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历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平面、泡沫、冰冷、脆弱,而是具有质感、诗性、温度、活力,郭文斌著的《农历》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它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气质和教养是如何形成的;它让我们懂得,最大的经济就是用生命本身给生命取暖。

诗一般优美宁静的风俗史、心灵史,是中国人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时间史、成长史,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小说节日史。

内容推荐

奢望着能够写这么一本书:它既是天下父母推荐给孩子读的书,也是天下孩子推荐给父母读的书;它既能给大地增益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进入眼帘它是花朵,进入心灵它是根。作者不敢说《农历》就是这样一本书,但是作者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了。

“农历”是另一个大自然,在这个大自然里,有天然的岁月、天然的哲学、天然的美学、天然的文学、天然的教育、天然的传承、天然的祝福。

这个“天然”,也许就是“天意”。而“天意”,在作者看来,就是“如意”,“吉祥如意”就是从此而来。

郭文斌著的《农历》,它首先是一个祝福,对岁月的,对大地的,对恩人的,对读者的。

目录

代序 想写一本吉祥之书

元宵

干节

龙节

清明

小满

端午

七巧

中元

中秋

重阳

寒节

冬至

腊八

大年

上九

附录 望

试读章节

元宵

六月在外边玩回来时,娘正端了爹的红泥小火炉往厨房里走。六月问,娘你把火炉端到厨房里干啥?娘说,打个寒气。六月跟到厨房,五月在洗蒸笼。看见六月从门里进来,五月说,咋不在别人家点完灯盏再回来?六月说,你管不着。五月停下手中的活,回头看着六月说,你说啥?六月说,我又不是你女婿,管得宽。五月就做了一个扑的姿势,六月一闪躲到娘的身后。娘说,别闹,快帮你姐洗笼。五月说,才不让他帮呢。六月说,谁爱帮啊,除非八抬大轿来抬。娘扑哧一声笑了,好大的架子啊,说着从灶膛夹了几块木炭到火炉,端到面案下。六月才看见深红色的杏木面案上卧着一大团荞面,胖娃娃一样,要多暄有多暄。他就有一个懊悔从心里升起:天天盼着正月十五到来,不想真来了时,却让自己玩忘了。

给娘帮个忙行不行?六月说,当然行。那就去上房里给我们拿木凳。六月应声而去,不到一个哈欠的工夫,把三条木凳都扛来了。娘把木凳放在面案前,和五月围炉坐了。六月说,我也要捏。娘说,欢迎啊。五月说,先把爪子洗净再说。六月就飞出去到上房里拿了一个脸盆来,从水缸舀了水洗手,然后擦都没顾上擦就凑到面案前。只见那个大胖娃娃已经变成了几排小面仔,队伍一样整装待发。一个小面仔正跟着娘的双手在面案上刷刷刷地欢腾,一下,又一下,一个小茶碗一般的灯坯就脱胎了。这让六月暗暗叫绝,让人觉得娘的手已不再是手,而是一个神奇的灯模。五月学着娘的样子捏,已经有些捏家的味道了,但和娘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是面跟在手上,而是手跟在面上;声音也是瓷瓷的,就像一个还没有熟好的杏子,有点涩,而娘的已经熟透了。六月想,这个“透”,也许就是娘和姐的区别。

看着娘和五月捏了几个之后,六月也拿了一小团面学着捏,当一团面在他的手中渐渐变成一个灯坯时,六月体会到了一种创造的美好。六月突然想,为啥单单要在今天才捏灯盏呢?如果天天捏该多好啊!正要问娘时,娘却让他算算一共需要捏多少。六月就停下手中的活,把眼珠子当算盘珠子,骨碌碌地一转,又一转,说,三十。娘说,那就三十六。六月问娘,为啥三十六?娘说,到时你就知道了。六月说,你就现在说嘛,把人牙都等长了。娘说,你猜呢?六月说,莫不是给五月女婿的?五月一下子羞红了脸,说,娘你管管你家儿子。娘开心地笑着说,那你得先给你姐找一个啊。娘!五月有点生气了。六月说,你不是已经给地地答应了嘛——哎哟——六月的腿梁上挨了一脚。六月龇了一下牙,做出甘愿承受的样子说,得罪了本大人,到时不下马,看你咋办?娘笑着说,那还真不好办,所以五月你要早早地巴结着点六月。娘!五月的两个脸蛋红得要破。娘装作没听见,接着说,德成姐出嫁时,德成不知哪一根筋抽了,还真骑在马上不下来,大小总管轮流下话,他就是不下马,可把新女婿整了个够。六月听着,脸上就浮上一层水彩,那是一个娘家兄弟的威风。偷偷地瞥五月,五月虽然面子上生着气,但目光已经全是巴结了。谁想五月突然换了轻松的口气说,假如我不嫁人呢?六月心里一惊,那倒真没地方治她了。就在这时,另一个喜悦却浮上心头,不嫁人当然好啊,这不是本大人一直盼望的吗?

不一会儿,面案上就蹲满了憨憨的主灯坯。主灯每个人的都一样,六月感兴趣的是副灯,因为副灯是生肖,生肖多有趣。在六月早就开始了的倒计数声中,第三十六个主灯在五月的手里完成了。

接着捏副灯。六月属蛇,娘就捏一个蛇;五月属兔,姐就捏一个兔;爹属虎,娘就捏一个虎;娘属鸡,姐就捏一个鸡;过世的爷爷属牛,娘就捏一个牛;奶奶属羊,姐就捏一个羊。娘给六月捏完蛇,六月让娘给他再捏一个。娘说,不行的,一个人只能两盏灯。六月问,为啥只能两盏灯?娘说,你奶奶说每个人一辈子一直有两盏灯跟着,一盏人人都一样,一盏不一样,所以要捏两盏灯。六月愣了一下,说,我咋看不见?娘说,所以才点明心灯。六月问,啥叫明心灯?娘说,咱们捏的就是明心灯。六月说,明心灯一点就能看见那两盏灯了?娘说,对,只要你心诚。六月就抬头看窗外,催促太阳动作快一点,早点回家歇着去。

捏奶奶的灯时,娘问六月,知道人是咋来的吗?六月说,当然是娘生的。娘说,是娘生的没错,我是说最早的呢?六月说,最早的也是娘生的啊。娘说,既然是最早,哪里来的娘呢?六月就停下手中的活,不解地看着娘。五月说,我知道了,娘是说生最早的那个娘的娘是咋来的。娘欣赏地看了一眼五月,说,对,你奶奶说最早的那个人既不是娘生的,也不是爹养的,而是老天爷捏的,就像我们这样捏灯盏一样,然后噗地吹了一口气,那个小人儿就像雪花一样飘到人间来。常言说,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么来的。你看人一刻也不能不喘气儿,对不对?六月说,如果不喘气呢?五月就咯咯咯地笑,这还要问,不喘气不就死了。六月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问题,有点担心起来,假如某一天这气跑掉呢,就像娘正蒸馒头,蒸得气腾腾的,他忍不住把锅盖一揭;就像他正睡觉,睡得热腾腾的,姐突然把被子一揭。

一想到睡觉,六月更加紧张起来,这人睡着之后怎么能保证那气不跑掉呢?娘说,这你不用担心,假如你是一个好人,一个对世道有用的人,老天爷就不会收去那口气,假如你是一个坏人,一个对世道无用的人,老天爷就让阎罗王派黑白无常来收气了。六月说,是不是“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家庆有余”?娘说,这个娘不懂,你去问你爹。(P1-3)

序言

代序 想写一本吉祥之书

编辑老师约我就《农历》写个创作谈,不敢推辞,但对于拙著本身,心想还是留待读者评判,在此仅就农历的贵重,谈些浅见。

“农历”是中华民族的底气

我把《农历》的写作视为一次行孝。因为在我看来,“农历”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底气、基因、暖床。昔日,列强可以摧毁中华大地上所有的建筑,但无法摧毁农历;时间可以让岩石风化,但无法风化农历。“农历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凝聚力所在,也是魅力所在。

和先祖相比,现代人的“营养”很不平衡,“体质”很寒,动不动就“感冒”,就“生病”,究其原因,就是接不上“天气”和“地气”了,久而久之,“元气”大伤。而一个人要想恢复元气,就得首先接上天气地气。“农历”正是向人间运送天气和地气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接上天气和地气的。

我不反对外来文化,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华文明本有的一些文化精华被湮没,被轻视,主体营养在沉睡。正如我不反对西方节日,但我也不赞成忽视自己的节日。国家近年来倡导“过好我们的节日”,倡导“经典诵读”,真是英明至极。想想看,一个人把自家的地荒着,却去种别人家的地,这个人是不是有问题?

民间传统比经典传统更牢靠

依陋见,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经典传统,一部分是民间传统。经典传统固然重要,但民间传统更重要。因为经典只有化在民间,成为气候,成为地力,才能成为营养,也才能保有生命力,否则就只是一些华美的句段,也不牢靠。民间是大地,是土壤,经典是大地上的植物。只要大地在,就会有根在,只要有根在,就会春来草自青。

经典传统是可以断裂的,但是民间传统不会断裂。焚书坑儒时代,经典传统断裂了,但是民间传统没有断裂;“文革”十年,经典传统断裂了,但是民间传统没有断裂。民间传统就像水,再锋利的刀,也是无法斩断河流的。如果说“农历”是一个民族的命脉,那么“农历精神”就是一个人的血脉。一个民族,如果有强大的民间传统,就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如果有强大的“农历精神”,就会随处结祥云。

从这个意义上说,“农历”才是真正的中国符号。

“农历精神”比“农历”更重要

诚然,我们可能无法回到“农历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找回“农历精神”。只要每一个人心中还有“农历”,还有“农历精神”,那么这个人就拥有了健康之根、快乐之本、幸福之源。国家和民族也同样。因为“农历”本质上是生命力的“统觉”,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个“合”,在我看来它就是“顺”,而“顺”,就是“利”,所谓“顺利”。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去“顺”,于是天灾人祸成了每天新闻的主角,依我浅见,天灾是因为大地失去了“农历”,人祸是因为人心失去了“农历精神”.

近年来,在走进“农历”的过程中,我渐渐低下了自己一度十分骄傲的头,弯下了自己一度十分自负的腰,“农历”如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狭隘、自私,包括自恋。在《农历》之《中元》一节中,我把《目连救母》一出戏全部搬了进来,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心量,也看到了古代文化人的心量。在我看来,它事实上是东方“救文化”的寓言,目连所救的,不单单是自己的母亲,更是大地母亲、自然母亲、斯文母亲、仁爱母亲。而《目连救母》作为一出戏,世世传唱,代代完善,却没有作者署名,这样的“作家”,该是多么让人崇敬。因此,对我来说,《农历》的写作还是一次深深的忏悔。

“祝福”比“批判”更有效

“农历”是另一个大自然,在这个大自然里,有天然的世界,天然的岁月,天然的大地,天然的哲学,天然的美学,天然的文学,天然的教育,天然的传承,天然的祝福。这个“天然”,也许就是“天意”。而“天意”,在我看来,就是“如意”,“吉祥如意”就是从此而来。

而作为一本书的《农历》,它首先是一个祝福,对岁月的,对大地的,对恩人的,对读者的。同时,我还在想,小说是要为现实负责,但更应为心灵服务,就像“点灯时分”,把灯点亮才是关键,至于用哪个厂家出产的火柴,并不是十分需要考究的。

“农历”的品质是无私,是奉献,是感恩,是敬畏,是养成,是化育。一个真正在“农历”中自然长大的孩子,他的品行已经成就。反过来,做父母的要想让孩子养成孝、敬、惜、感恩、敬畏、爱的品质,就要懂得“农历”,学会“农历”,应用“农历”。“农历”是一个大课堂,它是一种不教之教。就像一个人,当他一旦踏上有轨列车,就再也不需要惦记走错路,列车自会把它送到目的地,因为它是“有轨列车”。“农历”就是这个“轨”,它既是一条人格之轨,也是一条祝福之轨,更是一条幸福之轨。它的左轨是吉祥,右轨是如意。

看完《农历》,读者就会知道,其中的十五个节日,每个都有一个主题,它是古人为我们开发的十五种生命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也是古人为后人精心设计的十五种“化育”课,古人早就知道,“化育”比“灌输”更有用,“养成”比“治疗”更关键。

因此,关于《农历》,我说过这样一段话——

奢望着能够写这么一本书:它既是天下父母推荐给孩子读的书,也是天下孩子推荐给父母读的书;它既能给大地增益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进入眼帘它是花朵,进入心灵它是根。我不敢说《农历》就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文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89159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614364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5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