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棣最有谋(跟永乐皇帝学实用谋略)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俊杰编著的《朱棣最有谋(跟永乐皇帝学实用谋略)》分为战火历练、建藩立业、恩威并施、开创与守成、文治武功、开拓疆土等几部分来讲述。朱棣的时代虽已逝去,而其可伸可屈的卓越才能和韬略视角却值得后人仔细研究。通过朱棣的生平、政治举措、军事谋略、家族状况和世人评价等方面,浓墨重彩地勾画出一位传奇历史人物,行文一气呵成,让读者对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重要节点作用的君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同时对个人的成长也有可以借鉴的启示作用。

内容推荐

张俊杰编著的《朱棣最有谋(跟永乐皇帝学实用谋略)》讲述了: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生于乱世,长在皇宫,年轻时封王守边,却在盛年时起兵造反,最终从侄子的手中夺下了皇位。他就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虽然弑君夺位,却开创了一个水乐盛世。

是什么让朱棣一生成就斐然?

通过宫廷政变夺取帝位的人屡见不鲜,而藩王从地方起兵夺得地位的却只有朱棣一人。从八百人起事到坐拥天下,一个没有政治理想、不懂谋划的人是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奇迹的。朱棣以他的韬略和权谋创造了千古功绩,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就让我们跟随《朱棣最有谋(跟永乐皇帝学实用谋略)》,从永乐皇帝朱棣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领略他齐集一身的王霸之学、权谋之变,获得为人、处世、立功的经验与学问,练就自我保护、披荆斩棘的谋略和智慧。

永乐皇帝朱棣,其身上所集聚的智慧和韬略令人称奇,想要在奋斗中左右逢源,在工作中平步青云,在生活上畅通无阻……就跟永乐皇帝学点实用谋略点吧。

目录

序言 屈伸皆权谋,铁手扭乾坤

第一章

 谋心篇——战火淬炼:弱肉强食的铁律融入血液

 1.乱世婴儿,七岁定名——苦难的生活是一种磨砺

 2.皇族出身,见惯争斗——弱肉强食的铁律融入血液

 3.受教之初,习武强志——父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凤阳老家,体民疾苦——从小要做一个有心人

 5.受封燕王,拥兵自重——正式有了政治身份

 6.联姻徐达,册封王妃——成功男人离不开贤内助

 7.赢得器重,北平就藩——准确搔到领导人的痒处

第二章

 谋势篇——建藩北国:在隐忍中赢得天时地利人和

 1.故乡军训,等待时机——在训练中学做合格将军

 2.封邑北平,执掌兵权——好的舞台是成功的开始

 3.道衍相助,帝心萌动——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4.随军出征,大开眼界——甘心扮演好学生的角色

 5.一战成名,崭露头角——战场历练造就军事才华

 6.微服私访,收买人心——多年苦心孤诣建起人脉关系

 7.参与北征,培植势力——拉笼人心需慧眼

 8.朱标早亡,尊序提升——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笛=音

 夕p一旱

 谋权篇——靖难举兵:上天不给就要自己争取

 1.叔侄生隙,互有攻防——一定要抓住对方的弱点

 2.面对削藩,以静制动——关键时刻沉住气

 3.你来我往,剑拔弩张——想赢就不能坐以待毙

 4.朱棣装疯,徐妃乞怜——奸猾是时局的需要

 5.靖难之役,绝地反击——我命由我不由天

 6.讨伐奸臣,师出有名——做事别忘了找个好由头

 7.势如破竹,南京登基——靠着武力夺取天下

 8.荣辱与共,血战到底——得人心者得天下

 9.制造舆论,名正言顺——给夺帝披上合法的外衣

 10.修改实录,篡改历史——欺骗是种不得已的手段

第四章

 谋治篇——集权统治:夺帝凭兵符,集权靠霸术

 1.宫廷宝座,带刺权杖——称帝的第一步是收拾烂摊子

 2.削藩夺权,强化专制——解除来自地方兵权的威胁

 3.迁徙富民,控制豪强——别在经济上产生大波动

 4.重视监察,鼓励相讦——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

 5.特务统治,掌控舆情——制造人人自危的局面

 6.心狠手辣,打杀异己——对拦路虎痛下狠手

 7.残酷刑罚,铁血霸术——靠暴力有效地巩固统治

第五章

 谋人篇——恩威并施:天下之争其实是人才之争

 1.不拘一格,结交豪杰——干大事离不开得力助手

 2.初登大宝,恩威并重——利益做缰绳,暴力做鞭子

 3.摒弃前嫌,量才录用——领导用人要心有大器

 4.靠近权力,远离亲情——忍受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5.能唱黑脸,会唱红脸——有安全感才能有作为

 6.思想操控,权位利诱——选择官吏坚持因材而用

 7.资贤重直,用长避短——把握人才的真正价值

 8.不争为争,天下归心——人心比兵器更管用

第六章

 谋战篇——天子守边:军事斗争是最后的解决办法

 1.权力之争,兵力相见——军事斗争是最后的解决办法·

 2.避敌锋芒,攻其薄弱——懂得利用敌人的弱点

 3.攻心战略,击败宋忠——不战而屈人之兵

 4.反间之计,明抓暗放——让敌方间谍为我所用

 5.成王败寇,问鼎皇位——新帝王需要新秩序

 6.五征漠北,安定一方——获得稳定的大后方

 7.强势亲征,率师在外——“天子守边”奠定大一统

第七章

 谋国篇——开创与守成:为政之道在宽猛适中

 1.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不安于守成的“明二世” 

 2.设置内阁,文官治国——建立一个得力的“助手”机构

 3.为治之道,宽猛适中——在新岗位上提出创见

 4.重视科举,延揽人才——领导者身边要聚集一批智库

 5.迁都北京,缔造伟业——巩固自己的基础地盘

 6.疏通运河,发展经济——找到总揽全局的机关

 7.谋划西南,设立贵州——做开疆扩土的英雄

第八章

 谋誉篇——煌煌文治:建功立业方能无愧于皇位

 1.渴求荣誉,谋求鸿业——惊人之举出声望

 2.《圣学心法》,推崇儒家——专权不能忘了政治理想

 3.郑和出海,耀我中华——开创大航海时代先河

 4.立台阁派,颂功德经——营造歌舞升平的盛世

 5.《永乐大典》,千古绝唱——追求建功传世

 6.勤俭持国,爱民恤民——最大理想是安居乐业

第九章

 谋安篇——开疆拓土: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1.怀柔策略,巩固周边——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大环境

 2.北征蒙古,缓解危机——解决心腹大患是关键

 3.管治东北,招抚为主——为首都设立稳定的边防

 4.鼓励贸易,荣辱与共——借贸易关系搞定少数民族

 5.经营西域,抚绥政策——坚持“以不治治夷狄”

 6.敲定西北,夹击蒙古——办事要有全局思维

 7.怀柔日本,清除倭患——给沿海居民安稳的生活

 8.统一越南,扩大版图——领导者要有“英雄之略”

试读章节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出生在应天府。当时,元末农民战争已进行十年,战事此起彼伏,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此时,朱元璋正雄心勃勃地争夺天下。其实,早在四年前,朱元璋就攻下了集庆(南京),然后将其改名为“应天”(顺应天命的意思)。那时的朱元璋已经立志要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当皇帝。他以应天为根据地,积极地向四周扩展地盘。由于朱元璋的军事谋略高人一等,真可谓异军突起,很快就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现如今,朱棣降生了,又多了一个儿子,朱元璋本应好好庆祝一番才是,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在朱棣呱呱坠地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倘若陈友谅能够攻陷太平,肯定会紧接着进攻应天,军事情况十分危急。朱元璋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刚出生的儿子身上,一心想着怎样打胜仗。

当时,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没看上一眼,就直奔前线了。更不用说琢磨着给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了。按照当时的传统,人们习惯用数字给孩子起名,所以按照排行,朱棣被称为“老四”。

在朱棣7周岁时,朱元璋基本已经平定了天下,并准备登上皇位。此时,他才有闲暇审视自己可爱的儿子们,并决定为他们正式起名字。

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朱元璋专门祭告太庙,告文这样写道:仰承先德,自举兵渡江以来,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日标,次日校、日桐、日棣……可见,朱棣和兄弟们的名字多么声势浩大。这时,朱棣才和其他兄弟有了正式的名字。

由于童年在战乱中度过,战争成为朱棣的“幼教”。跟随父亲东征西战,让这个男孩从小就嗅着战火、鲜血、背叛和阴谋的味道。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他刚毅的性格和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心智。

朱元璋多妻多子,朱棣只是他26个儿子中的第四个。朱元璋的儿子中有好几个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在史学界,朱棣的生母是谁,到现在依然扑朔迷离,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是有一点众所周知,那就是在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是很森严的,一个人出身的贵贱好坏,会直接影响其一生。

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他的妾被称为庶母。尤其对于帝王家的皇子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分上差别很大。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也没有庶子的份儿。哪怕庶子有三头六臂,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因此,很多人都只能屈服于老天的决定,背着庶子的名分,一辈子无法抬头。而朱棣不甘心屈尊他人之下,从小跟随父亲辗转于血腥厮杀的战场,小小年纪就有了深不可测的心计。他口口声声说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是马皇后,并且这一说法到死都没有改变过。而据史学家考证,马皇后终生不育,并没有亲生的子女。很明显,朱棣在说谎,那么,他的亲生母亲不是马皇后又会是谁呢?他为什么要撒谎呢?

朱棣的亲生母亲是谁,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个神秘的话题,从史书上很难找出她完整的身世。今天所能知道的只是她比较特殊,别的女人怀胎十月,她只怀胎六月就生下了朱棣。朱元璋生性多疑,所以他觉得这个小生命是自己女人偷情的成果。于是,盛怒之下,朱元璋把朱棣的母亲投入监狱,用烧红的铁片做成裙子状放在她的身上,直至折磨而死。这一切,都被小朱棣目睹了。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小朱棣算是侥幸赢得了一个活命的机会。失去母亲的朱棣,交予马皇后抚养。为了能够更好地活下去,朱棣开始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谋心之术。

他深知,如果自己固执地为死去的母亲鸣冤,只能是螳臂挡车——

P2-3

序言

朱棣——大明朝最有作为的永乐皇帝,其跌宕起伏的一生,见证了他齐集一身的厚黑之术、王霸之学、权谋之变。

他高举靖难之旗,从篡位者摇身一变成为替天行道的正义化身,其权谋之术可见一斑。建文的削藩政策将他禁锢在小小的燕王府中;四年后他早已翻手为云,乘势而起,从一个地方潘王成为大明帝国的掌舵人。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宫廷政变夺取帝位的人屡见不鲜,而藩王从地方起兵夺得皇位的却只有朱棣一人。从八百人起事到坐拥天下,绝不是仅靠骁勇善战和军事指挥才能便可以成功的。少了韬略和权谋,只怕朱棣早已淹没在大明历史的洪流之中了。

初登大宝,他左举屠刀,将敌对势力屠杀殆尽,右擎招贤令,高官厚禄仍嫌薄。一打一拉,整个天下尽在掌控之中。面对不断膨胀的诸藩势力,他欲擒故纵,上演了一出温水煮青蛙的削藩好戏。

庞大的帝国,纷繁的人心,朱棣借助一双铁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特务监察统治,官员百姓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再辅以思想上的操控,一软一硬便轻松成就了全国的稳定盛世。看着眼前这个安宁稳定的帝国,朱棣又将自己的权谋之手伸到了边疆。他五次亲征漠北,打击蒙古残余势力,再辅以东北和西北的两面夹击,其帝王韬略磅礴大气尽显。

清朝康熙皇帝称永乐年间的盛世“远迈汉唐”,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北京新都营建、疏通大运河、设奴儿干都司、远征安南……永乐年间朱棣所创造的种种盛举,直到今天仍然令我们肃然起敬。

一个没有政治理想、不懂谋划的皇帝是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奇迹的。朱棣作为中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一代帝王,其身上所集聚的智慧和韬略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历史早已远去,朱棣也随着那个朝代的逝去而灰飞烟灭。然而不灭的是他创造的千古功绩,是他文治武功的谋划精髓。在历览朱棣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时,其建功立业的过程无不恣意流露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韬略权谋。

无论屈伸,朱棣总能按照自己的蓝图设“局”,铁手当道,即使是凶蛮的夷族也屈服于大明乾坤之下。如此不可磨灭的丰功伟业,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如此狠辣而又充满玄机的谋略智慧,难道不值得后人仔细研究、用心玩味吗?

一撇一捺,一个“人”字,然而为人处世却并不简单。人不能有害人的阴谋诡计,但却必须具备做人做事的智慧和谋略,这是我们傲然立身的唯一基础。

在奋斗中左右逢源,在工作中平步青云,在生活上畅通无阻……这是无数人穷其一生都在憧憬追求的人生境界。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因为谋略不足,或四处碰壁,或孤立无援,或伤于暗箭……

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练就自我保护、披荆斩棘的谋略和智慧。从朱棣身上获得为人、处世、立功的经验与学问,显然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有风采,也让成功来得更早一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棣最有谋(跟永乐皇帝学实用谋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俊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00294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3207373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