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尺牍丛话
内容
内容推荐
郑逸梅著的《尺牍丛话》系统介绍了与尺牍相关的知识,比如:尺牍的起源,怎么样称呼长辈和亲友,不同的季节用什么敬语,信笺、邮筒、封套等怎样制作和使用,邮票倒贴会有什么后果,有哪些尺牍范本可供参考,民国流行哪些名人信札,古今中外尺牍名篇的风情雅趣,等等。涉猎广泛,考订精详,放笔纵横,锦绣满篇。
作者简介
郑逸梅(1895—1992),现当代著名掌故家,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被誉为“补白大王”。著有《人物品藻录》《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丛谈》《南社丛谈》《花果小品》等。
目录
尺牍丛话
淞云小语
养晦小识
绵渺小记
序言
在中外出版物中,有一类小书.篇幅短小,语言
通俗,轻松可爱,如溪水中的松影,自有一种清简之
美。以中国近百年著述为例,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
谈》,笔力轻点,便勾勒出文史研究的通幽曲径;吴
经熊先生的《唐诗四季》,笔意蹁跹,文采斐然,堪
称才情横溢的学术佳作;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
,明辨故实,条分缕析,还原一个本真的三国;王力
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不啻为作诗填词的入门捷径
……这些“小而可贵的书”,无一例外,都是以大手
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
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绝对令人受益匪浅。它们
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
可读、可懂、可藏。
丛书名日“小书馆”,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荟萃
这类小书的一套丛书。其所收小书的标准如下:不限
门类,不限年代,不限国家,只要有文化的积淀,可
喜的文字.阅读的趣味,未出版或虽已出版但市面上
版本极少.又或者已绝版多年的小书.均为“小书馆
”所收之范围。尤其是很多绝版多年的小书,曾为读
书入所喜爱,但堙没已久,难觅其踪。 “前人之努
力,无数心血,唯愿时光不能将其尽数埋没”。拂去
这些书上厚厚的时间之尘,这也是“小书馆”最初的
缘起。但书海茫茫,收不胜收,“小书馆”不求规模
的宏大,不限时间的长短,不拘门类的均衡,只要得
中意的小书,达到一定册数,且可编为一辑的,便会
推出。
“小书馆”所收之书,虽是小书,却是值得大观
的。这套丛书的作者,很多为一派之宗,于他们各自
的领域开山立派,影响着当时的思潮与风尚。诸如新
理学的创立者冯友兰.中国民俗学之父娄子匡,与王
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的齐如山,诗书画印皆成
一家风骨的白蕉,掌故学大师瞿兑之,数学科普大家
刘薰宇,等等。还有一些作者虽然不如大师那样令人
瞩目,但其著述同样会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
这些小书可谓是那些时代最具品质的文字,但它
不是时髦的,也不是热门的,有的还是冷僻的。在此
纷繁之世,出版这样的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读
书一事,不合时宜,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学者、
出版家傅璇琮说: “我觉得读冷僻书,犹如吃青皮
橄榄,或喝毛尖绿茶,初似生涩,终有一种回味。不
像赶时髦,趋热门,热闹一阵子,脑子里空空如也,
什么也没有剩下。冷能避俗。”不过“人各有心,不
能皆合”,正如你喜青皮橄榄、毛尖绿茶,他却喜口
香糖、可乐,或是其他别的东西,喜者自喜,厌者自
厌,但这无妨,自然与社会原本就是多样性的。 “
小书馆”不敢期望众人的青睐,但求为这个时代依然
还能沉浸在阅读中的读书人,提供几本可看的书,也
就够了。
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
。这样看来,读书亦如吃饭、打牌、下棋、聊天、看
电视等,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但迄今为止,书
籍仍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活动的文字记录,关乎心智
、成长、品位……如此,于闲暇之际,一壶茶,一册
书,去寻得书中的乐趣,开始惬意的思想之旅,岂不
快哉!
让“小书馆”与您结伴而行。
“小书馆”编辑部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导语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这本郑逸梅著的《尺牍丛话》是其中一册。
精彩页
文牍课检之法
曩时海上某大书馆,以各地通函甚多,乃设文牍课检处,聘名士汪颂阁主其事。计一年,获九万余件,亦云夥矣。其课检之法,编姓分册,以元亨利贞四字,分别其名之首笔,以画始者属元,以点始者属亨,以撇始者为利,以直始者属贞,殊井井有条也。
袁海观书法
袁海观书法,气局开展,在苏、米之间,随意作札,亦皆精纯可爱。既卒,高聋公检之,制成一巨册,题一诗于其上云:“读书无用将成丐,上帅怜才不论官。留有数行遗迹在,恩波涌出墨光寒。”盖海观官苏松太道,属吏之能书画者,待遇特异,尤深契于高聋公,脱略形迹,不以僚属相待。毋怪聋公检其遗札,有一时知遇之感也。
忽忽与勿勿
书札之尾,往往有忽忽不尽等语。按忽字古通勿字,忽忽亦可作勿勿。杨升庵云:“((说文》之解勿字,为忽遽之称。”不知者睹之,骇以为别字,徒见其学之不博耳。
淡红笺示敬
前清习俗,翰林院中人与前辈书札,辄用淡红罗纹笺,否则以不敬目之。
柳亚子等不识己书
作书以正楷为最当。然正楷太觉费时,则以行书出之。至于草书动辄舛误,尤非妥善之道。然行书亦有过于草率,使人不能认识者。诗人柳亚子作行书,往往以意为之,人不之识。或有将其简牍,逐字剪开,寄还亚子,使其自行辨认者。亚子因字句不贯串,殊难望文生义,亦不自识,朋好传为笑谈。又徐仲可词人,作行书类似亚子,其所著《呻余放言》有云:“作札以行书,人所同也。而夏剑丞每谓珂之行书,不易认识,审视再三,殊费揣测。以此推之,若读君日五千字之书,恐更费事,他日流传,当作阁帖释文矣。珂日:不敢当,不敢当,信手涂鸦,殊不成字;春蚓秋蛇,宜供人之嗤鄙耳。”剑丞而外,冯君木亦作是言,谓“得君书而须作答者,当令来怦作半H之伫待,将来书息心静气,上下揣度,乃得之耳”。又日:“在沪有两畏,一畏兵乱,二畏君以长书被我,来怦候复,急切之下,愈觉读不明白,仿佛岁科考不许给烛,天色已晚,而学差在旁催促缴卷时也。”按珂为仲可之名。又仲可以钱经宇札示君木,君木日:“其字之难识,与吾子正同,可谓二难并也。”
换鹅帖换羊书
相传宋姚麟喜东坡简,人得以献,辄将羊肉数斤为报,山谷因戏谓右军为换鹅帖,今为换羊书矣。
米南宫作书拜礼
米南宫为人最真率,书牍作某某拜,必先敬拜礼,以示言行相符,人笑之,不顾也。
馈食换刘墉谢书
清刘文清公墉,书名闻海内。某羡其书甚,常馈以食物,每馈刘必肃书谢之。为日既久,积刘札凡数十通,装成巨册,一时称为佳品。
陈蝶仙周瘦鹃恶洋笺钢笔书
前辈陈蝶仙先生,生平最恶洋笺及钢笔书,凡以钢笔书洋笺邮之者,概不拆阅。朋友为之同化。周子瘦鹃喜用紫罗兰墨水作札,经先生一劝,亦改用毛笔矣。其维护国粹有如此。
书札友声
张超观显贵而不废雅道。尝收集当代名人往还之书札,颜之日“友声”,以寓嘤鸣求友之意,此中定必大有可观。超观死,今不知所谓友声者,尚存与否?予获超观遗札一,什袭而藏之。宝人之札,人亦宝其札,殆亦理之常欤!
爽秋遗札
同学袁君云舫,为爽秋后人。集得爽秋遗札数十通,编次付诸装池,并绘遗像于其端,视为瑰宝也。
公周捉刀
画家赵云壑先生,为吴缶老入室弟子,珍视缶老遗墨。尝购得缶老致海虞沈公周书札数十通,什九皆请公周代撰画题,可知缶老晚年作画、题诗均由公周捉刀。公周初亦秘之,奈迭经丧乱,遂散失于人手,云壑乃辗转得之耳。P4-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尺牍丛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逸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8194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8-04-01
首版时间 2018-04-01
印刷时间 201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52
CIP核字 2017225300
中图分类号 I267.3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4
13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