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内容
内容推荐
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最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芬奇、格瓦拉……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作者张玮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展现真实的温度。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运营、技术中心总监。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顶级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总经理等。
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
目前该微信公众号拥有近20万爱好历史的读者。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的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目录
自序
上篇 大变局时代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是非成败丁汝昌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
提督的决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双面张作霖
他当过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你却未必了解他
严复的人生,为何最终会拐个弯?
“名士”于右任
曾拥有诸多“第一”,但她未必被人记得
中篇 以国家之名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
猎杀山本五十六
丘吉尔的另一面
“偷袭珍珠港”之后……
1944,刺杀希特勒
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刺杀汪精卫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
一个传奇女间谍的“七重面纱”
川岛芳子:从格格到间谍
下篇 人性的抉择
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
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
人神之间吴清源
梵高之死
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
一位女明星的神秘死亡
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
戴安娜之死
俄罗斯方块:一款小游戏背后的隐秘故事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儿事
哈得孙河上的奇迹
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
逃离德黑兰
附录 读者评论
序言
时隔11个月,《历史的温度3》又和大家见面了

其实按照我的公众号“馒头说”的存稿量,一
口气再出个5本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但总觉得,还是
细水长流比较好。就像现在这样:每年有一到两本
书和大家见面,写序的时候,就像给大家写信一样
,聊聊家常,唠唠嗑。
首先有一件事要向大家说声抱歉:在顽强抵抗
了两本之后,第三本实在是坚持不住了——书涨价
了。
其实早在第一本书出版之前,我和出版社就有
过争论,最后他们听从了我的意见,把价格牢牢按
在了50元以下。我也知道,以这样的装帧和厚度,
这个价格确实不算高,但我个人希望,相对于其他
方面的回报而言,能有更多的人愿意读这本书,这
是我最看重的。在坚持了第二本同样定价之后,这
次我的出版社编辑告诉我:“实在顶不住了……这
两年纸张成本上涨实在太夸张,同样装帧的书,页
数比我们少的,都卖到68元一本了……”
说实话,我对出版社也感到有点歉疚。所以,
经过协商,第三本的价格有所上调,最终定在了58
元一本,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这次的第三本书,一共收录了39篇文章。和前
两本一样,分类始终是个难题:因为写公众号的时
候,是按照“历史上的今天”写的,而不是按照书
的模板规划的,写到哪件事就是哪件事,所以一旦
归纳成书,还是有点难度。
好在我的编辑还是有水平的,硬是分成了“时
代”“国家”“人性”这三大类,然后“排排坐,
分果果”,挑了一批文章进去,基本上还是比较贴
切的。当然,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题材还是相对
集中在中国的近代,当然,本书这次也收录了不少
外国的故事。
于是就要说到本书的“上篇”那个名字:“大
变局时代”,还是很感慨。
即将过去的2018年,确实是一个多变之年——
无论从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尤其是临近岁末年终
,一批名人相继离世,其中也包括我尊敬且喜欢的
作家。如果你今年在搜索引擎输入“一个时代的终
结”,估计能搜出好多条完全不一样的新闻。
其实,哪一年又不是这样呢?时代总是在不断
前进,有人登台,有人离场。
对于我个人来说,2018年也是变化很大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告别了职场,开始尝试一种全新
的生活。(其实在第二本的自序里,我已埋了伏笔
。)而“馒头说”的公众号也运营到了第三个年头
,以365天为一年,我已经完成了“二周目”,正在
向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一年中的每天都至少写
过一篇“历史上的今天”。(目前可能还差30多天
。)
当我在写这篇自序的时候,手机上的微信群图
标正在闪烁。
经过长期考虑,今年我还是创建了属于“馒头
说”和“历史的温度”系列图书的读者群,大家在
里面聊古谈今,热闹非凡。我在建群时说过一句话

“缘分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大家来自天
南地北,之前互不相识,却因为一个共同的兴趣爱
好走到了一起,然后进了群,感觉就像已经认识多
年的朋友。”
是啊,在这个呼啸而来的时代面前,我相信我
们每个人难免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甚至有些茫然
失措。而除了自己内心的坚强之外,身边有一群志
同道合、心意相通的人能一起沟通、分享和相互鼓
励,也应该是激励我们勇敢前行的一个重要动力吧

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通过在公众号上
写文章,得到了一批不断鼓励我写下去的读者,而
通过书的出版,又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读者。
今年读过一本小说,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写的
《孤独小说家》,书中那位男主人公第一一次去做
签售,一方面觉得很忐忑,一方面又觉得毫无必要
:为什么要去见读者呢?
但等他真的到了书店,看到了那些虽然人数不
多,但是专门前来,甚至从外地赶来的书迷,从老
人到孩子,从公司白领到家庭主妇,有的还带着礼
物,他顿时觉得原本距离遥远的“读者”顿时一个
个都鲜活起来,感觉真正和他们产生了联系,所以
愿意满足他们每一个要求,并且心怀感激。
这份对读者的感激之情,也正是我的感受。
这两年多来,我自己也经历了不少事,每天下
班之后继续写文章更新公众号,往往要凌晨3点才能
人睡。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还坚持得下去吗?但
还是一路走了下来,我想,那是因为有你们。
在《历史的温度3》问世之际,再一次感慨自己
的幸运——能得到各位读者一直以来的宽容、鼓励
和支持。
谢谢你们!
2018年11月17日凌晨
于上海
导语
张玮著的《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从宏大的叙事,走向历史的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当历史风起云涌,风云人物又如何改变时代,或被时代改变?
亦庄亦谐的文字,丰富的历史知识,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
一个个历史小故事,讲述课本之外的过去时光。读完多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的人。
裸脊锁线装帧(封面和内里不黏在一起,详见封面图),能完全翻开摊平,比胶装更牢固,内文双色印刷。
书评(媒体评论)
细细读来,历史是很有意思的。过去发生了很
多事情,我们一点点探究,才知晓其中的缘由。透
过历史,看到了正义、邪恶、温暖与力量。我们经
历的每一天,都将成为历史的一幕。
——猫小5(豆瓣读者)
越来越多的躲在平静文字背后的历史,都在他
细致的挖掘和尽可能客观的叙述中慢慢释放出温度
。内容翔实,生动有趣,态度温和,三观端正。夜
读需要的就是这种令人既舒服,又有所感悟,可以
在安静的夜晚慢慢咀嚼个中滋味的书。
——鸽子爱自由(当当读者)
读过不少人文历史类的书,这本有点不同,每
个故事都让人想一口气读完。叙述朴实、朗朗上口
,又不乏深度,带给人的思考点到即止;文字温柔
又有力量,是一本不错的历史类读物。很想推荐给
身边和我一样爱看书、爱历史的人。
——3***锋(京东读者)
首先,欣赏作者的历史观,把一切交给历史,
客观评述,反而增强了说服力;其次,佩服作者对
于一个历史事件、人物全方面的信息搜集,多角度
、立体地展示,更好、更全面地还原了历史;最后
,由客观事实引申出感慨、思考、反省,最终的点
睛赋予了历史以温度。
——亚马逊读者
真的很喜欢《历史的温度》,知道《历史的温
度2》出了就马上跑来买。可读性很强,完全不枯燥
,是我读过的最有趣的历史类书籍。作者的文字很
舒缓,将历史娓娓道来。作者没有用很强烈的个人
主观色彩来引导你的观点,而是很客观地在讲述历
史。哪个年龄段的人都适合看,尤其对高中生挺好
,可以积累作文素材。
——y***i(天猫读者)
精彩页
严复的人生,为何最终会拐个弯?
在清末,中国涌现出了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们痛定思痛,最先看到别人先进的地方,检讨自己的不足,提出改革的方案。但是,在那个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舞台上,即便是最先睁眼看世界的人,始终都能把握得住方向吗?
1
1921年10月27日这一天,在福州的郎官巷,一位69岁的老人离世了。
这个老人,生前曾享有盛名。康有为说他是“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说他是“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胡适评价他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但在晚年,他的一个行为却又让不少人不解,乃至非议。
他叫严复,我们知道他,是因为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他翻译了《天演论》。
但其实,他值得我们了解更多。
2
严复本应该成为一名海军军官的。
严复出生于1854年1月8日,福建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在严复13岁那年,父亲因为在抢救一名霍乱病人时被传染,结果不治身亡。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严复家顿时就陷入了困顿。
就在这一年,当时的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的女婿)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对外招生。按严复家里的期望和他自己的意愿,他应该走上一条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的道路,但和母亲商量了之后,严复毅然选择了这个当时传统家庭都不愿意报考的新式学堂。
有什么理由吗?最大的理由其实就是沈葆桢贴出的招生章程:“凡考取者,饭食及医药费全部由学堂供给;每月给银四两,还有奖学金;五年毕业后可进入水师领工资。”
每月四两银子,已足以养活全家,诱惑实在太大了。
严复是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进福建船政学堂的。他的同学都有谁呢?报出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邓世昌、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没错,严复的同学们,后来撑起了大半支北洋舰队。
在船政学堂的五年里,严复系统学习了英文、数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化学、天文学和航海术等课程。1872年,严复以最优等的成绩从航行理论科毕业,然后上舰实习。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严复,字几道。
当然,福建船政学堂的这五年对严复的改变,绝不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可以说,这是严复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变——
从一个一心想学好八股文考科举的学子,转成了一个迫切想了解近代西方科学的青年。
3
1877年,23岁的严复出国了。
他是作为中国海军选拔出的12名最出类拔萃的人员,公费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术的。
到了英国后,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三人直接上舰实习,剩下的9名学生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的考试,其中严复、方伯谦、林永升、萨镇冰(此人后来做到清朝海军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6人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了这所皇家海军学院创建以来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
严复在英国前后待了两年,在这两年里,严复提升的绝不仅仅是在航海术方面的知识,而是对整个西方社会的认识。
在清朝驻法国公使郭嵩焘的提携下,严复和同学们一起去法国巴黎参观了“世界博览会”,大受震动。严复还利用休息日去旁听英国法庭的开庭,看到原告和被告坐在一间房间里,有专门的律师为双方辩护,这种闻所未闻的景象,让严复“归邸数日,若有所失”。
严复开始渐渐思考一个问题:西方比我们强,真的只是靠“船坚炮利”?
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年长他35岁的驻法公使郭嵩焘成了“忘年交”,因为两个人的观点在这一点上完全一致:中国如果只是学习西方列强的海军、陆军,只是买船、造炮、练兵,那只是学了皮毛,是不可能富强起来的。
1878年,一年前考进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6名中国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修完了学业,在郭嵩焘的提议下,严复被点名再留下学习一年。
在多出来的这一年里,严复读了大量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书,这些书的作者,是达尔文、赫胥黎、亚当·斯密、斯宾塞、卢梭、孟德斯鸠……
1879年7月,严复再次以“头等”的成绩从皇家海军学院毕业。按照原来的计划,他应该再到英国的军舰“纽卡斯尔”号上去实习一年。但是,国内来电,召他尽快回国。
原来,福州船政学堂急需人才,需要他回去当老师,传授自己的所学。
于是,严复收拾行囊,启程回国。
这时候的他,已经经历了第二次转变——
从一个渴望学习西方先进知识的青年,到一个已经对西方社会乃至政治制度有所了解,并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人。
4
严复回国后没多久,就被调到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
北洋水师学堂是一所新式海军学校,严复在校任教期间,培养了一批大牛的人物,比如后来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后来成为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不过,一场颠覆整个中国命运的战争,打破了严复安心教书育人,让中国富强起来的幻想。
这场战争,就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严复而言,有着远超普通人的刺激和伤害:在北洋舰队里有无数他的同学、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98151
开本 32开
页数 5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56
CIP核字 201826023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3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