是就他
的问题正反两端详细推敲,然后找到了答案。”
这段话是孔子的一段教学心得,这次所教的这
个人,其实不是他的学生,而是所谓的鄙夫,就是
一般乡下人,看起来比较粗野,没受过什么教育。
所以,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这其实跟
孔夫子过世十来年之后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
底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就是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父母,也是儿子们第一次做
孩子。所以,对于我们四个人来说,在家庭角色上
都是无知的。那怎么办?孔夫子建议我们,叩其两
端而竭焉,就是从问题的正反两面好好推敲吧。为
什么?因为真正能够回答的人,是提问的人自己吧
。此外,这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叩其两端”之后
,我们就可以权衡利弊,可以选一端或者折中,在
中间找一条路来走,或许都是可行的吧。
双胞胎兄弟出生的那一天,两人就反应出了不
同的生命姿态——一个哇哇大叫,另一个则表现出
平静、恬静。那一刻,我们就知道,每一个生命都
将会有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
于是,我们撸起袖子、摸着石头,做起了孩子
们的父母——
我们的家庭
我们并不盲目认同“一切为了孩子”的家庭观
念,我们觉得一个家庭是由婚姻开始的,所以,家
庭若有中心的话,当为夫妻关系。于是,在这个基
本共识的引导下,我们采取“为了孩子”的养育方
式。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
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
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我不曾见过爱好完美人格者,厌恶
不完美人格者。一个人爱好完美的人格,已经达到
最好的极限了。厌恶不完美的人格,他追求完美人
格的办法,是不使偏邪的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有
没有人会在某一段时间致力于培养完美人格的呢?
真要这么做,我不曾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力
量不够的,只是我未曾见过罢了。”
孔夫子的“仁”有三个重要内容,第一是“人
之性”,只要真诚,就会发现自己向善,力量由内
而发,要行善避恶;第二是“人之道”,就是人生
的正路在于择善固执;第三是“人之成”,就是人
的完成在于止于至善。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
生命常常能够给予我们启发和警惕,而不仅是我们
单向的付出。
妈妈说:“圣诞老爷爷已经赶着雪橇,在送礼
物的路上了。”老大说:“圣诞老爷爷是不是给我
们送奥特曼里的小不点?”妈妈说:“小不点难看
来,我们不要!”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小不点
一点都不难看,小不点长得很漂亮的!”
于是,我们紧接着一起反省了家庭的审美观…

我们知道孔夫子的教学策略有两种:一是消极
的,不要做坏事;一是积极的,要去做好事,这样
称作从消极到积极。所以,抱着孔夫子的这种教育
思想,我们家确定了“以夫妻关系为中心”的家庭
观念。
于是,我们针对孩子成长的“人之性、人之道
、人之成”的教育问题,首先从我们夫妻两人身上
着手。常常反省我们的婚姻。
我们的婚姻是深厚的情感为基础的,然后,经
由社会契约伦理化,达成的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和
共识,并相互约定共此一生。这是“人之性”的真
诚反应,从此携手互相勉励、互相监督和提醒的一
生向善合体,伦理的力量由婚姻而发,并在社会、
伦理等方面行善避恶。
常常反省我们的家庭。
清晰了婚姻的社会“人之性”之后,我们组建
了现在这个家庭,情之所至、由心而发,自然而然
就有了这对双胞胎。从此,我们一起走在家庭的“
人之道”,也就是家庭人生的正路,孝敬双方父母
、抚育双胞胎孩子,并且对此择善固执,这是家庭
血肉相连的伦理化。常常反省我们的行为。
清晰了家庭的“人之道”之后,我们要注意自
己的行为和习惯,这是自心而发、行之所致而自发
承担的家庭责任。朝着“人之成”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要求,不断反省和改进自己的行为,直至止于至
善,这是我们内心自发和外在的道德化。角色定位
与分工
有一天,老大反复吟唱:“让爱天天住我家!
”妈妈问他:“你知道爱是什么吗?”老大回答:
“爱是说不出来的,爱是放在心里的!”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
孔子说:“《尚书》上说:‘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再推广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
治了。不然,如何才算参与政治呢?”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
作。通过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改善,就是让整个国
家、整个天下能够上轨道的内在力量。
孔夫子说“人性向善”,对善的理解,就是我
跟别人之间恰当关系的实现。所以,我们家庭共识
把人性界定在我(个体)跟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
也就是不可能一个人独善其身。于是,我们的理想
家庭建设就落实在道德的实践上。换句话说,就是
把家庭当作学校,把家庭理想当作道德方面的教化
,我们坚信,这样才能使家庭变成一个乐土。于是
,我们进行了家庭角色定位和分工:
体验不同角色,培养同理心。
刚开始,老二对幼儿园生活还是感到紧张,一
天早上刚送到幼儿园就紧张得哭了,这个时候,老
大对老二说:“有我在呢!”
作为父母,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以勤奋工作保障
家庭生活,以身作则营造家庭环境,以用心经营不
断提升家庭成员综合素养和生活水平。作为孩子,
你们的主要职责是以积极心态投入健康游戏,以向
上精神主动入校学习,以自觉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综
合素养和生活情操。
感受不同分工,养成好习惯。
晚上,一家人在楼上学习。妈妈问:“开开(
老大),3和5中间是什么数字?”开开冲妈妈说:
“你来回答吧。你说,你说呀,你说说看呀!”妈
妈又问老二心心说:“心心,1后面是什么数字?”
心心自信地回答:“鸭子2呀!”妈妈接着问:“3
后面呢?”心心不假思索:“这个问题让开开回答
吧!”
对于家庭成员的各项分工,均有权提出积极的
意见和建议,各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完成自己的职
责、帮助其他成员完善和提升“履责能力”。为此
,各成员之间应每周进行一次分工互换的游戏,让
其他成员感受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各成员之间
必须互相讲道理,要有耐心互相聆听,以“真理”
为老师,不得蛮横不讲理,以此养成健康、良好、
道德的家庭行为习惯。
家庭的劝勉:尊重规则与思想自由
有一天,老大开开耳朵后面被喇了条血口子,
不清楚是哪儿弄的。外公问:“开开,今天幼儿园
里有没有跟小朋友抢玩具被抓到?”开开果断地回
答:“没有!”外公继续追问:“操场上玩的时候
,有没有被小猫咪小狗狗抓到?”开开依然果断:
“也没有!”外公还追问:“那知道哪里弄的吗?
”开开自己也疑惑:“不知道!”这个时候,旁边
的老二心心接过话来:“我知道,我知道,是被一
个鬼弄的。”开开也兴奋地接茬说:“是我在睡觉
的时候,有一个幽灵,他有尖尖的爪子,把我抓破
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
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
其中矣。”
——《论语?为政》
孔子说:“多听各种言论,有疑惑的放在一边
,然后,谨慎去说自己有信心的,这样就会减少别
人的责怪。多看各种行为,有不妥的放在一边,然
后,谨慎去做自己有把握的,这样就能减少自己的
后悔,说话很少被责怪,做事很少会后悔,官职与
俸禄自然不是问题。”
这是子张请教怎样获得官职与俸禄问题的时候
,孔夫子说的一番话。因为针对的是“入世”问题
的回答,所以很适合拿来给我们“道德之家”互相
劝勉的。其实,也就是说共勉两个方面的东西:一
是尊重规则,一是思想自由。知其然。
晚上,开开心心兄弟两个坐在阳台上聊天。两
个人把话题扯到谁的脚毛长的问题上。只听见心心
说:“我饭饭吃得多,腿上的毛毛长!”开开看看心
心的腿,有看看自己的腿,然后淡定地说:“我饭
饭吃得少,所以腿腿上没毛。”
人生只有一次,必须一路往前走,做每一件事
的时候都把它当成唯一的事情。社会规则、伦理道
德、法律准则都是前人生活的生命经验总结,所以
我们先要去学习、尊重和履行。于是,我们时刻注
意告诉孩子们,哪些东西是“规则”,也尽力让自
己成为尊重规则、尊重道德和履行责任的好人。过
马路、开汽车、旅游、度假、购物、游园、排队…
…我们都会耐心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要是遇见
不尊重规则的行为和现象,我们则会向他们指出为
什么这种行为的弊病。知其所以然。
周末,全家爬天马山。老大开开坚持爬到了山
顶,妈妈说:“开开,爬不动了妈妈抱吧。”开开
说:“我要坚持下去!”此时,小儿子心心“没带
脚”,一路上让爸爸抱着走。妈妈说:“心心自己
走,爸爸老了,抱不动了。”听到这话,心心马上
就说:“我给爸爸加油!”然后,对着爸爸脸上亲
了一下,接着说:“这样爸爸就充满力量了!”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每个人都有提升的空
间,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改善自己,不断自我反省,
跳开自己来观察自己、聆听自己,才有可能在下一
次类似的场景把事情做得更圆满。所以,我们每天
给孩子们导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和人
物故事。
人生是永无止境的一种挑战,我们家庭必须互
相共勉、劝诫,这是生命的人格教育,个人的道德
修养,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
我们的情感与沟通
圣诞节前,妈妈跟开开心心说,不听话的小朋
友,圣诞老爷爷会让他上捣蛋鬼名单,圣诞节就没
有礼物了。对此开开心心很在乎!开开的礼物清单
是奥特曼里的艾灵王,心心的礼物是哥莫拉。
妈妈妈下订单买奥特蛋时,这两个的单品都买
了,还买了合集装,结果艾灵王的单品没买到。刚
巧那几天开开总是捣蛋,认错很积极,但是屡教不
改,妈妈就说圣诞老爷爷把艾灵王送给听话的小朋
友了,不给开开了!”结果,平安夜当晚拆开时,
发现里面刚巧有一个艾灵王,就给装袜子里了。第
二天一早,开开看到袜子里的礼物后,第一句话就
是:“看,我不听话,圣诞老爷爷也给我礼物的吧
!”然后心心接了句:“我看到妈妈塞礼物进去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论语?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同时要坚定志节;恳切
发问,同时要就近省思,人生的正途就可以找到。

学习之后,人就会比较文雅,措辞就不限于今
天、昨天的事,生命就有了一种悠远的情调。这也
就是学习的意义。
情感笃实。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一种生命的深情,更是一种人生的私情。这种
私情的基础是我们自己,深知身在情长在,只要这
个肉身存在,烦恼、情感纠缠就没有终结。于是,
当孩子们与我们哭闹的时候,有或者当我们抱怨孩
子的时候,我们提醒自己这是“生命里面的两难”
,一种生活的状态。然后,从“你的心情我可以理
解”开始,敞开心扉,诉说生命的本来状态,打开
心结,我们自己被自己感动,接着“说出”生命情
怀里最深的部分。其实,吵闹、抱怨都是彼此生命
的热情,而不是悲哀。沟通近思。
《锦瑟》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
鹃”,都是生命最美好的部分。当然,我们每个人
都会经历生命的彷徨,都会有一种非理性的状态。
不过,这恰恰是一种生命的热情、生命的燃烧,是
生命的无怨无悔和永续不断的状态。与孩子们沟通
需要的不仅是耐心,还有真心和细心。不要低估孩
子们的理解能力,他们能了解的比我们想象的多得
多。与孩子们近思的沟通方式,就是回来完成我们
自己的私情,发现我们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
状态,到底有什么价值,到底有什么意义。
教育的技术性问题探索与尝试
由于身高限制,迪士尼“翱翔飞跃地平线”项
目开开不能参与,心心体验了一把,排队的时候他
还很得意。全程心心紧张的手心出汗,不停的说:
“下次不要坐这个了!”晚上,妈妈问心心:“飞
跃地平线好玩吗,下次还坐吗?”心心说:“不要
了,那个实在太可怕了,吓得我脚脚都不敢放下来
!”确实,全程他的脚都是缩在凳子上的。子曰: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
——《论语?阳货》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对什么事情都不花心
思,这样好像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不是还有下棋
的游戏吗?去玩玩,也比这样无聊要好一些。”
人活着一定要让自己觉得有事情要做,每天起
来有个目标,这才是重要的。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每天
早晨起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却不知道自己活着是
为了什么,这是很可怜、也很可怕的。活着,还有
事情做,那活得才有价值——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坚
持读书、坚持写作、持续出书的初衷:文学的作用
就是赋予生命、生活以意义。
于是,以教育之名,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
试:打开一扇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要说孩子们没见过的
东西很多,就连我们大人没见过、没听过的事情也
数不胜数。所以,传授他们所谓的知识,还不如教
会他们开启世界的一些生命经验。语言是一种工具
,运动或艺术又是一种工具。经过调研和家庭集体
讨论,针对我们家的具体情况(老人们的情况、孩
子们的情况,以及我们夫妻的具体情况,等情况综
合考量),我们准备送孩子们到专业机构进行英语
口语练习和运动技能开发。
自己往外看。
生命永续不断,时间永不止息,世界无穷无尽
。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筑非常重要
,但是除了他们自己,我们都是外因。所以,得启
发孩子们自己“往外看”,发现生命的意义,感受
生活的美好,融入世界的精彩。我们的做法是:每
月进行一次“家庭日”活动,这一天老人、小孩、
夫妻全家一个也不少地集体外出感知世界,或是主
题乐园(公园、科技馆、博物馆等),或是近郊旅
行度假和体验。每周2-4次的“欢乐颂”活动,就是
带着孩子到儿童游乐场、绿地公园、社交场所等公
共场合感受社会。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共享乐”时
间,与孩子们玩各种游戏、阅读各种书籍和观看影
视等,让孩子们获取生活经验。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
“开心时刻”,让孩子们自己玩,让他们学会独处
,乃至体验生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说,
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
不也觉得高兴吗?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初为人子
,在道德家庭这条路上,我们共勉前行吧!
2017年12月
内容推荐
怎样做好父母,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和难题。为了扮演好这个“父母”的社会和伦理角色,作者尝试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名家经典的养分,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养价值观放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去传承,并从中不断地获取启发和警省。
《童心光明(智慧家长的教养经)》作者强调身为父母,首先自己应该有修养,然后再去教养孩子去胜任自己想做的事。作者在书中引经据典,阐述家庭观、婚姻观、养育观,以丰富的案例,展示怎样在生活中教会孩子爱与思考。
王建成和他的家庭荣获上海市“十=三五”智慧家长特别奖,因此,作者以此书自勉,并与读者共同分享,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知行合一、以致良知,共同成为“合格的父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心光明(智慧家长的教养经)/开心家庭阅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建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78883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76
CIP核字 2018137727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9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