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精)/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 |
内容 |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生于1946年,耶拿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现居柏林。曾执教于班贝克大学(1988—1993)、马格德堡大学(1993—1998)、耶拿大学(1998—2012),并曾在纽伦堡大学(1987)、柏林自由大学(1987—1988)、柏林洪堡大学(1992—1993)、斯坦福大学(1994—1995、2000—2001)、埃默里大学(1998)任访问教授。曾获1992年度马克思普朗克研究奖、2016年度靠前美学奖。韦尔施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识论和本体论、人类学理论、进化理论、美学和艺术理论、文化哲学以及当代哲学;喜爱的哲学家有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黑格尔。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审美世界经验 第二篇 为何反对人类学美学 第三篇 “美是自由的感性显现”——作为现代思想方式之挑战的席勒美学 第四篇 艺术与现实——分裂还是融合 第五篇 演化论美学观 第六篇 创造性与偶然性——为何意外让人进步 第七篇 历史上的跨文化特性——以艺术中的作品为例 第八篇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音乐美学概述 第九篇 以感官愉悦和参与替代审美观照或感官认识——生活美学作为美学的第三种类型 图版 导语 沃尔夫冈·韦尔施受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朱立元教授的邀请,前来复旦大学进行八次讲座,《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精)》内容包含了这八次讲座的讲稿,以及一篇生活美学会议的发言稿。本书旨在重新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并尝试对传统的艺术本质论进行超越和突破。 内容推荐 《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精)》内容主要是德国著名美学专家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教授应复旦大学中文系之邀,在复旦大学开设的八次课程的讲稿集。课程主要关注当代美学理论如何与现实的艺术经验和审美经验相结合,旨在重新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并尝试对传统的艺术本质论进行超越和突破,涉及的主题包括德国古典美学、人类学美学、美学的演化论维度、音乐美学、艺术创作以及跨文化美学研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学与对世界的当代思考(精)/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 |
译者 | 译者:熊腾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621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4 |
CIP核字 | 2018115991 |
中图分类号 | B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54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由沃尔夫冈·韦尔施授权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