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共产党自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政权时起,就有了自己的政法工作,并逐步形成了以“服从党的领导”“为中心工作服务”“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德才兼备”等为内容的人民司法传统。何永军著的《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围绕人民司法传统的命运考察了1978~2005年人民法院建设的历程,展现了人民司法传统“中断→恢复与发展→部分断裂→部分复兴”的历史际遇。事实表明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人民司法传统的存续已经面临并将继续遭遇挑战。但司法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合法性再生产的重要场域,人民司法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合法性资源,其命运是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故只要中国还是共产党执政,中国还搞社会主义,人民司法的精神就不会完全消亡,其传统理念与技术就会以新的形式得以延续。在未来的法治中国,虽然法理型权威将处于主导地位,但传统型权威和超凡魅力型权威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简介 何永军(1974~ )四川南部县人,四川大学诉讼法学博士,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诉讼法学、政治法律思想史以及法社会学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等。 目录 导论 研究对象与主题 研究动机与目的 思路与结构 材料、概念与方法 第一章 “告别革命”与人民法院建设的兴起 “继续革命”与趋于“无诉”的社会 拨乱反正与“告别革命 社会治理网络的恢复、重建及人民法院建设的兴起 第二章 人民司法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服从党的领导 为中心工作服务 走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德才兼备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人民司法传统的部分断裂 改革开放与“后总体性社会”的来临 非正式社会控制手段的衰落 司法在维持社会秩序中地位的凸显 改革中人民司法传统的部分断裂及影响 第四章 挑战、危机及人民司法传统的部分复兴 法院建设的挑战 合法性危机的征象 合法化的努力 人民司法传统的部分复兴 结语 德法并举:人民法院建设新思路 人民司法传统断裂与延续的内在理路 法治中国与权威多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何永军著的《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将司法置于社会的整体情境中,从内外两个视角解释人民司法传统的恢复、重建、调整与变迁。其贡献之一,在于首次将人民司法传统归纳为五个方面:①服从党的领导——人民司法的组织保障;②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司法的任务;③走群众路线——人民司法的工作方法;④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人民司法的基本要求;⑤德才兼备——人民司法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展示处于各种社会网络中的司法制度,作者认为,二十多年来人民司法传统“经历了‘中断→恢复与发展→部分断裂→部分复兴’的戏剧性历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永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857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印刷时间 | 201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6 |
CIP核字 | 2018225641 |
中图分类号 | D926.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