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让你的孩子伤在敏感期(0-6岁)
内容
编辑推荐

经典育儿指导,塑造美好未来,0-6岁儿童敏感期捕捉完全方案,切合宝宝成长规律的早教指南。

引领千万个父母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开启宝宝全智能,打造宝宝好人生。

徐霞创作的《别让你的孩子伤在敏感期(0-6岁)》运用全新的理念,拿出有效的方法,帮助无数父母走出困境的开创之作,一部让无数父母茅塞顿开的优秀读本。

全面了解敏感期知识,让虎妈不再歇斯底里,让猫爸不再束手无策中式教育融合美式策略,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童年。

内容推荐

“儿童成长的敏感期”这一概念,是由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数年的儿童教育实践,《别让你的孩子伤在敏感期(0-6岁)》作者徐霞教授领导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而且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所以她呼吁所有父母一定要学会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目录

第一章

 0—2岁:敏感期教育开启宝宝一生

 视觉敏感期——为宝宝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

 什么是视觉敏感期

 宝宝视觉敏感期的重要性

 抓住宝宝的视觉敏感期

 听觉敏感期——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刚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具有了听觉能力

 对孩子进行听力测试

 细心呵护宝宝的听力

 促进宝宝听力发育的妙招

 宝宝喜欢“妈妈腔”

 为孩子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

 味觉敏感期——天生喜欢甜味

 婴儿的味觉喜好受母亲影响

 0~l岁,训练宝宝味觉的关键期

 宝宝偏食怎么办

 口腔敏感期——用口打开世界的大门

 解读口腔敏感期

 口是宝宝连接自己与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

 看见什么都往嘴里塞:父母不必制止

 小手总往嘴里伸: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

 随口咬人:并非是恶意攻击

 手的敏感期——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脑

 什么是手的敏感期

 伸手打人:只是为了引起注意

 乱扔东西: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欣赏

 撕书、撕纸:锻炼手指的分化功能

 行走敏感期——探索未知世界的里程碑

 行走敏感期:乐此不疲地走来走去

 宝宝学步晚:父母不必太担心

 迷恋走楼梯:开发腿和脚的潜能

 哪里不平走哪里:难道这不是很有趣吗

 语言敏感期——不能错过的“婴语”启蒙

 捕捉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历程

 一遍一遍重复他人的话:在模仿中学习语言

 爱骂人:孩子发现这是一种力量

 “这是什么?”:学习名词的关键期

第二章

 2—3岁:走进孩子的世界

 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始构建“我”的概念

 “这是我的东西”:这并不是自私

 总是爱“唱反调”:自我意识的确立

 “抢”玩具:未必就是孩子霸道

 “偷”东西:宝宝占有欲的体现

 细节敏感期——感兴趣于微小的事物

 孩子关注微小事物背后的心理

 “收集癖”:宝宝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捡破烂”:对细小事物的探索需求

 空间敏感期——用身体探索空间的秘密

 解读空间敏感期

 垒高再推倒:“折腾”出能力

 插孔盖瓶盖:手是展示智慧的工具

 喜欢“躲猫猫”: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空间

 秩序敏感期——控制环境,巩固安全感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给物品于戈主人”:谁的就是谁的

 不合心意就“重来”:按照自己建立的秩序做事

 模仿敏感期——孩子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创造

 解读模仿敏感期

 与礼貌无关,孩子只是在模仿

 满足孩子模仿的需要

第三章

 3-4岁:陪孩子慢慢长大

 执拗敏感期——最有理的“不可理喻”112,

 捕捉孩子的执拗敏感期

 就是不穿鞋:执拗期的一种本能排斥

 照顾米妮睡觉:严格遵守内心的秩序

 暴力倾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要求完整和完美

 什么是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爱“臭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对事物很挑剔: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深入

 色彩敏感期——喜欢色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的色彩敏感期到来了

 对颜色越来越敏感:色彩缤纷的世界才有趣

 爱上涂色:让孩子尽情描绘自己的缤纷童年

 人际关系敏感期——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解读人际关系敏感期

 交换物品:拉开人际交往的帷幕

 遭受欺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

第四章

 4—5岁: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孩子有权利了解真相

 关于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

 我从哪里来:不容忽视的问题

 发现身体的奥秘:逐渐建立起性别观念

 男孩也爱洋娃娃:为什么不可以

 婚姻敏感期——对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什么是婚姻敏感期

 和爸爸妈妈结婚:一种爱的延伸

 “心有所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身份确认的敏感期——我是谁

 什么是身份确认的敏感期

 利用偶像的力量改变孩子

 理解与配合孩子的模仿行为

 情感表达的敏感期一读懂孩子的心

 捕捉孩子情感表达的敏感期

 孩子太黏人:只是想多一点时间和妈妈在一起

 孩子爱·“吃醋”:对妈妈爱的表达

 牵着妈妈的手不放:安全感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

 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解读孩子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

 爱上弹钢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从“乱画”到“会画”: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

第五章

 5-6岁:让爱走向成熟

 社会规范敏感期——让孩子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什么是社会规范敏感期

 规则遭到破坏:孩子会难过和痛苦

 小男孩才穿短裤:尊重孩子的规则意识

 不受欢迎: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自然敏感期——让孩子尽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解读孩子的自然敏感期

 喜欢与小动物相伴:孩子的自然天性

 孩子虐待小动物:父母应引起注意

 阅读与书写敏感期——培养孩子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什么是阅读与书写敏感期

 喜欢阅读: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喜欢写写画画:给孩子以鼓励

 数学敏感期——耐心等待,悉心引导

 解读孩子的数学敏感期

 保护好孩子的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不能脱离具体实践

试读章节

一位医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孩子的一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的白内障,但在他为这个孩子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之后,他仍然没能复明。

他怀疑这与孩子视力的敏感期有关。之后,他连同一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纱布把一只新生小猫的眼睛和一只成年小猫的眼睛蒙上,半个月后,再同时把它们的纱布取下来。

结果是:新生小猫失明了,而成年小猫的视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无独有偶,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托蒂的小男孩,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说“十分奇怪”,是因为眼科大夫多次会诊得出的结论都相同:从生理上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却是失明的。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何以失明了呢?

原来,当小托蒂呱呱坠地时,这只眼睛因轻度感染被绷带缠了两个星期。正是这种对常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疗,对刚刚出生、大脑正处于构建发育关键期的婴儿托蒂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原先该为这只眼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消退”了。

由此可见,我们的身体器官是多么的秉持“原则”,当你对它稍加忽视,它也许就会功能尽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抓住宝宝的视觉敏感期势在必行。具体来说,还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视觉敏感期与大脑发育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在生命初期,大脑以及大脑的功能都在构建之中。确切来讲,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都与大脑中相应的神经中枢联系在一起。就拿上述试验中那只刚刚出生的小猫来说,当它的眼睛很自然地感受到光时,它的眼睛就会通过视神经与大脑建立联系,那它很快就会具备“看东西”这一功能。但由于它出生后就被蒙上了眼睛,所以它的眼睛没有办法与大脑中特定的神经中枢建立联系。等到它的视觉敏感期消失之后,即使眼睛上的纱布被拆下来,它的眼睛也永远都会处于失明状态,因为它大脑中主管视觉的结构根本就没有被激活,它的大脑根本就接收不到眼睛所传来的信号。

2.视觉敏感期与智力发展

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

视力发育与智力发育密切相关。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进人大脑的信息中,视觉占83%。从小拥有良好的视敏度(即视觉器官辨认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可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

3.视觉与思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用视觉形象可大大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及综合能力。孩子们会把他见到的对象,整体地、不假思索地,且非常清晰地印在脑子里,形成牢固的脑映像,类似于感光胶片。视敏度高的孩子脑中的“感光胶片”更清晰、更准确,因此脑部发育更好,智商更高。

孩子的这种能力,成年人也望尘莫及。有了视觉就产生概念,从认识到“那是红灯”,到认知到“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种更加智能化的过程。耳聪目明,就是所谓“聪明”,即高智商。

4.视觉与语言

凡是视觉开发好的婴幼儿,语言发展也好。这其中的原因是,学习语言是由两个方面促成的:一是听,产生语感;二是看,视敏度高的婴幼儿能敏锐地看出成人说话时口型的细微差别,加上语势、表情、手势等,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很快就掌握了母语。

相信读完了以上的文字,就不会再有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有视觉能力,根本用不着去刻意训练。事实上,如果我们忽视对孩子的视觉敏感期进行保护与训练,也许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遗憾。

一、胎儿期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5个月左右就可以感受到光,9个月左右就能分辨黑暗及光明。

7~8周:胎儿的眼睛构造已大致完成,但功能有无则不清楚。

8~12周:连接眼睛和大脑的神经纤维也会开始发育,并形成眼皮。

12~17周:视觉器官完全发展。

17~20周:虽然眼皮还是闭着,但视网膜已能感受到光线,若用手电筒照胎儿,他会因刺眼而皱眉头。

25~28周:胎儿可以睁开眼睛看前方,具有些微调整焦距的功能,但瞳孑L颜色要等出生后几个月才能转成正常颜色。

32~36周:胎儿感受到光的反应会更进一步,大动作有转动头部、伸手去触摸等,小动作有转动眼珠、对焦等。通过眼睛的闭合,胎儿也能分辨黑暗及光明。P5-7

序言

作为父母,你一定是最爱孩子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呢?你是否知道孩子很多行为背后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原因呢?比如:刚刚出生的可爱的小婴儿,他为什么喜欢黑白相间的玩具胜过缤纷多彩的气球和各种视觉性的物体?他为什么那么爱吃手,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当他稍稍长大了一些,到了学步期的时候,又为什么那么喜欢走楼梯,而且不知疲倦?学说话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喜欢重复大人的话,并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到了两三岁的时候,他为什么仿佛一刻也闲不住,将积木垒好再推倒,将玩具“折腾”得满屋子都是……其实,这一切都说明孩子进入了“成长的敏感期”。

“儿童成长的敏感期”这一概念,是由意大利伟大的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蒙台梭利认为,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本能感觉,在某个时间段内,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会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地重复实践。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且,敏感期得到充分发挥的儿童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但是,父母也应该注意,敏感期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禀性,是自然赋予儿童的唯一一次生命助力,一旦错过,不可复得。或者即便能够弥补,也会耗费很多倍的精力和时间。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儿童完美成长,是父母不可推脱的职责。

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成长敏感期的各种表现,使父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破解孩子内心的秘密,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我们采集了生活中的很多实例,它们真实、丰富、有趣,很好地展现了处于成长敏感期阶段的孩子的特点,同时结合深刻却易懂的理论知识,编写了此书。谨此希望,家长们在读完此书之后能够有所收获和感悟,更好地教导、辅助孩子健康、快乐、顺利成长。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从生活细节入手,用蒙台梭利思想解析孩子的日常行为,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让爸爸妈妈走出教育孩子的困境。

——图书评论人叶嘉嘉

它(本书)很好地向父母们展示了孩子从出生到6岁期间成长敏感期的种种表现,为父母们提供了很实用的教育策略,很赞!

——读者李女士

看完这本书,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孩子的敏感期真是太重要了。我发现书中的描述跟我家宝宝的举动出奇得一致。真得好好利用这本书。 

——读者王先生

我是新妈妈,完全没有育儿经验,不知道如何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让孩子更健康更聪明。看到这本书我才长舒了一口气。这本书真是帮囧爸囧妈们解决了大问题啊!

——网络读者咪咪妈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让你的孩子伤在敏感期(0-6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878073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222318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