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然之辩(苏轼的有限与不朽)/三联精选
内容
内容推荐
杨治宜著的《自然之辩(苏轼的有限与不朽)》讨论了苏轼文学创作背后的佛、道等思想资源,又以苏轼对牡丹和名石的吟咏来阐发对自然美的争辩,最后落在他晚年和陶诗及丹学上。把苏轼几经贬谪的命运与各种带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苏轼的审美、创作以及他在有限的肉身与无限的自由之间的挣扎。作者借鉴了东西方各种思想视野,不仅丰富了苏轼文学研究,还将中国文学置于跨文化、跨学科的对话之中。
作者简介
杨治宜,江西宜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史哲试验班本科、比较文学硕士,201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自此执教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2015年起任副教授(终身教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南北宋、近现代旧体诗,尤重诗学与其他智识领域之关涉。
目录
中文版序 柯马丁
自序
导言
2016年2月20日,瑞士巴塞尔
否定的自然
艺术与自然
苏轼:一个天才的神话
第一章 诗心如镜
风格、诗人与道
一位青年僧人的艺术教育
僧诗及其批评
诗歌作为“方便法门”
结语:言说无言
第二章 制造“自然”
艺与“学”
坐忘与解脱
雪堂与“似境”
结语:通过有限,抵达不朽
第三章 名花的挑战
自然美学
花解语
佛寺牡丹考
“色”与道德
结语:面对绝对自然的独白
第四章 雄辩的怪石
无用之用
用之无用:砚石之例
文人经济学
结语:“非人”而人
第五章 回归内在的乌托邦
尚友古人
隐喻的山川
诗歌的民族学
怨诗
桃花源与内在乌托邦
归去来
结语:通过陶潜,抵达自身
第六章 逍遥的肉身
作为业余爱好的丹学
阅读命运
龙虎铅汞说
白鹤峰上的道人
撤出自然
纵身见在
结语:妥协此在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然之辩(苏轼的有限与不朽)/三联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治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63014
开本 32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28
CIP核字 2018078030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1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