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多元视角下的康有为问题/现代儒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作为《现代儒学》系列丛书的第三本,本书题为《多元视角下的康有为问题》(主编:郭晓东),就是希望从政教关系、儒家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维新与守旧之争、国家价值和世界秩序等方面来构建一个多面向的康有为形象。“在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社会的时刻,全面陷入危机的儒家该如何继续拥有其价值的普遍性面相?这对先于时代而觉醒的康有为而言既是迫切的问题,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中国在与西方竞争中的失败,意味着在一个以胜负作为评判标准的世界格局中,儒家价值丧失了解释现实的威力。因此,在康有为看来,仅仅是从信念上来强调儒家伦常的永恒性并不能真正解决儒家所面临的价值危机。由此他选择了具有开放性解释力的公羊学作为改变儒家价值形态安置的框架:这个以三世说为基础的儒家历时性模式,既可以使儒家的话语与作为常道的经学产生关联,也可以为儒家适应西方挑战而需要获得新形态获得发展的可能空间。”因此,在现在这个时代重新研究康有为及其公羊学,并非出于某种知识方面的考古,而是想借此讨论如何通过创造性的转化来使儒家价值挺立于现代社会,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用体贡献自身的价值。 目录 特辑多元视角下的康有为问题 康有为《大同书》对国家价值的反思和世界秩序的设想 近代中国转型时代“政教关系”问题——以反思康有为“孔教”运动为核心 中国革命的历程和现代儒家思想的开展 《公羊》微言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维新与守旧之争:论《春秋董氏学》与《春秋繁露义证》对董仲舒的不同诠释 浅论康有为对“孝悌”观念的重新诠释 专题论文 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知识观念 作为修身学范畴的“独知”概念之形成——朱子慎独工夫新论 寓大同、小康于仁道之中:《礼运》与后帝王时代的政教典范问题 《新唯识论》第四稿谜案考索 试论董仲舒的改制理论 专题讨论 儒学与古代中国宗教 读书评论 《孝经》中的政治学——读陈壁生《孝经学史》 儒学动态 儒学与时代——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首届年会综述 回顾与展望:“东亚儒学视域中的朱子学与阳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多元视角下的康有为问题/现代儒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晓东 |
译者 | |
编者 | 郭晓东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32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3 |
出版时间 | 2018-11-01 |
首版时间 | 2018-11-01 |
印刷时间 | 201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86 |
CIP核字 | 2018101137 |
中图分类号 | B258.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