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红(完整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继《平凡的世界》之后的经典力作,梦里水乡,摇曳少年男女情爱之美,出世元红,尽染斑斓时代如花人生。这是一部被淡淡的忧伤情绪笼罩着的、带有自传色彩的怀旧小说,作者文笔缠绵、感情趋势,一个男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斑斓多彩的乡村生活如风俗画卷般徐徐展开……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优秀男人的成长史,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

故事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苏北水乡里下河地区,描写了主人公丁存扣从九岁到三十五岁的人生历程: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情窦初开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直到为爱情而弃教经商的经历。期间,有庆芸、秀平、阿香、爱香、春妮等美丽善良的女子与他相恋,由此演绎出人间男女情爱过程中美好与苦涩并存、快乐与悲怆交替的一幕幕活剧。

小说以美丽、感伤、隐喻、感性的文字向读者展开了辽阔的充满生活真昧的通俗画卷,一大批个性迥异而鲜明的人物群像被描绘得生动、鲜活,呼之欲出。对女性美、性启蒙的正面描写贯穿整个作品始终,但绝不刻意和滥用,坦率得近乎天真,干净而唯美。故事情节如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意外连连,令人目不暇接,心醉情迷而又摧心荡魄。同时,对改革年代的社会写真也蕴涵了可贵的现实批判精神。

《元红》怀旧而不恋旧,感伤而又积极向上,别具一番风韵。她是绿色读物,更是心灵鸡汤。

目录

第一部分 顾庄(上)

第二部分 顾庄(下)

第三部分 吴窑(上)

第四部分 吴窑(下)

第五部分 田垛

第六部分 石桥

第七部分 扬州

第八部分 花垛

第九部分 盐城

后记

试读章节

存扣瘫坐在庄后那棵歪脖子苦楝树下面,对着北大河平静白亮的河水,发呆。小嘴嘟着,脸上枯着两道泪痕。

他生气。生哥哥存根的气。

存根和李庄的月红才认识半个把月,两人就黏糊上了。月红三天两头往这边跑。月红一来,存根就干不好活了。后来两个人干脆钻进堂屋西房间里,说说闲话,逗逗乐子。刚开始倒没感到存扣碍事,月红还爱逗弄这个圆头乖脑的小家伙玩呢。有时给他买上几粒糖果,有时捎些炒蚕豆或葵花籽儿。存扣也挺喜欢这位姐姐的。他喜欢倚在她身边听她说话,看她一边说话一边飞快地打着绒线,时不时用星子一般亮的眼睛瞟他哥一眼,脸上忽然就一片桃红了,好看得像年画上的神仙姐姐呢。月红姐姐身上有股好闻的香气,不是雪花膏的香,也不是香肥皂的香,而是……咳,说不出来,反正挺好闻的,反正九岁的小存扣爱闻。可是过了几天月红却不要存扣赖在她身边玩儿了,她说“大人讲正事儿呢,小孩子不要听”,“豆腐桥那边跳白果的伢子多哩,你不去玩啊”,等等。总之,是支他走的意思。小存扣就有些嫉恨地望望他哥,悻悻地出去遛上一圈再回来。

今天月红姐姐来时给她带来两个麻团,才在街上买的,轻轻咬开一个小洞,里面热气就冒出来了,黏黏糊糊的白糖汁儿直往外流。存扣吃得心满意足,吃完了,还把手指吮吮,有甜味呢。手上有油,可不能浪费,往头上抹抹。这是存扣的习惯动作,吃油条也这样。

“吃过咧,吃饱咧,可以出去玩玩咧。”哥哥一直坐在床边上看他吃,看他把两个麻团全撂下肚。

月红也坐在灯柜儿旁边看他吃,眯眯地笑,脸上有些酡红。

“我不。我要和你们一起玩。”存扣说,一边从灯柜上拿来茶缸,出房门去倒些凉茶来喝。“两个麻团一缸茶,吃得肚里饱嘎嘎”,乡下人上街总喜欢如此打发自己。麻团油腻,吃过了喝些茶,解渴又消化,惬意。

存扣前脚才出房门,存根跟脚就把门关上了。“出去玩半个小时,哥哥要和你月红姐商量大事!”存根在里面粗着嗓子说。像吼。

存扣回过身怔怔地站在房门口,脸都气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想不到哥哥这样对他。有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事要关起门来说!他嘴巴动了动,骂出一句话来:“特务!狗特务!”

骂完后把茶缸往方桌上很响地一蹾,就冲出门去。院子里几只鸡婆见他来势凶猛,张开翅膀两面直奔。

“让你们聊个够!让你们聊个够!,,存扣气咻咻地走到巷子北头荣桂家屋后的猪圈时,从菜园的篱笆上狠劲拔出一根细竹条,在猪圈檐口下一撇一捺地挥舞。草顶上纷披下来的丝瓜藤络被齐刷刷地斩断,乱七搭八落了一地。也有那种叫“嗡子”的黄口黑身的大蜂子不小心被击中,发出“噗”一声响,稀里糊涂肯定来不及疼就死去了。尸体被打出老远,不一会儿就会被哪窝蚂蚁发现,用一天的时间把它挪进洞里。

拿丝瓜藤撒过气,存扣一下子软了下来。他低着头,一步一蹭地往北面大河边走,坐到岸上那棵歪脖子苦楝树下面。这是他常来的地方。当他在受了委屈的时候,心里烦的时候,想妈妈的时候,他就来这儿,坐在这树下,呆呆地望着大河,一望半天。

打存扣五岁死了爸,他妈桂香就经常不归家了。把兄弟俩扔在家里,大带小。桂香在外面做“关亡”的营生。“关亡”就是走阴差,能把人家的祖宗亡人从阴曹地府带上来,借她的口说话。桂香生意做得好,有人说她是天生跑码头的“江湖命”。确实,桂香一年起码有十个月是在外面的。可她却总说自己是个“筛斗命”,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丈夫死后她开始吃纸烟。丑的不吃,像8分的“经济”、1角4的“勇士”从来没得眼向,正常是2角6的“玫瑰”,2角8的“华新”,2角9的“飞马”,最次也起码是2角的“光荣”。还好麻一口儿,半斤大曲打不倒她。又爱摸个牌,嫌小不怕大,却输多赢少。她手敞,除了孝敬庄上干部,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沾她光的也不少,逢年过节带回一大堆稀罕物品和吃食,分分就没有了。所以尽管在外面做偏门营生,在庄上倒是落有好名声。有时候深更半夜桂香也会突然回来,手里端张罩子灯在床上细细地照,眼泪滴在兄弟俩脸上。灯光烘醒了他们,睁开眼,一声“妈”还未喊出口,就被妈捺进嘴里的薄荷糖或云片糕堵住了。妈熄灯躺在哥儿俩中间。哥哥岁数大,身子靠着妈妈睡着不敢动;存扣却不管,双手钩住妈的头,一条腿还搁妈身上,生怕妈飞了似的。可是早上起来妈还是不在了。灯柜上搁着吃食、钱和粮票。妈早走了。妈是顺路来家一趟的,有条黑篷船在东河浜等着她呢。

存扣和哥一起过,就成了哥的影子,走哪都跟着,哥上学也跟,一个人在操场边上玩。捉蜜蜂,找蝉蜕,望学生上体育课,嘿嘿地傻乐。有时上课时,他从哥那教室的后门偷偷爬进去,像条狗坐在哥的课桌下,极专注地摆弄他找来的宝贝。他从不打扰哥,他和哥感情很深。

P001-002

序言

这是一部读了就让人欲罢不能、读了还想再读的好小说。

我之所以将它称之为好小说,而不直接称之为“优秀小说”,是因为在我看来,好小说更能体现小说写作和阅读的个性:作者是有感而发,情不能自已,如竹筒倒豆,如飞瀑垂落,浑然天成,毫不矫饰;读者阅读则感同身受,同喜同悲,同歌同泣,如听一缕小溪,翠鸣山谷,余音袅袅;如饮一杯清茶,明目醒神,回味绵长。好小说有什么标准吗?没有,只要读者喜欢,爱看,耐读。而“优秀小说”似乎是专家们依据某种标准来判定的。有时我真觉得这种所谓标准是十分可疑的,哪来的那些个标准哟。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丁存扣从孩提时代起,上小学、初中、高中、高考、初次高考失利再复读、大学直到走向社会,从乡村走向城市,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情窦初开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直到一个为爱情而下海的商人的经历。期间,有庆芸、秀平、阿香、爱香、春妮等美丽善良的女子与他相恋,她们帮助他体味到了人生的美好和苦涩、快慰与悲怆,抚慰他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小说充满了浓郁的苏北水乡风情,如诗如画,诗是淡雅的,间或有浓烈豪气;画是素描的,间或有泼墨重彩。

《元红》是美丽的。小说的故事是美的,小说的文字是美的,小说的韵味是美的,小说营造的氛围是美的,小说的结构是美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是美的,从美得令人心颤、心碎的秀平,娇小圆润、痴情忘情的阿香,敢爱、率真的爱香,到机智聪灵、为爱终于修成正果的春妮,甚至包括在存扣的情感旅程中仅仅昙花一现的庆芸,存扣的母亲,挚友保连,小学和中学老师等等,都是美的,因为她(他)们真实,鲜活,生动,个性十足,不矫揉造作,不令人生厌。

《元红》是感伤的。浸淫于小说中的那一抹淡淡的乡愁和感伤,让人止不住地想起沈从文的“湘西系列”,想起郁达夫的《迟桂花》,想起孙犁的《荷花淀》,想起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但《元红》又有别于上述大师、名家的作品,它怀旧而不恋旧,感伤而又积极向上,这使它另有一番风韵。

在乡土中国向工业中国转化的过程中,有一大批丁存扣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从乡村走向城市,他们在告别贫穷和愚昧的同时,必然地要付出这样那样的代价,伴之以某种无可奈何但又很不情愿的失落(如纯朴美好的爱情,善良古朴的乡情,等等)。走进城市的他们,煎熬着,挣扎着,奋斗着,适应着。虽然不乏像丁存扣这样的成功者(至少在他周围人看来是成功者),但他们却始终不能真正融入城市、拥有城市。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属于生养他们的那块土地。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们的灵魂不得安宁:我成功了,但我愉悦吗?我为这种成功付出了多少宝贵的东西呀!最痛苦的是,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找也无益,回到现实,还得向前(钱)走。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忧伤而无奈的事吗?

《元红》是隐喻的。元红,通常是指处女在初夜时所流的鲜血。但小说题目的“元红”所表达的含义显然不止于此,它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元红”,在书中是个隐喻。大凡人从母腹中呱呱落地,走过幼年时代,到少男少女初长成,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于人世间的男女情爱从混沌未开到渐渐苏醒,到好奇,憧憬,最后到进入,有个非常天然的曲线。少女第一次春情萌动是带有一定选择性的,是久蓄的情爱理想的一次总爆发,所以尤其认真,尤其慎重,尤其庄严。她会拿自己全部的身心乃至身家性命去争取,去捍卫。即便以后由于人为的意外的原因或不可抗拒的外力作用让这次初恋夭折了,也无怨无悔。就因为这是她的第一次。她付出了身体的元红,或者精神的元红,或者兼而有之。元红是美丽的初始!同样,男子虽然没有“处男血”作为感官上的参照,但实质上也是有“元红”的:身体的,精神的,二者均有。男子对初恋同样全身心投入,同样刻骨铭心,也同样可以忠贞不贰。  好女子是上天赐给男子最珍贵的礼物。能获得一个女子的“元红”是幸运的,是福,是缘。女子的元红如同花朵,可以编织成男人头上的桂冠和颈上的彩环,女子的元红如同甘泉,可以滋润男人浮躁的心灵……小说的主人公存扣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男子。从他尚不谙人事的十四岁起,在他的青春时代,他领受了(梁)庆芸、 (徐)秀平、(张)阿香、(王)爱香、(田)春妮五个好女子的爱情,她们倾其所有、无怨无悔地向存扣奉献上了她们的元红之花(意为精神、情感),芬芳了存扣的人生之路。

在这个越来越功利和浮躁的时代,在爱情和身体都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缅怀元红精神。在很多人身上,这种精神正在渐行渐远……另外,元红或许还可以隐喻成人生的第一次——一种生命的突破。蛋破壳算是元红,芽破土算是元红,河破冰算是元红,蛾破茧也算是元红。一种突破、一种改变、一种飞跃,都是元红。这样,元红就不再是处女红了。它是一个元生生命走向社会的初夜,一种悲壮,一种希望,一种人生的成长。

《元红》是令人震撼的。小说固然没有文学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没有惊世骇俗的情节故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时代的剪影来欣赏。我相信大凡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都会从中感受到强烈的共鸣。不必追究这是否是作者个人的经历写照,关键在于小说所流露的情愫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们熟悉而珍视的,读它,你会感到亲切:你不一定有(也不必要有)主人公那样的经历,但你绝对会有(或多或少)他那样的情感和失落。不管我们如何身处假冒伪劣的环境中,有时甚至自己也难免作假、作恶、作丑,但对真、善、美的追求,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见惯了所谓“愤青”们词不达意的抽风,所谓“先锋”们的矫情,所谓“零度写作”的冷漠和琐碎,所谓“小女人写作”的肤浅、拿无聊当有趣,《元红》的横空出世,令人振奋,令人欣喜,也令人嫉妒:一个初涉文坛的商界中人,居然一出手,就如此不同凡响。

细节描写是这部小说的显著特色。作者以丰厚的生活底蕴,连绵不绝地向读者展示新鲜动人且极其细腻的故事情节。小说不玩弄空洞的技巧,而是实打实,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让读者和小说人物同喜同悲同呼吸。这无疑极大地扩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受众面。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对性爱的描写处理。小说从头至尾关于性的抒写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不刻意,坦率得近乎天真。如天窀中的流云,丝丝缕缕却又不动声色,自然而然,美丽而不做作。绝不泛滥,点到为止,留白给读者想象。作者对性的抒写是干净而唯美的,有一种纯朴之美。

小说中的人物纷繁,性格特点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善良,真诚。人物契合亲爱和谐,符合现代人心灵深处的渴望理解和不设防的人际需求。小说中的存扣、秀平、阿香、爱香、春妮……都可以成为不同层次读者的心理偶像,给他们以美感和向往。

总之,《元红》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但它不是呐喊,而是娓娓细语。它的出现一扫当下国内文坛浮躁、闭门造车、玩弄技巧新概念、肤浅无聊等文风。《元红》被广泛接受和欢迎是自然的,《元红》的走红是必然的。可以预料,《元红》必将在当代中国文学长廊中占据它应有的位置,我们有理由为它的完整版出版而鼓掌。

后记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过一篇叫《我的理想》的命题作文。我煞有介事地写了我的理想是要当一个作家,在师生间轰动了一回。班上的男生绝大部分是想当解放军,当科学家,当拖拉机手;女生爱当医生和教师。老师们说建校二十几年没有一个学生在写这个老题目作文时说想当作家的,我是绝无仅有的头一个,真是意外,真是了不得。

人生充满了变数,很多事情是不会跟着你的设计走的。学校毕业后,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数年后我离开讲台,从农村走向城市,投身商海,一干就是十二年。

转眼间就三十几岁了。人到中年,家庭、事业各方面都比较安定下来,照理说心态也应该变得相对从容平和,但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心浮气躁,不得安宁。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人生最本初的理想就如同初恋,刻在心灵最隐密的地方,是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现在,它就像惊蛰时分的眠虫,在春雷和细雨中苏醒、躁动起来。

要兑现理想,成就作家梦。三十八岁的这年秋天,我撇下生意,坐到了电脑的键盘前面,开始着手写这部小说。

毋庸讳言,长篇处女作几乎无可避免地会搀杂很多的个人经验和私人成分,《元红》也不例外。去年九月《元红》初版后,很多媒体和读者都无一例外地问我与小说男主人公丁存扣是不是同一个人,问小说中的庆芸、秀平、阿香、爱香、春妮是不是我生命中的五个女人,弄得我蛮尴尬,但总是耐心予以解答。我只能这样说,男一号丁存扣在气质上和我几乎一样,其经历的故事确实有的在我身上发生过,但在扑说中作了变形和更加戏剧化处理;有的则完全没有发生过,是根据小说需要采用一些自己看过的或听过的事情创作出来的。丁存扣不能和我本人等同。另外,小说中的五个女子分别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女子的融合创造,没有一一对应的原型。《元红》不是自传;里面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是我所熟悉和热爱的,因而描摹起来比较容易和逼真罢了。

事实上,选择写《元红》是出于我对故乡的热爱和感恩。故乡是人生命中永远的磁场,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总走不出故乡冥冥中的牵引。故乡是根,是有祖坟的地方。用文字把故乡定格在长篇小说中,使她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美丽、抒情和感伤的意象,应该是一个游子对故乡的一种另类报答吧。

创作这部富含个人经验和私人成分的长篇小说也是对本人业已逝去的岁月的浪漫祭奠,满足了对于生活中诸多情结和感慨的集中诉说。创作的过程也是回忆的过程,许多早已淡远和湮没的生命细节又在记忆中浮现出来,让我重新审视和体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等于又活了一遍。这真是一件讨巧的事情。

差不多二十个月时间,我断断续续或紧或慢地在网上写出这部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因此《元红》首先是在网络上为人知晓和“走红’’的。它虽然诞生于网络,但我不认为它是通常意义上的网络作品,我只不过利用了网络这个平台更便捷更有说服力地展示和推介了自己而已。它是一部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充满忧伤和浪漫情绪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后的顺利出版和获得的广泛好评,肯定了我操作的有效和文本的品质。

小说初版时我没有写后记。我以为吃鸡蛋的人关心蛋是否新鲜可口就够了,不必追究是什么样的鸡在怎样的情况下如何生出蛋的问题。但小说面世后情况并不是这样,媒体和读者关心的远远不只是文本。所以,我利用这次出完整版的机会写下这篇东西,算是对亲爱的读者朋友最真切的自我介绍吧。

初版时考虑到文本篇幅过大容易带来定价等方面的压力,以及出于对局部敏感新奇内容可能存在的些许“Jx-t~”,删除了一些文字。但是删节后造成了文本某些部分的逻辑铺垫不足,甚至情节脱节。如果不加以修改并充实,势必影响作品的完整和丰满,削弱作品固有的现实批判精神。这就是初版刚过一年就跟着出完整版的理由。

我们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人把散养的家鸡称为草鸡,把用饲料圈养的肉鸡称为洋鸡。草鸡蛋比洋鸡蛋好吃,因为草鸡生活在自由的原生态的环境中,吃的都是绿色的生猛新鲜的食物。《元红》是游走民间的草根一员在自然状态下的即兴之作,诚实而纯朴,同时不失浪漫和抒情,因而它是一枚“草鸡蛋”。

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几位要感谢的人:中国社科院的方军先生,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的龙杰女士,陈红峰女士,李树青先生,陈飞先生,王洪先先生。他们在选题、编辑和发行宣传诸多方面付出了大量劳动。一部作品的成功问世从来是集体的结晶。

                       顾坚

                      2006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被淡淡的忧伤情绪笼罩着的、带有自传色彩的怀旧小说。作者文笔缠绵、感情真挚,一个男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斑斓多彩的乡村生活如风俗画卷般徐徐展开,给人以诸多情感启迪和美的惑受。作者虽是年轻人,但走的却是经典作家的道路。这是一条呈然光明但却布满陷阱的道路,祝他走好!

——莫言

小说,是写人的。

小说之美,是真实。

中国小说的起源,是讲故事。

中国当代小说的大家之作,多是写农村,写时代的。

我很惊讶在网络上能淘出这样的小说,以讲故事的传统,讲人的性格、人的关系、人的命运、人的历史;讲农村的一个角落,讲时代的一个段落。最重要的是,讲得真实。

这是写给大家看的小说,或许真的会成为大家之作。

——海 岩

《元红》在网上的成功证明了细节的力量,证明这个时代零散片断的、当下的目光对于细节的沉迷。

《元红》还证明老故事总是有效,总是能够支配我们对自我和对世界的想象。在这座“大观园”里,所有的女人都爱着男主人公,她们不爱这位哥哥或弟弟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们不爱自己是不可能的。

《元红》是我们此时精神状态的一个范本,它很“秀”,很浪漫,它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一切之后仍然没有走到精神上的尽头。它确实是这个时代的人写的,它属于这个时代,它见证了我们的艰辛和我们永不停歇的自我抚慰。

——李敬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红(完整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08151
开本 16开
页数 39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52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239
15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