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
内容
亮点展示

作者简介

督导级心理治疗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心理分析师。毕业于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院(ISAP)、美国加州整合学院(CIIS)。1989年创立旭立文教基金会与旭立咨商中心,曾任教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咨询研究所,实务与学术专长为梦与象征、荣格分析、表达性艺术治疗、婚姻与家族治疗等。

精彩书摘

01:童话中的公主,也不是都能顺利嫁给王子

即使是童话故事,也并非从头到尾都是幸福的,童话中的公主也要历经磨难,才能嫁给王子——只不过结局都是好的:恶人受到了惩罚,公主嫁给了王子。

以下这个小故事中的牧鹅姑娘从公主成为皇后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的困难,落难公主失去了母亲的保护,沦落为牧鹅女仆。且让我们通过这个故事,看女性如何摆脱与母亲共生与依赖的关系。

《牧鹅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皇后和美丽的公主,而国王已经过世很多年。

公主适婚的年龄到了,老皇后准备了一切她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东西,金银珠宝、金盘子、银盘子、金碗、银碗、一匹会说话的马,还有一位侍女。在出发的时,皇后舍不得女儿,于是她在白色的手帕上滴了三滴血。她把手帕交给女儿说:“这是我给你的护身符,在路上你会很安全的。”

女儿很悲伤地和母亲道别,与侍女一起上路。

路上,公主渴了,她让侍女用金碗去河边打水喝。侍女拒绝,公主只好自己用手捧水来喝,然后继续上路。这样每次她自己下马捧水喝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好可怜啊。”她怀里手帕上的三滴血就会说:“如果你妈妈知道你这样子,她一定心都碎了。”

公主越来越沮丧,但她无意中丢了手帕,侍女发现了,知道机会到了。于是她对公主说:“现在我们来交换,现在换我说了算!”侍女要公主对天发誓,这件事情不能跟任何活着的人说,否则她现在就要杀死公主。公主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侍女。

终于,她们来到了皇宫大院,王子看到了公主,马上冲过去欢迎穿着美丽衣服的侍女,把她们带到了皇宫,假公主住进皇宫内院,真正的公主被送到后面的院子里去,因为她被当成用人

老国王看见真公主,觉得她不像是一个侍女。就跑进内室去问新娘:“与你一同来的,站在下面院子里的姑娘是什么人?”假公主不愿回答,只对老国王说:“找点活给我的侍女做!”老国王想了想,让她和牧鹅的小男孩一起去牧鹅。

过了两天,假公主让王子把公主的马杀了。公主很伤心,因为那是一匹神马,她只能去拜托屠夫让他把马头挂在了城门上。这样每天去牧鹅经过城门的时候,马头就会说:“哎呀,年轻的皇后啊,要是你母亲知道了,她的心会痛苦、会悲哀、会心碎。”

鹅在旁边吃草,公主会把绑住头发的头巾解开来梳头,她波浪一般卷曲的头发就泻下来,她的头发都是纯银的。小男孩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头发,便跑上前去想拔几根下来,但公主会叫风吹走男孩的帽子。 小男孩每天都碰不到公主漂亮的头发。于是,小男孩跑去跟老国王说公主戏弄他。老国王要他第二天还是和往常一样和她一起去放鹅。当早晨来临时,国王躲在黑暗的城门后面,一切的一切,老国王都看在了眼里。

到了晚上,牧鹅的小姑娘回来了,国王把她叫到一边,问她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她满脸是泪地说,我不能说,不然我会死。国王说:“那好吧,你去把一切跟大桶讲吧。”公主钻进桶里头,把所有的一切都说出来,所有她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侍女抢走了,现在她只是孤独悲伤的小女孩。

老国王听到这一切,命人给她换上王室礼服,梳妆打扮之后,老国王惊奇地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此时的她真是太美了他传令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邀请所有王公大臣。王子坐在上面,一边是假公主,一边是真公主。没有人认识真公主,连侍女也认不出来,因为公主是如此光艳照人。

当所有的宾客都到了,老国王向大家把公主的遭遇说了一遍。然后老国王问假公主,问她认为应该怎样处罚故事中的那位侍女?假公主说道:“这个女人太坏了,应该把她装进一个木桶里,用两匹白马拉着跑,一直到她在痛苦中死去!”老国王说:“你已经替你自己决定了处罚的方法。”然后,就命令人把侍女装进木桶里,用这样的方法处罚。最后,年轻的国王和他真正的公主结婚了,他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共同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02:皇后,一个过度保护女儿的问题妈妈

故事最初的情景,只有老皇后和小公主,没有爸爸,没有国王。女性的能量过于主导,是由母亲过于完美的照顾显现出来,这个母亲极爱她的女儿,准备最多最好的嫁妆、护身符、会说话的马、侍女。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能帮女儿想的都想到了,能帮女儿做的都做了,这样的妈妈无疑是个问题。

故事的初始是如此完美的母女关系,故事的动力来自女儿要出嫁。婚姻代表着真我的召唤,生命渴求整全的体现。公主要嫁到离家遥远的地方,生命召唤她,她必须要启程,踏上从公主变成皇后的旅途;“成为皇后”这个目标是整个故事的推动力。

女儿若不出嫁一直待在家里,她内在的空洞与孱弱或许可以被遮掩起来,而母亲的保护与控制则不会面临挑战。在妈妈羽翼之下的女儿,可以延迟面对成长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一般称为好命有福气的人,一辈子可以被母亲的爱哄着抱着。有些幸运的女孩,从出生开始一路被放在父母手掌心中宠着,如果女孩长得很美丽,遇到一个高富帅的男人,他也把公主般的女孩捧回城堡一样的家里供着,女孩就可以永远不用成长,永远做家里的小公主。而这是众多女孩童话般的幻想,可是在童话故事《牧鹅姑娘》里,却告诉我们另一个真实:公主必须长大。

公主成长的目标是去结婚,要离家经过一个旅程,成为王子的妻子和新的皇后,这意味着成为真正的女人,这个女人必须有能和另外一个男人发展出婚姻关系所需要的成熟。婚姻代表着一种成熟的个人状态,能够给予承诺,以及与另一个个体发展合作与创造的关系。童话故事里的结婚象征着阴阳的合体,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女性生命里有了召唤,未必是以婚姻为目标,而是需要踏上发展真实自我的旅程,去发展出自己阳性的内在质地,变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03:公主的原型,是那个面对充满可能性的未来的你我

在童话故事中,公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意味着永远的公主、少女,这种女性通常很天真、很可爱、很美丽,但同时也很肤浅、很空洞、很依赖、很脆弱,她不需要深度的思考,碰到困难的时候就只能可怜兮兮地要求帮忙。

所以,有些女性主义意识强大的人,在上一个世纪曾大力抨击迪斯尼的童话电影,害怕年轻女性被“公主”意象迷惑,担心女儿们被白雪公主的意象污染,长大后只等着白马王子到来的一天,也就是精神上一直留在永恒少女的位置上,不肯发展。母亲们的担忧其实是无解的,因为公主作为女性潜能的一种原型,充满了对未来可能性的想象,实在是一个让女性们不管什么年纪,仍能有梦想的一种心理动能,因为她代表着一个对未来的盼望。

女孩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总是会升起一个渴望独立自主的动能,通常是以恋爱或婚姻作为改变的动力。在现代的社会里,爱情与结婚当然不是女性唯一长大成人的方法,很多的理由都让女儿决定离家,求学、工作、生涯发展,等等。只是女性是否意识到离家的原因里隐藏着内在的讯息,不只是说得出来的理由,还有内心的渴望。每个人受到心灵的召唤,时间未必相同,有的人十八岁离家,也有人六十岁才兴起离家的渴望。

在《牧鹅姑娘》这个纯然女性的、阴性的王国,在妈妈安全的保护底下,有一个阳性的婚约邀请出现了,女性内心那个阳性的、渴望独立自主的自我,能够被允许发展了。婚配象征着自我完整的想象,这样一个对自己全面发展的梦想,从无明当中升起,引导这个女性开始走向未知。

04:当公主不再用金碗去喝水

丰厚的嫁妆,代表着母亲的爱的延续,以心理意义来说,象征着女儿心里存在着的母亲情结。若是娶个公主回家,那会是件很惨烈的事,因为她的妈妈就一起被带回来了,她无法脱离希望被照顾的期待,会让她没有办法进入到平等的二人关系中,也无法承担起妻子的责任。所以,嫁妆在这里象征着母亲的爱,也是母亲情节对女儿心灵的控制。

在旅程上,公主不断地需要饮水。饮水,象征着这个女孩离开了妈妈、离开了滋养的地方,就变得很干枯。她想要重新得到大地之母的滋润,然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再能够如从前般轻易得到,她必须倚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水,找到滋润的来源。

故事中的侍女是个坏心眼的角色,是公主苦难的起点,但若不是坏心侍女的出现,公主就不需历经波折。于是,母亲的金碗在旅途的初始就须要被去除,侍女拒绝用这个金碗替公主盛水,公主只好自己爬下马来,用双手屈成一个碗,让自己有水喝。在这个时刻,公主尚未拥有属于自己的容器。有一天,当她成为皇后的时候,当女性成为母亲、蕴含母性能量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生命的金碗。

05:羡慕与嫉妒

探讨真假公主这个母题,让我们触碰到关于“嫉妒”的阴性议题。当我们谈论“嫉妒”时,总是想到女性满腹心机的样子,中文里“嫉妒”两字的部首都是女,清楚的表明中国人的祖先看到它的阴性心理动能属性。

那个“我也想要”的动能,是我们个人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面对的。我们通常很难承认自己是嫉妒的,大部分肯承认这种心情的人,是把它当成爱情中的一种状态,“我很容易吃醋哦,你要小心。”很少有人会认真的说:“我是很嫉妒的人,在我身边你要小心!”嫉妒绝大多数的时候是藏身在人格的阴影处,即使你很嫉妒,你也不认识它,甚至别人指出来,你也会抗拒认识它,因为嫉妒是个黑暗的情感,难以跨越道德的监控,使得大部分的人无法在生活的层面上认识这个自己。

侍女想要把公主挤开、取代、杀害正是这个故事里面所要展现的女性成长议题,这不是每个女性都会遭遇的,但却是许多女性必须面对的问题:有关于自己无法克制地对于他人,产生巨大的羡慕与嫉妒。许多童话故事里都讲述了关于嫉妒的议题,最有代表性的当然就是《白雪公主》中持有魔镜的皇后,她代表了所有女性对年龄、容貌的渴望与焦虑所产生的嫉妒。童话故事里毫不回避的描述这样的人物和事件,帮助我们认识它,让我们可以有言语和意象去描述和靠近它,让嫉妒成为一道容易下咽的苦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难以如此轻巧的描述我们的嫉妒,“为什么是他,不是我!”生活中光面对他人这样嫉妒的酸楚,就令人难以招架了,更何况要直视这样嫉妒的自己。

06:把门关起来

故事来到尾声,假公主被丢进一个里面钉满了尖钉子的木桶,由两匹白马拉着在大街上奔跑直到她在痛苦中死去。最后这个可怕的处罚,怎么会这么残忍呢?为什么不能原谅她呢?

在这个最后的处罚里可以看出来,这个假公主,也就是侍女,和前面的母亲有关,因为她被放进桶子里。桶子是容器,非常带有母性的意象。侍女本来就是黑暗的阴影,她又重新被放到桶子里,被放进黑暗里。公主已经把阴影变成了她所能意识并接纳的部分,完整了自己,完成了她的旅程。女性心灵经过了辛苦的历程,认识了嫉妒的黑暗面,而侍女就能够回到意识的底层,回到那个黑暗的世界去。这响应了为什么童话故事后面的处罚,总是如此惨无人道,因为它们必须回到那个黑暗的世界,然后再把门关起来。

——————

追寻生命完整的动力,经常始于一种特定的匮乏或困境,亦即生命自性化的历程,常是被一个需要解决的苦痛催逼出来的,而那个生命议题最终会推动她走上发展之路。这个故事中的公主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女性心灵,因为过分依恋正向的母亲,使得分离和独立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要发展出独立而完整的自己并与完美的母亲分离,这样的女性必须经过怎样的痛苦、失落,才能走到最后的完满?

目录

第一章 荣格心理学的童话分析

每当我们讲起童话故事,仿佛就走进了精灵居住的世界,走进一个意识之外、潜藏着无数可能的领域。

第二章 真假公主:牧鹅姑娘

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能帮女儿想的都想到了,能帮女儿做的都做了,这样的妈妈无疑是个问题。

第三章 逃出高塔:莴苣姑娘

现代人的物质性成瘾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妻子渴望莴苣一样,越不应该,就越渴望、越沉迷,只好偷一点过来、再偷一点过来。

第四章 打开禁忌的房间:费切尔鸟

女性之所以忧郁,常常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攻击,特别是阿尼姆斯对自己的攻击,以一种否定自己能力的形式出现,贬抑自我的成就。

第五章 荆棘开出玫瑰花:睡美人

常听人说起严苛的婆婆与委屈的媳妇,这些婆婆明明也曾经是人家的媳妇,为什么当了婆婆之后却不能将心比心?

第六章 走进黑森林:美丽的瓦希丽萨

英雄之旅是个人为寻找真实自我、完成自我的过程,而迈出英雄之旅的第一步,则是承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儿,无父无母。

第七章 熊王子来敲门:白雪与红玫瑰

一位走出外表的甜美、开始往内在探索,找回真实力量的女性,周围的人一定不舒服,因为小矮人跑出来了,开始计较,开始要求,开始抱怨,开始否定。

第八章 爬出玻璃山:老头伦克朗

不小心滑一跤,整个世界都翻转了,原本往上走的,变成摔进黑洞里,瞬间风云变色,感到孤独无助、无处可去,这就是我们遇到意外疾病、重大损失、突发伤害或者中年危机的感受。

内容简介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挑选了七个大家熟悉的童话,都是女性为主角的故事,触及的正是七种不同的女性心灵成长方向,七幅寻宝图。熟悉的故事在每一个人心里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但如果我们可以将这样古老、烂熟于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让我们对自身所处的世界有不同的感悟,那我们对自身的困难也将有更宽广的视野。

本书由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分析师吕旭亚执笔,通过象征语言与心理语言的转换,带领读者跨越意识的边界,走进内心的森林,迎向挑战与改变。这趟旅程不仅使我们与古老象征产生联结,开启我们内在的丰富性,更重新思索和探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现象与意义,为现代读者的成长与发展找到完整与圆满的可能。

精彩书评

敏睿而感性的童话分析不只是心灵如实的显微镜,也呈现了人性惯常使用的各种透镜与滤镜,加在真实之上可以如何幻化,要取下又是多么地需要勇气。

──邓惠文(荣格分析师、精神科医师)

童话好像也总是在转圈圈。开场淤积但结尾畅快,森林幽黯但尽头有光,后妈手边总有源源不绝的毒苹果但永远功亏一篑,然而旭亚都愿意带路了,又拥有把人人熟悉的故事讲成面目全非的天分,我还是被好奇引动,一次又一次跟着童话主角出发与返回。

──陈文玲(国立政治大学广告学系教授、X书院@创意实验室总导师)

童话对所属的大众文化与社会思想有某种补偿作用。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

童话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对于任何问题,都一定准备好了某个令人信服的答案等着你。

——河合隼雄(日本心理学家)

编辑推荐

★【在有趣的童话解读中,轻松理解荣格学派的成长心理学,重新认识成人世界,蜕变得睿智独立,不惧挫折与挑战】

▲童话的象征语言历久弥新

大灰狼不只在童话森林,也藏在当今的钢铁森林中。

过分乖巧无知总会遭殃,但懂太多想太多,会不会老得快?

▲为什么童话故事总有相似情节

童话是原型的展现,挑战总是三次,继母总是坏的,公主总不能顺利地能嫁给白马王子……

就像情爱、嫉妒、成长与受挫每天都在现实世界中发生。

▲对恶人的残酷惩罚总是美好结局的代表

追寻生命完整的动力,经常和匮乏或困境有关。

脱困的历程往往残酷艰辛,必须面对恶势力与恐惧,最终迎来成长与蜕变。

▲白马王子总在历经磨难后才能出现

童话的每个人物,就像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不同角色,每个人都具备了成为巫婆、公主、皇后、王子与小矮人的可能。

与每个角色相遇,其实是与自己内在的某种质地相遇。

★【从荣格心理学角度,写给东方读者的童话分析,也是现代人心灵成长历程的分析】

★【象征语言与心理语言的碰撞与转化,精美插图带你重返7个故事现场】

★【当你终于鼓起勇气穿越内心的阴影与脆弱时,在黑森林的尽头,你将找到专属于你的生命礼物】

内容推荐

本书挑选了七个大家熟悉的童话, 都是女性为主角的故事, 触及的正是七种不同的女性心灵成长方向, 七幅寻宝图。熟悉的故事在每一个人心里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 但如果我们可以将这样古老、烂熟于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含义, 让我们对自身所处的世界有不同的感悟, 那我们对自身的困难也将有更宽广的视野。全书通过象征语言与心理语言的转换, 带领读者跨越意识的边界, 走进内心的森林, 迎向挑战与改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旭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22815
开本
页数 290页
版次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21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